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阳节资料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
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
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
,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
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
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
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
,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
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
,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
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
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
的。
相关重阳节由来的传说故事(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
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
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
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
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
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
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
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
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
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
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
,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
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
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
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
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的活动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
、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
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
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
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
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
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
,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
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
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
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
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
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
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
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各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
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
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
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
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
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
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
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
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
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
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
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
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第到这一日,各地
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
尚品德。
❷ 重阳节活动方案
[庆祝] 重阳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说明
活动主题: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一珍重阳节主题联谊会
备选主题:
九九重阳节,康圣一日游
人间百善孝为先,九九重阳享健康
活动目的:
1,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又是老人节,是我们以情感纽带维护和开发顾客的最好时机.借助节日机会,把握合理主题,联络感情,促进销量;
2,通过在联谊会现场刻画美满的生活片段,引发到会者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从而唤起其对健康的足够重视.
3,企业形象塑造,提升企业形象,推动顾客升级.
二,活动时间
2006年10月30日之前(10月30日重阳节)
三,邀约对象
主要邀约子女不在身边的顾客.顾客对我们的员工过节期间不忘与他们团聚这份情谊的感激和珍惜,会成为影响他们现场购买的重要因素.
四,活动重点环节,卖点及亮点
1,根据重阳节有郊游的习俗,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旅游营销.建议上午安排健康知识讲座大课堂,讲课卖货;中午免费午餐,下午参观旅游景点.(九九重阳自古有郊游,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习俗)
2,到会的每位顾客赠送精美的小礼品一份.
3,顾客与员工共饮菊花茶或菊花酒;
4,吃重阳糕或蛋糕;
5,现场促销政策非常优厚;("敬老套餐"各公司自定)
6,购货顾客均可参与现场抽奖.
7,诗词游戏;(有奖问答)
五,相关道具,会场布置
1,在原开会条幅的基础上,会场悬挂中秋节条幅:
"九九重阳享健康,人间百善孝为先"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一珍健康天下父母"
六,活动流程:
开场前:循环播放《开场短片》
8:30—8:50:主持人上场,介绍活动主题,介绍重阳节的传说,来历
8:50—8:55:共饮菊花酒或菊花茶
8:55—9:00:员工表演
9:00—9:20:诗词游戏
9:20——9:35放映《核酸专题片》
9:35——9:45:播放《媒体证明》短片(任选"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时空连线"其一)
9:45——9:50:保健操(让老年朋友活动一下筋骨)
9:50——10:00:播放《老顾客访谈》短片
10:00——10:15:吃重阳糕或蛋糕
10:15——10:20:主持人宣布促销政策
10:20——11:30检测,促销,抽奖,颁奖
七,抽奖奖项设置
各地区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顾客的需求情况,自行设计抽奖奖品.可以是公司的产品,也可以是日常实用的产品.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顾客的购买率和宣传公司的新产品.
八,活动注意事项
1,工作人员统一工装.
2,会议过程,有空位置员工穿插就座,其余人员整齐站立会场两侧,积极鼓掌,制造场效.
3,带掌由各店长和各地区经理负责.
4,会议期间,员工不得随意出入会场及在会场内不得随意走动.
5,会议期间,不得在会场内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
❸ 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到重阳节这天人们回举行祭祀活动,庆祝丰收。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之所以叫重阳是因为九是阳数,在双九这个日子,所以便叫重阳。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赏菊、喝菊花酒的习俗,尤其是登高这个风俗,一直保留至今。
如今重阳节更被称为老人节,这是因为九九的谐音是久久,希望老人们都能长命百岁,活得长长久久,所以如今重阳节小辈们会给长辈们送礼,对长辈表达节日的祝福。
❹ 重阳节知识问答题 急急急!!
1.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答:登高节
2.除了登高还含有什么意思 答:思念亲人
3.为什么叫重阳 答:古人把九叫“阳数”,农历九月九两九相重,故称重阳
4.关于重阳节起源和什么教派有渊源 答:道教
5.重阳节的传说发生在什么时期 答:东汉
6.重阳节故事传说中的主人公叫什么 答:桓景
7.传说故事中的起因是什么 答:瘟疫
8.传说故事中的河流叫什么 答:汝河
9.传说故事中的仙人是谁 答:费长房
10.仙人住在什么地方 答:东南山
11.仙人给主人公的除妖物品有哪几种 答:茱萸叶子一包 菊花酒一瓶 降妖青龙剑
12.主人公降妖的主要武器叫什么名 答:降妖青龙剑
13.故事中茱萸有什么作用 答:气味冲击妖魔肺部,使其难受
14.菊花酒有什么作用 答:酒气刺激妖魔嗅觉
15.主人公是怎样杀死妖魔的 答:抛出降妖青龙剑,将瘟魔扎死
16.故事中的妖魔人们称它什么名字 答:瘟魔
17.为什么重阳节登高 答:就是因为故事里主人公和瘟魔交战前,百姓都躲到山上而得名;登高即有避魔避害避灾的意思,登高还含有步步高升的意思
18.将九定为阳数最早见于哪本书 答:易经
19.人们把重阳还看做是什么样的日子 答:吉庆
20.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什么诗中有描写重阳的诗句 答:远游
21.请说出屈原该诗句 答:集重阳入帝宫兮
22.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答: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等
23.传说的故事是什么人编写的 答:吴均
24.他编写的故事收录在哪本书中 答:续齐谐记
25.传说故事中主人公住在当时的什么县 答:汝南县
26.主人公辞别仙人后,是怎样回到原籍的 答:骑乘师傅的仙鹤
27.茱萸是一种中药,它有什么作用 答:理气、止痛,避虫叮咬
28.菊花泡酒有什么作用 答:明目
29.重阳节什么时候开始定为老人节 答:1989年
30.重阳节为什么吃重阳糕 答:没有山的地区,把登高改为“吃糕”
31.重阳节为什么放风筝 答:入冬前不甚冷时,大力活动一下筋骨,有助于健康,也使眼睛得到休养、保护
32.重阳节的另一个传说和哪个皇帝有关系 答:汉高祖刘邦
33.这个传说中的皇帝妃子是谁 答:戚夫人
34.这个妃子的婢女姓什么 答:贾
35.这个婢女让人们重阳节时怎样做 答:佩茱萸、喝菊花酒
36.为什么老年人很重视这一天去登高 答:希望强身健体,能够长寿
❺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文章应该写什么内容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2009年)重阳节在公历的10月26日
❻ 关于重阳节的知识你了解哪些
我全部都知道:①登高;②吃重阳糕;③赏菊,喝菊花酒;④插茱萸,簪菊花;⑤女儿归宁父母;⑥射箭;⑦放风筝;⑧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