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寓言关于孝顺故事成语
黄香温席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刚刚九岁,就知道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睡得更好;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更好。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鹿乳奉亲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 被误杀的危险。
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⑵ 关于孝顺的成语
寸草春晖、必恭必敬、行佣供母、戏彩娱亲、卖身葬父等。
1、寸草春晖
【解释】: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出自】: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就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2、必恭必敬
【解释】: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出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译文】:看到桑树梓树林,恭敬顿生敬爱心,无时不尊我父亲,无时不恋我母亲。
3、行佣供母
【拼音】:xíng yōng gòng mǔ ]
【解释】二十四孝之一,说的是东汉时齐国临淄人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的故事。
4、戏彩娱亲
【解释】:比喻孝养父母。
【出自】:《艺文类聚·孝引列女传》:“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
【译文】: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七十岁,经常穿五色斑斓衣服,作孩子开玩笑。上堂,故意倒在地上,为了博得父母一笑。
5、卖身葬父
【拼音】[ mài shēn zàng fù ]
【解释】:是指家境贫困,父亲死后没有钱入葬,就变卖自身借钱安葬父亲。
⑶ 关于孝敬父母的成语
孝敬父母方面的常用成语
爱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晖 冬温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费 顾复之恩 藉草枕块 敬恭桑材
敬老尊贤 劳而不怨 南山之寿 寝苫枕块 升堂拜母
寿比南山 寿山福海 菽水承欢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显亲杨名 孝子贤孙 仰事俯畜 养生送死 义不背亲
白云亲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并茂 承欢膝下
⑷ 古人孝敬长辈的故事有哪些四字成语
1、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朝第5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⑸ 关于孝敬父母的成语
孝敬父母方面的常用成语
爱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
恩重如内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晖容
冬温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费
顾复之恩
藉草枕块
敬恭桑材
敬老尊贤
劳而不怨
南山之寿
寝苫枕块
升堂拜母
寿比南山
寿山福海
菽水承欢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显亲杨名
孝子贤孙
仰事俯畜
养生送死
义不背亲
白云亲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并茂
承欢膝下
⑹ 有关孝敬父母的成语
新学网首页 >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分享到: 0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孝敬父母的成语
孝敬父母成语
按分类查询成语查询形容人多的成语 输入人多 页面提示:已经搜索到人多的成语 点击下面的链接就能查看形容人多的成语的详细内容
指定位置查询成语
查询成语
按拼音指定位置查成语第一个字发音为da 第三个字发音为yi的成语 在第一个框和第三个框分别输入da yi 可用于 成语接龙
按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形容孝敬父母的成语 关于孝敬父母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孝敬父母的成语26条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彩衣娱亲 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出处:《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父严子孝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出处:唐·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鸡骨支床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老莱娱亲 表示孝顺父母。
出处:西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母慈子孝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逆臣贼子 逆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出处:《晋书·王导传》:“逆臣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唐·陈子昂《请措刑科》:逆臣贼子,顿伏严诛。”
逆子贼臣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出处:《敦煌变文·降魔变文》:“唯有逆臣贼子,欲谋王之国政,怀邪抱佞,不谨风谣。”
入孝出弟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同“入孝出悌”。
出处: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入孝出悌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亦作‘入孝出弟’。
出处: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扇席温枕 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温席”。
扇枕温衾 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温席”。
扇枕温席 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出处:汉·刘珍《东观汉记·黄香传》:“冬无被裤而亲极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王祥卧冰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乌鸟私情 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鸮鸟生翼 旧传鸮鸟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比喻忘恩负义。
孝悌力田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出处:《汉书·文帝纪》:“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
孝悌忠信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孝子慈孙 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出处:《孟子·离娄上》:“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孝子顺孙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出处:《汉书·武帝纪》:“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
孝子贤孙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
出处:元·刘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贤孙。”
衣冠枭獍 相传枭是吃母的恶鸟,獍是吃父的恶兽。旧时比喻不孝的人。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
移孝为忠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出处:语出《孝经·广扬名》:“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⑺ 古代孝敬父母的经典成语故事
古代孝敬父母的经典成语故事有:涌泉跃鲤、乳姑不怠、哭竹生笋、弃官寻母、尝粪忧心。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四、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去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五、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⑻ 关于孝顺父母的成语 典故...
1.寸草春晖:指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恩情深重,儿女竭尽心力亦难以回报。
(罔极之恩、昊天罔极)
2.无忝所生:勉励人进德修业,以免羞辱父母。
(不辱椿萱、扬名显亲)
3.养生送死:指对父母应尽的孝道。
(晨昏定省、问安视膳、扇枕温衾)
4.彩衣娱亲:身穿彩衣逗父母开心,比喻孝顺父母。
(承欢膝下、冬温夏凊)
5.慈乌反哺:比喻子女报答亲恩。
(乌鸟私情、扇枕温被)
6.菽水承欢:指子女能克尽孝道。
7.孝子爱日: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8.义不背亲:讲仁义之人是不违背父母意愿的。
9.陟岵陟屺:
指久役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10.恩逾慈母: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⑼ 关于孝敬父母的成语
彩衣娱亲 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孝子顺孙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孝子慈孙 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母慈子孝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入孝出悌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谓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王祥卧冰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孝悌忠信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老莱娱亲 〖解释〗表示孝顺父母。
孝悌力田 〖解释〗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移孝为忠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移孝作忠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子孝父慈 〖解释〗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伯俞泣杖 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对父母极为孝顺
卧冰哭竹 卧冰:晋王祥卧冰求鱼事母;哭竹:楚人孟宗天寒求笋。指对父母十分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