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敬母亲

孝敬母亲

发布时间:2020-11-28 10:11:00

孝敬父母的行为有哪些

为父母洗头洗脚、揉肩捶背。大家还记得那个孩子为妈妈洗脚的经典广告吧,相信90%以上的人还没这么做过,从来都是父母伺候我们,是时候为他们洗洗头、洗洗脚、揉揉肩、捶捶背了,他们一定会觉得很温暖。

买营养品给他们。父母渐渐老了,多年来为子女为家庭付出了太多,身体也渐渐没有以前硬朗,所以子女平时要多留心,适当选择一些适合比较好的营养品给他们。

为他们做可口的饭菜。比起买补品,相信下厨这点更让人开心,或许很多母亲经常会因为心疼孩子而把他们赶出厨房,不过能吃到孩子亲手做的饭菜,一定比吃什么都香。

给他们买衣服鞋子。很多父母反对孩子们为他们买这买那,特别是衣服,理由是不合身、浪费钱。其实在他们抱怨的同时更多的是欣慰,所以,牢记父母的衣服尺寸、鞋子的尺码,以及喜好。

给他们买一些首饰。这一点很多人没有发现,当你的父母越来越老的时候,他们会有一些特别的爱好,比如说喜欢戴首饰,特别是母亲,这个时候就是细心的你开始做什么的时候了。

带父母定期检查身体。这点事最重要的了,身体第一,有的父母从来只为孩子着想,一生操劳,总是顾不上自己的健康,而且很多年轻时生活太艰苦没有条件养护生体。无论你的经济状况如何,都不要忘了带父母检查身体。

带他们去游玩、放松。很多子女工作太忙,陪父母的时间少之又少,我们知道父母最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而是我们的时间,多花点时间陪他们四处散散心、聊聊家常。

8
经常嘘寒问暖。除了实际行动,言语上更不要忘了给父母温暖,特别是长期在外工作的,一年就回那么一次家的,要每隔一两天给他们电话问候,当然,生活费也别少寄。

❷ 关于孝敬父母的诗句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出自清代黄景仁的《别老母》

白话文释义: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

白话文释义: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出自先秦:佚名《蓼莪》

白话文释义: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出自春秋《礼记》

白话文释义: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当然连养老送终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出自秦汉《孝经·圣治章第九》

白话文释义: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

❸ 怎样孝敬父母

我以前也有这个顾虑我从高中就在外地上学了。我们总是*心安理得*的向父母索取着,我马上毕业了,在着6年半里我慢慢总结:
1:
交流
有话就和他们分享(无论好与坏事)好的他门会替你高兴,坏的他们会给你好的建议(毕竟他们过的桥比我们走的路多)。像我上高三的时候交了个男友放假回来通电话(电话费当月几百)他们问我,我试着说了,他们不但没说我还和我分享了他们情窦初开时的事情,让我有了正确的目标,后来我和男朋友都考入了不错的大学,到现在我们一起奋斗找工作。从那后我有事就和他们说反而他们很放心我也很开心。
2:
努力学习
父母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他们没想从我们身上得到任何东西,他不会愿意要我们去打工挣的那一点点钱而是想看到我们的成绩,他们想我们以后“有出息”这是他们的无偿奉献!
3:
做力所能及的事
请问你给父母端过几次洗脚水?
请问你吃完饭主动收几次拾桌子?
请问你主动洗过几次碗?
请问你有几次主动给父母捶背?
只这四个问题我有一年回家没有多做一个假期也就做了一两次知道么,收拾桌子洗碗后他们说我真的长大了(那时我20了)!我给我爸捶了一会背他就说不用了累坏你(但我看到他笑了)。洗脚水端来了妈的眼睛红了!他们别无所求只要你有关心他们的那份孝心,不用做多他们就会知道你的心里有他们关心他们,父母会决的没白养你、没白疼你,长大了会疼我们了。这是安慰,父母会很开心!
4:
多在家几天
有几年放假回家我觉得和父母呆着,没意思,要去这个同学家住两天那个同学家过个夜,小学聚会晚回一会儿(半夜一两点才回)中学聚会多喝点十点多回,(回家就睡半夜还吐)妈帮你收拾给你端水,看着心疼!虽然嘴上骂你,疼在她心尖上啊!我不领情肯定第二天早上不吃饭就出去“玩”了,他们呢也没心情吃早饭了,还要工作一天,我们于心何忍!他们就想和他们一起看着你吃早饭,看着你按时睡着!看电视和妈聊聊感情片,和老爸喊喊足球,侃侃拳击,对这社会、学校的看法。如此而已!
这是小女子的拙见,本人自视还没资格教别人,互相学习!

