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孝顺节是哪个地区的节日
★孝顺节差圆
“拗九节”又称孝顺节、后九节、送穷节。
自2005年伍族3月9日(农历正月二十九)承载这一美德内涵的福州民间“拗九节”,被当地有关机构正式命名为“孝顺节”。
福州市文明办等多个部门与当地企业联合发起,在全市举行“孝顺节”系列活动,并把活动的这一天定为全市的“孝顺节”。在这一天,当地许多社区支起大锅,当街煮甜粥(这是福州市民间“拗九节”的传统做法),免费送给过往的每一位老人。许多当地青年男女积极响应这一设节号召,纷纷行动起来,专门为父母或其他长辈煮上一碗粥,敬上一杯荣;或为父亲捶捶背,帮母亲梳梳头……“孝顺节”现已成为该市一个永久性的地方节日。
★孝顺节
农历正月二十九,家家户户用糯米和红糖煮拗九粥,内有红枣、花生、豇豆、芝麻、荸荠等各种配料,用来祭祀祖先,馈赠亲友。凡已嫁女儿,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拗九粥来源
民间传说不一:一说是相传目连母亲凶悍,死后被送进地狱受苦。目连长大后,每天送饭给母亲,都被小鬼吃掉,不得已煮了一碗颜色拗黑的粥,小鬼不敢食,故名拗九粥,目连送饭的日子即为拗九节、孝顺节。
一说源出送穷,明代学者谢肇制说:“高阳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弃破及街巷口,除贫鬼。”
清代学者多赞成此说,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诗:“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闽俗正月初九称上九,十九称中九,廿九称下九或后九,所以又叫后九节。此俗至今仍在腔庆弊民间流行 。
★意义
至少有三点:第一,通过尽孝之举使人们普遍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仅要善待给予自己生命及抚育自己成人的父母,而且要善待自己身边所有的人,关照一切需要帮助的他人;第二,通过尽孝之举体现亲人间的亲情,可以促进家庭和美和社会和谐;第三,通过培育代与代之间的孝道,有助于广大晚辈儿孙养成对家庭的忠诚、对他人的无私奉献和对事业、对社会的责任。
★国外“孝顺节”
在美国,有两个人情味极浓的节日:母亲节和父亲节
Ⅱ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
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等春节习俗。
Ⅲ 拗九节有什么习俗
传统来习俗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与霞自浦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岁数逢九(虚岁)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
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3)孝顺节的风俗扩展阅读:
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Ⅳ 老人节有什么习俗
老人节又叫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为什么要敬老
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寓意“久久”,有祝愿老人长寿的含义在里面,所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自古以来就有敬老感恩的传统。
重阳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秋收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对在世亲人的感恩、尊敬,是一个体现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节日,每年重阳节,人们都会给家人或者长辈带去真切的问候,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
重阳节是敬老节,有敬老、孝顺长辈的习俗,重阳节踏秋则是因为,重阳节的时候,已经进入深秋了,天气比较凉爽,而且草木凋零,大地上一派萧瑟的秋季景象,此时去到山上或者野外,会看到独特的秋景,有舒缓心情、疏松筋骨等作用,如果是和父母、长辈一起踏秋还能增进亲子感情。
Ⅳ 孝顺节怎么来的
★孝顺节
“拗九节”又称孝顺节、后九节、送穷节。
自2005年3月9日(农历正月二十九)承载这一美德内涵的福州民间“拗九节”,被当地有关机构正式命名为“孝顺节”。
福州市文明办等多个部门与当地企业联合发起,在全市举行“孝顺节”系列活动,并把活动的这一天定为全市的“孝顺节”。在这一天,当地许多社区支起大锅,当街煮甜粥(这是福州市民间“拗九节”的传统做法),免费送给过往的每一位老人。许多当地青年男女积极响应这一设节号召,纷纷行动起来,专门为父母或其他长辈煮上一碗粥,敬上一杯荣;或为父亲捶捶背,帮母亲梳梳头……“孝顺节”现已成为该市一个永久性的地方节日。
★孝顺节
农历正月二十九,家家户户用糯米和红糖煮拗九粥,内有红枣、花生、豇豆、芝麻、荸荠等各种配料,用来祭祀祖先,馈赠亲友。凡已嫁女儿,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拗九粥来源
民间传说不一:一说是相传目连母亲凶悍,死后被送进地狱受苦。目连长大后,每天送饭给母亲,都被小鬼吃掉,不得已煮了一碗颜色拗黑的粥,小鬼不敢食,故名拗九粥,目连送饭的日子即为拗九节、孝顺节。
一说源出送穷,明代学者谢肇制说:“高阳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弃破及街巷口,除贫鬼。”
清代学者多赞成此说,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诗:“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闽俗正月初九称上九,十九称中九,廿九称下九或后九,所以又叫后九节。此俗至今仍在民间流行 。
★意义
