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的图案

重阳节的图案

发布时间:2020-11-29 14:39:34

Ⅰ 请问手上正在使用OPPO手机的朋友,今早的待机屏保是否变成了重阳节的图案了

您好,节日提醒功能是一个节日的温馨提示,是手机系统自带的功能,不产生任何费用,一到相关的节日,手机壁纸自动更换,这些漂亮的壁纸只有当天出现,寻找不到,也不可以保存的,请知悉哦。

Ⅱ 重阳节的手抄报上画什么图案

重阳有放纸鸢,赏菊的习俗,所以可以画纸鸢、菊花

Ⅲ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形象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不超过80字

清华大学校徽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上下是英文校名;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版"与"厚德载物权"两个词组,出自《易》乾坤两卦的大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个词组基本上概括了《易经》的全部内涵,实际上也就体现了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而清华大学能以此孔子名言作为办学的精神标志,可见其在努力办成世界第一流大学的同时,既注重加强对我国传统教育的研究,也注重培养新型君子人格的教育。这无疑也将会使孔子古老的君子人格焕发青春,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更大的魅力。文中论述的小标题依次有:"君子"与"君子人格";智仁勇的统一;文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集成的互补;造就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Ⅳ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

传统节日表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
5、二月十五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
7、三月初三上巳节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17、九月九日重阳节
18、十月初一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
21、十二月八日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日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还有几位圣贤的诞辰日:
关帝诞:六月廿四
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
苍颉至圣先师诞:三月廿八
鲁班公诞: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
伏羲诞辰: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
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日
黄帝诞辰:二月初二
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日
孟子诞辰:四月初二
岳飞诞辰:二月十五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日
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
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
附1: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
正月初二祭财神
正月初三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谷日/顺星众星下界之日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石头生日“石不动”“十不动”老鼠嫁女
附2:其它节日:
“半年节”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
观音诞: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
填仓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

Ⅳ 中国民俗节日有哪些

  1.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2.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3.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4.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5.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6.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7.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8. 七夕节: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9.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10.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的图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农村重阳节活动筹款倡议书 浏览:237
四川养老保险有哪些新规定 浏览:634
老年人张嘴睡觉 浏览:862
80岁老年人怎么养生 浏览:81
如何做老人助力轮椅 浏览:597
宝宝出生15天体检什么 浏览:528
养老院老人拉肚子怎么处理 浏览:916
母亲孝顺外婆的作文 浏览:321
老人靠肠管进食能活多久 浏览:134
十年不体检是什么心理 浏览:542
养老保险男女 浏览:294
老人机如何打开王者荣耀 浏览:197
2014北京退休金计算器 浏览:299
父母离婚孩子如何处理 浏览:429
老年大学教学管理工作好做吗 浏览:222
鞍山老年大学电话号码 浏览:550
海淀体检大厅健康证长什么样 浏览:418
女孩子会遗传父母的哪些基因 浏览:155
孝感市农村养老金是多少 浏览:81
70岁中风治疗要多少钱 浏览: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