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论语中孝顺

论语中孝顺

发布时间:2020-11-28 16:58:36

『壹』 《论语》中的“孝”

1、是一个意思 。
2、《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从这里可以看出,“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质。孔子为传统孝道的合理性找到了人性的根基,解决了孝道存在的哲学前提——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不仅是孝的人性根源,而且是孝要努力实现的终极目标。
仁是人行为的最高准则,是一种普遍原则,要实现这一原则,必须有一个近的入手处,这就是孝。
3、《论语》中多次以孝悌连用,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悌:敬兄,而敬兄长的实质,则是要求人们将家庭血亲中的等级推广到社会关系中去,所谓“出则弟”就是这个意思,它主要表现的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

『贰』 《论语》中孝敬父母的话

孝敬父母格言

1.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

2.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专的本能和感属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3.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4.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5.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6.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7.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8.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9.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叁』 孔子论语中关于“孝顺父母”的句子和翻译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内兄长。出自(春秋容)《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肆』 论语中关于孝敬父母的语句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回兄长。出自(春秋答)《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伍』 孔子论语中关于孝顺父母的句子和翻译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陆』 请写出论语中关于三句孝道的句子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3、贤不肖不可内以不相分,若命之容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6、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柒』 论语中有关孝心的名言

◎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内敬爱兄长。出自(春容秋)《论语·学而第一》。
◎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意思是:“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捌』 论语中关于养父母和敬父母的句子都有哪些

『玖』 论语里关于孝的句子

论语里关于孝的句子
1、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说话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2、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为君主做事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3、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如果多年不改变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4、 梦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梦懿子问怎样才是孝。孔子说:“不要顶撞父母,不要违抗父母的意愿)
5、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为子女的疾病担忧,子女少生病也算是孝了)
6、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今说的孝,只是能够养活父母。说到狗、马,也都能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和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7、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总是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最难。遇到事情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好吃的,让父母享用,仅仅这样就算是孝顺了吗?其实还不够。)

『拾』 十条论语中关于孝的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政第二》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学而第一》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先进第十》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子张第十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是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是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

阅读全文

与论语中孝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城市开养生馆怎么样 浏览:484
体检验尿的容器叫什么 浏览:81
怀孕了不能做什么体检 浏览:970
遵义老年大学地址查询 浏览:833
泰州老年大学网课 浏览:426
老年人对小孩子说赏析 浏览:986
孝顺的虞顺 浏览:761
长江养老添年享为什么不能赎回了 浏览:882
2016农村基本养老保险 浏览:212
无为无城养老院 浏览:760
驻马店养老院招聘 浏览:624
济南市老年大学2020年报名 浏览:691
徐州24小时陪护老人要多少钱 浏览:128
老人说孩子丑是什么意思 浏览:963
信阳婚前体检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浏览:545
巧克力怎么养生 浏览:237
父母要做什么体检 浏览:875
老人不给看孩子怎么办 浏览:629
办理退休当天就开始算工资吗 浏览:185
买完惠州15年社保能拿多少退休金 浏览: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