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如何孝顺

如何孝顺

发布时间:2020-11-28 12:13:38

⑴ 何为孝顺,如何孝顺

孝顺就是当老人老的时候,你要尽自己的全力去让他得到晚年的幸福。

⑵ 如何孝敬父母

1
让父母老有所依,保证能吃饱穿暖
这是最最基本的,眼见那些电视里遗弃父母,将父母关在门外,不闻不问的,我是最鄙视的,我希望不仅有法律还有道德制度来制裁这些为人子女的。

2/8
自己事业有成、家庭和睦,让自己的另一半和孩子一起孝顺父母
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是中国的家庭很多都做不到,自己尚且在温饱边缘,而且有些父母并不愿意和儿子儿媳(或者女儿女婿)住在一起,有些老人也舍不得老家的环境,到了新城市的环境他们很不适应。 能够经常回家看望父母是更好的选择!

3/8
每个星期都会打电话给父母,倾听父母的心声
这点希望每个出门在外的游子能尽量做到,我也在要求自己尽量做到,因为我也是很久都不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大约一个月有一次左右,现在想来很不孝顺,所以这点我也要好好改正,希望和我有一样想法的朋友,我们彼此监督!

4/8
每年必须抽时间回家看父母(春节除外)
父母的生日得回家看看父母,节假日放一个稍微长一点的假的时候可以回家看看父母,甚至,周末也可以回家看看,但是太离太远的还是不太现实!
如果不能及时回家和父母团聚,也要把礼物和生活费寄给父母,让他们至少在生活上不受苦!

5/8
例行体检
每年带父母去做一次健康体检,及早查出隐藏病情,病情在生活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让他们的身体都健健康康的,这样对他们的生活的幸福的感觉是有利的。只有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过上更加美满的生活!

6/8
尊重父母,不与父母拌嘴,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
尊重父母是最基本的要求,经常和父母拌嘴,顶撞父母的孩子是不孝顺的,但是也不是让我们愚孝,父母不正确的地方要及时指出来,不过要采用良好的说法,不能激化矛盾,尤其是儿媳和婆婆之间更应该注意。父母的习惯一时间不能改正过来,是人之常情,毕竟他已经习惯了几十年了,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改正过来呢,将心比心,站在父母的角度多为父母考虑。你就能释然,多一份包容的心,像对待小孩一样包容我们已经50、60岁的父母。
对父母好一点,多对父母说掏心窝的话,父母也是有感情的,儿媳对婆婆也是这样,这样才能相处融洽!

8/8
带父母外出旅游
让父母去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异地美食!不一样的风景和人文气息!

⑶ 怎样孝敬父母

我以前也有这个顾虑我从高中就在外地上学了。我们总是*心安理得*的向父母索取着,我马上毕业了,在着6年半里我慢慢总结:
1:
交流
有话就和他们分享(无论好与坏事)好的他门会替你高兴,坏的他们会给你好的建议(毕竟他们过的桥比我们走的路多)。像我上高三的时候交了个男友放假回来通电话(电话费当月几百)他们问我,我试着说了,他们不但没说我还和我分享了他们情窦初开时的事情,让我有了正确的目标,后来我和男朋友都考入了不错的大学,到现在我们一起奋斗找工作。从那后我有事就和他们说反而他们很放心我也很开心。
2:
努力学习
父母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他们没想从我们身上得到任何东西,他不会愿意要我们去打工挣的那一点点钱而是想看到我们的成绩,他们想我们以后“有出息”这是他们的无偿奉献!
3:
做力所能及的事
请问你给父母端过几次洗脚水?
请问你吃完饭主动收几次拾桌子?
请问你主动洗过几次碗?
请问你有几次主动给父母捶背?
只这四个问题我有一年回家没有多做一个假期也就做了一两次知道么,收拾桌子洗碗后他们说我真的长大了(那时我20了)!我给我爸捶了一会背他就说不用了累坏你(但我看到他笑了)。洗脚水端来了妈的眼睛红了!他们别无所求只要你有关心他们的那份孝心,不用做多他们就会知道你的心里有他们关心他们,父母会决的没白养你、没白疼你,长大了会疼我们了。这是安慰,父母会很开心!
4:
多在家几天
有几年放假回家我觉得和父母呆着,没意思,要去这个同学家住两天那个同学家过个夜,小学聚会晚回一会儿(半夜一两点才回)中学聚会多喝点十点多回,(回家就睡半夜还吐)妈帮你收拾给你端水,看着心疼!虽然嘴上骂你,疼在她心尖上啊!我不领情肯定第二天早上不吃饭就出去“玩”了,他们呢也没心情吃早饭了,还要工作一天,我们于心何忍!他们就想和他们一起看着你吃早饭,看着你按时睡着!看电视和妈聊聊感情片,和老爸喊喊足球,侃侃拳击,对这社会、学校的看法。如此而已!
这是小女子的拙见,本人自视还没资格教别人,互相学习!

