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孝敬的最高境界是尊亲对吗
对的。
古人把孝敬父母归纳为尊亲、弗辱、能养三个层次:
关于孝悌之道,比较集中的记载见于《礼记》,其中将“孝”分为三个层次,即“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对父母尽孝“生则养”,“养观其顺”;“没则丧”,“丧观其哀”;“丧毕则祭”,“祭观其敬与时”等等;[39] 《孟子》在很多场合论述了如何行“孝”,归纳起来,大体是养亲、尊亲、养志、守身、慕亲、礼亲、悦亲和怀义事亲,等等。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顺的最高境界是让父母满意,只在父母有事的时候去帮忙,只在有好吃的东西时让父母先尝是不够的。”
从事实的角度分析:孔子认为不孝中无后为最大。就是他认为没有后代(指男性后代)是最大的不孝,因为孝顺的最高境界是让父母满意,而父母一般最重要的不是本身的健康、幸福,而是对后代延续的担忧。
但是,这是事实而不是行为,没有后代不是一种行为的结果,因为,有的人不育却非常孝顺父母,那么,这样的人到底是孝顺还是不孝顺?有的人虐待父母,却很多后代,那么,这样的人到底是孝顺还是不孝顺?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后者难道比前者孝顺?
显然,不能用事实来作为评判孝顺与否的标准。而应当以行为来评判是否孝顺的标准,特别是现在的社会,关键的不是事实是否符合父母的标准,关键在于爱父母的行为,父母的错误要体谅,但是不能一味盲从,我认为才是孝顺。
我个人认为,孝顺的最高境界就是充分体谅父母的苦心,原谅父母的错误,但是,自己不要被父母的错误所引导作出错误的事情,当孩子因为父母的错误而错误的时候,反而是不孝。
附:相关的孔子孝思想
1,入则孝,出则弟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重师长。要少承诺,务必讲诚信,有爱心,要亲近品德高尚的人,工作生活之余要多学习。”
【评析】
儒家思想,或者严格来说,这本《论语》,许多都是讲究人的素质培养,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修炼和培养,通俗点说,就是怎样自己对自己进行思想教育,怎样处世为人。一个人敬重师长、文明礼貌、讲诚信、有爱心、追求道德完善、又善于学习。如果全中国的公民都成为这样的人,该有多好啊!所以我觉得,这样的思想教育完全可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教给我们的孩子。
随着独生子女的时代到来,再加上强调自我的西方思潮涌进中国之后,中国的独生子女们越来越不尊重父母了。父母在他们眼里连和他们平等的权利也没有。比如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女儿宁宁,她一出现就干扰她父亲和阿春的爱情,咒骂她的母亲和美国人结婚,搅得父母离婚后无法再与其他相爱的人结婚,但是她却不允许她的父亲禁止她先与男同学发生性关系,再和这位男同学的父亲定婚。我想这与她从小缺乏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
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父亲活着,观察儿子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观察儿子的行为,如果这个儿子在父亲去世后三年还不改变他在父亲活着时候的志向,说明他是真的孝顺。
【评析】
孔子主张孝顺和仁义,但更强调言行一致。这一段主要介绍一种考察一个人是真孝顺还是假孝顺的办法,也就是通过一个人在有父亲监管的情况下,和没有父亲监管的情况下是否一致,来确认一个人是否真正孝顺。
只是我觉得以是否改变父亲活着时候的志向来确认一个人是否孝顺的观点值得推敲。这是将父亲的意志凌驾与儿子的意志之上的不公正、不平等的观点,是应该否定的。是否需要改变父亲活着时候的志向或父亲生前指定的道路,应该根据这个志向本身是否正确,以及是否依然符合变化了的环境,而不能只因为是父亲决定的就不能改变。
父母往往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一些父母自己想当钢琴家,这个理想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就将这样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是否喜欢钢琴,也不管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份和条件,残酷地强制孩子练琴。孩子一旦反抗,就说孩子不孝顺,这是极端错误的,也是非常不人道的,更是对真正的仁爱和孝顺的背叛。孝顺的基础我觉得应该是仁爱,是指孩子对父母的仁爱,而仁爱的基础应该是彼此平等和尊重,更应该是相互的。
3,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随后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告诉他‘不要违背’。” 樊迟问:“‘不要违背’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时,要以礼相待,父母去世后,要按照规矩为他们安葬和进行纪念活动。”
【评析】
