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敬父母好儿女实际材料

孝敬父母好儿女实际材料

发布时间:2021-11-13 21:42:59

⑴ 初中生孝敬父母事迹

孝敬父母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
我从小就很孝敬父母,在家时,我坚持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当节假日时,我就和父母谈谈心,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因为我妈妈工作的原因,几乎一月才回家两次,我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过生日时,我都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让他们开心。为了实现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在学校好好学习。当父母因工作繁忙时,我就为弟弟妹妹煮饭,做些家务活,以次来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生病时,像他们关心我一样,我会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端水送药,嘘寒问暖。当我和父母发生争吵时,我便会做出一些必要的让步,当自己做错事情或顶撞了父母后,我就会主动向他们承认错误道歉。时常会和父母在一起讲个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状况,让他们对我的学习放心。
因为,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对父母真正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就一定能做得更好。虽然我们为父母做的事情很小,但父母一定能感受到我们对他们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爱与感恩。定会被我们的感恩行为所感动。
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冲天。因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现在要行动起来,动一动手,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给父母痛饮;动一动口,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听,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孝敬父母原来就这么简单。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让我的爸爸妈妈欣慰,高兴和快乐。我又何了而不为呢?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我们的健康成长和我们给父母的“八心”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我们要给父母"八心"
第一,经常问候,给父母舒心;
第二,少说多做,给父母省心;
第三,诚实守信,给父母放心;
第四,勤奋上进,给父母开心;
第五,虚心好学,给父母称心;
第六,宽容豁达,给父母顺心;
第七,诚实坦荡,给父母真心;
第八,持之以恒,给父母安心.
我想只要我们做到这些,到那时侯,我们的父母将会绽开笑脸,生活定会更加灿烂!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⑵ “感恩父母,做孝顺好儿女”征文

感恩的心

有一首歌唱得好“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是啊,父母对我们的爱数也数不清,作为子女,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父母?感谢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吗?

这个星期天,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感谢他们,我要用我的一颗感恩的心来温暖他们……

早晨起床,发现爸爸妈妈不在家,大概是走得匆忙,房间还没整理呢。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如果我把他们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他们一定会“乐开花”的!

说干就干!爸爸特别爱看报纸,是个典型的“报纸迷”,所以整个房间就像是报纸的海洋,让我手足无措,都不知道该往哪儿下手了。想起妈妈平时干活时的麻利劲,我真是自愧不如,看来以后我得好好向妈妈请教请教。可现在妈妈不在,只得靠我自己了。我决定启动“快刀斩乱麻”的策略。我像只老鼠似的,东窜窜,西窜窜,这里扫一下,那里理一下,忙得不可开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活也干得差不多了,直起有点酸痛的腰,我才知道妈妈为什么总喊腰疼了。看着干净整洁的房间,我心里乐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甜,心想:爸爸妈妈回来肯定会开心的。

果然不出我所料,爸爸妈妈回来后笑了,欣慰地笑了,而我的心却酸酸的……每天放学回家,是他们为我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当我生病时,是他们在精心照顾我;当我犯错时,是他们在耐心开导我;当我成绩下滑时,是他们在鼓励我……这一幕幕不断地在我眼前浮现。父母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却从来没为他们做过什么,今天我就做了那么一点家务,他们竟如此高兴,如此满足。难怪人们常说,父母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是不求任何回报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不禁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父母的养育、教诲之恩我们无以回报,那么就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心中的感激之情吧!一句关切的问候,会使父母年轻几岁;一份小小的礼物,会使父母多一些笑容;一次优异的成绩,会使父母感到无比欣慰……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拥抱父母吧!

