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愿意替我尽孝,我愿性命相送,别讲道理,想要有这样的
能说出尽孝,那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雇个保姆来代替你,但是这个保姆必须是自己精心挑选信任的人才可胜任,才能如你所愿
Ⅱ 孝敬父母讲道
智慧之子使父母喜乐
证 道 人:张忠云 牧师
整 理:朝阳堂编辑室 2015年5月3日白天讲章
证道经文:箴23:22-25
23:22 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他。
23:23 你当买真理.就是智慧、训诲、和聪明、也都不可卖。
23:24 义人的父亲、必大得快乐.人生智慧的儿子、必因他欢喜。
23:25 你要使父母欢喜.使生你的快乐。
引言:
按照本年度的计划,在五月份与大家分享关于孝亲方面的信息。在家庭中父慈子孝,人人脸上都有笑容,这样的家庭是温馨喜乐的,这喜乐是基于相互之间真诚的爱。刚才所读的经文,就是论到了家庭关系方面的内容,劝勉作儿女的,应成为智慧人使父母欢喜快乐;作父母的也应尽到当尽的义务,使孩子有智慧让自己喜乐。基督徒的人生应当是喜乐的,喜乐是我们无声的见证。今天分享的题目是:智慧之子使父母喜乐。
一、智慧之子尊重父母使父母喜乐
1、上帝为家庭关系设立秩序——听从、尊敬父母
“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她。”(箴23:22)。
上帝为家庭关系设立的秩序是:儿女要听从、孝敬父母,父母年纪老迈时更应当受到尊重。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主耶稣虽然是神,但作为人子在世上三十三年半,他三十年的光阴在家中尽人子的本分,余下三年半的时间在外传扬天国的福音,他留下许多孝敬父母的榜样。在儿童时顺从父母、孝敬父母。《路加福音》2章41至51节记载了十二岁的耶稣在圣殿中的事情:当时少年的耶稣知道自己来到世上的使命,但仍听从父母,顺服父母。“他就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路2:51)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极痛苦的时候,还是顾念母亲,把母亲托付给门徒约翰照管。
关于儿女与父母如何相处,旧约要求遵守十诫中的第五诫:“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20:12)新约的教导,保罗劝勉:“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1-3)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儿女孝敬父母本来是应尽的本分,但上帝还额外的赐福:不仅得福还会长寿。
作为儿女要听从父母。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精心哺育、引导我们身、心、灵的成长,在人生旅途中他们会给予我们很多的教导和提醒,我们应当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的生命是上帝藉着父母赐给我们的,儿女从小到大的衣食住行无不时刻牵挂着父母的心。在我们中间的弟兄姊妹,已经为人父母的会深切地体验到:养育儿女实在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说,父母的养育之恩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当人在成家自立之后,与妻子二人联合,成为一体,这时要离开父母,不再啃老,不再依赖父母对自己经济、生活、心理等方面的付出,是真正的长大成人,并要尽自己的本分:顺从、孝敬、尊重双方的父母。
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她。儿女之所以会藐视父母,是因着人性的败坏——骄傲。儿女大了,尤其是在成家以后,常常看不起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父母,特别是看见父母文化知识水平低,工作能力差,则羞于在人面前提起。我们作儿女的要记得今天我们之所以有这般成就,完全是由于他们无私的付出,再者,在他们当初生活的年代,为了生存,有的根本就没有读书的机会,如果他们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现在一样,我想,他们一定不次于我们。对儿女来说,父母不仅有经验,也是传授传统的人,《申命记》记载:“你当追想上古之日,思念历代之年。问你的父亲,他必指示你;问你的长者,他必告诉你。”(申32:7)要从历史得教训,从长辈得知识,这是智慧的来源,也是上帝启迪人的正常的方法。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圣经》还赞誉老人的白发是荣耀的冠冕:“强壮乃少年人的荣耀;白发为老年人的尊荣。”(箴20:29)“白发是荣耀的冠冕,在公义的道上,必能得着。”