至少有三点:第一,通过尽孝之举使人们普遍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仅要善待给予自己生命及抚育自己成人的父母,而且要善待自己身边所有的人,关照一切需要帮助的他人;第二,通过尽孝之举体现亲人间的亲情,可以促进家庭和美和社会和谐;第三,通过培育代与代之间的孝道,有助于广大晚辈儿孙养成对家庭的忠诚、对他人的无私奉献和对事业、对社会的责任。
★国外“孝顺节”
在美国,有两个人情味极浓的节日:母亲节和父亲节。
Ⅵ 国外的孝顺节
在美国,有两个人情味极浓的节日:母亲节和父亲节。
母亲节是由一位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贾维斯夫人是一个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在美国以解放黑奴为目的的南北战争结束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贾维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讲述着战争中那一个个为正义捐躯的英雄的故事,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孩子们的脸,一个想法猛然涌上心头:为祖国贡献了这么多英勇战士,保证了战争胜利的,不就是那一个个含辛茹苦地抚育着子女的母亲们吗?她们的儿子血染疆场,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牺牲的,不也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母亲吗?因此,她提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或母亲节,给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达儿女们对母亲的孝思。可惜的是,这个良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贾维斯夫人便与世长辞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深感母亲的提议是适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写出了几十封信,发给美国国会。地方州长和妇女组织等,提议创立母亲节。在她的一再呼吁下,这一提议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贾维斯夫人的忌日,定为母亲节。美国政府还规定,母亲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由于贾维斯夫人生前喜爱康乃馨花,这种花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母亲节是个充满人间温情的节日,这一天,家里的男成员要把全部家务活都包下来,儿女们每人都要做一件让母亲
高兴的事,以尽孝道。即使远在异地的孩子,也要打电话向母亲表示祝贺。这一天,美国人民都要在胸前佩上一朵花。母亲健在的,戴一朵有色的花,表示欢愉;母亲逝世的,戴一朵白花,表达哀思。
母亲节创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安娜·贾维斯在世时,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43个。时至今日,欢庆这个节日的国家就更多了。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按惯例,“国际母亲节”被定在每年的5月11日举行。
父亲节的设立过程,和母亲节大同小异。这个节日是由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倡议成立的。多德夫人早年丧母,她有5个弟弟,姐弟6人的生活负担全落到了父亲身上。父亲每天起早贪黑,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自己则过着节衣缩食的节俭日子。多德长大以后,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深感父亲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应该得到表彰。做父亲的也应该像母亲们那样,有一个让全社会向他们表示敬意的节日。于是,她给华盛顿州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州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但把节期改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1910年,多德夫人所在的华盛顿州博斯坎市,举行了第一次全市性的父亲节庆祝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美国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子女增多,在许多家庭中,父亲的职责明显加强了。另一方面,女性就业人数增多,父亲也必须承担更多的家务。在这种情况下,子女对父亲的依恋性不断得到增强,这个节日也就逐渐向全国推广。1972年,在各方的强烈呼吁下,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使其成为全国性的节日。在这一天,子女们一早起来,自己动手为父亲做一顿丰盛的早餐,并亲手端到父亲床前。孩子们还要制作一些精美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与母亲节一样,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也在胸前佩带特定的花朵。一般来说,佩带红玫瑰表示对健在父亲的爱戴,佩带白玫瑰则表达对故去父亲的悼念。
参考资料:《外国风物从书》——世界知识出版社。
Ⅶ 拗九节的习俗
习俗:
"拗九节"近年又被称为"孝顺节""敬老节",主要原因是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专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属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有人还加上太平面、鸭蛋、猪蹄等)回娘家孝敬父母。
