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的来历视频动画

重阳节的来历视频动画

发布时间:2020-12-02 03:16:03

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

中国有四大传统祭祀节日是,分别是:除夕、清明、盂兰盆会和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为何会成为民间四大祭祀节日之一。与重阳节的传统文化有关。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吕氏春秋-古秋纪》中古书谈到:九月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还有:”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从这些古书记载的内容来看,古人在农历的9月9日重阳节,会用秋季丰收时的庄稼和果实等,举行祭祀天帝、祭奠祖宗等活动。


这是因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古人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重阳节无论从月、日来讲,都为老阳之数,不吉利;二是感恩的心情,在秋收成熟的季节后,人们到山中采集果子、药材等果实,称为“小秋收”,感恩大自然对人类的回馈。

综上可见,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民间百姓,都对九九重阳节祭祀活动特别重视,主要目的都是为辟邪求吉、祈盼长寿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参考文献:《中国神话民间传说》、《中国传统文化》等;

⑵ 重阳节的来历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易经》中来讲,重九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避免接触不正之气,登高以避邪气。

民间传说中的重阳节登高避邪一说,与梁朝吴均编写的《续齐谐记》一书有关。该书中记载了汝南桓景有关。

桓景四处寻师访道 ,在山上遇到一位神通广大的仙人。随后,桓景拜人为师,废寝忘食的勤学苦练,学成了一身神通的本领。

有一天,师父告诉桓景:农历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的家中有灾祸 ,赶紧回去,让家人插上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然后,与家人带着菊花酒到山峰中登高,到山上畅饮。


民间还有句谚语:“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重阳节有地方“吃辣萝卜汤”。

在山东菏泽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

而山东枣庄的滕州出嫁不到3年的女儿,忌讳回娘家过节,这源于“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参考资文献:《易经》、《中国神话民间传说》等;

⑶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着《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据现存史料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远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重阳节”之名称记载,见于三国时代;至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⑷ 求重阳节的来历风俗的视频素材,我想要做视频

不想做作业吧。。

⑸ 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⑹ 重阳节的来历

相传在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叫桓景的人,起初桓景的生活非常安专逸,但是有一天村子里突属然出现了一个瘟神,它散布了瘟疫,让很多人都死去了。桓景的父母也没有逃过,自己也差一点丧命,好了以后的桓景决定要将这个恶魔消灭,于是他就去拜师学艺。
他访问了很多地方,最后打听到有个古老的山上有个神仙,于是他就去拜他为师,经过桓景的一番努力最终练得神术,下山时他师傅说“今年的九月九日瘟神会再次出来害人,你快回去为民除害吧”。
桓景走时,师傅送给了他一瓶菊花酒、一袋茱萸叶,让他发给村民。在那天桓景把村民安排到了一座山上,把东西分给大家,然后就带着青龙剑与瘟神大战,最后将瘟神杀死。
从此,村民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之后村民为了纪念桓景,每年的九月九都会举行登高,喝菊花酒,插种茱萸等活动。

⑺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老年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登高赏秋、感恩敬老等诸多活动。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


除了《续齐谐记》中的记载,重阳节的由来还有其他多种说法。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认为重阳节是人们为了养生长寿而举行的一个节日。除此之外,重阳节还有祭祖、祭拜神灵、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等多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意义。


⑻ 重阳节的来历

1、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官兮”之句。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重阳节的习俗农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热闹非凡。

2、到了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3、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则始于唐代。此后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宫廷、民间都会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唐代的许多大诗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维、杜甫等,都留下过关于重阳节的诗篇。

(8)重阳节的来历视频动画扩展阅读: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儿女的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阳糕的制作古人比较讲究,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点蜡烛灯。意欲用“点灯”、“吃糕”来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点都称之为重阳糕。

⑼ 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版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权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恒景终于找到了那位仙长。仙长收留了恒景,除了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下百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只几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就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的来历视频动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9社保养老金涨多少 浏览:4
福州退休金补贴 浏览:158
贵州最长寿老兵去哪里了 浏览:620
长寿路到康王南路 浏览:46
广州社保个人退休年审 浏览:184
将养老保险转回户口所在地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849
2017感动中国人物孝敬父母的 浏览:948
石家庄养老院有哪些服务 浏览:112
父母干预了我的生活是什么意思 浏览:68
诚乡养老保险怎么交 浏览:387
富士康体检为什么要看手 浏览:919
农村老人结婚随礼多少钱 浏览:300
农村低保和养老保险能一起办吗 浏览:306
碧海老年公寓 浏览:557
50岁夜间尿频勃起 浏览:465
宁波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 浏览:29
老人家突然进医院怎么安慰 浏览:976
长寿花落花后怎么养护 浏览:921
父母离婚孩子该如何劝慰 浏览:208
中科和美年大体检哪个好 浏览: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