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人是个宝,他们在长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内这内些知识和经验,对容于我们年轻一容代来说,是一件宝贵的财富,得要好好地珍惜。
2、人的孝心不会与生俱来,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要从孩子抓起。对孩子培养爱心,除了家庭、父母以身作则外,更需学校加强培养教育,把孝心作为孩子的德育必修课,使年轻人增加了对老年人的了解,更懂得感恩父母。
3、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
(1)家庭才艺秀征集令重阳节扩展阅读: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⑵ 关于重阳节自我激励的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
扶老养老传家久,尊老敬老世泽长。
孝敬父母以情为上。
尊敬老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未来。
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
老人今天就是自己明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敬奉公婆,如同生身父母;友爱姑叔,胜似手足同胞。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
尊敬老人,不仅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对老人精神上的关照。
对父母最大的爱,莫过于管好自己。
姜老辣味大,人老经验多。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敬老爱老,永远记牢。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扶老携幼扬美德,尊老爱少讲文明。
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才知父母恩。
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帮助老人。
给老人一份幸福,就是给自己一份快乐;
给老人一片天空,就是给自己一片绿地。
每个人都要走向衰老,每个人都要尊重老人。
少年莫笑白头翁,人人都有夕阳红。
年少时懂得尊敬他人,年老时才受他人尊敬。
尊老才能老有所尊,尊老等于尊重自己。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把挚爱留给父母,让幸福陪伴老人。
文明家庭敬老为先,幸福之户以德为本。
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望采纳,谢谢!
⑶ 重阳节宣传语
今天是九月初九,既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也是温馨的“老人节”。俗话说:两阳相重,九九艳阳天。的确,在这云淡山清,秋高气爽又正值丰收的季节,橘红橙黄,金桂飘香,令人心情舒畅。
爷爷,奶奶,今天是您们的节日,没有昔日您们艰苦的创业,哪来我们今天优美的校园?为了表达对您们的崇敬,我们特别献上几个节目。
尊敬的爷爷奶奶:
您们好!
今天是九月初九,既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也是温馨的“老人节”。俗话说:两阳相重,九九艳阳天。的确,在这云淡山清,秋高气爽又正值丰收的季节,橘红橙黄,金桂飘香,令人心情舒畅。
爷爷,奶奶,今天是您们的节日,没有昔日您们艰苦的创业,哪来我们今天优美的校园?为了表达对您们的崇敬,我们特别献上几个节目。
请欣赏:
节目一
节目二
节目三
节目四
节目五……
尊敬的爷爷、奶奶,是您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把美好的年华、热情和精力都贡献给了祖国。您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有一首重阳节赋 写得特别好: 九九重阳金光照,万紫千红大地明。人老不失戎马志,
余热生辉耀九重。振兴九洲心不老,祝与青松永同龄。
最后,我们忠心的祝福您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⑷ 重阳节如何敬老尊老
重阳节孝敬老人的方法
常回家看看。老人或许真的不需要我们为他带来多少好处。老人只希望我们过得好然后抽时间回家看看。有时老人编许多理由要我们回家,这时我们会觉得父母怎么变得跟小孩一样啊,无理取闹。其实老人是太孤独了,只想找个人说说话。因此,有时间多回家看看老人家吧。
关心老人。如果父母生病了,要主动带老人看病。对于患有老年痴呆的老年人,作为儿女要多多用心,尽量关照下老人。不要以自己工作忙为由找借口。毕竟父母把我们养大,我们也有老的时候。
多哄老人开心。很多老人可能和小孩一样,无理取闹,这是我们不要太计较,要顺着老人的心思。比如说老人一会想吃这,一会想吃那。你就满足他,哄着她,当他是老小孩就是了。学会哄老人也是一门学问。
不要啃老。许多年轻人有能力养自己,却要靠父母,已经具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不但没有努力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反而要让父母养着自己。这种人何谈孝
多与老人沟通。如果你有什么烦恼的事,一定要是说出来,当父母看到你忧心忡忡的时候,特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与其让他们胡思乱想,倒不如坦白的告诉老人家,好让他们觉得你愿意与他们沟通,想听听谈们的建议。让老人觉得自己还能给儿女做些事情,不是一无是处。
兄弟姐妹和谐相处。如今许多家庭因为一点家产闹得不可开交,最终伤了父母的心,让他们过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老人最大心愿就是希望兄弟姐妹和谐相处,如果做到了这点,他们一定会很开心的。
⑸ 重阳节的征文
.重阳节
今天是重阳节,你们打算干什么呢?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对重阳节没什么纪念意义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阳节不但是有纪念性也是有意义性的。接下来我就说说重阳节的起源吧:
“中秋过后又重阳”,起源于汉初的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说重阳节的来历,那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活动丰富、情趣盎然的佳节,各地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活动来欢度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缺少了我最赞赏的地方,恒景拜师学艺,杀死瘟魔才让九月九登高的风俗传下来
2.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九登高,并不仅仅登临饮宴、赋诗作文而已,它还有其他活动。这些活动综合而成为“登高会”。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也被称为“茱萸节”。
3.
