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上赢稷是赢驷死后被送去做人质的吗
历史上嬴稷是十二岁时被送到燕国当人质的,惠文王嬴驷在嬴稷十五岁那年死的,因此芈月传说公子稷是被惠后送到燕国当人质是虚构的。公子稷十九岁时,秦武王举鼎而死,无子,在赵武灵王、燕昭王和秦国内魏冉的帮助下,嬴稷夺位成功,是为秦昭襄王。
2. 大秦帝国之崛起历史上的赢稷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历史
嬴稷可以说是历史上真正在位最长的一个国君,但不是皇帝,嬴稷开拓秦帝国的,这点不可抹杀,可是嬴稷也犯过错,至于大秦帝国之崛起里面的很多并不真实。嬴稷唯一犯的错就是能灭赵而没有灭,如果灭掉赵国,或许可以推进很多年中国统一,可是毕竟历史就是历史,永远无法预测如果。
个人认为嘛!大秦帝国之崛起里的嬴稷是让秦国法律遭受破坏的始作俑者,如果这是真实的历史,那么秦帝国的嬴稷维护范睢就是坏法的开端!
3. 历史上的秦王嬴稷和母亲宣太后感情怎么样
时间进入了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四十一年),这时的宣太后已经进入了垂暮之年,在这一年她交出了国政并退居幕后。也是在这一年秦昭襄王任命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韩国、魏国、楚国等诸侯国在秦国的大举征伐下丧失了大片的国土,秦国离最终统一天下的日子也只剩下了不到五十年了。次年的十月,执掌秦国朝政近四十年的宣太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她的儿子秦昭襄王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葬于芷阳骊山。
4. 秦国嬴稷是谁的儿子 嬴政和嬴稷有关系吗
嬴稷是嬴驷的儿子,嬴稷是嬴政的曾祖父。
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嬴姓,赵氏,名则,一名稷,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
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王嬴驷之子,秦武王嬴荡异母弟,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一般称之为秦昭襄王。
嬴稷和嬴政中间隔着赢柱(秦昭襄王儿子,秦始皇祖父)、嬴异人(秦昭襄王孙子,秦始皇父亲)。所以嬴稷是嬴政的曾祖父。
(4)历史上赢稷孝顺吗扩展阅读:
秦始皇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他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
秦始皇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传之无穷”。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首先取消谥法。谥法起于周初,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但秦始皇认为,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太不像话,更没意义。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自己。
其次天子自称曰“朕”。“朕”字的意义与“我”相同,以前一般人也可以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命曰制,令曰诏,盖二者效令不同也)。
第三,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最后,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秦国君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秦昭襄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秦始皇
5. 赢稷是秦始皇什么人
嬴稷是秦始皇的什么人?