⑷ 如何孝敬老人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敬老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
能够孝敬老人,有机会孝敬老人也是种福。无论你穷也罢,富也罢,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真实而美丽地发现:孝敬老人其实是一种永不磨灭的幸福和感动。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的珍惜这幸福,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再后悔莫及。
孝敬老人也就是在好好对待自己。古人云,我孝于亲,子还孝 x b22 :
于我。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孝敬老人,那么在他的身教之下,他的儿女会对他孝敬吗?
孝敬老人也是社会公德,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就是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历史上关于孝敬老人的诗歌也有很多。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孝敬老人呢?有些人认为让老人过衣食无忧的生活就是孝顺。我觉得应该听从长辈的教诲,不应随便顶撞,有不同想法应讲道理;严格要求自己,体谅长辈的艰辛,尽可能少让长辈为自己操心;还应该为父母分忧解难,在父母生病时,在父母有困难时,尽力去关心照顾父母、协助父母;更应该刻苦学习,努力求知,让父母少为自己的学习担忧。
总之,真正的孝心要体现在言行上。“百善孝为先”一个不懂得孝敬老人的人,谁相信他将来会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呢?

⑸ 到底怎样才算孝顺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是不知道方式,而是自己没有切身去做。稍微想想就可以有很多答案。如:给长辈打饭,聊天沟通思想,汇报自己的工作及生活情况。长辈最想知道的就是晚辈的情况,那怕是天气变化了,有没有穿厚衣服等等,总之很多。有句话说的好:不生孩子不知父母恩呀。一个人孝顺不孝顺没有特别的道德标准。我个人认为还是从小事做起,具体的内容还是学唱一下《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吧。
重要的是自己用心去关心他们(只你的父母),用实际行动来告诉他们,多抽点时间长带上媳妇儿子回去看他们两老,天伦之乐我想是每人老人家都想要的

