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孝敬父母的文章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你也可以投稿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时,我坚持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当节假日时,我就和父母谈谈心,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因为我妈妈工作的原因,我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过生日时,我都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让他们开心。为了实现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在学校好好学习。当父母因工作繁忙时,我就自煮饭,做些家务活,以此来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生病时,像他们关心我一样,我会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端水送药,嘘寒问暖。当我和父母发生争吵时,我便会做出一些必要的让步,当自己做错事情或顶撞了父母后,我就会主动向他们承认错误道歉。时常会和父母在一起讲个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状况,让他们对我的学习放心。 你也可以投稿 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冲天。因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现在要行动起来,动一动手,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给父母痛饮;动一动口,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听,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孝敬父母原来就这么简单。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让我的爸爸妈妈欣慰,高兴和快乐。我又何了而不为呢?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我们的健康成长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B. 有没有关于孝敬父母的散文
朱自清的<背影>.
C. 孝敬父母的散文
孝敬父母的散文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 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和他们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象没洗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的锅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亲的花草树木已渐荒废;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灰尘;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瓦斯;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时,就像他们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时;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青脆的蔬果;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得烂烂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喜欢吃稀饭;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在吃饭时间他们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他们感冒或着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 ;
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
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探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遗弃了。 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可能会大****、可能会很多事都做不好,
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请不要嫌他脏或嫌他臭,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清理,并请维持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不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干净。
当我们在享受食物的时候,请替他们准备一份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为他们不爱吃可能是牙齿咬不动了。从我们出生开始,喂奶换尿布、生病的不眠不休照料、教我们生活基本能力、供给读书、吃喝玩乐和补习,关心和行动永远都不停歇。
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吗?为人子女者要切记,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
D. 关于孝敬父母的文章
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E. 小学生孝敬父母的散文 m.sanwen8.cn
浅谈孝敬父母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不仅有条件敬近边的神灵,也有条件外出敬神。我不知道世上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神,只看到大多数人在敬神——观音菩萨和财神爷等,祈求观音菩萨保佑我们平安,祈求财神爷给我们带来财富。人的信仰自由,我们喜欢敬神,求个平安和发财,无可厚非。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把父母放在一边不管,只信神灵,就有必要反省我们的行为了。在儒教中,百善孝为先。不管是相信佛教的人,还是有其他信仰的人,首先应孝敬父母。
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生命,这是我们应该孝敬父母的第一个理由。世上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是父母给的,无论父母是贫贱还是富贵,是健康还是伤病在身,是勤劳善良还是好逸恶劳,作为子女的我们都应该孝敬父母。从小要爱家,与父母多沟通,关心父母,愿意为父母分忧,或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感到高兴和自豪。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从我们身上的一举一动中,可以体验做父母的幸福和快乐。因为这幸福和快乐,父母不惜一切保护我们,给我们一个安身立命的家。因为有家有父母,任何时候的我们,受到任何委屈和挫折,都不会感到孤独和失望。孝敬父母就是爱家,为我们的心灵安家。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含辛茹苦把我们培养成人,这是孝敬父母的第二个理由。世上最讲奉献的是父母,他们在培养我们成人的各个阶段,从不讨价还价。特别是母亲,十月怀胎之后一朝分娩,自己没吃任何东西,也要给孩子喂奶。从喂奶、换尿布到穿衣、喂饭,再到牵着孩子的手教孩子走路,再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再从找工作到结婚成家,哪一个阶段哪个细节,没有父母的牵挂和无私奉献?正因为有父母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帮助我们学会做人、做事,我们才有今天。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我们在父母面前做得越好,父母越高兴,我们的压力和负担越小,在工作及其他方面就越有干劲,也就是说,孝敬父母能够给我们的人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良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更加自信,充满活力和热情。