赢稷是秦昭襄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
嬴稷,秦昭襄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是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武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早年时在燕国当过人质,之后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他的弟弟争王位,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他当上了秦国的国君。
秦昭襄王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君之一。在为期间,秦国不断向外扩张,最著名的长平之战就是发生在秦昭襄王在为的时期。
秦昭王在位的初期,由于他的年龄还小,由他的母亲宣太后把持政权并在堂听政,以魏冉为宰相。之后魏冉向秦昭王推荐白起为将军,先后进攻攻占了齐、楚等地,取得了楚国和魏国的多处土地。
秦昭王四十一年,秦昭王听从魏国的范雎的话夺取了宣太后和魏冉等人的权利,让范雎为宰相,改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在长平战胜赵军。秦昭王的手下有范雎、白起等良臣,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调。
嬴稷后面还有几代皇帝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一个诸侯王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前221~前207)。秦始皇继历代秦王蚕食诸侯之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事业,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他实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所采取的旨在巩固统一的某些措施,为后世帝王所取法。但由于秦朝建国初期的急政暴虐,导致速亡。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武装反对黑暗统治的传统,影响至为深远。由于过去的割据局面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反秦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分裂的倾向。在接踵而来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之战(前207~前202)中,汉胜楚败,使分裂形势受到控制,统一国家得以恢复。
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在位五十五年的秦昭襄王嬴稷去世,时年七十四岁。子孝文王嬴柱嗣位。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嬴姓,赵氏,名柱(一作式),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秦始皇祖父,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下令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拆除王家园囿。秦孝文王于前250年秦颛顼历十月行改元继位之礼,三日后为其父除丧期间去世,葬于寿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其子秦庄襄王继位。
秦庄襄王之后嬴政继位,始成皇帝位秦始皇。
6. 中国历史赢稷父亲是谁
秦惠文王
编辑 锁定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1] ,成为秦国第一王。[2] 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3]
大批能臣造就了秦国在惠文王时代的辉煌,也反映了秦惠文王的识人驭人的本领。秦惠文王即位后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秦国的法治建设已基本成功,倒是独掌大权的商鞅的存在成了秦国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胁。秦国的法治建设是靠强力完成的,也就是商鞅所说的霸术。在法治建设完成后,秦国有两个人是双重性质的,秦惠文王和商鞅。他们由于拥有巨大的权力,既是法治的最强维护者,也是法治的最大危害者,而君主制下的法的象征只能是一个人。商鞅的悲剧根源就在这里。就算秦孝公没有暗示,秦惠文王也要除掉商鞅。象商鞅这种人,秦国不用,也必然是不会让别国来用的。秦惠文王在除掉商鞅后,以商鞅造反查无实证,公子虔和公孙贾纯属陷害为由,顺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党羽。秦孝公没有完成的收尾工作,由秦惠文王出色地完成了。
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对张仪,赢驷求之,试之,任之,信之。在秦与到列国间复杂的邦交斗争中,多次逆转危势,击溃五国灭秦之兵。继孝公用商鞅之后谱写了又一页君臣合璧华彩篇章。自此,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用士“不唯秦人”成为不变的路线。用张仪。又不唯采张仪之策。当张仪与司马错对是否平蜀发生激烈辩论时,赢驷毅然委任司马错领军平蜀,展现了赢驷审时度势,高屋建瓴的王者风范。[以上出自傲娇度娘]
厚脸跪求采纳
7. 历史上赢稷在燕国做了几年人质
10年左右。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在燕国做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8. 历史上赢稷有什么功劳
主要成就
长平之战大破赵军,灭西周公国
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9. 历史上赢稷杀赢芾了吗
历史上赢稷没有杀害赢芾。
秦昭襄王七年(前300年),秦昭王曾经派弟弟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但齐湣王不敢得罪,好生招待后,次年,让把泾阳君送回秦国,孟尝君田文亦随后入秦为相。
宣太后这两个弟弟和两个亲儿子,分别封为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在秦国权势煊赫,合称“四贵”,由于专权跋扈,人心不附。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范雎入秦,一语道破,让心有不满的被秦昭襄王采取集权措施,立即亲政,免穰侯相职,改用范雎为相“四贵”则全部驱出都城到封地而失势。
(9)历史上赢稷孝顺吗扩展阅读:
秦昭襄王的为政举措
1、消灭义渠。
义渠隐患的解除,不仅消除了秦的后顾之忧,戎地骁勇的士兵众多的牲畜 ,还为秦灭六国提供了雄厚的军事资源。
2、治国成就。
秦昭王对国家的治理成就显著,在当时口碑甚好。活动在昭王同时代的大思想家荀况考察过秦国社会状况。这位学者的理论学说与秦国的治国纲领是有分歧的。即使如此,他仍对昭王治理下的秦国吏治民风等给予很高评价。
3、辉煌的军事业绩。
秦除政治廉明,外交军事方针正确之外,还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军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
10. 赢稷在历史上是不是昏君
不是昏君。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在燕国做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256年又灭亡西周国(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西周",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