(箴16:31)白发是指丰富的经验。父母年老于许多事上是过来人,人生的得失、成败都亲自经历过,经验充足值得我们参考借鉴,老人值得我们尊重。当今时代,基督徒当回到《圣经》的教导,对老人进行特别的看顾和照料,在还没有信主的人面前,树立好榜样。《提摩太前书》5章4节:“若寡妇有儿女,或有孙子、孙女,便叫他们先在自己家中学着行孝,报答亲恩,因为这在上帝面前是可悦纳的。”5章8节:“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然而世上有许多的儿女长大后,常常忘记父母的哺育之恩,不顾念亲情,对父母采取打骂、虐待、遗弃的态度,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玷污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圣经》告诉我们,儿女之所以会藐视父母是因为他们愚妄:“愚妄人藐视父亲的管教,领受责备的,得着见识。”(箴15:5)愚妄是指愚昧而狂妄,愚昧是缺乏知识、愚蠢而不明事理;而狂妄则是极端的自高自大。这样的人自然会藐视父母的管教。许多作儿女的虽然供养父母,却不尊敬他们,不把父母看在眼中,藐视父母,讥诮父母年老无知,甚至稍不顺心,便向父母生气、叱喝。如果有人向他们谈论孝道,他们还以为自己是孝敬父母的人:未曾使父母遭遇冻馁,也供给父母衣食。但他们全然不晓得藐视父母就已经是完全违背了孝道,得罪了上帝。一定要意识到,尊重父母是人格素质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生身父母都藐视,对他人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有尊重。另外一个原因,或许是父母有些事情没有做好。但是,即便是真的不好也不应该以藐视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古人在教导我们劝谏父母时说:“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礼记•内则》)意为:要是父母有过失,要气色和悦,不能有生气的脸色,态度恭顺,声音轻柔的劝谏。如果父母不听劝说,也要敬爱并孝顺他们,等到他们哪天心情好了再复劝谏。对于我们基督徒来说,我们要祷告祈求圣灵来光照我们的父母,使他们走在上帝恩典真理的正道上,这是上帝所喜悦的。上帝安排父母在儿女之上,就应当得到儿女的尊敬、孝顺。可以说,孝敬父母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因为他们是父母,儿女理所当然的就要孝敬他们。
2、违背秩序者所受到的惩罚——罪要归到他身上
我们一定要记得自己也有老的一天,也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如果我们藐视父母,我们的孩子也会藐视我们。儿女冷漠的眼神会让父母伤心难过,他们可能不会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但会在乎自己在儿女心目中的地位。从《圣经》中看到藐视父母的后果很严重,《箴言》30章17节:“戏笑父亲,藐视而不听从母亲的,他的眼睛必为谷中的乌鸦啄出来,为鹰雏所吃。”《利未记》20章9节记述:“凡咒骂父母的,总要治死他;他咒骂了父母,他的罪要归到他身上(‘罪’原文作‘血’。本章同)。”《箴言》警戒:“咒骂父母的,他的灯必灭,变为漆黑的黑暗。”(箴20:20)经文告诫我们不听从、戏笑、藐视父母是上帝所憎恶的,为天地所不容。我们要敬畏上帝,听从他的教训。当人存有敬畏之心的时候,自然就会有智慧生活。
二、智慧之子持守真理使父母喜乐
23节的经文很重要,看似与孝亲没有什么关系,但实质上,这节经文可看为父母对儿女的期望,就是要让他们得充足的智慧。儿女要在信仰上、德行上建立自己,珍惜自己的人生;做事按照《圣经》真理的原则,这样的儿女才能让父母省心,使父母欢喜快乐。盼望为儿女的,尊敬父母;作父母的,要付出代价尽力养育儿女,使他们的生活荣神益人,让自己的家庭有美好的见证。
1、买真理需要付出代价
“你当买真理,就是智慧、训诲和聪明也都不可卖。”(箴言23:23)本来真理、智慧、训诲和聪明都是属于形而上的东西,不应沾染铜臭味,与金钱挂钩,更不可能用买卖获得。在这里是借用修辞的象征法来表达。“买”指付上代价而得到,并不是金钱交易。例如:在《启示录》3章17至18节中记述的:“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老底嘉以财富闻名,但基督吩咐他们要向他买火炼的金子:意为向基督纯全的信心,指真正属灵的财富,主劝他们用信心向主取用、经历主的丰富,有份于上帝的性情。这座城市以织布业和漂染业出名,但基督叫他们向他购买白衣,指覆盖人类一切罪和过犯的基督救赎的恩典,象征着他的公义。老底嘉人所缺少的,就是不肯付代价,操练敬虔,行出因与基督同活所得的义。他们需要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仁义的果子才有白衣可穿。老底嘉夸耀那些医治各样眼疾的宝贵眼药,但基督叫他们要向他买医治他们眼睛的药,这里的瞎眼是指属灵的瞎眼,心中的眼睛需要蒙光照,从黑暗中归向光明。