福清方言中"后"与"拗"谐音。福清人认为,逢"九"不顺利,每年这天,岁数逢九或九的倍数的人都要过"九"。
此后,人们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29岁,都算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清人逢九就犯忌,认为"9"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是岁数逢9的人,如9岁、19岁……(称"明九"),或是9的倍数,如18岁、27岁、36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拗九粥、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拗九粥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红糖、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莲子等。从中医学角度来看,不仅充饥生津,而且养生健体,所以在寒冷的正月食用拗九粥有益寿的功效。煮“拗九粥”选用的原料并无定法,人们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和需要,发挥创意,不必年年“古老套”。
随着时代的进步,尊老敬老、崇尚孝顺渐成风尚,于是人们借助“拗九节”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将传统民间节日演绎成了“孝顺节”“敬老节”,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Ⅷ 拗九节的孝风盛行
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古街区内,以经营风味佳肴、传统闽菜著称的“安泰楼酒家”,又在店门口设置了“拗九节”送粥点,向市民免费派发釆用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红糖与糯米烹煮速度和服务的“拗九粥”。
“拗九节”免费派送“拗九粥”,成为了“安泰楼酒家”这家老字号的传统活动。“拗九节”前,它还特地邀请福州民俗专家为食客讲解“拗九节”的来历。它的经营者说,希望藉此让这个的福州传统节日传承下去。
“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汉族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孝顺节”、“送穷节”。这天清早,福州人用糯米、红糖,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特别是已出嫁的女儿,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祝福平安、健康。
这种习俗依然在福州盛行。一位喝上了“拗九粥”的老母亲说,“拗九粥”里不只是红糖、花生、红枣、桂圆等,更有着儿女的一份孝心,甜到了心头。
“拗九节”演绎成为尊老敬老、崇尚孝顺的社会风尚,在福州发扬光大。“拗九节”里,福州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就在陈氏祠堂里摆起了盛大的千人“孝顺宴”:祠堂里里外外摆满了一百九十五张桌子,近二千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安坐席上,一边悠闲聊天吃着美食,一边欣赏着戏台上闽剧的精彩表演;而村里年轻人忙里忙外,端菜送茶。这一拗九敬老节的宴席风俗,在当地已经沿袭二十多年。
Ⅸ 拗九节的由来习俗和时间。
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传统习俗:正月廿九日,是福州与霞浦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
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此外,凡是岁数逢九(虚岁)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古街区内,以经营风味佳肴、传统闽菜著称的“安泰楼酒家”,又在店门口设置了“拗九节”送粥点,向市民免费派发釆用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红糖与糯米烹煮速度和服务的“拗九粥”。
“拗九节”免费派送“拗九粥”,成为了“安泰楼酒家”这家老字号的传统活动。“拗九节”前,它还特地邀请福州民俗专家为食客讲解“拗九节”的来历。它的经营者说,希望藉此让这个的福州传统节日传承下去。
“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孝顺节”、“送穷节”。这天清早,福州人用糯米、红糖,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特别是已出嫁的女儿,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祝福平安、健康。
这种习俗依然在福州盛行。一位喝上了“拗九粥”的老母亲说,“拗九粥”里不只是红糖、花生、红枣、桂圆等,更有着儿女的一份孝心,甜到了心头。
“拗九节”演绎成为尊老敬老、崇尚孝顺的社会风尚,在福州发扬光大。
“拗九节”里,福州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就在陈氏祠堂里摆起了盛大的千人“孝顺宴”:祠堂里里外外摆满了一百九十五张桌子,近二千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安坐席上,一边悠闲聊天吃着美食,一边欣赏着戏台上闽剧的精彩表演;而村里年轻人忙里忙外,端菜送茶。这一拗九敬老节的宴席风俗,在当地已经沿袭二十多年。
Ⅹ 孝顺 风俗习惯
孝顺不是风俗习惯,应是文化传统,如动物的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