每个人都会象父母一样变老走上死亡,孝敬父母,就是积德,就是为健康长寿创造条件。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躲不过的自然法则,要想长寿,就要有一个健康心身。孝敬父母的一言一行不是做样子,而是从小养成的良好品性。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不管是在农村的老家,还是在大都市的别墅里,都会想尽办法,多抽点时间与父母团聚在一起,聆听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冷暖,为消除父母的病痛不惜金钱、时间和精力。实际上,孝敬父母就是积德,为后代树立榜样,当自己年老体弱的时候,儿女们会像我们一样孝敬老人,使老人安度晚年,享受人世间的最后尊严和温暖。有人说,长寿有遗传性,我想这长寿的秘密就是身心达到内外平衡。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担心任何天灾人祸。父母在世的时候,尽心尽力孝敬父母,父母天年之后,就不会担心父母在天之灵来惩罚我们。心胸宽广,淡泊名利,爱护家人和自己,父母长寿就是我们的福气。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如今,“常回家看看”写进了有关法律条文,这是针对现实而制定的孝敬父母的强制措施。现代社会,手机、电脑普及了,我们与父母见面的时间就少了,亲情也淡薄了。当心灵感到不安,或者遇到巨大挫折和打击时,我们常常采取去庙堂拜菩萨、敬神灵的办法来消灾祈福。实际上,父母是最应该敬的神灵,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只有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才能唤醒我们的神智,做一个真正的正常人。不少老人和未成年人留守在农村或小城镇,能够做事的我们就在外奔波。不管我们在外奔波是多么辛劳,也不能忘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当我们有时间休息或享受长假的时候,还是回家孝敬父母吧,父母不仅把我们养大了,还要承担我们管教小孩的义务,于心何忍?不回家到外面消遣,就是心里不安的主要原因,再怎么敬神拜佛也是假的,不诚心的,那只是我们寻找安慰的扭曲的方式而已。(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我们考虑去求神拜佛的时候,先回家看看父母,孝敬父母吧!望穿秋水的父母就是我们心灵上最好的神仙,他们可以帮助我们睡好觉、吃好饭、做好事、行好路……
F. 有关孝敬父母的文章
卧冰求鲤
北风呼啸,寒风凛冽。王祥背着一大捆干柴,顶着大风,好不容易从山里打柴回到家里。他就觉得头疼发热,全身无力。刚一到家,他就异常难受地躺下了。
刚过片刻,继母走进房内。“王祥,起来,快去给我和你父亲把炕烧热!”
“我……”
还没有等王祥把话说完,继母就大喊起来:“懒猪,还不快点起来干活!”
王祥只好强打着精神起了床,按继母说得去做。
这时,父亲回来了。继母立刻在父亲王祥父亲面前谗言道:“夫君,祥今不知怎么回事,异常懒惰。方才我发现他没有烧炕就睡大觉了。真是岂有此理!”
父亲一听,立刻大发雷霆。他立即叫来了王祥,不问三七二十一就训斥道:“祥儿,今日你不干完活就睡懒觉。到底为何?”
“父亲,今日我……”王祥有口难言。平时,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从不顶父亲。
“以后不可这样,下不为例!”
王祥委屈地退了出去。
不久,继母感到心口忧闷,很不舒服。父亲叫来郎中,给继母号了脉。郎中开了药方,声称要治好这种病,只能喝鲤鱼汤才有会见效。可是,到哪去买鲤鱼呢?这个寒冷的季节,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买鲤鱼的。怎么办?大家为此都在发愁。这时,王祥二话没说,自己便独自一人向村外那条河流走去。
“王祥,你到哪去?”父亲问道。
“我去村外那河上。”
“大冬天那里封冰,你去那里干什么?”
“父亲,你别管了!”
“那孩子肯定又是去那里玩了。你看看,要这孩子有啥用?这么多年,我看是白养了。我如今重病在身,他竟然跑出去玩,真是不孝之子!”继母说。
王祥来到河上,只见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这时,王祥脱掉了上衣,躺在了冰上。王祥硬是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一块冰。王祥敲开冰,只见冰下有好多鲤鱼。他不顾天气的寒冷,伸手就抓到了两条鲤鱼。
他高兴地把鱼带回了家。
“爸爸,有了,有鱼了,有鱼了!”
“哪来的?”父亲感到莫名其妙。
王祥就详细地介绍了得到鱼的过程。王祥的父母颇受感动,尤其是那继母,她羞愧不已,拉着王祥,羞怯地说道:“祥儿,你真是个好孩子,以前为母错怪你了,以后我再也不会嫌弃你了。”
父亲也说道:“祥儿为人善良,宽厚待人,真令人钦佩!这下,你亲生母亲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
一时间,三人欢乐地相拥在一起,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G. 名家写孝顺的散文有哪些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荷叶 母亲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对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郁的天,我觉着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凋谢了,白辨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蒂,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了,窗外雨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的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不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
H. 孝敬父母的散文,诗歌
白居易警孝诗 -- 譬喻人不孝而望子孝者
梁上有双燕。 翩翩雄与雌。 衔坭两椽间。 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 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 黄口饱难期。
咀爪虽欲弊。 心力不知疲。 须臾千往来。 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 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 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 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 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 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裹。 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 尔当反自思。 思尔为雏日。 高飞背母时。
当年父母念。 今日尔应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