⑹ 孩子如何孝顺父母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刚刚提到的是父子关系,父子关系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孝道,这个“孝”字是会意字,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一个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着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于是对社会教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着父亲,也就是说念念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所以古代的孝子确确实实他那个存心都能够时时刻刻念着父母。 古代有一个很有名的孝子曾子(曾参),他有一次上山去砍柴,刚好他的朋友来找他,古代朋友来找可能都是走了二天、三天很长的路才到。他母亲为人特别忠厚,想着朋友这么找来,这么远来,那假如又没见到曾参,这样对朋友很不好意思。马上她就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针,这一针扎下去,曾参马上觉得心痛,马上觉得一定是母亲出事了,赶快快步赶回家里来。结果一回家,看到他母亲话还没讲,马上跪下来说:母亲,到底有什么事,为什么我的心一阵痛?结果母亲才跟他解释,因为有朋友过来,我想赶快叫你回来,所以我才这么做。所以古代为人子女的人确确实实是念念想着父母。 那我们现在想一想,我们自己对父母有没有这样的态度,为什么没有?我们回想一下小时候有没有人教我们要孝顺?没有人教。每天脑子里想什么?可能念念想的是自己。我们常常会跟小朋友说,小朋友,你母亲喜欢吃什么东西?他们都说不知道。结果我就问小孩子,我说:妈妈知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他们说当然知道,有什么、有什么,讲了好几样。我说你看妈妈念念为你想,都知道你想吃什么,妈妈这么照顾你,你是怎么样去回馈母亲的,居然连母亲想吃什么都不知道。 “亲所好,力为具”,父母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尽心尽力去拿给父母,奉养父母。所以我们就跟小朋友说,以后买东西的时候先买什么?先买母亲喜欢吃的东西。藉由这个对比让他们去感受到母亲这么爱护我们,我们却连这么生活的基本都不了解。所以古代人有这样的孝心也是取决于他们的父母有做出好榜样,再加上教育当中以孝道为根本,从小就教他孝。甚至于是邻里乡党互相之间看到孝子都会非常的佩服尊敬,甚至于效法,所以当时候的社会风气也很好。现在确实在社会上要听到孝子容不容易?很不容易!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断了二、三代,必须从头开始。 如何引导孩子尽孝道,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常常会从母亲整个怀孕到生产,接着养育的整个过程,让他去体会母亲的恩德,所谓知恩者才能报恩,知恩才能报恩。所以我们一开始就会跟小朋友说,佛陀有一次经过一个地方,看到地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就先顶礼,跟这些白骨顶礼。顶礼完之后学生就问:佛陀,你为什么跟这一堆白骨顶礼?佛陀就说;这些白骨可能都是我们过去的祖宗,我们应该对祖宗礼敬。拜完这一堆白骨之后,佛陀就叫学生把这两堆骨头比较黑的分一堆,比较白的骨头分一堆。学生就问:这两堆骨头为什么会一边比较黑、一边比较白?佛陀接着就说:这一堆黑的骨头是母亲的骨,因为母亲在怀胎的过程,整个胎儿的营养都要从母亲的身体当中抽出来,所以钙质流失很多。