心中的眼睛须要圣灵的恩膏作眼药,只有圣灵参透万事,能教导我们明白上帝的心意,使他们能够看见真理,使他们能望见永恒的世界。老底嘉人已经失落了属灵的实际,看不见自己困苦、可怜、贫穷的光景,陶醉于自满、自足、自高自大。基督向老底嘉人表明,人生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物质上的丰富,而是在乎与上帝之间有正确的关系。他们所有的财富和成就,与基督永恒的国度相比都是毫无价值的。基督徒应警惕老底嘉的光景,注意自己与基督之间的关系:要按照真理行公义,好怜悯,与基督同行;不要在上帝的眼中被视为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参约14:6)有主就有真理,有主才能使人真正富足。
智慧、训诲和聪明也都不可卖。这里的“不可卖”是指上述的东西价值贵重无比,决不可以其换取他物。按照《现代中文译本》翻译:真理、智慧、学问、见识,都值得你付出代价,但千万不可卖出。我们要不惜付上任何代价来取得真理、智慧、训诲和聪明,却不要为任何原因把它卖掉。我们应全力以赴去得着它们,却不应为了世上任何东西把它们放弃。我们要得着真理,就是智慧、训诲和聪明。基督徒父母会按照上帝的真理教导儿女敬虔爱上帝、敬畏上帝:“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9:10)训诲就是操练儿女将真理落实在生命里,这样实践起来就要付代价。“聪明”在《圣经》中往往指明白事理、有属灵的洞察力并有建立人际关系的见识。如何以真理塑造家庭?为人父母的先得着智慧、训诲和聪明,活出真理,就是给儿女在品格、道德和属灵方面树立了榜样。“敬畏耶和华的,大有倚靠,他的儿女,也有避难所。敬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箴14:26-27)此处指出父母的信仰对下一代所产生的力量和影响。当父母肯付上代价去买真理,让真理落实在生命里,足可影响他们儿女,这是个人力量和儿女安全的来源。敬畏耶和华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
2、如何付出代价得真理
究竟如何付代价得真理?《以赛亚书》告诉我们:“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可以来。你们都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你们为何花钱(原文作‘平银’)买那不足为食物的,用劳碌得来的买那不使人饱足的呢?你们要留意听我的话,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乐。……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相近的时候求告他。”(参赛55:1-2,6)金钱可以满足肉体的生命,但却不能满足属灵的生命。食物需要花钱买,只能满足肉体的需要,并且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上帝为我们提供的营养是免费的,并且喂养我们的灵魂。我们如何得到它呢?我们要来:就近他,要留意听他的话语,要寻找、求告上帝。上帝的救赎是免费提供的,但要喂养自己的灵魂,我们自己必须热切地接受。人如果没有这样的食物,属灵的生命也会饥渴,就像每天不吃饭,肚子就会饿一样。得着真理就要付代价。让真理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管理我们的生命,让真理来管治我们的家庭。《圣经》教导我们要买真理,当我们没有按照真理而活,在上帝的原则上作出妥协时,便是出卖了上帝的真理。在上帝的国度中,被上帝使用,领受上帝恩典的人,都要付上生命的代价,老我与基督同钉十字架,活出复活主的生命。
父母有责任把儿女带到上帝的面前,可以藉着自身的榜样、教导和不同的方式的聚会达到这个目的,为此应该付上恒切的祷告。父母要儿女认识上帝,自己必须先与上帝建立关系,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便是要有祷告的生活。父母要常与天父有密切的交通,为孩子付上祷告的代价,代祷的责任是一生之久,父母为孩子在上帝面前付上的膝盖和眼泪,上帝也会将祝福浇灌在孩子的身上。
父母“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父母应当认清孩子的个性,以及上帝赐给他们每个人的特质,不应让孩子固执己见,但每个孩子都有他与生俱来的爱好,父母应因才施教。经常与孩子的教师及亲友交谈,就能更好地发现并培养每个孩子的专长。作父母的不要替儿女安排一切,教导儿女如何处事时,并不需要盯着他们所行的每一步,要让他们自己选择,作父母的,只要培养孩子选择人生正道就足矣。《申命记》第6章4-9节的经文对父母如何教导儿女很有帮助:“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要尽心、尽性、尽力爱上帝,要把《圣经》的话语记在心上,还要殷勤教训儿女。
三、智慧之子成为义人使父母喜乐
1、义人的父母,必欢喜快乐