❹ 要孝敬母亲的诗句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3、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6、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7、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8、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10、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11、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12、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13、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

14、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15、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16、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17、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18、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19、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20、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21、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22、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23、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24、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25、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26、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27、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28、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29、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30、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

3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32、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33、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34、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35、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36、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37、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1、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2、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❺ 孝敬母亲的名言

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2、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3、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4、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5、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6、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7、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8、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9、父母天地心,大小无厚薄。

10、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1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12、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

13、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

14、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15、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

16、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17、没有母亲,何谓家庭?

1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9、爷娘惜儿女,好比长江水。

20、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2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22、父母者,人之本也。

23、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

24、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2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26、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27、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28、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29、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

30、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

31、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

32、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33、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34、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35、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

❻ 孝敬父母的话

1、百善孝为先。

2、孝顺父母,如同供佛。

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4、一代做给一代看。今天,我们孝顺自己的父母;明天,孩子孝顺的就是我们。

5、父母所想做的事,我依照着去做;父母所牵挂的人,我亲近厚待他。

6、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7、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为人需当孝父母。

8.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孝顺父母。

9.去孝顺父母吧,这是一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会做错的事。

10.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了,人生只剩归途。

❼ 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孝亲敬老小故事2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孝亲敬老小故事3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孝亲敬老小故事
从前有个家庭,只有一个老母亲和一个儿子过活。母亲做饭儿子种田,母亲把全部精神都用在疼儿子上,做好饭等儿子来吃,一边给儿子擦汗一边给儿子端饭,中午把做好的饭送到地头,晚上帮儿子洗脚,老母亲把一切都奉献给了儿子,可是儿子并不满意,老是觉得母亲做的不好,时常打骂母亲。母亲有时候心里也有气,可就是舍不得骂儿子。有一次他耕田到地头休息时,看到地头一乌鸦窝不只什么原因落到地上,那老乌鸦和小乌鸦他都认识,可不知为什么那老乌鸦行动困难,小乌鸦正衔着一只虫子送老乌鸦的嘴边,那老乌鸦没有接住虫子掉到地上,小乌鸦赶忙衔起来再送到老乌鸦的嘴边。这一幕让这个儿子心惊了,想起母亲的好,再想想自己对母亲的不好,真是虫兽不如。从些番然醒悟,决心做个孝子。当他回到家把热水瑞到母亲前并把母亲的双脚放进水盆的时候,母亲泪水流下来了,儿子的泪水也流下来了
故事2
一个老太太92岁了,早年丧夫,自36年前二子三女各自独立之后,她就轮流着在各子女家过活,原来是每家家都差不多十天左右,各个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对她很好,时间长了,她就过多地在二女家住下了,二女婿是个工人后来当个小官,靠工资生活,并不富裕,比其它几个略有不如。但老太太就是觉得二女婿贴心,心理更安稳,住的时间长了二女婿把老太太的生活习性都掌握,虽然没有多好的,但口味大都是随着老太太转的,一起生活了一年又一年,二女婿把父母都送走了,照顾老岳母的生活还是照旧。日复一日,简单的生活过了36年了。老太太依然健康。
一则是“方观承千里探亲”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❽ 孝敬母亲的历史例子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

