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阳节”是国家法定假期吗
重阳节不是法定假日。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⑵ 九九重阳节发礼品属于中央八项规定
九九重阳节发礼品不属于八项规定限制的范围,中央八项规定针对的对象主要回是党员答干部。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亲朋之间收送少许礼品礼金无可厚非。但一些党员干部却让人情往来变了味儿,他们要么“只来不往”,要么“将权变钱”,要么“化公为私”,收受明显超过礼尚往来的钱物,礼尚往来成了“遮羞布”。
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各地各部门要大力精简各种茶话会、联欢会,严格控制年终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单位之间不搞节日慰问活动,未经批准不得举办各类节日庆典活动。
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单位内部一律不准用公款送礼、宴请。各地都不准到省、市机关所在地举办乡情恳谈会、茶话会、团拜会等活动,已有安排的,必须取消。各级党政干部一律不准接受下属单位安排的宴请,未经批准不准参与下属单位的节日庆典活动。
⑶ 重阳节是国家法定假期吗
重阳节不是国家法定假期。
国家法定假期:
1、元旦假期安排
2019年元旦放假3天,其中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1月1日放假调休,2018年12月29日(周六)正常上班
2、春节假期安排
2019年春节是2月5日(星期二),根据规定春节法定放假时间,是除夕到初六,调休7天,2019年2月2日、2月3日需上班调休。
3、清明节假期安排
2019年清明节是4月5日,星期五。2019年清明放假安排:4月5日(清明节)-4月7日(星期日),共放假3天。
4、劳动节假期安排
4月27日和28日(周六日)上班调休!2019年4月29日至5月1日放假共3天!5月1日(星期三)为五一国际劳动节法定节日。
5、端午节假期安排
2019年端午节是6月7日星期五,与周末连休,实质上也是多一天嘛!所以2019年端午节放假安排:6月7日-6月9日,共放假3天。
6、中秋节假期安排
2019年中秋节放假安排:2019年9月13日-9月15日共放假3天。
7、国庆节假期安排
2019年10月1日至10月7日放假7天!2019年10月8日正常上班。其中,9月29日(周日)和10月12日(节后的周六)需上班调休
(3)重阳节规定扩展阅读:
节假日的历史起源:
历法节气: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农业已经出现了南北分野,北方以粟作为主,南方以稻作为主。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农业生产特点的历法知识。相传,古代有黄帝、颛顼、夏、商、周、鲁六家历法,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历法纪年,《尚书·尧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的划分,战国时代发展为24节气。
中国古代先后推行过100多种历法,其中(汉)太初历、(唐)宣明历、(元)授时历、(明)大统历、(清)时宪历,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些历法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24节气,72候,约365天,从而构成了岁时节日的计算基础。
历法反映了农业生产规律,对指导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岁时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些节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则是由节气直接发展而来的。
岁时节日与历日节气关系十分密切,但历日节气本身并非节日,除上述少数者外,只是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节日的形成还必须有一定的风俗为其内容。
⑷ 重阳节是什么时候规定的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东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⑸ 重阳节是不是法定公休日
2007年公布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内容,国家法定节假日新规定
1、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2、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3、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没有重阳节.
⑹ 重阳节,是国家法定的假日吗
重阳节不是国家法定假日!只是民间用来关心老人以及老人自娱的节日!
⑺ 重阳节国家有规定放假吗
重阳节并不在国来家规定的法定节自假日中,现有的法定节假日有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端午、胜利日、中秋节、国庆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⑻ 《重阳节》是国家法定假期吗
重阳节不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
只有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才是法定假期。
⑼ 今年南宁重阳节祭拜政府有什么规定
你们当地的可能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之类的吧,这也说不定。
⑽ 重阳节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吗
重阳节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法定节日,但不是法定假日,毕竟不是全体人民的节日,而是部分人(老年人)的节日。而且他们已经都到了退休的年龄,无需放假的。所以重阳节没有被定为法定假日。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