1. 重阳节都有什么活动
赏菊抄花,爬山,祭拜祖袭先。
2. 重阳节要举行的活动是什么
不太确定重阳节要举行的活动是什么,应该是为老年人庆祝的吧。
3. 重阳节都有哪些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有哪些祭拜祖先的活动?九九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易经》中,九代表“阳”,两九相重,故又称为重阳。每年到了这一天,各地的老人经常会组织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等活动,庆祝节日。九九蕴含长长久久的意思,所以从秦朝起就流行祭祖活动,一直延续到现今。所以,重阳节也是中国四大传统祭祀节日之一,并且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3、祭祖是缅怀先祖的节日,所以男女朋友举止应适当,不要有亲热行为。4、祭祖时要诚心诚意,俗话说“心诚则灵”,学会感恩,感恩祖先,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及家庭健康、幸福,因为祖先是保佑自家的家神。5、重阳节祭祖是全家出去登高辟邪的日子,因此重阳节里的祝福是“身体健康”或“全家平安”,禁忌说节快乐。
4. 重阳节活动的主题有哪些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5. 重阳节活动的主题有哪些
古时候的重阳节习俗,有哪些流传至今?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时至今日,一些地区仍保存着这种风俗。
到宋代,赏菊成为一时盛举。届期,无论皇室贵戚还是文人士子、小民百姓,都要赏玩菊花。文人士子们还举办社交宴乐性的菊花会,赏菊吟诗。不过,其中规模最大,气象最盛的当数宫廷赏菊:“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瑞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节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有的地方重阳前后要举行菊花大会。人们来来往往倾城出动观看菊花,热闹空前。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过重阳节还有些独特的过节风俗。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各位看官,你说呢?
6. 重阳节你的活动感受是什么5字
10月7日,农历九月初九,是老人们的节日。
上午,已退休多年的老领导陈明喜书记派人来告诉我,晚上一些老人们要在原种场办公楼门前自发地搞一个“九九重阳节文艺晚会”,请我前去观摩,作为一个基层文化人,我当然是乐于受命的了。
晚上7点钟不到,由夕阳红腰鼓乐队自发组织的“庆祝九九重阳节文艺晚会”就拉开了序幕,首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夕阳红腰鼓队的老人们,他们身着耀眼的节日盛装出场亮相,随着鼓点节奏的起伏,舞姿和队形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支老年腰鼓队以“夕阳红”命名,共有近20名成员,年龄大都在48—65岁之间,从2003年浩口镇开展健身活动以来,自发成立的这种民间文艺团队已经发展到了上十个,夕阳红腰鼓队是其中之一。
第二个节目依然是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红绸舞《欢聚一堂》,后来又相继表演了扇子舞、筷子舞、伦巴舞等节目,中间还穿插了几个男、女声独唱节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汪湖村60多岁的刘训玉以一首《父亲》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这台节目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老年人为主体,真正体现了在新的社会制度环境下,整个老年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在这些老年人群体中,不仅有在公务员岗位上退休的干部、有从教育部门退休的教师、有从棉花采购部门和其他单位退休的老者,也有从村组上来的老人。
转眼间,一个多小时的文艺节目就要结束了。在观众逐渐散去的同时,很多老人们意犹未尽,迟迟不肯离去,还在乐队的鼓乐声中乐和着、陶醉着……
时针已快指向21点,在集镇西部318国道南端,丁氏桥头粮油店门口依然聚集着不少爱好交谊舞的中青年男女……
按照常规,傍晚的浩口集镇,健身、腰鼓活动每天都在如期开展……
遇到重阳节这个喜庆节日,浩口秧歌腰鼓协会、柳洲村花鼓剧团在受到后湖管理区工会的多次邀请之后,还派出了近30人的文艺队伍乘专车去参加了后湖管理区组织的大型娱乐晚会。
新的时代,有了不断发展的经济作为支撑,农村的文化生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人们逐渐由被动地欣赏别人演出发展成为主动地参与各项文化活动,这种由欣赏到自我参与意识的增强,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体现了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提高,通过人们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和介入,党和政府的凝聚力不断得到增强,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情操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得到了新的升华。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给我们的党和政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一是农民十分盼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