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尊老敬老手抄报内容
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所终。
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别的民族咱们不管不论,但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尊老敬老爱老是一个重要方面。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也因此被世人誉为"诚信礼仪之邦"。
"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当今世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
老人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最后的最坚定的依托,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返璞归真,依然会感受到老人家们传承的是至理名言,依然会感受到属于我们民族的内蕴的品质和理念是不能放弃的。
这是我们民族的魂,经由老人们,再经由我们,一代一代传承。引导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引导我们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爱老人,就要敬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就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关爱,就要自立自强为老人创造更好的颐养天年的环境,就要对老人放手,使他们有高兴的生活方式,就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树立自己新的社会价值自信和家庭价值自信。
关爱老人,就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现在做起。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❷ (九九重阳,浓浓敬老)为主题的板报
中间红黄字让写字好的同学写上带点书法范的九九重阳,浓浓敬老,竖排版,写在中间或者黄金分割线处,建议放在黄金分割处,下边也说的都是按靠右的黄金分割点处的,然后自己画一些花纹做底,菊花,额,最近似乎有点不合适了,可以换种普通的花,不过说真的菊花画上应该会很漂亮,最好把花画得向左右分散,更加,有张力一点。颜色要鲜明。然后右边有一个大圆,直径就是黑板的宽,然后圆里面横排版,外面竖排版,内容,还用帮忙么?比如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习俗,敬老的优良传统什么的。然后左边分上下,分割在上边的黄金分割线处。这个因为靠标题近,可以用标题的底纹自然延展过来做分割线。注意分割线不能只划线啊,自己找些边框或者花纹吧。然后左下右上画和底纹同系的花纹。字体的颜色最好偏暖。差不多就这些了。需要大概的草图么?
❸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100字
1、祭祖节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2、登高节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3、敬老节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
(3)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手抄报内容扩展阅读: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早已经没有祭火的习俗了,但是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候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重阳节登高避祸的习俗就一直存在了。
重阳节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每年重阳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很热闹,人们会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喝菊花酒等一些习俗。除此之外,现在的重阳节也是许多年轻人尊老爱老的节日。
❹ 尊老敬老的手抄报内容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老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慰问。只有在这种世界的老人,才能感受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让我们一起行动,做到敬老、爱老、助老!这是每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
❺ 手抄报重阳节的内容
阳节的内容
❻ 重阳节的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简单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一、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二、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三、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四、放纸鹞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
五、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六、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七、敬老爱老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❼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可以写些关于老人的内容,重阳节有的地方又称老人节,还有的地方定为长寿节。
❽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这篇文章怎么写快!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是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内涵。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是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❾ 重阳节手抄报的内容写什么
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等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3、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5、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6、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 郑谷《菊》
7、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8、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 李白《九日龙山饮》
9、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10、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王勃《蜀中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