“不要违背”的意思,除了“不要违背礼”之外,可能还有“不要违背父母的意见”的意思,如果再引伸到对统治者的态度时,就成了“不得抗上,必须唯上”的意思,或许也就是后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鼻祖?因此在今天必须对这个观点坚决摒弃和批判。
孝顺,本来应该是一个人的自觉行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违背”这样的孝顺往往成为父母强迫子女服从自己的一个理论根据。许多情况下,孩子并没有这样孝顺的主动,但是父母却去强迫子女如此孝顺,又比如,许多情况下,公民并不愿意“唯上”,但是一旦你不“唯上”就可能遭到上司的打压。
在另外一种情况下,这样的孝顺也会成为一些人为自己做坏事的托辞。比如著名诗人陆游,为了博取“孝子”的虚名,居然以“母命难违”为借口,将很好的妻子休掉了,实在是对他妻子的严重伤害。如果在提倡以德治国的今天,我们的一些官也以“父命难违”或“母命难违”为借口去谋私,那将是多么荒唐啊。所以孔子的这一孝顺观,必须坚决废弃。
所以个人觉得,父母的意见应该尊重,但不能成为一种命令;上级的命令要执行,但是不能违反法律。孝顺,不能成为超越一切的东西,否则,就容易演变为一种罪恶。
4,父母唯其疾之忧
【原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孝顺父母,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让父母生病。”
【评析】
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有人说是“父母最担心子女会生病。”因此民间也有“保重自己的身体就是孝顺父母”的说法。这样说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个人还是觉得,这里明明是讲的孝顺父母的问题,怎么会变成父母担心子女的身体呢?从字面来看,“唯其”的“其”应该是复指前面的“父母”而不是指“父母的子女”。
我想,孔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医学还不发达的年代,生病是子女们最难控制的事情,所以只有在不生病的时候精心照料父母,才能避免父母生病。正如今天我们所说的那样:“没什么,不要没钱;有什么,不要有病。”因此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确实是子女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当然,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理解成:既要保重自己,又要关心父母的健康,也许更加全面?
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顺,孔子说:“今天许多人认为孝顺就是能赡养父母,但是如果不尊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不同呢?”
【评析】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孔子的时代,人们对孝顺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各种观点可以同时并存。因此在今天,我们对孝顺的理解,也应该可以各自不同,而不需要强求一律。
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即对父母的尊敬的问题,可见孔子对孝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只要我们留神一下今天的现实社会就会发现,就连像饲养狗马那样赡养父母,都还有许多人没有做到。这一方面固然有经济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比如在广东这个全国最富裕的地区,就存在这样的情况:子女自己住新房子,将年老的父母另外住在破旧的老屋里,甚至专门出钱请个保姆照顾父母,也不愿意让父母与自己一起住。这也算是孝顺吗?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写到这里耳边忽然响起了“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我想这首歌之所以受欢迎,除了旋律优美之外,更重要的是这首歌充满了对父母的关爱之情吧。上了年纪的父母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保证,更需要心灵上的关怀。因此孔子的这一孝顺思想,在今天依然是值得肯定的。
6,有事,弟子服其劳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顺的最高境界是让父母满意,只在父母有事的时候去帮忙,只在有好吃的东西时让父母先尝是不够的。”
【评析】
孔子在前面论孝顺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尊敬父母的标准,到了这里,标准进一步提高了。这里不是从子女的角度去要求,而是从父母的角度去要求了,也就是说,不管你子女怎样做,你必须让父母感到满意才行。个人认为这样的要求有点过分了,事实上也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这样的要求,会严重损害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是必须警惕的。
