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阳节反馈表学生自我评价怎么写
重阳节在妈妈的陪伴下,去社区养老院为爷爷奶奶捶背,陪爷爷奶奶聊天,玩游戏,养老院爷爷奶奶可高兴了!
Ⅱ 吃立节、土王节、赶鸟节和老人节分别是哪几个民族的节日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吃立节是个历史并不是很悠久的节日,因为只是开始一百多年,最早是因为要对抗侵略者而不能及时过春节才开始这个节日的,到后来就成约定俗成的节日了。吃立节亦称“大节”,是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龙州县、凭祥市一带。每年农历正月三十举行“吃立”(壮语音译,“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
土王节是侗族的节日。“土王节”又称“土皇节”。这“土王”或“土皇”,都是指管理“土”的最高长官。它把握着极大的权柄,是统治“土”属的君王。有一个遥远的美丽传说,在远古时代,玉皇大帝召集管人间香火的金木水火土五王上天廷,商议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各分管的时间。金木水火四王都按时到了。而土王因好酒贪杯,醉卧难起。玉帝及四王等啊等,一直不见土王的到来。
于是就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水王主管春季,火王主管夏季,木王主管秋季,金王主管冬季。又根据四王的不同性格,把四季分为温凉寒热的不同气候。当土王醉醒三更,起驾登程报到时,分配刚好结束,土王仗着几分残余的酒气,大闹着要平分管理。可是商定好的事,岂能说推翻就推翻呢?这时,玉皇突然想到:土王性格温和,如能综合一下四王的不同性格,让四季温差不是变化很大,那不是一件好事吗?
于是,他决定:在各王管理的四季里,每季划出十八天给土王管理,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的18天,合计起来共七十二天。而其他各季也正好存下七十二天。这么一分,土王就同意了,说定在四季的3、6、9、12四个月中,各划出十八天归土王管理。谁也不准占用。
赶鸟节是瑶族的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一,瑶族青年男女,便相邀到山上对歌,纪念歌仙盘英姑,驱鸟祈求丰收。借此机会,通过对歌形式,相互传达爱慕之情。青年男女再通过“拿篮子”、“送篮子”的方式,确定爱情关系。赶鸟节俨然成了瑶族的“情人节”。
老人节是朝鲜族老人节的节日。直到2010年通过立法将8月15日定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老人节”。按照朝鲜族的民俗风情,这一天, 60岁以上的老人都要佩戴大红花,接受子女和他人的祝福。儿女们尽情地歌舞、踩跳板、荡秋千、打球、摔跤,竭尽全力让老人们享受节日的欢乐。节日里,有老人的家庭都提前备制米酒、打糕、冷面、狗肉等食品,尽其享用,这也是子女对老人半生的无私奉献表示尊重和感谢。
Ⅲ 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民俗活动分别是什么
1、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2、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3、七夕习俗: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 、晒书、晒衣、贺牛生日、吃巧果等等。
4、中秋节习俗: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烧塔。
5、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重阳节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Ⅳ 朝鲜如何过重阳节
朝鲜春节民俗:吃了几碗年糕汤
同属东方文化圈的朝鲜把春节称为“民俗节日”。每逢春节,朝鲜人有一套独特的礼仪习俗。
朝鲜把过春节大致分为五个步骤,一是做准备,二是穿新衣,三是拜年,四是节日饮食,五是民俗游戏。
节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机关企业的门口或装上彩灯,或挂起六角形的灯笼,或摆上花篮,以渲染节日气氛。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穿起民族服装,尤其是妇女和孩子的民族服装绚丽多彩。
春节的拜年活动首先从祭祀祖先开始,然后向家中长辈一一拜年。长辈们会准备一些简单的礼物,在接受拜年的时候送给晚辈,并给孩子们一些压岁钱。向邻里的长辈、老师拜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凡是向长辈拜年,晚辈都要跪下磕头,行大礼。同辈朋友相互拜年时则是说些祝福、鼓励的话。
朝鲜人也吃团圆饭,并且以民族饮食为主,各种打糕、八宝饭、松糕是必备的食品。尤其年糕汤是春节最主要的食品,也是招待前来拜年宾客的食品。按照传统食谱,年糕汤里要放进雉肉(野鸡肉)。但是雉肉比较难得,久而久之,人们就以鸡肉代替雉肉,从而产生了“鸡肉代替雉肉”的朝鲜俗语,意为“在不得已的时候相互替代”。
在朝鲜,春节吃年糕汤意味着又长了一岁,因而春节期间大人问孩子岁数时,往往不直接问几岁,而是问他“吃了几碗年糕汤”。
民俗游戏是朝鲜人过春节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些民俗游戏包括掷尤茨、跳跳板、抽陀螺、放风筝、滑冰车等等。掷尤茨是朝鲜民俗游戏中最独特的一种,男女老少都能玩。据说,尤茨是朝鲜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掷尤茨是一种用四根木棍玩的游戏,把木棍高高抛起后,以落地时木棍的正、反以及是否相压等来计算成绩。游戏者分成两队,相互竞争,紧张热烈。跳跳板是妇女的“专利”,一上一下,令人赏心悦目。抽陀螺、放风筝、滑冰车则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
此外,朝鲜的剧场、影院、体育馆、饭店等公共场所也增添了不少新的服务项目,一些新电影、歌舞、民族音乐会、书画比赛等在春节期间相继出台。体育馆开放一些体育器材供人们使用,饭店里则准备各种民族饮食供人们挑选。随着社会的发展,朝鲜人过春节正不断增添着新内容。
Ⅳ 元旦 春节 元宵 清明 端午 中秋 重阳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 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Ⅵ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习俗 :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5.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习俗:扫墓、踏青。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带五色线,做香囊,门上插艾。
