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九九重阳节接下一句诗

九九重阳节接下一句诗

发布时间:2021-10-20 07:09:58

⑴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下一句是什么

出自毛主席。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中国第一任主席。

重阳节要敬老,下一句是什么填空。

重阳节要敬老,下一句可以写浓浓敬老情。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2)九九重阳节接下一句诗扩展阅读:

发展至近代,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政府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世代流传,设宴敬老、饮宴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

⑶ 有关九九重阳节的对联

第1副对联:五岳久看云,还是家山能恋旧;重阳休阻雨,倘容兄弟共登高。
这个对联乃是一个抒怀对联。大家都知道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乃是天下绝美风景。而上联却说五岳的山和云比不上家里的山更让人怀念。而下联则化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大家都知道重阳节有登山的风俗,而这个对联将登山和怀念家乡怀念亲人结合起来,感情真挚,文采也十分精彩,让人回味无穷。

第2副对联:夏至有雷三伏冷;重阳无雨一冬晴。
这个对联是古代人们总结的天气常识。古代人没有现在那么准确的天气预报,但是人们在生活中逐渐积累经验。像这个对联就说明了古代的两种情况,如果夏至有雷的话,往往是三伏天比较冷的。而如果重阳节不下雨的话,那么冬天基本都是晴天了。
当然,这种生活经验有时候并不符合事实。也有人提出了另一个对联:“夏至酉逢三伏热,重阳戊遇一冬晴。”不管怎么说,这种从生活经验里面提炼出来的对联,真是颇有韵味啊。

第3副对联: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清代乾隆皇帝喜欢在重阳节的时候在木兰围场打猎。那里有个万松岭的地方,乾隆都是在这里登高望远。某一年的重阳节,乾隆发现柱子上的对联有些旧了,就对大臣彭元瑞说:“你负责写点新对联出来。”
彭元瑞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上联:“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十八公是松的意思,介寿是祝寿的意思。上联是说万松岭的松树为乾隆皇帝祝寿,还是颇为巧妙的。
但是有了好上联,却不是那么容易想出好下联的。彭元瑞想了好久,脑袋都想晕了,还是没有下联。这下就尴尬了,彭元瑞无奈之下,只好求救于大才子纪晓岚。纪晓岚看到这个上联后,微微一笑:“这有何难?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上联的八十和十八互为倒装,而下联的九重和重九互为倒装。同时重九也就是两个九,加起来就是十八,恰好符合上联,真是妙不可言。乾隆看到整副对联后,龙颜大悦,对纪晓岚和彭元瑞都有所赏赐。

第4副对联:三径谁从陶靖节,重阳唯有傅延年。
重阳节有赏菊花的传统,而这个对联则是巧妙利用人名对来突出重阳节的节日气氛。我们都知道大诗人陶渊明十分喜欢菊花,赏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以古人往往用陶渊明的名字来指代菊花,所谓“陶靖节”是也。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名句。
下联则是运用了另一段典故。根据《本草》的记载:“菊,一名傅延年。”也就是说虽然傅延年看上去是一个人名,其实也是指菊花。所以这个对联就很巧妙了,既有文采,也有趣味,非常厉害。

⑷ 九九重阳节对下联。

上联,九九重阳节,

下联,城城敬老人。

上联,九九重阳节,

下联,七七乞巧天。

⑸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句有什么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句有如下:

1.《九月九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赏析: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

2.《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

3.《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沾 同:沾)

赏析: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4.《九日》

唐代: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赏析:

诗人独自一人重阳登高,通过对自己所见和所感的描写,表达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高歌独酌,抒发怡情自然的旷迭的襟怀。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析:

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⑹ 九九重阳节的问候句子

1、今天的空气格外的清,今天的水格外的甜,今天的饭格外的香,今天的心情格外的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今天是那久久快乐的节日,重阳至,祝福至!

2、金秋时节到,空气好又好,九九重阳节,悄悄来到了,登高插茱萸,这个少不了,畅饮菊花酒,这个最为妙,发个短信息,这个最重要,身体要健康,这个我看好。

3、送你一盒重阳糕,它以祝福与问候为原料,相间叠放:一层幸福粉,一层平安糖,一层开心豆,一层健康果,愿你重阳节快乐。

4、上联:八月中旬占八卦,乾八卦,坤八卦,卦卦八面玲珑;下联:九九重阳登九重,上九重,下九重,重重九霄云外。祝您重阳节愉快!

5、国庆时节又重阳,预示喜事有成双,工作顺利不算双,还有身体健康帮。重阳节到了,祝您工作愉快,身体健康!

6、九月初九重阳节,请你登高眺望,登高“避灾”福气旺,愿你前途无量福星高照,头插茱萸保健康,赏看菊花的美丽,不娇嫩寒风当中挺立,祝福你身体永远健健康康,像菊花一般美丽坚强。

⑺ 九九重阳节的下联是什么

七七鹊桥会,绝对正确

⑻ 九九重阳节说说一句话

1、九月重阳节来,开门见自菊花;虽然我们没有菊花赏,但我却有一瓶菊花酒,请你和我一起享用。

2、你如果现在是一个人,我祝你重阳节快乐;如果两个人,那也重阳节快乐; 如果一伙人,请告诉我你们在什么地方。

3、年轻人是春天的美,而老人则能使人体味到一种秋天的成熟和坦率。

4、您生命的秋天,是枫叶一般的色彩,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时值霜天季节,却格外显得神采奕奕。祝您老重阳节快乐,健康长寿

5、秋风徐徐,重阳九九,蒸上九重的粟糕,备好香醇的菊酒,等着与你分享。

6、人的一生,最值得赞美的时代,便是老年时代。孔子说他自己年至七十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⑼ 九九重阳久久情下联是什么

对联:
九九重阳久久情
五五端午舞舞风

阅读全文

与九九重阳节接下一句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安阳今年退休养老金涨多少什么时候补发 浏览:436
50岁男士天天掉大量头皮屑 浏览:932
关于重阳节和文明城市板报初中 浏览:140
长寿村到巴马县城有多少公里 浏览:149
鞍山东方老年公寓 浏览:408
美容养生如何开发市场 浏览:739
社区重阳节爱心义演的活动主题 浏览:104
比人类长寿的动物 浏览:856
农村养老保险可以改嘛 浏览:224
如何做健脾胃的养生粥 浏览:322
老年人照顾护理全图解 浏览:104
老人家腰疼吃什么药 浏览:46
交养老金返钱逾期了怎么办 浏览:83
无锡热敷理疗养生毯什么牌子好 浏览:476
工人提前退休年龄 浏览:921
世界最长寿老人家族 浏览:538
如何让叛逆的孩子和父母说话 浏览:370
酒店养生项目有哪些 浏览:600
养老院收红包坏处 浏览:430
全身压力来自父母怎么办 浏览: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