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论语关于孝的名言警句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
《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
《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
“
父母惟其疾之忧。
”——
《论语
·
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
孔子
长幼有序。
——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
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
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
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
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
事之本也;
孰不为守?守身,
守之本也。
——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
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
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
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惰其四支,
不顾父母之养,
一不孝也;
博奕好饮酒,
不顾父母之养,
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
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
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
《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
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
庄
❷ 十条论语中关于孝的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政第二》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学而第一》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先进第十》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子张第十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是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是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
❸ 论语中关于孝敬父母的语句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回兄长。出自(春秋答)《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❹ 论语中有关孝心的名言
◎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内敬爱兄长。出自(春容秋)《论语·学而第一》。
◎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意思是:“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❺ 出自论语,诗经的孝顺古文
别老母】
搴帏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向来回多少泪,都答染手缝衣
“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青天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王安石《十五》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蒋士铨《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 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 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 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叹风尘。
宋凌云《忆父》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舆恭《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倪瑞璿《忆母》
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
❻ 孔子论语中关于“孝顺父母”的句子和翻译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内兄长。出自(春秋容)《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❼ 论语里关于孝的句子
论语里关于孝的句子
1、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说话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2、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为君主做事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3、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如果多年不改变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4、 梦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梦懿子问怎样才是孝。孔子说:“不要顶撞父母,不要违抗父母的意愿)
5、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为子女的疾病担忧,子女少生病也算是孝了)
6、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今说的孝,只是能够养活父母。说到狗、马,也都能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和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7、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总是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最难。遇到事情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好吃的,让父母享用,仅仅这样就算是孝顺了吗?其实还不够。)
❽ 孝敬父母故事论语 (意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因为他们年迈而担忧。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论语·为政》
孟武伯问孝的含义,儿子回答说:为父母生病而担忧
❾ 《论语》中孝敬父母的话
孝敬父母格言
1.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
2.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专的本能和感属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3.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4.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5.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6.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7.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8.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9.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