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只是表面上,并不从于心。自认不是一个很孝顺的人,人在SZ,家在北方。不太善于表达情感,平时主动跟家里联系也比较少,一般是爸妈微信主动联系我。年近而立,对未来依然憧憬,对爸妈的状况也开始担忧。想起了李健的一首歌,名字和歌词都忘了,但还记得那种感觉,小时候特别崇拜父母,然后渐渐发现父母也不过是普通人,后来慢慢理解父母,心疼他们的付出和现状。天真的凭自己的想法给过建议,发现每个人的经历和认知不同,感受幸福的方式方法自然也不一样。老妈是个比较大条的人,喜欢各地旅游,老爸不太善于表达,且比较喜欢喝酒,表示很担心,前段时间通电话老妈问我“过年回来吗,你爸想你了”。心里挺难受的,独生子一枚,小家庭过习惯了,可能并没有一家人我们要怎样怎样的想法,比如很难有一个大家族的概念,也不会和父母唠家常。认为父母的人生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属于自己,有些自私自我的想法,仅代表个人观点。不过,永远不会忘记爸妈的恩情和教育,希望爸妈保持身体健康,开心快乐!综上,应该多一些日常的陪伴和家长里短吧。
B.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那么什么是孝该怎么去做麻烦各位孝子回答一下。
古有二十四孝,今有百孝篇.相信不少人见过,闻过.我不再重复.
孝:拆开看,上有老,下有(子)少,既为孝.
孝又与敬与顺连在一起,孝敬是从心说,对父母,心尊敬既为孝.
孝顺:是事上说,顺应双亲的意思既为孝.
南无阿弥陀佛
C. 孝顺父母,又要孝又要顺,那意味着父母说的都是对的吗要不然就是不孝顺我们不能有自己的观点吗
孝顺 是一个词 主要还是孝 孝敬父母了 顺的话 每个时代的人 都有每个时代的想法和局限性 经济社会在变 变化还很快 尽量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力吧 不能光顺着父母 光顺着父母 赚不到钱 给不了父母 好的生活环境 最后还是不孝顺 所以 孝顺这个事情 还是各看各的 没有统一的答案
有的父母要的是礼仪和 言语 有的父母要的是钱物 有的是父母要的是门面 有的父母要的是孙子孙女 看他要什么 你给什么 如果他要门面 你赚不到钱 只是礼仪和言语 上孝顺 他们会气死 他们要孙子孙女 你光给买东西 就不生 他们也会被气死
D. 孝顺与孝敬
中国人其实很开放,什么都可以反对和抛弃那些不太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人,往往以为中国人思想很保守,因循守旧,更不容易接受外来的东西,其实,正好相反。不信?请看,欧洲有些国家还有女王,大概就是保留了所谓的“封建余孽”,亚洲更是有日本“万世一系”的天皇;中国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今安在哉?就是他们的子孙,也早已风流云散了,还有几人能续得上族谱! 如果说这是政治,那就再看文化,中华民族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自不待言,就说自汉以来传入的佛教文化,自五四以来传入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这些文化都是我们主动接受的,如今这样彻底地融入了我们这个民族血液中,请问,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能和我们相提并论! 还有现在,我觉得中国大概是世界上思想最开放的国家了。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已经开放得不知道还剩下什么了。他们的确很自由,但自由的代价是荒诞!如果觉得荒诞这个词不太好,就换成“悬浮”吧! 所以,中国人是很开放的,是什么都可以反对的,是什么都可以抛弃的。 但是,有一样东西,似乎最勇敢的中国人也从来都不敢反对,这就是孝! 父子关系是从哪里来的? 《论语》的第二章是这样说的: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中有许多孔子弟子的话,那是因为孔子的弟子认为这些话十分符合孔子的思想,就编入了《论语》,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这些话看成孔子的思想。 有子的这段话是说: 一个人如果遵守父子关系、兄弟关系,但却喜欢犯上,这样的情况很少见;不喜欢犯上,而喜欢作乱的,这种人是没有过的。所以,君子做事,从根本处着手,本建立起来了,道自然就成了。遵守父子关系,是建立仁的根本啊! 对于我们今天“自由”惯了人来说,这话听起来有些僵硬,很有些压制人的感觉,但其实不是。《论语》里的很多社会关系,比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说的都是理想状态。即君应该有君的水平,臣应该有臣的样子,父子关系也是一样。 当然,现实中不可能完全是这样,也正是因为如此,孔子的思想才有意义。所有上面的这些问题,随着我们阅读《论语》的深入,都会慢慢地说清楚的。 孝是仁之本,而孝讲的又是父子关系。那么,父子关系(包括以父子关系为代表的血缘、亲缘关系)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很简单,父子关系其实就是一种血缘关系,而且是动物性的血缘关系。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要像其他动物一样对待这种动物的血缘关系,人就和动物没有区别;人要想从一般的动物中区别出来,就要将这种动物性的血缘关系上升为“人”的血缘关系。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血缘关系来作为人类之成为人类的突破口呢?道理既无比深奥,又无比简单。说它深奥,是因为用所谓的学术话语来说,可以写好多本书;说它简单,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无比亲切地感受到。它的简单就在于:一、父子关系(血缘关系)所产生的亲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感情,是完全自然而然地产生于人的内心深处的,是不需要后天培养的,也是任何外力难以摧毁的。二、血缘关系是不能选择的(非理性的),是不能追问的,是只能承认和相信的。所谓“理性止步的地方,就是宗教的起点”,所以,以血缘关系为价值的起点,已经具有了“宗教”的意味。 在诸种血缘关系中,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父子关系呢?其实,最早很可能重视的是母子关系,只是进入到父系社会以后,人类的“理性”化进程加速,父子关系成为最容易“人”化的血缘关系。于是,父子关系就被选择出来了。其实,父子关系不过是在特定时代的血缘关系的集中体现罢了。 父子关系既包蕴了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感情,又具有了不可追问的“宗教”性,于是,这种关系就被从各种关系中选择出来,作为人类(中国文化意义上的)之成为人类的基本关系。 动物的“人”一旦明确地意识道了“父子关系”,就变成了“人”的动物! 这在伦理学上,有个学术名词,叫做自然血缘伦理本体。 什么是孝? 孝就是遵守父子关系(血缘关系)。 上面说了,《论语》中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是理想意义上的关系,那么遵守这种关系就变得很亲切很自然了。