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皇帝孝顺母亲

皇帝孝顺母亲

发布时间:2021-10-15 10:57:21

A. 历史上最孝顺的皇帝是谁

汉文帝刘恒可算是“孝”皇帝之冠。凭什么说刘恒是中国历史上最孝的皇帝呢?
刘恒大孝之名并非空穴来风,他扎扎实实做了几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孝事。
一、母有病亲奉汤药。刘恒的母亲薄氏本是南方的吴国人,少时有一位叫许负的看相人曾说过她是大贵之命。她的命贵在哪呢?就贵在她与刘邦曾相识后来又生了刘恒,从此虽不受刘邦的宠爱,但所谓“福兮祸兮”,因不受刘邦的宠爱而躲过了嫉妒成狂吕后的迫害。刘恒母子远离皇城来到被封的代地,踏踏实实过起了虽贫寒但非常安稳的日子。薄氏是一位有如孟母的贤德之人,教子有方,刘恒的学识修养大多受其母的影响。刘恒登基为帝后,薄氏卧病三年,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要亲口尝过后,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作为一个皇帝,他只要发一道圣旨,不知有多少太监、宫女前来伺候,但他不,唯有如此,才显示出他孝的真心。俗语说:“忠臣孝子人人敬,佞党奸贼留骂名”。刘恒的做法得到了众多臣子由衷的拥戴,辅佐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
二、大孝天下惠苍生。刘恒的孝,并非只针对他自己的母亲,作为一个皇帝,他对普天之下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时第一道圣旨是“大赦天下”,这和其他皇帝没什么两样,但他登基的第二道圣旨“定振穷、养老”、“令四方毋来献”则是很多皇帝做不来的,这道圣旨表达了刘恒爱护百姓、体恤民情、关心老人的意愿,“对八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赐给九十岁以上老人之物,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送达;其他由啬夫来送达。”代表国家向老人行孝,刘恒可说是首开先河。这么仁德的皇帝,人民怎么会不拥护呢?

三、成全孝道废酷刑。刘恒本身是大孝之人,对孝子贤孙自然是惺惺相惜。著名的“缇萦救父”的故事,说的就是刘恒的事。汉文帝时,有个读书人叫淳于意,此人刚直不阿,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为伍,辞去太仓令的官职做起了普济天下的医生,在一次治病时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他被告误诊害死人命。按当时的法律,淳于意当判“肉刑”,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或脸上刺字,或割去鼻子,或砍去左足或右足。淳于意愁的了不得,这时他的小女儿淳于缇萦自告奋勇要解救父难。她随父到长安受刑,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听说奏章系一个小姑娘所写,却也非常重视,最后被勇敢的小姑娘的孝道所感动,召集大臣发布命令,废除了残忍的肉刑。缇萦救父美名扬,刘恒的仁德也随之传于四海。

中华历史上有著名的“二十四孝”,汉文帝刘恒以皇帝的身份入选,是很不容易的。作为一国之君,他以孝治天下,提倡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节俭敦朴、厚养薄葬,靠仁孝的表率作用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孝顺的皇帝,彪炳史册也就成了必然。

B. 古代孝敬母亲故事

有一个二十四孝,
小时读过,现在忘了。
你查一查吧。
孝感动天 戏彩娱亲 鹿乳奉亲 为亲负米
啮指心痛 单衣顺母 亲尝汤药 拾葚供亲
为母埋儿 卖身葬父 刻木事亲 涌泉跃鲤
怀桔遗亲 扇枕温衾 行佣供母 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 卧冰求鲤 扼虎救父 恣蚊饱血
尝粪心忧 乳姑不怠 亲涤溺器 弃官寻母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我们给了他们什么呢?
其实父母亲想要的真的不多,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孝心和关爱,希望我们在需要时伸出扶助之手。
当父母还年轻力壮的时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好吗?”随意买的宵夜,亲自煮一顿家常的晚餐,陪母亲逛逛街,唠唠家常,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这些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温馨。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成人,父母却愈来愈老。他们变成了老眼昏花,动作迟缓,手脚不灵便,思维迟钝,没有记性,说过的话以为不说,重重复复,唠唠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岁的小孩。说话时,他们会突然想不起要说什么,甚至极可能最后连要做什么,都一并忘记;他们会重复又重复教过我们的故事和儿歌,沉醉在那些和我们一起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回忆中!他们会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有时还会感到孤独寂寞,痴痴呆望远处。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们应该想到儿时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父母不厌其烦为我们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教我们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我们穿衣服、梳头发;每天教我们背儿歌,还要绞尽脑汁,去回答我们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古怪问题。当时,父母做这些多么的耐心,多么的温柔,总觉得有了我们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
朋友,人们常说父母恩最难回报。愿我们能以当年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那样,耐心、温柔地对待渐渐老去的父母,体谅他们,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哪怕只为父母换洗衣服,为父母喂饭送汤,为父母搽搽风湿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着父母的手,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让我们的父母幸福快乐地度过余生。学学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们的幸福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525684.html?md=1