感恩父母从点滴做起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而人应有尽孝之恩,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记得那个雨天,风刮的刺骨,我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上完课,焦急地等着爸爸来接我回家。依稀蒙蒙细雨中,那熟悉的绿色电瓶车出现了。我狂喜万分,正准备奔下楼去,惊险的一幕突然发生了:一个措不及防,一辆牌号为698的汽车紧急刹车,却还是撞倒了我的爸爸。这太意外了,我心头一阵躁动,手脚冰冷,思绪像被凝固住了……爸爸的头上流出了殷红的鲜血,整个人无助的倒在路边,痛苦地呻吟着。汽车司机见状,急忙跳下车,火速将爸爸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经过医生的细心治疗,爸爸的伤情得到了控制,可却留下了一块难看的伤疤,它就像一条长长的蜈蚣,爬在爸爸的脸上,让人心存余悸。每每我看到那个伤疤,我心里就充满歉意。

我不是诗人,不会用精湛的词藻来夸赞父母:我也不是歌唱家,不会用唯美动听的歌声来歌颂父母,我只能用点滴行动来感恩父母。当父母疲劳时,我会为他们捶捶背;当父母生病时,我会坐在床边陪他们说说话;当父母为我付出时,我会衷心地对他们说一句“谢谢”!……

窗前的风铃声清脆的响起,似乎在奏响一首感恩之歌,感谢父母的唠叨,因为是他们让你少走弯路;感谢父母的教诲,因为是他们为你消除了前行的障碍;感谢父母的指引,因为是他们为你点亮了生命的明灯……让我们用生命去珍惜父母之爱,用感恩的心去呵护父母之情。

行动起来吧,感恩父母,从点滴做起,让家庭充满爱,让社会更和谐!

洗脚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孟郊的《游子吟》道出了天下子女的心,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们无以回报。看着每天为我操劳的父母,我内心一直无法平静,总是想给父母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同时也想给他们一点惊喜。

这个双休日的晚上,我终于如愿以偿地算是尽了一点小小的孝心。看着忙碌了一天的妈妈回到了家。看着妈妈满身的疲惫,满头的汗,我心疼地说:“妈妈,您辛苦了。”妈妈却微笑地说:“傻孩子,妈妈不辛苦,就算再辛苦,看着懂事的你,妈妈也开心,也值得啊。”我心理顿时酸酸的,我冲妈妈神秘地说:“妈妈,你坐好了,我要给你个惊喜。闭上眼睛,不准偷看哦。”妈妈听了我的话,乖乖地在凳子上坐着。我迅速地跑到卫生间接了一盆热水,吃力地搬到妈妈的座位旁,然后我在妈妈的耳旁悄悄说了一句:“妈妈睁眼吧。”妈妈看到脚旁的水盆,顿时眼眶一红,我调皮地笑着说:“妈妈,不会这么快就感动了吧。”妈妈假装生气地说:“谁说我感动了,我只是眼睛难受,我揉揉。”“好,好,我母亲大人只是眼睛难受,揉揉……”妈妈看着我的滑稽样,忍不住笑出了声。我轻轻地帮妈妈脱去鞋袜,然后把妈妈的脚放进水盆里,一边帮妈妈按摩,一边和妈妈说话。“妈妈,我好象很就没有帮你洗脚了。”“好象似的,我也不记得了。”“那我以后经常帮你洗脚,帮你按摩捶背。”“孩子,你只要管好自己就行拉,不需要帮妈妈做这些的。”“那怎么行,你是我妈,我为你做这些,是理所当然的。”“好,好,说不过你,随你,行不?”“行,当然行。”转眼间,一盆热水就在我和妈妈的说话声中冷却了。我站起来要重新打水再帮妈妈洗,可是妈妈连连催促我说:“孩子,不用了,快点睡觉吧,都快十一点了,别为妈妈耽误了自己的睡觉时间。乖,早点睡。”没有办法拗不过妈妈,我只得回到房间睡觉。回房前也不忘叮嘱妈妈:“你也早点睡。”可妈妈却说:“妈妈,熬夜熬惯拉,早了也睡不着,还不如做点事。”看着妈妈关上的房门,我心理又一阵酸酸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心里永远装着孩子,可我们作为子女的又有多少能牵挂着我们的父母。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他们吧。

从我记事时起,我就能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我从小在奶奶家长大,父母每周都骑车走很远的路来看我,给我带好多好吃的东西,带我出去玩,分别的时候,我哭了,父母也眼含着泪。这时我想说: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
走入学校的大门,开始了新的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我们学校英语考试,我本以为能够考好的,可是却因为我的粗心大意,只得了51分,当我垂头丧气地回家的时候,父母没有批评我,也没有安慰我,只是对我说:“没关系,下次好好考就行了。”但是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沉重的。于是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取得好成绩,为父母争口气,果然,第二次考试我就得了高分。我好想说:感谢父母给了我学习的帮助!
当我放学回来,打开电视,吃着零食,享受着青春的美好。仔细一想,这一切不都是父母赐给我的吗?这是,妈妈在做饭,爸爸在洗菜。父母现在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我吗?我真想说:感谢父母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记得有一首歌中唱到“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是啊,父母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恩人,要是没有他们,怎么能有我这样性格开朗的阳光男孩呢?所以我要说:感谢父母!

