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一、岁时节日的起源。
岁时节日,主要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的、人们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民俗文化意义的特定时日。
不同的节日,又有不同的民俗活动。比如说端午节我们龙舟比赛、吃粽子;中秋节,我们赏月吃月饼;重阳节,我们则登高望远。这些节日又以年度为周期,年年循环往复。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是我们祖先认识和把握自然运动规律的智慧的结晶。它是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无形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
那么,岁时节日是怎么来的呢?
1、远古历法的因素。
这是首要的原因。最早的原始农业出现于六七年前的仰韶文化。也有人传言在更早的伏羲氏时代就开始了野生植物的选择种植,以及野生动物的养殖驯化。在最早的农业活动中,就需要我们把握适合种植的时间,才能够得到收获。这时候,人们通过观察天时,制定了历法。
相传在黄帝时期设五官,其中有考定星历的官员。颛顼时设有火正官,尧帝时又设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概念。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天干地纪年方法。汉武帝在太初元年颁布了《太初历》,这种历法规定一年12个月,19年7闰,闰年13个月。
远古时为了农业丰收,春种之前需要祈天祀地,秋收之后需要感谢神灵,所以就出现了春社、秋社,届时要进行祭土仪式,具体时间分别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祭祀节日。
2、月亮圆缺的因素。
在节日日期的确立过程中,月亮的圆缺也起了特别大的作用。远古的时候,没有文字和日历,所有只能观察天空中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可以说是一成不变,而星星则遍布满天,规律不易查找。只有月亮,不仅有升有落,而且有圆有缺。最适合人们反复观赏。
因此,岁时周期中就出现了月的概念。比如古代说的朔日、元日就是现在的的初一,圆日则是指十五。有的节日就在朔日或圆日举行。比如说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等等。
3、重叠数字的应用。
我国的民众在很早就形成了数字信仰,特别是数字重叠的日子,不是吉日就是恶日。比如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等等就被认为是吉祥的日子。而五月五则被古人认为是恶月恶日。《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一般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可是,在历史上,端午节的形成源于古代的避“恶日”。端午日与夏至日临近,这一 时期,阳气最盛,各种蚊虫出现,而且时逢“重五”,五是阳数,重五也有“极阳”之意。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阴阳和谐,对于这种阳气极盛的日子一般认为不吉利,恶疠病疫多泛滥,于是形成“躲午(五)”习俗,后来以讹传讹,遂成端午。
4、信仰祭祀的因素。
在古代,由于人们对熙然缺乏认知,也因为万物皆有灵的观念。所以形成了对自然的崇拜。发展到后来,更是出现了人神崇拜。人神主要指的是民族人文始祖、民族英雄和各种公德人物。
比如人文始祖就有女娲、黄帝、炎帝等,民族英雄有岳飞、戚继光等,或者其他的公德人物,比如说工匠祖师爷鲁班、医药祖师华佗等等。因为这些人在民众心里的崇高地位,所以就把他们的生日、忌日或者是某个特别的日子变成某种节日,有的还形成了地方性庙会。
『贰』 绿杯红袖趁重阳,红烛自怜无好计。请问这两句诗指的是什么颜色
问题不明,不过从趁重阳猜测应该是与重阳赏菊有关的,秋高赏菊,古人诗中多有黄菊之说,该是一种比较,对比的方法,所以个人以为是黄色,亦或称金色
『叁』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一大传统活动,其中茱萸的果实是一种什么颜色的
茱萸是芸香科落叶小乔木,干和枝有瘤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九至二十七叶,呈?圆形或长?圆形,叶长七至十二公分,宽二至四公分,叶边沿钝锯齿形,叶片布满透明油点,到了深秋,绿叶表面变成暗绿,背面呈洁白色。茱萸的花绽放于早春时节,在光秃秃的树枝上爆出的花蕾竞先怒放,花生于叶顶,花为伞状圆锥花序,花单生,纤细小巧,黄绿色,花瓣、花萼均五片。远观茱萸花时却使人感觉其花是白色或粉红色,其实这是苞叶颜色,苞叶内的黄绿色花才是真花。花开之后,果实成熟时颜色红艳,像缀上一颗颗红玛瑙,晶莹圆泽。顶端有短喙,果内种子棕黑色,具有亮泽颜色茱萸是一种中草药,茱萸香味浓,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除了插茱萸,簪菊花也是重阳节十分盛行的风俗。民俗专家介绍说,菊花也被看做重阳避邪的物品之一。由于菊花具有药用功能,古人就联想到菊花的避邪功能,于是人们在重阳节除了插茱萸外,还有簪菊花的习俗。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在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参考资料: http://money.cf8.com.cn/news/20101016/543361.shtml
『肆』 1997年重阳节出生的幸运数字是几
属牛的人:五行属土
属牛的人幸运数字:1、4
属牛的人不幸数字:5、6
属牛的人幸运版颜色权:草绿色。(五行属 土,对肖牛者来说,让运气上涨的颜色是 草绿色,其次是金色与白色。)
属牛的人不幸颜色:黄色、蓝色。(这2个 五行所代表的黄、蓝色都最好少用。)
『伍』 重阳节代表什么颜色
重阳节代表黄色或者金色。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据文献说,“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
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5)重阳节颜色扩展阅读: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重阳节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
『陆』 中国的56个民族都各有什么习俗呢
1、蒙古族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已狼为图腾,天葬。
2、回族
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3、苗族
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
5、傈僳族
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
6、藏族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
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分别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
9、高山族
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
主要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13、怒族
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
14、鄂温克族