C. 百善孝为先,最孝顺的帝王是谁

孝文帝是北魏的皇帝,他的一生都活在其祖母冯太后的阴影下,但孝文帝却是极其孝顺的,堪称最孝顺的皇帝。孝文帝终极一生都没有除死冯妙莲,这或许与他仁慈的个性有关,但更多的是夫妻之间的感情在那里,这种感情包含嫉妒与宽容。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初继位时由冯太后临朝成治脱发红秉承孝经,政事无论大小都先秉明太后。

可能拓跋宏尚念旧情不忍将冯处死,只诛杀了高菩萨了事。不久后,拓跋红得病了,召唤鹏程王主持后事,最后说后宫九观音得自寻死路,我死后可赐他自尽,他自尽以后为他举行最隆重的葬礼,接着拉住彭成王的手,喘息良久撒手而还,时年三十三岁。这就是历史上最孝顺的皇帝孝文帝。

D. 汉朝有一位皇帝践行孝道,曾为母亲亲尝汤药,服侍了母亲三年,他是:

汉文帝刘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长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E. 皇帝孝顺的事实论据

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人公就是汉文帝

前汉文帝,名恒,高版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权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F. 历史上有哪些孝顺的皇帝

孔圣人倡导“仁孝治国”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中国的“孝道”一直是评价一个人品性的重要基石。特别是对于皇帝来说,打出“以孝治天下”的管理大旗。但这其中很多帝皇作秀的比较多,真正能从内心静守孝道的少之又少,今天盘点五位真正孝顺的好皇帝。

第五位:宋孝宗赵昚

赵昚是宋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南宋最杰出的皇帝,他在位27年。最重要的是为岳飞平反了冤案,恢复岳飞民族英雄的名誉。在军事上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在内政上,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在农生上重视农民生产,在他治理的天下中,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他的一系列功绩,史称“乾淳之治”。

刘恒的母亲是薄姬,他能登上皇位,母亲对他的教养的关系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对母亲是非常孝顺的。

薄姬卧病在床三年,刘恒完全不顾自己的帝王身份,亲自侍奉,就连母亲所服用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作为一个皇帝,按理说他只要一声令下,不知有多少宫女太监抢着去伺候,可他不,唯有如此,才能显示出他孝的是真心。

汉文帝的孝,并非只针对自己的母亲,作为一名皇帝,他对普天之下所有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时颁布的第一道圣旨是“大赦天下”,这和其他皇帝没啥两样,可他随后颁布的一道圣旨却是很多皇帝都做不来的,这道圣旨规定“定振穷、养老”、“令四方毋来献”。

具体则表现为:“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赐给九十岁以上老人之物,必须由县丞(县令的属官,职权仅次于县令)或者县尉(仅次于县丞)送达;其他的则由啬夫(乡的官吏)来送达。”代表国家向老人行孝,汉文帝可以说是首开先河。

汉文帝本身就是大孝之人,所以对其他孝顺的人自然是惺惺相惜。当时一名弃官行医的读书人,因治病时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被判“肉刑”割去鼻子,或者砍去手足。在被押解进往京城中,他的女儿一路尾随而且跟官府人说:愿意做奴婢来赎父亲的罪过,好让他能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被这勇敢小姑娘的孝道感动了,随后就废除了残忍的肉刑。