⑶ 感恩父母,做孝顺好儿女 征文

星期六,我早早的醒了。躺在床上,回忆着老师说的话“回家以后,一定要帮父母做家务事,报答父母平时为我们做的事。”我继续回忆母亲为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辛苦。
我想了想,妈妈平时又要上班,下午回来做家务,还要为我辅导,多么辛苦啊。我一定要帮她做一件事,让妈妈周末好好休息一下。
我想,我还是先把卫生打扫干净吧。便高高兴兴来到洗手间,拿拖把在水里打湿,等水少点儿了,我拿着拖把来到书房,看见爸爸在玩儿电脑,心里十分想玩,可又一想,一定要让妈妈周末休息一下,就努力不让自己看电脑,只在一旁拖地,可有禁不住去看,我急急忙忙拖好书房,逃命一般的出来了。
接下来我来到妈妈的房间,为了让妈妈的房间非常干净,我特地在拖把上放了洗衣粉,在妈妈的房间里疯狂地拖来拖去。出了一身大汗,终于拖完了。我一看地板是花的,高兴劲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十分灰心。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想了许久又开始拖了,这次我聪明点儿了,顺着地板的纹路细细的慢慢拖,拖了没多久,豆大的汗珠从脑门上流下,可我一点也没觉的累,反而觉得开心,我稍作休息又开始拖了,过了没多久我把妈妈的房间拖完了。
我看着闪闪发光,一尘不染的地板,十分开心,我突然看见有香水的瓶子,于是我拿起香水在妈妈的房间里喷了几下,房间里顿时香气四溢。我心想,妈妈看见自己的房间是那么干净,那样清香,心情也会十分好吧。
妈妈下班回来,进屋一看,本来一脸的疲惫,现在全没了,变得就像天使一样春风满面。原来妈妈的心也容易被儿子的一小点儿的“成就”满足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这作儿子的心里乐开了花。
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他们一直在为了我们操劳。以前是我们小,还不懂的孝敬父母,可现在。我们应该去孝敬父母,报答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哎。我这才发现帮妈妈做事的感觉真好啊

⑷ 现代孝顺父母事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听我爸爸说过一个孝敬父母的事例。

那个人大概跟我爸年纪差不多,在一个什么乡还是县的当干部,老家在乡下,离工作单位很远。骑自行车要半天到一天的工夫。

这个人每周周末都会骑自行车回老家,不管刮风下雨。回了老家就往炕头上一坐,点根烟,听他老母亲唠叨、说话。老太太七八十岁了,口齿也不太清楚,而且关心的都是些小农琐事,还有家里的狗跑出去了,昨天摘了筐黄瓜卖了,家里鸡不下蛋等等。他就那么听着,偶尔应两声。

跟那人在城里的工作和他的阅历相比,这些事情毫无意义,如果放在美国人身上,肯定会恼了。但那人一点都不烦,尽管他也不喜欢听。他就是坐在炕头上,听他妈唠叨半天,就为陪着他妈。因为他知道他妈想他,喜欢经常能看见他;他妈也知道他儿子理解他。

就这样,年复一年。那人用最简单的方法尽自己的孝心。娘儿俩往炕头上一坐,就开始聊。一个说,一个听,简单而悠闲。这比任何华丽词藻所堆积出来的孝道都感人,因为它能静静的沁到人们的心里去。

她一直在做学生———尹惠玲(女,53岁,西安市革命公园退休职工)

今年53岁的尹惠玲,30年如一日照顾婆婆。退休之后,本身也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但为了照顾老人,还是在做好儿媳妇的同时,努力的去学习再学习,当个年龄最大、涉猎最杂的好“学生”。只要与老人生活相关的,她都认真听认真记,多方查询了解有关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的生活常识,老人的饭菜更是时常翻新……由于她体贴入微的照料,年过10

