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顺的重要性

孝顺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0-11-28 17:15:52

Ⅰ 为何要讲孝道,孝道在现代仍然有重要意义

孝的伦理观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核之一。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割断历史。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固然有“父为子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需要批判和摒弃的东西,但其积极方面对于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孝作为一种亲情,蕴含着父母养育未成年子女的责任和子女赡养年老父母的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关系既不是契约关系,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等价交换,而是亲情的自然产物,是一种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促进个体关怀他人和社会。在传统孝文化看来,父母对子女的无私之爱,有助于培育子女对父母等亲人的爱,进而外推到对其他社会成员以至民族和祖国的爱。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为父母尽孝是一切教化之本。

现代社会是所谓的“陌生人社会”,传统社会中那种邻里守望相助的局面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可以合理借鉴和弘扬传统社会中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的“大孝”精神。

(1)孝顺的重要性扩展阅读:

“孝”的历史作用:

1、修身养性;

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融合家庭;

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3、报国敬业;

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

4、凝聚社会;

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塑造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Ⅱ “孝”的意义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做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在中华文明史中,孝文化以其强劲的活力历久弥坚、世代传承。那么,在当今社会谈孝有何意义呢?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教授表示,在当今谈孝文化有着深刻的新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BR> 刘教授说,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里面的“明礼”等内容就包含有孝的内涵;孝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刘教授认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包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在人与人的和谐里面必然有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那么父母慈爱、子女孝顺也就构成了家庭的基本和谐。这样,由家庭细胞构成的社会做到和谐也就不难了。那么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呢?刘教授认为,大自然里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如果人们能用孝的精神善待一棵老树、善待大自然,那么人与自然也就很容易做到和谐共存了。<BR> 孝文化的传承,对青少年教育意义重大。让孩子们懂得爱父母,由此做到爱家乡故土、爱社会民族。刘教授同时表示,孝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说,有人形容现在的农村有些地方是“38、61、99”,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只剩下妇女、儿童、老人,好多是隔代抚养,那么讲孝对于家庭和睦意义尤其重大。<BR> 刘教授强调,讲孝道、孝义、孝心当然很好,对新时代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孝也必须在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之下,讲孝也要讲法律的底线,讲孝要有遵守法规的前提。

Ⅲ 传递孝心的意义

传递孝心的意义,小到爱家、爱父母,大到爱大家、爱祖国。尊老爱幼,充满爱心,为家为社会充满正能量。只要大家都努力进取,传递孝心,民顺国强。
仅供参考!传递孝心,幸福一生!

Ⅳ 请说说我们孝敬父母的必要性

百善孝为先
反哺感恩是一个人的义务和优良品质
想一想含辛茹苦的父母
我们真的需要回报和孝敬他们

Ⅳ 孝的意义是什么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使他们不至于行差踏错,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传宗接代。在西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易经》:“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
中国自西周开始就开始有孝道。影响最广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最让人熟悉的就是——《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把孟子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也就是说,孟子的原话里,并不是大众所谬传的——不生孩子就是不孝。而是认为最不孝的,是对长辈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孟子原话中并没有说其它的两种不孝是什么。
后来汉代赵岐写了《十三经注》。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翻译成现代文: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即最大的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可见赵歧也不是说断绝后代为最不孝。他认为最不孝的就是容忍父母去干不义之事,而作为后代不劝说。后又经过不明真像的群众以讹传讹,就有了如今的这种错误解释。翻看原文可以得知,我们的理解如同“秀才认字认半边”。
正因为这种误传,而使得封建社会中识字不多的老百姓都信以为真,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曲解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在“忠孝”为主题的封建时代,这句话就有了无上的魔力。老百姓为了不断后,无论世家还是贫民,都无所不用其极。随之产生的便有过继等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
虽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时代的儒家思想,已经较孔子时代的有一些进步了。从儒家学者赵歧所说的不孝的第一条,即最不孝——“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就可以看出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而在孔子时代,孝和忠的表现,就是哪怕明知道长辈有错,也要认可,不能指出。不管父母说的对与错,都要全盘接受,不得反抗。由此可见,孔子思想对人伦(人权)的压制。从现代的眼光看,儒家对孔子的修正、补充是一种进步。
对于第二条,也是与孔子时代的思想相背道。孔子的思想是认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如此看来,“无后”反而排在第三位,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为大”。我们可以通过孔、孟儒家思想的发展,看出“不孝”定义的发展。当然,孟子的 《离娄上》也好,孔子的《孝经》也好,其所宣扬的孝道,与当时的政治利用也不无关系。所以现代社会看待孝这个问题,要辩证的看待。

Ⅵ 如何理解孝道

百善孝为先。收集相关资料,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是这样定义:“善事父母为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 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这种字面上的意思我们都知道,从知道到达懂得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圣人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


记得在一个电视剧里面看到这样的情况,年轻人对自己的宠物狗狗那叫一个好,每天给吃好的喝好的,每天带着逛街,吃饭,玩耍。但是对家中的老人都是爱理不理,基本在一起聊天吃饭什么的机会都没有,连狗狗的待遇都不如。当然不是说对狗狗有爱心不好,而是分不清楚主次了。我想没有自己经历是不知道如何关爱老人的,养儿方知父母恩,很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长大了才知道孝道的重要性。父母不抚养孩子会被很多人责骂,但是子女不赡养的老人很多人只是一句带过,这应该就是孝道美德的缺失吧。


孝道的教育需要从小培养,弘扬孝道,每人都是血肉之躯,都有老的时候,下一辈会捡上一辈的样,所以成年人也应该以身作则,不但知道孝敬的道理,还要懂得如何做。

Ⅶ 对长辈的孝顺很重要,该专门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吗

对于孝顺的重要性,我是非常认同的;但是是否要因此而设置专门的课程,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身教不如言教”,说的是家长即便把道理讲给孩子听千百遍,但是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也不如耳濡目染的教育来得重要。

如果和祖辈不住在一起的话,父母可以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多带孩子去看看老人;既增进祖孙间的感情,同时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孝顺教育。

还可以在遇到各种节日的时候,比如重阳节、春节等,更不要忘记给老人一份礼物;不论金额大小,也是一种关心老人尊重老人的具体体现。孩子会把父母的这些行为看在眼里,同时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Ⅷ 百善孝为先的意义是什么呢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Ⅸ 孝敬父母是重要性是什么

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尊敬父母和爱戴父母.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阅读全文

与孝顺的重要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锦州市老来福养老院 浏览:17
父母戒烟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浏览:905
没有工作怎么办养老保险 浏览:207
交基本养老保险金 浏览:329
询问去世的老人家年龄怎么说 浏览:426
乙肝患者全面体检什么项目 浏览:75
村子里的老人到多少岁能有福利 浏览:453
父母姓毛女儿取什么名字 浏览:839
长寿湖儿童 浏览:1000
病退的退休工资 浏览:823
关于孝顺的诗词开场 浏览:525
老年大学各项指标 浏览:452
怎么拍老人集体照 浏览:270
办理社保退休怎么办理手续 浏览:193
公务员工龄20年辞职养老保险 浏览:662
老年痴呆怎么怎么 浏览:466
民警走访敬老院 浏览:941
耒阳老人院怎么收费 浏览:129
入住养老院体检 浏览:451
农村养老保险负责单位 浏览: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