父母满意不满意,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子女很难控制,尤其是父母并不都是圣人,会有偶尔犯错误的父母,更有本质上就坏的父母,如果遇到这样的父母,也让子女去让父母满意,只能使子女也一齐变坏。
一切让父母满意的孝顺思想如果引伸到治理国家上面去,更将引起社会性灾难。现在我们的许多官员,根本无视老百姓的意愿和利益,一心只想让上级上司满意,我想,这正是造成许多老百姓不满意和一些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7,事父母几谏
【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
孔子说:“发现父母有不对的时候要委婉地劝说他们改正,如果父母不听,仍然要对他们恭恭敬敬,不能违抗,还要继续任劳任怨。”
【评析】
我觉得孔子的这个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应该坚决废弃。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倒下来”,身为父母,理当成为子女的榜样,怎么对子女的劝阻不听,还要求子女继续尊敬如此不堪的父母?实在是荒唐之极。如果再以此要求老百姓对待政府官员,那后果将更加危险。所以对于父母的错误要劝阻,如果父母不改正,那么这样的父母便不再应该继续尊重。同样的道理,如果老百姓对政府官员的错误提出了批评,而政府官员不听,不但不应该继续尊重那样的官员,还应该立刻罢免那样的官员。
父母要想获得子女的尊重,首先自己应该自重。官员要想获得老百姓的尊重,更应该严以律己。
㈡ 有没有关于孝敬父母的感想 100字
孝顺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并不是每个做子女的都知道如何正确地孝顺父母.很多人以为孝顺父母就是让父母衣食无忧,却忽略了他们也有自已的精神需求.说到底,父母和子女之间,一旦把个"孝"字提上日程,其实就已经各自站好位置.子女高,父母低,往日顶天立地,成为如今的藤萝缠附.越是这样,做儿女的越要当心,不要把自已过去强势的意见加到已经年老的父母身上,既要体贴,又要尊重,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孝顺并不是一个很空洞的词汇,他还有更多的内容.
孝顺父母是值得称道的事情.但如果子女对父母毫无原则地孝顺,不惜牺牲自已,自已配偶和孩子的利益,无条件地对父母言听计从,一昧地满足父母并不合理的要求等等.这样的孝顺就会变成"愚孝".也许对有些父母来说,子女的"愚孝"可以让他们在其他人面前感觉"有面子"但这样的孝顺会给子女的心理和经济上带来一些压力,甚至还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因为父母和子女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不能无止境地向孩子索取"回报".而孝顺父母也要根据自已的实际经济情况.
只有自已生活好了,才能更好地孝顺父母!所以,孝顺父母也需要一些理性,还要量力而行! 答案补充 对不起!我只有这么多,这篇文章是我qq空间里的,我能帮你的也只有这些.
㈢ 黑道圣徒3尊敬值有什么用啊说是经验,那经验值高又有什么用 有些任务要么拿尊敬要么拿金钱哪个合算
这是一环扣一环~ 经验值多就能升级,升了级就能解锁技能,到了级数高的时候内那些技能很BT,就像容开了挂一样,如果直接用作弊码是不会有成就的,但点技能就不一样了,一样有成就。 当然是尊敬重要啦~~~~ 钱没了可以再赚嘛~兄弟, 可是经验涨起来很慢的哦。
㈣ 为什么要孝顺孝敬父母
为什么要孝顺孝敬父母,孝顺父母是我们儿女应尽的义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只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别人也能尊敬他的
㈤ 对父母最好的孝敬是什么
在自己还是学龄前儿童的时候,我觉得对父母最好的孝顺就是能好好的吃饭,听妈妈的话,少生病,因为那个时候的自己体弱多病,如果能听妈妈的话多穿些衣服,少生病我觉得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
上小学了,放学了,能按时回家不让父母担心,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按时完成,拥有一个好成绩,每年能得三好学生,我觉得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因为那个时候的自己,年龄小,而且也懂事了,父母不会要求我们太多,也只是希望能让我们有个好成绩。
上中学和高中时,也正是我们叛逆的时候,能听父母的话,不和父母对着干,还有要有一个好成绩,因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如果在这个时期你能好好学习,不叛逆,也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因为这个时期的我们是最不好管教的,也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父母一方面担心我们的成绩,一方面还怕我们谈恋爱。所以这个时期父母为我们操的心最多。