“义人的父亲必大得快乐,人生智慧的儿子,必因他欢喜。” (箴23:24)前面讲到了真理、智慧、训诲、聪明,在这里讲到了义人,旧约时代的义人,是指那些遵行上帝律法,而在行为上无可指责的人;而新约时代的义人,是指那些因认识自己是罪人而信靠基督的人。这两种义人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上帝的信靠和顺服。义人是按照真理生活的人。如果父母付出代价,就能教养出义人,这确实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人能够生出智慧的儿女,也必然会因着他们而得欢喜,其实这也是我们基督徒父母应有的价值观。在日常的交通中,常常听到基督徒父母的叹气之声:要是我的孩子也能信主,参加聚会该有多好?因为自己在基督里得到了满足,得到了永生的盼望,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着这一生最美的祝福:这一生最美的祝福,就是能认识主耶稣;能够信靠主耶稣。无论我们是走在高山,还是深谷,他都会与我们同在,与我们同行。人生无常,但相信在主的里面,就能得到保守、看顾。如果孩子自己与主耶稣相遇,在主的面前认罪悔改,真诚信靠,就能成为义人。基督徒父母教养儿女成为敬畏上帝的人,行公义,按真理生活,比要求他们有好的学业成绩,有好的社会成就、卓越的社会地位更加重要。社会在迅速的发展,科技在不断的创新,今天的孩子也在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回到家中,一家几口,有的看电脑,有的刷微信,有的看电视,很难有共同交流的时间,彼此不知对方的想法,有人说,人与人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和你在一起,而你在看手机。一家人每周至少要有一次聚会,敞开心扉交流,作父母的了解孩子的心理,以及目前所处的环境,教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要让他们随波逐流,协助他们、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谨守遵行上帝的真理。
2、儿女成为义人使父母喜乐
作为儿女的,如何能令父母欢喜快乐呢?那就是要成为基督徒、义人。而当他成为义人之后,每一天都能够按照《圣经》话语的引导生活,顺从圣灵的引导,就知道如何对待父母,如何为人处世,怎样使父母欢喜快乐。现代人流行的做法是:在父母生日或父亲节,母亲节,给父母送礼物,例如:在父亲节要给爸爸送上手表或领带,在母亲节要给妈妈送上康乃馨或巧克力。他们是以金钱、礼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恩,但是作为基督徒父母的心意则是希望儿女得到真正的祝福,因此,最能报答父母的就是成为敬畏上帝、生活有智慧、谨言慎行的人。《箴言》给我们的劝勉是:“你要使父母欢喜,使生你的快乐。” (箴23:25) 儿女懂得孝敬父母,父母因此蒙福;他们感到快乐,因为儿女已经长大成人,能将他们从小所学到的立身处世的道理实践出来,首先受惠的就是父母双亲。儿女的羽翼丰满,能够独立思考,并以智慧行事,父母的重担卸下,故此也会欢喜快乐。
目前家庭中父母与儿女,儿女与父母之间出现的矛盾主要是没有按照上帝所设立的秩序运行。在现今这个时代,我们看到社会上产生许多复杂的问题,都是与家庭有关的,而社会的问题又往往是由家庭问题而来。当人们按照上帝所设立的秩序在家庭中运作和生活时,这个家庭必然是温馨快乐的。当我们建立一个温馨有秩序的基督化家庭,使家庭中每一个成员尽上个人的本分,便能促进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
结语:
回顾我们今天的分享:智慧之子使父母喜乐。智慧之子尊重父母使父母喜乐,上帝为家庭关系设立秩序,儿女要顺从尊敬父母,不可藐视他们。“智慧子使父亲喜乐,愚昧人藐视母亲。”(箴15:20)一个有智慧的人,会使他的父母亲喜乐。看一个人是否是智慧人,就要看他的父母是否喜乐。智慧之子持守真理使父母喜乐,要买真理,就是智慧、训诲和聪明也都不可卖。买真理需要付出代价,如何付出代价得真理:要求告上帝得真理,父母要为儿女代祷,使他们顺从真理的引导,父母要殷勤教导儿女记住《圣经》上的话语。智慧之子成为义人使父母喜乐:义人的父母,必欢喜快乐;儿女成为义人使父母喜乐。温馨有秩序的基督化家庭是按照上帝所设立的秩序运行的。愿上帝祝福大家,身为儿女的要使父母喜乐,身为父母的要使儿女成为智慧的人,如此这样的家庭一定会荣耀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圣名。
Ⅲ 我也要证道,凭什么,因为我有大回炉,满身....,这是一部小说的介绍,这部小说它叫什么
惘然:满身风尘断肠处
作者:秋山凉月
这是一部古代人物传记类的轻历史小说。主角即晚唐抒情诗人李商隐。本小说以他的那些种种隐晦诗作做为证据,以他的科举考试以及接连不断的四段离奇爱情故事为主线,并穿插他与当时众多文人雅士亲密交往与奸臣小人的矛盾纠葛。文场,情场,官场,随之成为李商隐一生命运的舞台。
Ⅳ 那些不走正道,不孝敬父母也不善待儿女的人老了,儿女能对他们怎样应该怎样
既然都已经老了,儿女也应该尽孝心,不管他们做了什么,该法律审判的自然有法律管,但是儿女的责任也应该尽到,否则法律回来管教儿女的!