然后因为整个养育过程非常操劳,所以母亲身体就会日渐憔悴,而且在整个怀胎过程是十个月的时间,十个月怀胎是几十斤重,非常辛苦。 我们做了一个活动,就是把一个鸡蛋交给一个孩子,让他们在那一天当中保护这一颗鸡蛋。诸位朋友,结果怎么样?结果鸡蛋几乎是全军覆没。他们保护这个鸡蛋差不多三分钟又忘记了,渐渐就会蹦蹦跳跳,所以这么一蹦蹦跳跳,鸡蛋马上就破掉了。我们藉由这个体会跟学生讲,你看你们保护一个小小的鸡蛋一天都保护不了,而母亲保护你这么大的一个自己的小孩,保护多久?十个月,所以非常辛苦。怀胎到后期的时候,躺都躺不舒服,觉都睡不好。十个月之后要生产,那更是很辛苦,也很痛苦。 生产的痛比癌症还痛,在产房里面有一些生产用的床,在床上有两根很粗的钢柱,诸位朋友,为什么有那两根钢柱?痛的时候可以拉一下,可以撑一下,把这个痛转移到拉力当中来,所以相当辛苦。我们跟小朋友说那两根钢柱已经弯掉了,什么样的力量让钢柱弯掉?是母亲生产痛的力量连钢柱都拉弯了,所以这两根钢柱见证了母亲生产的辛苦、辛劳。我们会接着跟小朋友说,母亲生完产之后有没有说痛死我了,还是她孩子长大之后,她会跟孩子说我生你的时候痛死了,有没有这样子讲?都没有。纵使她经历了这么痛的痛苦,但是生完产之后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念头是想着孩子健不健康,孩子现在如何。所以母亲对孩子的关怀,连这么痛的痛苦她都能够放下,这是母亲生产的恩德。 等孩子生下来了,那更辛苦。所以我们有一个家长就说,她说怀孕还没生下来以前,觉得希望赶快把孩子生下来;生完产之后,觉得很想把孩子再送回去,别生了。为什么?因为生下来之后更辛苦,甚至于连觉都睡不好。我记得我那个小外甥,他一岁以前很多时间都在我们家待着,有时候晚上不睡觉在那里吵,家里的人是轮番上阵,一个换一个,因为手都快抱断了。我也成了这个行列之一,但是我几乎半个小时手都快断了。所以确确实实母亲养育孩子真是很辛苦、很辛苦。 孩子生出来母亲要哺乳,就要赶快吃很多营养的东西来提供孩子。在怀孕期间很多的母亲因为身体不适,也会常常呕吐。但是这些母亲还是勉强自己要把食物吞下去,为什么?因为想着这些营养要吃下去才能让胎儿更健康,所以在这整个生下来之后的养育工作,也是让母亲非常劳累。我听我爷爷说,我母亲生我们三个,那我们三个孩子都要哺乳,母亲早上还得上班,所以早上上课上到第二节课,还要马上利用下课时间赶回家里来喂我们三个小孩吃奶,吃完之后马上又跑回学校教书。我母亲说她在养育我们小时候,常常下课时间太累了,一打钟整个人就趴下来,就在讲桌上睡着了。她说不知道有多少节课都是她的学生把她摇醒,老师上课了。确确实实又要工作、又要当母亲、又要把家里的事都能够打理好,确实相当辛苦。 所以我们在引导的过程当中,让孩子去理解到他们的整个成长都是让母亲非常辛苦,让他能够去感念母亲对他们的恩德。很多的孩子在听的过程也会很感动,甚至于有一些孩子眼泪都会掉下来。那我们进一步会引导小孩,我们既然知道母亲的恩德,就应该懂得去报恩当一个孝子,那如何当一个孝子?是不是长大之后赚大钱给母亲花?买大房子给母亲住?这个太遥远了。所以我们引导孩子是让他能够从当下开始落实在生活当中,引导孩子你拿一个拖鞋也是帮母亲一个忙,甚至于帮母亲拖拖地,帮母亲分忧解劳,这都是尽一份孝心。 在教如何落实孝道最好的教材就是我们的《弟子规》,所以告诉孩子说只要你做到《弟子规.入则孝》的一条,就是尽了一份孝心。从哪里开始尽?我们《弟子规》第一句话说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从对父母讲话的恭敬态度开始扎根,开始做起。像《弟子规》里面有一句“冬则温,夏则凊”,这个“冬温夏凊”的典故是东汉有一位读书人叫黄香,他的母亲比较早过世,所以他就跟他父亲独自生活。因为父亲的身体不大好,所以他就很体恤父亲的状况,冬天的时候因为天气比较凉,他就先躲到被窝里面去把被子弄暖和;夏天比较热,他就先用扇子把床搧凉,再请父亲上来睡,点点滴滴都是在观察父母的需要在哪里。 我们会进一步引导孩子,黄香看到了父母会冷、会热,所以他懂得去做这一些工作。诸位小朋友,我们父母生活当中还有

