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舜的孝道故事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舜,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舜家境贫寒,幼年母亲去世,后遭继母虐待迫害,舜却始终坚守孝道。尧帝闻后,将二女嫁与舜,考察其能力。舜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后尧帝禅让,舜称帝于天下。
舜(约公元前2287- 约公元前2067),轩辕黄帝八世孙。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冀州蒲阪诸冯[1]里姚墟(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人。中华民族共同始祖之一,父系氏族社会后期东夷部落首领,“三皇五帝”之一。
生而重瞳,孝顺友爱,善于制陶。得到四岳推荐,经过重重考验,得到唐尧的认可与禅位(《竹书记年》和《韩非子》中并不记载为禅让),建立有虞国,定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市)。即位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
任贤使能,百业兴旺(皋陶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后稷主管农业、契主管五教),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晚年听从四岳的安排和建议,禅位于司空大禹,乘车巡行天下,卒于苍梧郡,葬于九嶷山(零陵),谥号为舜,史称帝舜、虞舜、舜帝。
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重要推手,成为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
(1)舜帝孝顺父母扩展阅读:
关于大舜的文献记载
《竹书纪年五帝纪》: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流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墨子》: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管子》: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
《二十四孝》舜也是二十四孝中,“孝感动天”的主角。
《韩非子之说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
《史记》: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贰』 舜帝是怎么孝顺他爹的——故事坞013
孔子给曾参说:“你知道舜帝的故事吧?舜的父亲叫瞽瞍,眼睛是瞎的。舜非常孝顺他的父亲,父亲要使唤他,他总是在旁边;但父亲想杀掉他时,他却每次都会想办法逃掉。父亲用小棍子打他,他就默默忍受,但用大棍子打他,他就会逃走。舜这样做的结果,使瞽瞍没有犯下不行父道的罪责,而舜也没有丧失孝道。可你呢,父亲大发雷霆时,你宁死也不躲避。表面上像是尽了孝道,但万一你被打死了怎么办?不仅会给你父亲留下一辈子的痛苦和歉疚,而且会让父亲陷于杀子的不义之中。有哪一种行为比这更不孝呢?” 曾子一听,惊出了一身冷汗,一下子顿悟了。 儒家最讲究忠孝,曾子强调“事君能致其身”,忠诚的臣子要能够为君主而死。但那是有条件的,如果君主本身是糊涂蛋一个,是非不明,还要为他尽忠,那只能是愚忠。这样的做法,连他的老师孔子也是不赞成的。 可见,凡事皆有度,所谓“食人俸禄,忠人之事”,要对得起老板给的饭碗,但责任也不是无限的,得懂得它的边界,使自己免受不必要的伤害。
『叁』 为什么舜那么孝顺``
他懂得感恩于人!海纳百川!
『肆』 弟子规舜是怎么孝敬父母的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伍』 为什么舜那么孝顺·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陆』 为什么说舜帝是中国的孝文化的代表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提出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之教”。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最关键的是舜被孔子称为“大孝”、“纯孝”。 也是由于儒家的大行其道,舜帝被推上孝文化的巅峰代表!
『柒』 为什么说舜帝是中国的孝文化的代表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回的遭遇更为不幸,父答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提出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之教”。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最关键的是舜被孔子称为“大孝”、“纯孝”。 也是由于儒家的大行其道,舜帝被推上孝文化的巅峰代表!
『捌』 为什么舜那么孝顺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版给予帮助,权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因为他自幼丧母,父亲又是个盲人,他自小就缺乏家人的关爱,所以他渴望家人。即使他们如此对他,他也一如既往地对他们好。这说明他有一颗仁慈的心,还有广阔的胸怀。
家——国——天下。
正因为在舜心中,家人是如此珍贵,所以他珍爱他们,孝顺父母,友于兄弟。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而他的美德和贤能,使其成为天子。
『玖』 如何看待舜的大孝,个人感觉违背人性
舜只有这样做才能不落把柄,最后成为人们眼中有胸怀气量的人,占据道德高地,才能当领导者。至于为什么把此做法定为"孝",便是讲故事的人想要以此管理民众了。
『拾』 舜的经典故事
舜作为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出生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他是黄帝八世孙,名重华,字都君,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根据一些历史传说记载,舜有一双重瞳,善于制陶。后来得到四岳的推荐,经过重重考验之后才得到尧的认可,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禅位给他。
虽说关于舜辛勤劳作感动上天的事情只是以恶搞传说,但关于“舜柯天子坐龙亭,天下百姓享太平”的民谣却一直流传下来了。据说历山中依然保留着“舜帝躬耕处”、“避雨石”、“钉钯印”等遗迹供后人瞻仰。关于舜耕的的历史传说最早出现于《墨子·尚贤中》:“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后来在诸子百家著述中,都有一些关于舜耕历山的传说。真正让后人知道舜是在到西汉,太史公当时在《史记·五帝本纪》的整理与转述,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关于舜的历史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