Ⅳ 请问谁有《修真证道弘典》,要完整的。最重要的是要包含《法术神通门》这一册。不胜感谢!
不可能的。道教最重要的就是“师承”,没有师傅你是修不了的!不仅所修无用,而且会受到惩罚。
Ⅵ 基督讲道怎样教养儿女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离。”【箴言书22:6】做父母的不是单单供给孩子吃和喝,你要告诉他们一生当要走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成圣的、走向永生的道路。就不能像世人那样:教孩子去偷窃、要总是高人一等、要以牙还牙、不能吃亏等等。
“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以弗所书6:1-2】要把神所带应许的这条诫命告诉他们,好叫他们一生得福。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弗6:4】为人父母也不要总是惹儿女生气。凡事上总要多鼓励他们,不能像世上有些家长那样孩子成绩一考不好就一顿打和骂。这是很伤孩子心的,也会给他们带来过分的压力。但是孩子做了什么坏事,打骂别人家的孩子、外出不归家这些你就要责备教训他们了。
应该还有很多很多,我就把我所知道的说一下。
Ⅶ 悟道、修道、见道、证道有何差别
悟道---- 世间万事万物发生的一切你都是知道其因缘和规律
得道----跳出这个规律 把握规律的过程
一个真正见道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知灭’。涅槃只是贪嗔痴的止息!见道者对于此点须有绝不动摇的肯定。
第二,‘知向灭之道’。并不是知道‘灭’的人,就一定知道如何趣向灭境。
第三,还要具备‘向灭不退转的动力’。意思是,学人要有透彻‘世间到底一场空’的出离心,他不再将人生的理想寄托在世间事业上,而有今生一定要解脱的决心。倘不达解脱,人间的一切对他都是没意义的。具足了上列三个条件才叫见道位,才叫法眼净。
Ⅷ 基要真理证道集共有几本
你有几本,这书很好
Ⅸ 《百善孝为先》作文 要深刻些,多讲道理。 600字~800字 谢谢
你好。
前几天我在弟子规的演讲比赛中有一段是写孝道的,以议论为主,希望可以在对你有所帮助。
作文主要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在里边。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建议在这些实例上加些感想以及连贯的开头结尾。
相信会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
有句古语说的好:“百善孝为先”。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要在美德中占据首位。一个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那么又有谁愿意真心与之交往呢?在我们所学的《弟子规》中“首孝悌”就是要求我们做人必须要以孝敬父母为根本己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恭敬地聆听父母的训导等等。
在古代,汉文帝刘恒就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其母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汉文帝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人们誉为“文景之治”。 由此可见,行孝道不仅是为人子的义务与责任,更是我们炎黄子孙作为报答父母之恩所世代相传的美好品质。
但是同学们,生活中的我们,又是否做到了以孝为先呢?
相信大家都一定看过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孝顺的媳妇在忙碌了一天后,为婆婆打好水洗脚。年幼的孩子看见妈妈正为奶奶洗脚,自己也打好了洗脚水,晃晃摇摇地端到妈妈的面前说:“妈妈我也给你洗脚”。这场景确实很令人感动,同时也令人深省。回首过去,我们到底为父母都做过些什么?有的同学常常觉得父母对自己好是应该的,不以此为然。 或是平日里往往不屑于与父母沟通,只在母亲节、父亲节这样的日子里送一束鲜花便草草了事,并不曾注重生活中的细小。忽略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表现出我们是否真正有孝心的事。《弟子规》却早已以“入则孝”告诉我们,孝敬父母应从小事,而非一时之念想。
文帝亲尝汤药、丁兰刻木事亲、王祥卧冰求鲤。对比我们的先祖,又有几个人能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汗颜呢?当今的我们,虽不必像郭巨为母埋儿,董永卖身葬父那样事亲,但至少也应不违父母意愿,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并且,我们更应该以自身的努力来回报父母,让他们分享我们的喜悦,为我们的成功感到自豪!
---------------------------------------------------------------------
回答完毕!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