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孝敬父母后的感受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
『贰』 人为什么要孝顺父母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每一个人应该做的。因为父母生养我们付出了他们自己的青春时间精力和财力。所以我们要孝顺父母
『叁』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文中我对孝顺父母的理解发生了哪些变化
你问的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文中我对孝顺父母的理解发生了哪些变化。
那就是开始感觉父母养她是应该的,后来他也认识到了父母对她的爱非常好,所以觉得自己呢也应该陪伴父母,要互相理解宽容
『肆』 什么样的表现是真正的孝顺父母
参考《孝经》:抄
“身体发袭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就是不损害自己的身体,因为是父母给的。可以延伸为不要让父母担心受怕(比如做危险的事伤害自己)。
后半句我们老师特意有拿一个例子来说过“显”的意思,就是可以让父母显摆(去掉贬义。也可以说是让父母在别人面前可以因为是你的父母而骄傲)
还有就是另外补充:1.不要愚孝
2.关于一句谚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些信佛教道教的一些和尚之类的人都是不留后的。但是佛教进入中国却能被传统文化接受容纳,是因为儒家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概念,不生孩子可以看作是“出世”,也就是独善其身。
其他回答也可以看看,但是我估计是没有典故的笼统答案,要看你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你连自己父母什么性格都不知道,希望能不泛泛而谈的好好对待 你 自 己 的父母。也不能盲从+极端啊,古代二十四孝图有几个不合理的典故比如埋儿奉母、卧冰求鲤,还有那个吃自己母亲屎的……王小波有提出过个叫“自激”的概念可以去看一下……
『伍』 人长大后,应该孝顺父母吗
你要知道,你发这个问题出来的时候,我特别想揍你!!
看这问题出来,感觉版到你好像认为不应权该孝顺父母。
不说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百善孝为先,做为一个做儿女的,无论父母怎么说你、骂你,其实都是为了我们好,想想,父母赚钱为了什么?整天起早摸黑的是为了什么?你在外面工作或者读书,他们守着电话是为了什么?想想吧!!
再来说了,你自己如果不想孝顺父母,以后你子女知道你是这样对待他们的爷爷奶奶的,他们还会孝顺你?
所以无论是现在或者长大都要孝顺父母,不要说什么长大才孝顺父母,从现在做起吧~一件小小的事也会让父母的心得到点欣慰的。
最后祝您以及天下的父母长命百岁、身体棒棒~
『陆』 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孝顺父母
孝顺是2个字,特别是多儿女的家庭做不到?父母老了需要人陪陪他们,做饭和她们一起吃,走路需要人来牵着手,如果家里老人偏心某个人,那家里的其它人还咋想?其它的事就不用说了。我到是想多陪陪老人,别个认为啥子东西都是她的,还有啥说的,老人也是她的,我回去带菜弄饭还落不到好,以后不用认了!一年好回去一次看看老人就走。
『柒』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
第一,父母生育来了我们,给予自我们生命,滴水之恩,尚且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养育之恩
第二,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不辞辛苦的在外赚钱养育我们,还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们,一切都是为了能让我们在最好的状态下成长,此爱无私,不求回报,更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孝敬。
第三,抛开个人感情,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其道德、法律都要求我们要有一颗孝顺父母的心,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人类能延顺到现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我们没有做好孝顺父母的榜样,怎么有说服力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孝顺我们呢?
『捌』 长大后,我们怎样孝敬父母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1、孝顺,起码要顺,顺着父母的意思,当然就不是逆父母的意志。父母的看法,父母的意见,最好在不违背自己原则的情况下,都要顺。顺是一种气魄,也是一种胸怀。看看自己是如何疼自己孩子的,就可想而知当年父母如何疼爱自己了。顺就很应该了。
2、《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很讨厌,但是歌词很有道理。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
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
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
当然,孝顺父母更教育孩子一样,都是一门学问,而且还要联系实际情况,得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玖』 对父母真正的孝顺是什么
真正的孝顺是什么?有人说是物质的供给,也有人说是床前的陪伴,但在我看来这些都只是表达孝顺的一种方式,并不代表就是发自内心的孝顺,我认为真正的孝顺应该是“不嫌弃”。有很多人可能不会承认自己有嫌弃父母的心态,对,肯定不是所有人,但我还是看到有很多嫌弃自己父母的报道,比如不让自己的父母去学校看自己,不让自己的朋友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农村等等,其实这都是对父母的一种嫌弃。在释梵琮的偈颂九十三首中就有这么一句话:“犬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无论我们的父母什么样子,她们始终是我们的父母,孝顺其实就是从不嫌弃开始的。我们只有在不嫌弃的前提下,再去给予她们物质上的需求才是真的孝顺,如果只是给予他们物质上的需求,但内心还是对她们有所嫌弃,那其实只是一种伪孝顺。同理,陪伴其实和给予她们物质上的需求是一个道理,是否真的孝顺,还是要看自己内心是否真的没有嫌弃他们。如果你真的想要做一个孝顺的人,不嫌弃他们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根本上去改变这一心态。这个改变就要从说服自己开始,从内心深处认为父母是值得自己去尊敬的人,而并不是将赡养当成一种责任,如果你能发自内心的尊敬自己的父母,自然就不会再去嫌弃他们。说服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种,回忆他们为你付出的种种,想想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你会认为所有的嫌弃都是那么的可笑。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孝顺是以不嫌弃为基础,陪伴与物质只是锦上添花,多带他们去了解自己的圈子,当你做到这一切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是一个孝顺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