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15、鄂伦春族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
16、赫哲族
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17、门巴族
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18、白族
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9、保安族
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21、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23、东乡族
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24、侗族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25、独龙族
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26、俄罗斯族
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27、哈尼族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28、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29、基诺族
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30、京族
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
31、景颇族
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
32、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33、拉祜族
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
34、黎族
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35、珞巴族
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习惯。
36、满族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37、毛南族
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38、仫佬族
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
39、普米族
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40、羌族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41、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
(6)重阳节颜色扩展阅读:
各民族地理资源
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据《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载,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草原面积占全国的75%,中国著名的5大天然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森林面积占全国的43.9%;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55.9%;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65.9%。此外,还有大量的矿藏资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柒』 “爷爷奶奶重阳节快乐 ”手工小班教案怎么写
活动目标:
1、学说短句“……水果是……颜色的”。
2、能正确区分红版、黄、绿三种颜色,并能按物权体的颜色进行匹配。
3、积极参加集体游戏,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物质材料准备:一幅大树的背景图、红苹果、黄香蕉、绿梨子若干,红、黄、绿三辆小货车。
活动过程:
一、参观果园,学说短句“……水果是……颜色的”。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来到了一个美羊羊种的果园,瞧!果园里面结满了许多的果子,谁来说说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学说:苹果是红色的;香蕉是黄色的;梨子是绿色的。
二、运输水果,学习根据水果颜色的不同进行匹配。
(一)摘一摘,说一说,再次认知水果颜色。
师:美羊羊想这么多水果我怎么摘呀,请小朋友来帮帮我,好吗?请每个小朋友摘一个水果,摘好了的小朋友去告诉你的好朋友,你摘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讲述)
(二)看一看,比一比,根据颜色进行分类。
『捌』 落霞与孤鹜齐飞 落霞 孤鹜什么意思
一、释义
1、落霞:晚霞。孤鹜:孤单的野鸭。
2、这句话的意思是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
二、出处
1、出自《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创作的一篇骈文。
2、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8)重阳节颜色扩展阅读:
滕王阁序创作背景:
公元676年,王勃去交趾(在今越南境内)探望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今江西南昌)时,都督阎伯屿因重修的滕王阁落成,定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在那里宴请文人雅士和宾客朋友。
他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阎伯屿叫他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时当众炫耀。王勃是当时有名文士,也在被请之列。
宴会上,阎伯屿故作姿态,请来宾为滕王阁作序。大家事先都无准备,所以都托辞不作。请到王勃时,他却不推辞,当场挥毫疾书,一气呵成,写就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各宾客看了一致称好。阎伯屿读后也深为钦佩,认为这篇序文比自己女婿写的高明,也就不再让吴子章出场著文了。
『玖』 重阳节应用什么颜色
可以加重阳酒,也可以不加的.怎样煮元宵才能使其更为香糯味美,其中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窍门。 轻轻捏在下锅前,应用净手微捏元宵,使其外皮上略有裂痕,这样下锅煮透后的元宵里外皆熟,不会夹生,且软滑可口。 开水下待水烧开后,把元宵慢慢放入锅内,同时应随即用勺将其轻轻推开,朝同一方向略作搅动,使其旋转几圈,不粘锅。 慢火煮旺火煮上片刻,待元宵浮起后,迅速改用小火慢煮,否则会使元宵在锅内不断翻滚,煮出的元宵外熟里生不好吃。 点冷水在煮元宵的过程中,每烧开一次锅应同时点入适量的冷水,使锅内的元宵保持似滚非滚的状态。开锅两三次后,再煮上一会儿,便可出锅食用。 勤换水锅内的沸水连续煮过两三次元宵后,即应及时换水。因为这时锅内的元宵汤已变得稠腻,如果再继续使用下去,不但元宵熟得慢,而且容易夹生。 及时煮生元宵的糯米粉中含水量较多,若将元宵做好后久放,会出现变质现象,生元宵受冻后再煮,还常会煮破皮子,影响外观。 快出锅已经煮熟的元宵若一时吃不完,应及时出锅,并将其置于洁净的冷开水中,待冷却后捞出装入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