中华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刘恒是唯一一个以皇帝身份入选的,由此就能看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孝顺的皇帝。

G. 历史上孝顺的乾隆帝为何对母亲约法三章

乾隆皇帝害怕他老妈,也就是甄嬛,仗着自己是太后,干涉朝纲,影响自己对大清的统治。

乾隆皇帝在大清王朝列位皇帝当中,算得上是一枚明君,也是清朝统治者中,最后一位把大清国力弄得蒸蒸日上的皇帝,乾隆皇帝弘历一出生就被康熙给看中了,说啥都要把他带在身边培养,那时候雍正还是有点小嫉妒,毕竟雍正从小到大都没这个待遇,培养的过程中把“孝”这个美德也被康熙进一步培养起来了。

其实弘历这样做没什么不对的,作为一个皇帝公私分明,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不然干点啥事儿,还被后宫左右,这天下还怎么治理。

H. 中国历史上最孝顺的皇帝有哪些

大概要属汉文帝刘恒了;其他的还有康熙、乾隆了。
如:刘恒的母亲薄氏本是南方的吴国人,少时有一位叫许负的看相人曾说过她是大贵之命;刘恒登基为帝后,薄氏卧病三年,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要亲口尝过后,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原文: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他登基的第二道圣旨:对八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赐给九十岁以上老人之物,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送达;其他由啬夫来送达。
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伟业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康熙:《康熙起居注》中有这样一段记述:“我皇上至德纯孝,奉事太皇太后三十余年,极四海九州岛之养,尽一日三朝之礼,无一时不尽敬,无一事不竭诚。万机稍暇,则修温清之仪;千里时巡,恒驰络绎之使。此皇上事太皇太后于平日,诚自古帝王之未有也。”这正是康熙孝道的真实写照。他每日“亲诣太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问起居”,“晨昏敬睹慈颜豫”。外出时也多次遣使问候。
乾隆:有一次太后(前熹贵妃)偶然提及顺天府东有废寺当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员拨款修盖,并告诫宫监,今后有事应事先看出,不应让太后劳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间三次南巡,三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猎木兰,皆奉陪太后同行。平日与其左右不离,遇万寿节必率王大臣行礼庆贺,六十、七十、八十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别是太后八十大寿,年已六十的皇帝还彩衣蹈舞,承欢膝下。

至于瞬这个故事真实性就有待考证了,虽然他没有称皇帝;
《二十四孝》之首“孝感动天”的故事:虞舜,上古五帝之一,性至孝。他的父亲瞽叟不辨是非,继母言语荒谬,继母所生的弟弟骄慢成性,一家人都容不下舜,时谋陷害。他处在这种家庭之中,却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舜十几岁时就被赶出了家门,他独自一人来到历山耕种,虽然自己历尽困苦艰难,仍旧将他辛勤劳动所得的粮食和财帛接济父母和其他贫困的人。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他到了哪里,都善待他人,人们都愿意追随他,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瞽叟及其继母与弟弟,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得以免祸;让舜掘井时,却从上面下土填井,舜掘地道走脱。事后舜毫不记恨,仍对其一如既往。帝尧选贤任能,听说舜的孝行,后来禅位于他。舜继位后,以德化民,他的父母弟弟也都得到感化。