Ⅶ 重阳节传统习俗有哪些/重阳节来历起源
小白大人91 :你好。
【重阳节】每年的九月九日为重阳节。起因是“天有九重”,中国人又以九为阳,故九月九日曰【重阳】。
【重阳节】又名:九月九、重九、茱萸节、菊花节。
【重阳节】起源于秋游去灾风俗,后来才演变成重九节,并受道教一定影响。
【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赏菊、祭海神。重阳饮食娱乐围猎、射柳、放风筝、举重阳旗、行步打球、蹴鞠,江苏重阳节吃糕。山东、河南民间认为九月九是柿子生日,要吃柿子。目前,【重阳节】为老人节,其实,民间早就有供奉寿星、麻姑,认为这些神灵是长寿的保护神。民间还有嫁出去的姑娘,重阳节要回娘家,孝敬老人的习俗。
Ⅷ 汉族的节日习俗
1、贮财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在除夕之夜,家中一切物件皆视为 “财”都宜“贮”之,以保来年财源滚滚,吉利昌盛。
2、抢银水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川东一带、川西一带。每年正月初一这天,人们争 相早起担井水,称为抢银水。民间认为:谁最早担回水,谁这一年就会最兴旺 发达。满缸清银水,象征财源涌进。有的地方还用抢回的银水烧茶,献于堂屋 的神龛之下,祈求神灵保佑发财。
3、烧头香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四川部分地区。旧时春节期间,人们习惯于到寺庙 上香。大年初一,许多人竟相赶早,争着到届里上第一柱香,认为这样可带来 好运。
4、成都灯公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成都地区。每年春节前后举行。早在唐代,成都便 已流行元宵赏灯的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产后,成都灯会集中到青羊宫举办。 一年一次,新灯会在保留原来灯节特色基础上,从品种、式样、规模、影响等 方面都大大发展了,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游乐的重要去处.
5、自贡恐龙灯会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自贡地区。每年春节前后举行。届时,自贡市人民 公园内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在灯会使用的灯具中有传统的纸扎彩灯、绢花彩 灯、玻璃彩灯,还有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制造的瓷器彩灯、霓虹彩灯、水下彩 灯、低压流水灯、气体放电灯、程序控制灯等。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 影视故事、民风民俗和科幻人物等。彩灯造形中,恐龙的形式是必不可少的, 且最具特色和魅力,并蜚声海内外。亥习俗现仍流行。
6、成都花会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成都地区。每年春天举行。由成都花市演变而来。 成都花市在唐宁时便十分兴盛,举办日期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民间认为这一天 是百花的生日,百花盛开,最堪游赏。届时,远近的花农们把自已精心培育的 名花异卉运到成都,集中展览和出售。花会期间,成都及附近区县的名小吃均 入园摆摊设点,供游人品尝。
7、雨水节回娘屋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川西一带。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 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亲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 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 处,据说,这样可保尽快怀孕生子。该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8、梓潼庙会
汉族节日习俗。又称梓潼大庙庙会。流行于梓潼县一带。每年农历的二月 和八月的初一至十五日先后举办两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庙会一度被禁 止。80年代以来,该习俗重新流传,活动内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观赏和 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及旅游观光为主。
9、春社踩桥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安县瞧水一带,每年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届时, 来自德阳、绵阳、什邡、北川、江油、茂县等地的群众,汇聚于瞧水场,到太 平桥进行踩桥活动。
Ⅸ 重阳节的生日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在中国古代,人们惯常把“九”看作是一个吉利的数字。
在《易经》中,人们将“九”视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日与月皆为九,故称为“重九”,又名“重阳”,有九九归一、万象更新的说法。
因此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是值得庆祝的喜庆节日,所以说这一天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的重阳节也就这样而来。
重阳节,又被人叫做祭祖节,登高节,在新时代,还被人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祭祖在我国是一个很隆重的项目,这源于原始社会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敬,中国人民自古就有礼敬先祖的观念。
逢年过节总要祭祀一番先祖,表示人不忘本,也符合古代的以孝治天下。而重阳节正好和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可见它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作用。
(9)重阳节打球扩展阅读
1、重阳节是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2、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