❾ 什么是孝敬父母

从前,有个老人,妻子去世后一直一个人过着孤单的生活。他一生都是个辛苦工作的裁缝。因时运不佳,他身无分文。现在他太老了,已经不能做活儿了。他的双手抖得厉害,根本无法穿针;而且老眼昏花,缝不直一条线。他有三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结了婚,有了各自的家。他们忙于自己的生活,只是每周回来和父亲吃一顿饭。

渐渐地,老人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儿子看他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他心想:“他们不愿意陪在我身边,因为他们害怕我会成为他们的累赘。”他彻夜不眠,为此而担心。最后他想出一个办法。

第二天一早,他去找自己的木匠朋友,让他给自己做了一个大箱子。然后又跟锁匠朋友要了一把旧锁头。最后他找到吹玻璃的朋友,把他手头所有的碎玻璃都要过来。

老人把箱子拿回来,装满碎玻璃,紧紧地锁住,放在了饭桌下面。当儿子们又过来吃饭的时候,他们的脚踢到了箱子上面。

他们向桌子底下看,问他们的父亲:“里面是什么?”

“噢,什么也没有,”老人说,“只是我平时省下的一些东西。”

儿子们轻轻动了动箱子,想知道它有多重。他们踢了踢箱子,听见里面发出响声。“那一定是他这些年积攒的金子。”儿子们窃窃私语。

他们经过讨论,认为应该保护这笔财产。于是,他们决定轮流和父亲一起住,照顾他。第一周年轻的小儿子搬到父亲家里,照顾父亲,为他做饭。第二周是二儿子,再下一周是大儿子。就这样过了一段时日。

最后年迈的父亲生病去世了。儿子们为他举办了体面的葬礼。因为他们知道饭桌下面有一笔财产,为葬礼稍微挥霍一些,他们还承担得起。

葬礼结束后,他们满屋子搜,找到了钥匙。打开箱子后,他们看到的当然是碎玻璃。

“好恶心的诡计,”大儿子说,“对自己的儿子做这么残忍的事情!”

“但是,他还能怎么做?”二儿子伤心地问,“我们必须对自己诚实,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箱子,直到他去世也不会有人注意他。”

“我真为自己感到羞愧,”小儿子抽泣着,“我们逼着自己的父亲欺骗我们,因为我们没有遵从小时候他对我们的教诲。”

但是,大儿子还是把箱子翻过来,想看清楚在玻璃中是不是真的没有值钱的东西。他把所有的碎玻璃都倒在地上,顿时三个儿子都无言地看着箱子里面,箱子底下刻着四个字——孝敬父母。

一个老迈的父亲,儿孙满堂,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却被逼得用谎言来唤起儿子的孝敬,这难道不是“三伏心也寒”的事情吗?林肯说过:“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因此,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应尽心回报,怠慢父母是违背伦理的行为。莎士比亚说过:“逆子无情甚于毒蛇。”因此,我们要时刻长大以后应该以考心报答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