上大学了,我们离开了父母,去了外地,我们能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在学校少惹是生非,父母不为我们担心,我觉得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其实,我们在外面,父母无非就是担心我们有没有吃饱穿暖。
到了结婚的年龄,我们能成家立业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父母希望我们过的好,过得幸福,其实,父母这一辈子都在为我们操心,从我们小的时候到长大,一辈子都在为儿女着想。
㈥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人人都是父母养育液宴的慧慎,人人都会变老……
孝敬父母就是孝敬自己,因为自己也要做父母
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闹碧银,因为自己也会变老。
㈦ 为什么要尊敬孝敬老人
因为老人抚养抄我们长大
费劲了袭心血,费进来精力
和钱财。如果没有父母的
抚养,我们也不会长这么大。
当父母老了,我们就应该
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
尊敬孝敬老人,就是让他们
能更加快乐健康长寿。
家有老人家,才是个家,
没有老人的家就是一盘散沙。
㈧ 把一个不爱我的人的父母当自己父母孝敬值得吗
如果是我抄就算分手了我也应该也会对他的父母很好。我男朋友的爸爸妈妈是很好的人,对我也很关心,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感恩,现在长大了,也明白了这个词的含义,对我好的人,我会加倍的对他们好,让他们感觉到我对他们的心。虽然我不是很会表达,但是我相信日子久了,就能体会得到的。你男朋友对你不好,而且那么花心你就忘记他吧,但是如果他的父母对你很好的话,你也可以对他们好,偶尔可以去看看他们,帮帮他们。但是你也要记得,不能再盲目了,你要在心里对自己说,一点要放下,一定要把你男朋友当兄长。这样,或许你才能真正的把他的父母当自己的父母来孝顺。
㈨ 孝敬、感恩父母的作文(100字左右)要多写些感受
世界上有许多让我感谢的人们,我感谢无私奉献、像园丁一样培育着我们这些祖国花内朵的老师,我感谢有困难时容,帮助我的同学。而我最要感谢的是那不辞辛劳,那颗炽热的心总是向着我的爸爸、妈妈!
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伟大神灵,是教育我们人生第一步的启蒙老师,是培育我们茁壮成长的辛勤园丁,是提醒
我们堂堂正正做人的红色警钟……
母亲给与我们生命,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从我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母亲就开始照顾我们、看护我们、爱护我们、给与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了。只要我们健康、开心,母亲就会比我们更开心。母亲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她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如何在社会生存。所以我们都是受母亲的直接影响,才会有开心的今天、安逸的今天。
父亲给与我们做人的道理、生存的技巧,教会我们要坚强、要率真、要有毅力。所以我们今天的坚强、毅力、生存之道都有父亲的影响。
让我们以感恩的心来回报我们亲爱的父母。
感谢您,我的父亲母亲!
㈩ 我尊敬值树人的作文
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烟尘滚滚,所见之处全是黄沙,鲜有的几株绿苗,却也是被侵蚀了大半。就在这么一个环境极其恶劣的地方,有那么一队植树者,他们为寸草不生的沙漠栽下了生命的种子。
这队植树者们排成一列,细数有七人。这七人各拿有植树的工具——铁铲,铁锹和水壶,以及十几棵绿油油的小树苗,大步向着原来栽种了一半的前方沙漠走去。一路上,他们不是像为了要完成所布置的任务一样消消沉沉,反而是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似乎是为了这次任务的胜利而提前庆祝。
他们一行人到了目的地,还是十分地悠然自得,倒是我们,早已累得气喘吁吁了。植树队伍中的一个男队员从容地拿出了揣在包里的树苗,由其他几个队员挖着土,便熟练地把小小的树苗轻轻地放进了坑中,又小心翼翼地填上闲置在一边的泥沙,他们就这样一直种了好几棵树苗,每种上一棵希望的种苗,我心中就不由得对这队植树者多一份敬佩,最后竟然有些达到了崇拜的境界。是谁能不畏穿越沙漠的困难和路上潜伏的危险,是谁才能不为了报酬,义务为土地沙漠化的拯救添上一份力量?这一队植树者做到了,他们真的真的做到了。
沙漠中,空气都被太阳烤得炽热了,这播种希望的队伍顶着炎炎烈日,尽心中和肢体的所有力量,为以后这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树成荫而奉献了所有。我知道,他们是深深地爱着这个地球的。而那些不做环保,反而去制造垃圾的人,是绝对会被人们嗤之以鼻的,这植树小队,品格,极其高尚。
沙漠中,想想看,有我们的努力,将来会变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