⑺ 如何孝敬父母才是最好的

让他们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你带给他们的关怀与温暖,其实父母只要子女心里惦记着他们,他们就很幸福了。

⑻ 怎样才叫孝顺

孝顺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人们都把一个人孝不孝顺,看成其道德情操是否高尚的标尺。那么,对待上了年纪的老人,如何做才叫孝顺呢?这的确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有人认为,只要让老人吃好、穿暖就是孝顺;也有人认为,只要每天多陪陪老人,不让他(她)寂寞就是孝顺;还有的人认为,老人辛苦一辈子了,现在只要不让他干活,让他享清福就是孝顺……而我却并不完全赞同这些观点,我以为,对待上了年纪的老人,关键要做到三个字,即“哄”、“顺”、“用”。
一是“哄”。记得严顺开、凯丽、李丁、王景四人所演的《爱父如爱子》小品中,凯丽有这样一段台词:对待60岁以上的老人,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对待70—80的老人,要像对待幼儿园里的孩子一样,对待90岁以上的老人,要像对待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对待……这段台词说得虽然都是大白话,但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地道理,对待上了年纪的老人,凡事都不能太计较,也不能要求太高,而应该像哄孩子一样“哄”他们开心,“哄”他们高兴,“哄”他们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对这个问题,严顺开、洪剑涛和小叮当所演的小品《讲故事》可说是作了最好诠释,当爷爷要给小叮当讲《粮票的故事》时,小叮当向他爸爸直叫苦,说已经听了30多遍了,可洪剑涛却教育小叮当:你知足吧,你才听30多遍,我都听300多遍了,但为了让爷爷高兴,我们仍要像第一次一样,特兴奋、特别认真,而且必须兴高采烈的听,结果,“哄”得爷爷很高兴,微笑着就睡着了。
二是“顺”。孝顺孝顺关键在“顺”,一般说来,凡上了年纪的老人,大多有些固执甚至僵化死板的想法、癖好、习惯,比如,有很多老人,儿女虽然很孝顺,家庭也很殷实,吃、穿、用都很富足,可老人却很节俭,吃剩的饭和菜一点也舍不得倒掉,热了又热下顿再吃;旧衣服补了又补,很多新衣服却藏在箱子里不穿,甚至被虫子咬了;儿女们扔掉的旧纸盒、饮料罐、酒瓶子……老人却偷偷捡回来,说:存起来可以卖钱……为此,儿女们常埋怨老人“不会享福,生来就是受罪的命”;而老人又常责怪儿女“不会过日子,是败家子”。就这样叮叮当当,谁也说服不了谁,儿女本来是想让老人过好日子,却搞得老人很伤心。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儿女对待老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想法、癖好、习惯,只要无伤大体,不是原则问题,就要尽可能顺他的意,而不能生硬勉强地企图用“时兴的”、“新潮的”东西去“同化”或改变他。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非但改变不了老人几十年形成的习惯和做法,甚至还会惹恼他。俗话说:“顺着吃好酒,耿傲讨人嫌”,说得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子女生怕老人干活累着,所以,什么家务活都不让老人碰,弄得老人整天无所事事,只能是吃了坐,坐累了就睡,睡醒了又吃。其实,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很不利于老人身心健康的,他会变得很悲观,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废物,什么用处、什么价值都没有了。所以,对待老人的正确做法应该要“用”。这里所说的“用”,不是要把老人当作什么工具去使用,也不是要把老人当作“佣人”去使唤,而是要有意识的找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理理青菜、剥剥花生、拣拣豆子、刷刷锅碗等活儿让老人去做,如果老人对电脑感兴趣,还可以教他们学习打字、上网,这样,不仅有利于老人活动身体、充实生活内容,更重要的是让老人觉得自己还能帮助子女做点事情,还不是累赘,还有一定的价值,所以,老人也就会乐此不疲的去做,而只要老人身心愉悦了,身体自然也就好了。这岂不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以为,以上三点,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作为儿女来说,只要全都做到了,做好了,就是最大的孝顺,就一定能够使父母的晚年过的舒心健康、幸福美满。

阅读全文

与如何孝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七绝老年大学教学成果展演 浏览:284
又是九月九重阳节难聚 浏览:945
一个月给父母交多少钱 浏览:314
介绍重阳节怎么过的作文 浏览:703
石河子市养老院有哪些 浏览:229
女儿给自己父母多少钱 浏览:554
辽宁老人90岁国家补贴 浏览:34
敬老院消防安全 浏览:595
荣成老年大学教师 浏览:992
如何成为自己最好的父母 浏览:773
支付宝如何解决老年人市场 浏览:398
幼儿园重阳节包饺子方案 浏览:28
兄长应该怎么称呼弟媳的父母 浏览:959
包头青山老年大学烘焙 浏览:310
男友问你父母在家吗什么意思 浏览:876
石龙敬老院电话 浏览:490
父母给你的东西好与不好怎么形容 浏览:278
特岗折算工龄与养老金 浏览:369
听父母的建议有什么好处 浏览:16
上海闸北区老年大学招生简章 浏览: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