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的发源地

重阳节的发源地

发布时间:2020-11-30 01:32:59

重阳节的来历(简略)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1)重阳节的发源地扩展阅读

1、战国时代

重阳节已经是一个节日,但在当时仅在王室开展活动。

2、魏晋时代

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吟咏。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3、唐朝时期

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据记载,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公历780年左右)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中元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从此,民间和宫廷共同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这一天组织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

4、宋朝时期

重阳节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⑵ 重阳节的发源地!

发源于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等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2)重阳节的发源地扩展阅读;

重阳节习俗

一、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二、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尤其是在岭南一带,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祭祀祖先,登高远望,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少地方人重阳祭祖的观念正日渐淡薄。

⑶ 重阳节的发源地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⑷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内九相重,故曰重阳,容也叫重九。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⑸ 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国传统文化具有着博大精深、兼容并包的特点,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目前,国外掀起了一阵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我们国内也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然而我国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的魂灵,是民族力量的源泉。文化的发展对国家和发展和命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曾在一评论文章中读到这样极富哲理又震撼人心的话语“现在到了一个谈文化的时代,要以文化的执着,文化的担当,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尊重,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金钱物质充溢着人们精神领域的今天,可以说这样的呼喊无疑是向平静的文坛投一巨石,在真正文化人的心中惊起的那份欣喜和感动是无法言表的。

近年来,人们都追求物质享受,唱歌、跳舞乃至写作都要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本该在经济发展物质文明进步的历史时期文化应有更高的发展,文化应该更加繁荣的时期,我们古老的历史民族文化却被冷冻被遗弃被毁灭,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一段历史一种文明的不幸。

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遭到了极大破坏,优秀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严重缺失。大量旧城改造、城区改造,甚至很多国家级别的古建筑也被频频拆掉,取之以具有欧美风格的高楼大厦,现代化建筑。

每个城市都是高楼林立、千篇一律,而国人却以此为荣,君不见我国的琼楼宫阙拥有着中国最为经典的传统文化精神。城市已经步入欧美的后尘,可是节日呢?西方的情人节、万圣节人人狂欢,而中国的重阳节、端午节却无人问津,现在的孩子们已经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越来越远了。对中国优秀文化的情感渐行渐远,日益淡泊,乃至消失殆尽。

(5)重阳节的发源地扩展阅读:

中华文化,简写为“CCNGC”,亦称华夏文化、汉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

影响: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对中国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中华文化圈、儒家文化圈,这一地区除了中国外,还包括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琉球等地。

中华文化也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以及科举制度、四大发明、航海造船等等,是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

中华文化在古代曾经对周边国家造成深重影响。一般把中国和收到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同城为汉文化圈或者中华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是指中国以及受中国皇帝册封的周边国家或民族。这些中国周边的国家或民族以文言文作为交流的媒体,从中国历代王朝引进国家制度、政治思想并发展出相似的文化和价值观。在政治方面,上述的国家或民族与中国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汉字文化圈的覆盖地域与现代地域区分所指的的东亚地区有的很大的重合部分,包括了中国、越南、朝鲜半岛、琉球和新加坡等地,此外还包括世界各地保留着中华文化传统的华人世界。通常日本学者也会把自己包括在“汉字文化圈”内,但也有部分日本人觉得自己是西方文化世界中的一员。

日本文化是指在日本群岛形成的独特文化。日本文化在历史上曾深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朝鲜战争后朝鲜半岛的南北对峙导致了南北朝鲜现代文化的差异,但双方传统文化却一脉相承。朝鲜半岛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朝鲜半岛传统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不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朝鲜半岛的传统文化略有不同和独特之处。

越南由于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其文化特征和中国文化非常接近,亦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琉球曾是中国的附属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被日本占领并长期进行殖民统治,但琉球文化亦属于中华文化圈。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的发源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庆节和重阳节合体手抄报 浏览:830
现在国企职工退休年龄6 浏览:460
如何才能不介意自己父母的粗俗 浏览:882
发现父母的情绪该怎么办 浏览:505
养老改革后退休金计算方法 浏览:537
为什么父母总认为孩子撒谎 浏览:41
老人便盆消毒方法是什么 浏览:1
上黄骅高中体检要多少钱 浏览:23
你知道的养生知识有哪些 浏览:28
老人医疗保险买什么好 浏览:451
父母如何给孩子做出倾听的示范 浏览:876
老公的表弟叫女方的父母怎么称呼 浏览:90
云南老年大学报名 浏览:586
黑养老院存在的问题 浏览:326
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论文 浏览:100
西宁养生食材哪里有卖 浏览:339
长寿不衰 浏览:976
燕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浏览:923
养老保险申请的身份证怎么上传 浏览:51
徐汇梅陇敬老院 浏览: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