至于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那是一个“历史概念”,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情景中(不同的情况下),其内容是不一样的。 孝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来自自然血缘的感情,这种感性是无比温暖的,无比柔软的,是“人性”的,这姑且叫做“孝”的内向度;但是,另一方面,人类为了使自己成为人类,为了使人类社会能够存在和发展,又必须制定一些社会规则,而凡是规则就必然是僵硬的,冰冷的,孝”既然是人之成为人的基础,就必然肩负起某些规则,姑且叫做“孝”的外向度。 其实,在我们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孝”这两个向度总是在“博弈”。内向度的东西多一些,社会往往就比较开放和进步,反之则比较禁锢。 孝,应该是一种心情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十多年前,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当本科新生的班主任。在学生将要报到入学的时候,系里让我去看看学生的档案,目的是为了多了解学生。我详细了查看了四十多名学生的档案,令我惊奇的是,有几个学生的档案中竟然装有他们高考作文的试卷。我仔细地“研究”了这些作文试卷,发现这些试卷都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其中有一份就是写自己的母亲因病去世,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的,细节很生动。读了以后,我明白了招生工作人员的良苦用心。 开学后不久,我就找这位同学谈话,鼓励他要努力学习,并说有什么困难尽管找老师和系里的工作人员。他大概觉得我的谈话怪怪的,就说:“我挺好的,没什么困难呀!”我更佩服这位同学了,说:“你母亲去世了,你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系里会考虑补助的。”他睁大了眼睛说:“啊!我母没去世啊,好好的啊!” 这回该轮到我惊讶了:“你在高考作文里不是说你的母亲去世了吗?”谁知他一脸不屑地说:“您信那个!” 那位学生这样写作文也许不算是什么太不应该的事,但我总觉得这样的心情要不得! 孝有很多外在表现形式,但孝不是对领导的唯唯诺诺,不是在单位里的迎来送往,不是在场合上的举止得体。总之,孝,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孝,其实是一种心情!只有在这种心情的滋养中,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人之为人! 万事孝为本 上面有子的话是一个严密的推演过程。遵守父子关系而好犯上的人很少,不犯上而好作乱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孝是根本。这是一个忠——孝、家——国的推演过程,也是中国伦理——政治的逻辑结构。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在后来的阅读中我们会慢慢地展开。 古人讲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试想,一个人在家打爹骂娘,到了社会上却忠君爱国,这可能吗?俗话说:“寒门出孝子,孝子出忠臣。”的确,未有在家不为孝子而能在朝为忠臣者。所以,只有孝,才能忠。 由孝而忠,是社会秩序;由孝而仁,则是人的道德发展的必然过程。孝的确是万事之本,是中国人的价值之源。 中国人没法抛弃孝。人——家——国,孝是根本,是基础,是只能相信而不能追问的。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当承认自己不是人的时候。然而,如果前提是自己不是人,怎么会有资格来追问“人”的问题呢? 我常含泪告诫同学们,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不能亵渎的:一是母亲,二是祖国! 除此以外,百无禁忌!
E. 圣经中提到的是孝顺父母还是孝敬父母
孝敬
出20:12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利19:3 你们各人都当孝敬父母,也要守我的安息日。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
申5:16 “‘当照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太15:4 上帝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
太15:6 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这就是你们藉着遗传,废了上帝的诫命。
太19:19 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
可7:10 摩西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
可10:19 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亏负人;当孝敬父母。”
路18:20 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
弗6:2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F. 大家说说应该怎么孝敬父母
怎么孝敬父母!其实有心孝敬很简单!自己大学毕业要就业赚钱,记得:逢年过节买好吃的陪父回母吃一顿,学答会嘴巴甜一点!自己兜兜有钱了,记得多给父母零花钱,父母不图啥,就图子女嘴巴甜,孝顺!如果你做到了,他们会拿着你的钱到此炫耀你是好孩子!你最有用。
G. 到底是孝敬母亲还是不孝敬母亲
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爱孩子的,没有哪个母亲愿意舍弃自己的孩子,除非她回有不得已的苦答衷。你自己应该知道怎麽做。
孝敬父亲和孝敬母亲没有冲突啊,也许你父亲心里不平衡,你要和他好好沟通你虽然对母亲好但是对他的爱丝毫不会少啊。
H. “孝敬”与“孝养”的区别
1.“孝敬”与“孝养”的区别:
孝敬指孝顺父母,尊敬亲长。
孝养指竭尽孝忱奉养父母。孝养应该更偏重行动和物质方面。
2.孝敬父母、孝养父母,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回报父母的教导之恩。孝敬父母、孝养父母,是天下孝子们应该做的事。百行孝为先、万善孝为首、都是天下孝子们应该做的大善事、大好事。
I. 应该如何对待和孝顺父母
百善孝为先!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何况父回母!生活有时候就答是这样,你不要要求、想得太完美!做人尽心,做事尽力,就好!再说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都不一样,只要咱们做儿女的尽到本心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