8岁的婆婆陈凤英老人现在依然身体硬朗,五代同堂的大家庭亲密而和睦,成为社区街坊的佳话。

家中三代都夸她———赵满玲(女,43岁,阎良区荆山路小学教师)

2004年被评为“陕西省十佳好媳妇”的赵满玲,今年又被评为“十佳孝顺儿女”,笑脸之后是操劳照顾一家三代的辛苦。婆婆早年患病在床,为方便照顾,她将公婆接到学校宿舍和自己一起住,课间周末,尽量抽空陪伴。不但照顾老人,家中的三个小叔也要她照顾,三弟媳妇身患绝症,家中的洗衣做饭、照看孩子,就都由她来接过……这个多次被评为学校、区级优秀教师的好园丁,在家里,三代都夸她。

丈夫在外甭操心公婆———张新利(女,44岁,蓝田县蓝天关镇新寨村四组村民)

1983年,张新利嫁到新寨村杨家,家庭情况不好,丈夫想多赚点钱又不敢外出打工:公公患有脑血栓病,婆婆又双目失明。“你走吧,我一定把公婆照顾好。”丈夫这一出去就是半年甚至一年,屋里屋外就她一人忙活,她给完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喂饭、洗衣、擦身、按摩、端屎端尿,直到公公安详去世,送葬那天,邻里兄长为她披红全村人无不称赞。对双目失明的婆婆,她从此更细心照料,为老人买来收音机、秦腔录音带,晚上和老人睡在一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梁丽莉(女,45岁,灞桥区灞桥街办敬老院工作人员)

梁丽莉的孝顺儿女称号,是众多老人一起推荐的,她是很多老人共同的好儿女。敬老院的老人中90%患有瘫痪、尿失禁、脑血栓后遗症等疾病,80多岁的黄志杰老人,偏瘫多年,经常大便不畅,看到老人痛苦的样子,她多次给老人抠屎,老人不好意思的对她说:闺女,难为你了,这是俺亲儿女都难做到的事啊!在灞桥街办敬老院工作的6年里,敬老院的老人来来往往,每个都把她当成了亲女儿,不仅如此,她还义务赡养了农村五保户和社会孤寡老人13人……

给儿女做个好榜样———孙翠琴(女,54岁,高陵县通远镇火箭村村民)

“我这十几年的命,都是儿媳妇给的。”孙翠琴的婆婆这样说。1989年,73岁的婆婆脑血栓落下后遗症,医生断言这个年纪的人最多活两三年。孙翠琴一声不吭,要从病魔手里夺回婆婆:一日三餐,家里的口味完全是婆婆的喜好;怕婆婆得褥疮,她三天两头给老人换洗,邻村的娘家她却难得去一次。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已出嫁的孙女给老人送来了收音机和磁带,在外打工的孙子买回彩电时也要叮嘱:这是给奶奶买的……

大嫂的儿女唤她“妈妈”———康秀梅(女,48岁,户县甘河镇北板村村民)

公婆对她满意的挑不出毛病,家里同辈也是伸出大拇指。几年前,大嫂在医院生产时难产去世,留下一个六岁的女儿和嗷嗷待哺的婴儿,此时康秀梅的女儿也在襁褓中未断奶,但她二话没说,将两个孩子接到自己身边,用本该属于女儿的乳汁哺育侄儿,几年后,大哥再婚,但两个孩子却怎么也不肯回去,他们只认康秀梅这一个“妈”,而康秀梅也再一次用母亲的胸怀接纳了他们……

婆婆好了她却病了———张玲如(女,57岁,西安市东仓门社区工作人员)

18年前,张玲如的婆婆患脑血栓进了医院,丈夫在外地工作,一双儿女上学读书,医院家里两头跑。婆婆病情稳定回到家后,婆婆的理发、洗头洗脚洗澡换衣,剪指甲修脚,全由她一个人来干,十八年来,一直行动不便的婆婆并没有邋遢的病态,邻居都夸老人家精神头越来越好,85岁的婆婆如今已能基本自理。而她却累的颈椎有了毛病,手腕也常常疼的碗都端不动……

