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九月九日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赏菊、登高、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重阳日,中国重阳节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内称菊容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1)九日重阳节扩展阅读:
广州过重阳节,民众登白云山,赏秋、健身。吴川地过重阳节,享宴高会,摆敬老宴。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阳江市过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纸鸢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
港澳在港澳人的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在港澳地区,古老的重阳节,今已演变为一个多元化的节日。
海南过重阳节有登高望远、插茱萸、送“重阳糕”、“赶山猫”、洗艾叶水等习俗。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近年上海市杨浦区开展“欢乐在重阳”敬老爱老系列活动。
⑵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
1、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2、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3、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4、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5、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6、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7、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8、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9、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10、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11、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12、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3、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14、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5、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16、肠断裂,搔首一长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17、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8、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19、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0、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21、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2、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23、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4、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5、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6、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⑶ 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王维的诗
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全文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⑷ 为什么把九月九日称为重阳节
在中国人心中,“九”为大数,是个很特别的数字,在古代《素文》中就有“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这一说法,认为“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九”在中国文化中也特别被看重,譬如:九霄、九州、九重天、九九归一、九九八十一难,好像凡与“九”有关的都被附上了神秘的色彩。之所以如此,可能与“九”最初是龙形这一图腾的演化有关,由于中国人对龙的崇拜,“九”就有了神圣的意思,古代帝王常把自己同“九”联系一起,称为“九五之尊”。在《易经》中,“六”被定为阴数,“九”被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重九”。古代人们认为这是个大吉大利、值得庆贺的好日子。于是,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有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令家人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这段记载生动地描述了重阳节的起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被沿袭至今。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
⑸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赏菊节、茱萸节、老人节、重九节、晒秋节、菊花节、踏秋节、女儿节等。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倡导全民尊老风尚,把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吃:
1、吃重阳糕:重阳糕的“糕”与“高”同音,人们认为在重阳节吃重阳糕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的寓意,所以“重阳糕”成了重阳节时最受欢迎的食物。
2、喝菊花酒:菊花是秋天最常见的花卉,菊花花期不长,所以人们会要将其酿成菊花酒,因此,菊花酒也被看为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荆楚岁时记》亦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茸,饮菊花酒,可使人长寿。”
⑹ 关于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日齐山登高》唐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九月十日即事》唐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蜀中九日》唐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6.《九日作》唐 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7.《九日》唐 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8.《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宋 王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