重阳节作文
杨依依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候,许多老奶奶们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九”,又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长辈们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我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子孙的应该陪自己的长辈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记性就笑着说:“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外婆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外婆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发了。我和外婆一边说,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的池水,饱览壮丽的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备给外婆过重阳节。上面缀着 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轻了几岁。
4.
“重阳节?今天是重阳节?哈哈!早忘记了哦!”
走在中关村市场,不时的询问一些朋友今天重阳节怎么过。大多的人却陷入了这种惊讶、茫然的状态。说到重阳节我便想起王维的那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来。
今天的重阳节,也是第19个老人节。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敬老祭祖,传统的重阳节是一个诗意又温馨的节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经济市场生活工作中,重阳节的黄金甲正随着金秋的过去而慢慢的退去。
在中关村广场我遇到了一位正拿着报纸找工作的小伙子,他对报纸看的很执着,还不时的用笔点点画画。年轻人,有的是活力,有的是精神。登高是不在话下的,可这位小伙子却深深的被失业的圈子套住了。他对我说这么一句话,“工作都没有,吃饭都是问题了,那还有心思登高望远,月饮菊花酒呢?既是对亲人的思念这时也只是深深的埋藏在心里罢了。”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家乡,重阳节虽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插茱萸,吃糍粑是很普遍的。只记得每年重阳节的时候,奶奶就会宰杀自己养的鸡鸭通知所有的姑姑、伯父们前来享用。其实反哺之情,人人都有。但有多少人能体会此时的父母亲自宰杀牲口聚集子女享用的真实用意呢?一对坐在家乐福门口正在歇息的老大爷、老太太,他们携着手,显得无比的亲近。他们对重阳节有这深厚的感情,子女们成天忙于工作,他们只有两个字“理解”。今天购点好东西,晚上等他们回来吃个团员饭。很多人不知道父亲节,也遗忘了母亲节。更多的人也淡忘了今天的重阳节也是老人记节。一句问候,一个不长的电话他们都会会心的甜蜜一笑的。
中关村,市场里面忙忙碌碌,气温比外面的要高的多,但感觉并不是很舒服。他们有的坐在柜台,有的站着拉客,有的高声吆喝。。。。。。等等的。总之显得格外的匆忙。
“今天是重阳节,没有带孩子,老人出去溜达啊?”
“哪有时间啊!工作这么忙,生意又这么惨淡经营的,也没心思。”这是一位在中关村干了八年的朋友和我说的感到无奈的一句话。
礼拜一,中关村按道理也是一个比较安静的时段。只是“九九”相对来说有点过于冷淡和平静。我从E世界到海龙,从海龙到科贸鼎好再到太平洋,一样的平静,也一样的“忙碌”。只不见有关“九九重阳”的促销活动。
⑹ 重阳节的习俗和诗句
习俗:
1、登高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2、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鸢亦现在的风筝。 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3、重阳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诗句:
1、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5、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⑺ 重阳节句子简短
1.生活繁忙让我忽略了很多,但是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要向你发出我最真内挚的问候,祝老朋友在重阳容节里有一份好心情。
2.六十年内不分离,七老八十手牵手,共渡八千里路云和月,九月九日重阳日,十指紧扣笑会首!
3.九月九,福邂逅,团圆日,乐享受,思亲人,爱相传,朋友聚,畅心谈,把酒欢,迎风笑,情舒展,梦飞远,重阳日,多开怀,短信至,体贴来。
4.重阳佳节九月九,美好祝福送不够。生活甜蜜如美酒,爱情幸福到永久。工作轻松常袖手,家庭和谐福常有。诸事顺利烦恼走,一切如意喜临头。
5.九月初九是重阳,忙碌当中度重阳,在外打拼忙又忙,意气奋发不彷徨,奋发图强事业棒,功成名就美名扬,精彩人生铸辉煌,生活美满幸福长!
6.太阳有升有落,心情有高有底,花朵有开有谢,树木有荣有枯,愿九九的好天气,带给你久久的好心情,祝重阳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