白发儿子感动继母———马世俭(男,70岁,华山社区退休职工)

马世俭是这次评选出的孝顺儿女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今年已70岁,头发也有些花白了。父亲去世后,对继母一直很尊敬的他,每天三趟饭、两趟水,刮风下雨、酷暑严寒,整整送了四年,早晚还要来问候、陪老人聊聊。2001年,马世俭把身体越来越不好的老人接到家中,老人经常头疼昏迷,偶尔清醒时,嘴里说不清,手指着满头白发的孝顺儿子,只是止不住流泪。

两家老人一起住———王桂华(女,54岁,昆仑一分厂退休职工)

脾气不好的婆婆脑出血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母亲又脑中风造成半瘫,行走艰难。两边跑的王桂华太累了,索性将两个老人都请到自己的家里,一起照顾,老亲家互相聊天也可以解闷。但这样却苦了王桂华,不是母亲头疼,就是婆婆尿失禁,做饭要做双份,帮着婆婆洗头洗澡,还要帮助母亲揉腿脚活血、室内活动……病情好转的老人连自己的家都不愿意回了,“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不走了,跟定你了”。

残疾儿子医术敬老———张焕茹(男,45岁,西安市长安东大卫生所工作)

张焕茹是参加十佳孝顺儿女表彰大会时,惟一一位需要人搀扶的。“这样的儿子怎么孝顺父母啊?”很多人见了他就会这样想。确实,因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瘫痪的他,因不能从体力上照顾父母而惭愧。父亲瘫痪后,一次从炕上翻落下来,他使尽全身力气也没能把父亲扶上炕,父子抱头痛哭。但他一身医术,从1974年起便在村合作医疗站工作,所以经常给父母针灸、按摩、熬汤药,希望为父母减轻痛苦。村里的老人看病,不收诊断费、挂号费、注射费、敷药费,1995年,300多名老人联名送来“存赤子心、献敬老情”的牌匾…

⑸ 十佳孝心儿女材料怎么写

十佳孝顺家庭评选 照顾九旬“妈妈”59年不离不弃 http://www.csonline.com.cn 2007年03月25日12时24分 星辰在线 【家庭名片】一对无任何血缘关系的“母女”,两位老人长达59年的浓浓亲情。 张伯寿老人,72岁,雨花区赤岗岭社区居民,她59年如一日地照顾96岁的梁清秀老人。她和这位毫无血缘关系“妈妈”之间的故事,感染了邻居和亲友,大家纷纷为老人献出爱心。 ·十佳孝顺家庭评选系列报道: 一根孝心接力棒一家人传27年 (图) 十佳孝顺家庭评选系列报道之二:46位老人一个家 两家人年亲如一家 十佳孝顺家庭评选系列报道之三 孝顺父母不忘热心公益 一家人二十年来无争吵 十佳孝顺家庭评选系列报道之五“今生今世最亲的妈妈” 1948年,年仅13岁的张伯寿失去了母亲,而父亲常年在外经商,无暇顾及她的生活。张伯寿的邻居梁清秀当时37岁,丈夫早逝,膝下无儿女,一直对张伯寿关爱有加。后来,考虑到梁清秀无依无靠,张家就请她做保姆,住进了家里——这一住就是59年。 张伯寿从没把梁清秀当保姆看待。小时候,她一放学回家就帮梁阿姨洗菜、做饭。长大了,张伯寿更是像对待亲娘一样孝顺日渐衰老的梁清秀:老人喜欢吃肉但牙齿不好,她就守在炉子旁用文火慢熬,把肉炖得又香又烂,一口一口喂给老人吃;老人视力模糊,每当“听”电视时,她总是耐心陪在身旁,老人听漏了什么,她就一个字一个字给补上;天气好时,张伯寿总要搀着老人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享受着特殊的天伦之乐。 “除了父亲和我,家人和邻居一直以为梁清秀是我的亲妈妈。”张伯寿告诉笔者,直到1988年父亲去世,这个守了40年的“秘密”才公开,“父亲临终前对大家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好好照顾梁妈妈’,其实自从她搬进家那天起,她就是我今生今世最亲的妈妈!”亲情孝道薪火相传 和张伯寿一样,她的丈夫和儿女们也都把老人当成至亲:张伯寿的丈夫生前一直很孝顺梁老,他知道老人爱吃粗粮,每天都早起去买高粱馒头,买菜时专挑绿色食品给老人开小灶。“这么好的一个人,竟比我先走了。”梁清秀老人一直都挂念着好“女婿”,提到他就激动得两眼湿润。 逢年过节时,张家儿女们回家都会给外婆带礼物和大红包,让老人高兴高兴。梁老非常爱干净,以前都是张伯寿为她洗澡、擦身、按摩,现在这项重任落在了女儿和孙女肩上。看到有孩子们接班,张伯寿备感欣慰。 邻居们得知张伯寿孝顺老人的故事后,都纷纷行动起来:两位老人住的不足3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经常挤满社区“儿女”;邻居们谁家做了红烧肉,都不忘分一半来给老人们享用;搞卫生、做家务,邻居们更是隔三差五地来。

