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阳节的歌谣
重阳节的歌谣抄如下:
重阳到,袭重阳到,
爷爷奶奶节日好,
我们非常感谢您,
向你们节日问个好。
红叶飘,黄叶飘,
蓝天高高白云绕。
九月九,重阳节,
我跟爷爷来登高。
我们俩,手拉手,
登上山顶四下瞧。
九月里,九月九,
爬山登高饮菊酒,
戴上茱萸避邪恶,
吃了花糕多长寿。
(1)重阳节的歌谣九月九扩展阅读
童谣的内容想象丰富,富有情趣;整首篇幅简短,结构划一。
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比较单纯,又限于口耳相传,因此,童谣的篇幅应当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常见童谣,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就每句所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短小、单纯,自然就易学易唱。
如全舒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它!”只19个字,既描绘出青蛙鸣叫的田野图画,又告诉儿童一个常识,简短、单纯,易诵易记。
② 九月九重阳节千古传诵的名句
九月九重阳节千古传诵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句解析:
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他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是说在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诗人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
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出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1]注释译文:
作品译文:
意译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不在。[
③ 有关重阳节的顺口溜有什么
重阳节歌谣抄
民间歌谣俗语中有很多是关于岁时节日的,重阳节也不例外。下面这几则都是有关重阳节的歌谣俗语,体现出了重阳节饮菊酒、放风筝的风俗,以及在重阳这日占卜天气的风俗。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
八月中秋哥送饼,九月重阳妹送鞋(仫佬族)
九月九风吹满天哮。
重阳无雨一冬晴。
④ 关于重阳节的诗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⑤ 重阳节儿童诗歌
周五下午,我正在几个QQ群里瞎得瑟,蒙妈发消息问大家,有没有关于老人节(重阳节)的儿童诗歌,蒙蒙要在周一学校的升旗仪式上表演,我迅速发了一条信息:“有事
重阳节儿童诗歌:
⑥ 找一首歌曲名,歌词大概是:又是九月九,重阳节难聚首。是一首就是年代的歌曲。
九月九的酒
填词:陈树 谱曲:朱德荣
歌曲原唱:陈少华 所属专辑:九月九的酒
又是九月九 重阳夜难聚首 思乡的人儿
飘流在外头 又是九月九 愁更愁情更忧
回家的打算 始终在心头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他乡没有烈酒 没有问候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
才有九月九 又是九月九 重阳夜难聚首
思乡的人儿 飘流在外头 又是九月九
愁更愁情更忧 回家的打算 始终在心头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他乡没有烈酒
没有问候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 才有九月九 亲人和朋友
举起杯倒满酒 饮尽这乡愁 醉倒在家门口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他乡没有烈酒
没有问候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 才有九月九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他乡没有烈酒 没有问候
家中才有自由 才有九月九
《九月九的酒》是陈少华演唱的一首歌曲(代表作),由陈树作词、朱德荣作曲。收录于陈少华1994年发行的同名专辑《九月九的酒》中。
1992年,22岁的陈少华已经是一家歌厅的老板;那时候朋友们都觉得他唱的不错,怂恿他去录歌。
于是在1993年他只身去了广州寻找制作人,并用十八万录了第一张专辑《九月九》;“其实你是被人家带着一个想赚你一笔钱的目的,弄了一个所谓的专辑”,主持人这样总结到。
之后,在专辑面市时,《九月九的酒》这首歌曲火了,他也陆续地接到了央视等各大媒体的邀约电话,陈少华这个名字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火爆大江南北 。
一首《九月九的酒》令歌手陈少华被大家熟知,更让他得到了“酒歌王子”的称号。从浅显的语言中,将独在异乡的思乡情与漂泊在外的无奈与孤寂淋漓尽致的描绘出来,曲末回忆此时在家中与亲人聚首,是何光景,与前面对比,使思乡情更表现出来。
⑦ 九月九重阳节那首诗是什么
九月九重阳节那首诗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⑧ 幼儿园重阳节诗句歌谣
重阳节儿歌童谣
《爷爷年纪大》
爷爷年纪大呀,头发白花花,我给爷爷端杯茶呀,
爷爷笑哈哈!奶奶年纪大呀,嘴里缺了牙,
我给奶奶端凳坐呀,奶奶笑哈哈!
《重阳乐》
九月九,是重阳,我陪爷爷登高山。
风儿吟,水儿唱,爷爷和我乐呵呵。
九月九,是重阳,我伴奶奶看菊花。
花儿笑,蝶儿舞,奶奶和我笑哈哈。
《重阳节》
小风车啊转呀转呀转得欢,
今天正好赶上一个有风的天。
闯东邻啊转西院,找来好伙伴。
你我都拿小风车啊,
开呀开心颜。
转来了野花满山,
转来了清清山泉,
转来我多少梦幻。
等到我长大的时候,
再造那大风车儿,
让风车抽水又发电。
红叶飘,黄叶飘,蓝天高高白云绕。
九月九,重阳节,我跟爷爷来登高。
我们俩,手拉手,登上山顶四下瞧。
《欢度重阳》
菊花茶,飘散清香。
桂花糕,大家分享。
仙茱萸,快来插上。
清清爽爽欢度重阳。
《吉祥重阳》
九九重阳,
处处菊香。
佳节登高,
玉宇呈祥。
《重阳到》
重阳到,重阳到,
爷爷奶奶节日好,
我们非常感谢您,
向你们节日问个好。
红叶飘,黄叶飘,蓝天高高白云绕。
九月九,重阳节,我跟爷爷来登高。
我们俩,手拉手,登上山顶四下瞧。
《九月里》
九月里,九月九,
爬山登高饮菊酒,
戴上茱萸避邪恶,
吃了花糕多长寿。
重阳节尊老敬老歌
尊老歌
小朋友们要知道,尊敬长辈品德好。
见了长辈问声好,礼貌用语不可少。
乘车主动来让座,老人有难我来帮。
家务小事学着干,休息在家不乱跑。
人见人爱好学生,孝敬长辈要记牢。
孝敬歌
学做菜,会洗衣,家务劳动要学习。
食和物,放整齐,自己事情自己做。
不挑吃,不挑穿,粮食水电要珍惜。
孝父母,敬长辈,点滴事情小做起。
好娃娃
爷爷年龄大呀,嘴里缺颗牙,
我为爷爷倒杯茶,爷爷笑哈哈。
奶奶年龄大呀,头发白花花,
我为奶奶搬凳坐,奶奶笑哈哈。
爸爸和妈妈呀,齐声把我夸,
尊敬老人有礼貌呀是个好娃娃
⑨ 九九重阳节的诗歌
九九重阳节的诗歌有《采桑子 重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九日齐内山登高容》这三首。
1、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3、九日齐山登高
唐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