I. 古代孝敬母亲的事例有哪些

二十四孝里面的故事,随便找了几个,供参考:
1、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没继承汉高祖刘邦的王位之前,被封为代王。汉文帝刘恒是薄姬所生,尽管刘恒当了皇帝以后,薄太后有很多宫女服侍,但汉文帝依然如往常一样孝顺母亲!有次薄太后患重病有三年之久,汉文帝除了在朝堂处理国家大事后都是每天守在母亲身边,亲自看护,日夜不停,实在困了就在母亲的病床旁边打个盹。每当宫女煎好药他一定先尝尝是否已经煎到位才亲自细心给母亲喂药!汉文帝刘恒的仁孝也传遍天下。
诗颂: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2、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周朝的时候,孔子有一个叫曾参的弟子,品德高尚,非常孝顺父母。有次他去山中砍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在家里没有东西招待客人,但是曾参一直还没有回来。他的母亲实在没有办法了,忽然想起一个办法,因为母子心血相通,就咬破了自己的一个手指。曾参在山中忽然觉得心痛,担心母亲在家有事,就急忙赶回家中。客人走后,曾参问母亲家里来了客人为什么他在山中会忽然心痛,他母亲说,我见你很久没有回来,就咬破手指,想你必定会有感觉,早点回来,帮我招待客人。
3、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周朝时候孔子有个弟子叫闵子骞,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一个女子生了两个弟弟。后母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偏爱,对闵子骞却非常不好。常常把他当做佣人使唤,呼来唤去。好的东西都是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给闵子骞的都是最差的。冬天来了,后母用上好的棉絮给自己的两个孩子做了棉衣,给闵子骞的衣服里面用的是不保暖的芦花。闵子骞却还是对父母孝顺有加,没有怨恨。有一天父亲让闵子骞一起推车出去办事,他的衣服单薄无法御寒,浑身冻的打颤,父亲查看以后,知道后母刻薄,心中大怒,立即回家要赶走后母。闵子骞此时不但没有倾诉以前后母的种种不公平待遇,还为后母求情,他说,母亲所在,只我一个儿子受点冷,若是父亲把母亲赶走了,那三个儿子都得受寒冷的苦了。后母听了非常感动,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后悔和惭愧,从此以后,对闵子骞也如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
诗颂: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4、行佣供母,后汉江革
后汉时期,有个叫江革的孝子,小时候父亲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难。那个时候天下战乱不断,一天江革听到战乱就要来到他们村子,担心母亲会受到惊吓,就背着母亲别处逃难,逃亡路上遇到了盗贼,盗贼要江革加入他们,江革向盗贼们哭求,说母亲年轻时候为了养活自己吃尽了苦头,现在她年龄大了,如果没人照顾肯定活不下去!盗贼们也被他的孝心感动放了他们。当他们逃难到下邳这个地方的时候身无分文,衣服鞋子全破了,饥寒交迫的江革就去给人家做佣工,拼命干活,赚的全部为数不多的钱都用来给母亲买生活的各种必需品。自己却舍不得花一个钱,依然穿着破烂的衣服和鞋子。
5、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后汉时期有个叫陆绩的人,小时候就懂得子女要孝顺父母的道理。在他六岁那年去九江的时候正好遇见了袁术,袁术拿出很多橘子招待宾客,陆绩偷偷在怀里藏了两个。等要回家跪地拜辞的时候,橘子掉在了地上,这时候袁术还以为陆绩是个孩子太喜爱橘子才偷偷藏了两个,就问,陆绩啊,你是来做客的,客人怎么能把主人用来招待你们的橘子偷藏回家呢?陆绩红着脸也不好意思,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妥,都是一时自顾自的想着孝顺母亲呢,于是他就向袁术表示歉意,原本他也不想,只是母亲最喜欢吃橘子,可是家里的这个季节买不到橘子,所以就将自己本来想吃的两个橘子省下来了,带回家给母亲吃。袁术见到他小小年纪竟然如此有孝心,大为惊讶,就走又送了他一些橘子带回家。

阅读全文

与皇帝孝顺母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体检时检查癌什么意思 浏览:177
武汉社保医保缴满多少年能退休 浏览:249
2018年退休工人还长工资吗 浏览:382
苟仙李长寿 浏览:893
新乡养老险认证逾期怎么办理 浏览:275
巩义长寿山作文 浏览:242
重阳节宁波景区优惠 浏览:565
2016上海市养老金调整 浏览:647
长寿二十四孝背夫出嫁 浏览:378
孔子子贡孝顺分辨 浏览:225
重阳节活动现场载歌载舞 浏览:50
老人家吃苦 浏览:598
老人机如何用手机传视频 浏览:781
哪里是个养生的好地方 浏览:354
失能老人如何喂药 浏览:213
河北企业职工退休金 浏览:951
沙孟海长寿 浏览:929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转农村养老保险吗 浏览:601
长寿金逸国际影城 浏览:632
梦见老人复活什么意思 浏览: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