❿ 古代孝敬母亲的事例有哪些

二十四孝里面的故事,随便找了几个,供参考:
1、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没继承汉高祖刘邦的王位之前,被封为代王。汉文帝刘恒是薄姬所生,尽管刘恒当了皇帝以后,薄太后有很多宫女服侍,但汉文帝依然如往常一样孝顺母亲!有次薄太后患重病有三年之久,汉文帝除了在朝堂处理国家大事后都是每天守在母亲身边,亲自看护,日夜不停,实在困了就在母亲的病床旁边打个盹。每当宫女煎好药他一定先尝尝是否已经煎到位才亲自细心给母亲喂药!汉文帝刘恒的仁孝也传遍天下。
诗颂: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2、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周朝的时候,孔子有一个叫曾参的弟子,品德高尚,非常孝顺父母。有次他去山中砍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在家里没有东西招待客人,但是曾参一直还没有回来。他的母亲实在没有办法了,忽然想起一个办法,因为母子心血相通,就咬破了自己的一个手指。曾参在山中忽然觉得心痛,担心母亲在家有事,就急忙赶回家中。客人走后,曾参问母亲家里来了客人为什么他在山中会忽然心痛,他母亲说,我见你很久没有回来,就咬破手指,想你必定会有感觉,早点回来,帮我招待客人。
3、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周朝时候孔子有个弟子叫闵子骞,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一个女子生了两个弟弟。后母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偏爱,对闵子骞却非常不好。常常把他当做佣人使唤,呼来唤去。好的东西都是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给闵子骞的都是最差的。冬天来了,后母用上好的棉絮给自己的两个孩子做了棉衣,给闵子骞的衣服里面用的是不保暖的芦花。闵子骞却还是对父母孝顺有加,没有怨恨。有一天父亲让闵子骞一起推车出去办事,他的衣服单薄无法御寒,浑身冻的打颤,父亲查看以后,知道后母刻薄,心中大怒,立即回家要赶走后母。闵子骞此时不但没有倾诉以前后母的种种不公平待遇,还为后母求情,他说,母亲所在,只我一个儿子受点冷,若是父亲把母亲赶走了,那三个儿子都得受寒冷的苦了。后母听了非常感动,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后悔和惭愧,从此以后,对闵子骞也如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
诗颂: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4、行佣供母,后汉江革
后汉时期,有个叫江革的孝子,小时候父亲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难。那个时候天下战乱不断,一天江革听到战乱就要来到他们村子,担心母亲会受到惊吓,就背着母亲别处逃难,逃亡路上遇到了盗贼,盗贼要江革加入他们,江革向盗贼们哭求,说母亲年轻时候为了养活自己吃尽了苦头,现在她年龄大了,如果没人照顾肯定活不下去!盗贼们也被他的孝心感动放了他们。当他们逃难到下邳这个地方的时候身无分文,衣服鞋子全破了,饥寒交迫的江革就去给人家做佣工,拼命干活,赚的全部为数不多的钱都用来给母亲买生活的各种必需品。自己却舍不得花一个钱,依然穿着破烂的衣服和鞋子。
5、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后汉时期有个叫陆绩的人,小时候就懂得子女要孝顺父母的道理。在他六岁那年去九江的时候正好遇见了袁术,袁术拿出很多橘子招待宾客,陆绩偷偷在怀里藏了两个。等要回家跪地拜辞的时候,橘子掉在了地上,这时候袁术还以为陆绩是个孩子太喜爱橘子才偷偷藏了两个,就问,陆绩啊,你是来做客的,客人怎么能把主人用来招待你们的橘子偷藏回家呢?陆绩红着脸也不好意思,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妥,都是一时自顾自的想着孝顺母亲呢,于是他就向袁术表示歉意,原本他也不想,只是母亲最喜欢吃橘子,可是家里的这个季节买不到橘子,所以就将自己本来想吃的两个橘子省下来了,带回家给母亲吃。袁术见到他小小年纪竟然如此有孝心,大为惊讶,就走又送了他一些橘子带回家。

阅读全文

与孝敬母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男友问你父母在家吗什么意思 浏览:876
石龙敬老院电话 浏览:490
父母给你的东西好与不好怎么形容 浏览:278
特岗折算工龄与养老金 浏览:369
听父母的建议有什么好处 浏览:16
上海闸北区老年大学招生简章 浏览:737
怎样购买农村养老保险 浏览:478
谈谈对养老保险改革的看法 浏览:871
平和县养老机构 浏览:443
80岁健身老太上吉尼斯 浏览:527
婚礼上新郎怎么说话父母怎么说 浏览:825
上海退休金2017新政策 浏览:713
现企业男性工人退休年龄是 浏览:307
对于朋友的父母怎么称呼 浏览:934
烟台栖霞养老金怎么算 浏览:604
西安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金交多少 浏览:737
老年痴呆症靶向修复江西 浏览:203
退休金民事抵押 浏览:722
济南老年大学高新区 浏览:571
土地税养老金怎么交 浏览: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