⑹ 孝敬父母好儿女

树欲静而风不止,能在父母身边就好好陪陪他们。

⑺ 关于莱州市的孝敬好人好事事迹材料总结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们禅林寺村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她名叫杨秀红,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母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父亲,她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杨秀红今年39岁,土生土长在村里,打小就孝敬父母, 结婚后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现在一家人和父母住一起, 前几年奶奶还没有去世的时候,每当轮班到杨秀红父亲家,杨秀红总是把奶奶照顾的特别好,从来没有让父亲在赡养老奶奶的事情上操过心。奶奶由于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杨秀红每次在操劳农活之后还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有时候即使自己身体不适也不舍得给自己改善,总把好菜好饭给老人留着。后来,奶奶又患上了小脑萎缩,常年瘫痪在床,杨秀红坚持给奶奶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本来照顾一个瘫痪的奶奶,再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两个上学的孩子就已经够她受的了,可杨秀红母亲又患上脑血栓,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还是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楚了。母亲在住院期间,杨秀红每天都陪在母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她照顾母亲丝毫不敢懈怠。等回到家里,她坚持每天都给母亲擦拭、按摩身体,忙完农活回来陪母亲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母亲锻炼恢复,老人想吃啥,她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用在杨秀红身上并不合适,到现在母亲已经能独立行走了,原来满是皱纹和苦恼的脸上总是挂满笑容。 有人说,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这样的情况在杨秀红家是看不到的,尽管有时候杨秀红也会遇到难心事,但她从不在奶奶和母亲面前表现出来;有时候患有小脑萎缩的奶奶会无缘无故地耍脾气,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有时候性情暴躁,对杨秀红谩骂,而她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们哄开心。就这样,来来往往,她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照顾奶奶,孝敬母亲,直到奶奶在她家中去世,那年奶奶92岁,患小脑萎缩第四年。照料瘫痪的奶奶好几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杨秀红在孝敬长辈方面得到了父老乡亲的绝口称赞,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杨秀红父亲由于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耳朵基本上听不见,平时老爷子每顿饭都要喝点小酒,杨秀红总是尽量满足,家里总是给父亲备着酒,父亲高兴的时候,她也总是陪父亲喝上两口,为的是让父亲开开心心。 杨秀红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杨秀红,用她的善良和孝心为长辈和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禅林寺村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阅读全文

与孝敬父母好儿女实际材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京老年大学08年招生 浏览:366
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浙一体检哪个好 浏览:206
老年人血管老扎不好怎么办 浏览:919
正科什么时候退休年龄 浏览:757
全国养老机构做得好的城市 浏览:417
泾县琴溪养老院投资人 浏览:843
圣诞老人要做什么事 浏览:410
老年人应注意什么营养 浏览:569
80岁父亲送猪肉迷路 浏览:261
老年人一天吃饭很多顿是什么原因 浏览:586
中老年人最适合穿什么鞋 浏览:37
公司交400的养老保险 浏览:717
甘肃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办法 浏览:623
养老保险清零怎么处理 浏览:221
养老金按月缴纳怎么算 浏览:141
长寿个体营业执照怎么办 浏览:405
老人不爱和儿女们住在一起怎么办 浏览:617
没有养老金的人多吗 浏览:399
北京退休金比外地高多少 浏览:326
养老院消防安全责任书 浏览: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