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孝敬父母的四字成语
菽水承欢、菽水之欢、卧冰哭竹、扇枕温衾、扇枕温被、芦衣顺母、戏彩娱亲、承欢膝下。
一、戏彩娱亲
释义:比喻孝养父母。
出处:《艺文类聚·孝引列女传》:“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
例句:《戏彩娱亲》讲述老莱子奉养二亲的孝行。
二、承欢膝下
释义: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出处:《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曰严。”
译文:因为一个人的亲爱之心,是在父母膝下玩耍之时就生出来的,因为父母把他养育渐渐长大,他便对父母一日一日的尊敬起来。
三、扇枕温衾
释义: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出处: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说到此处,就是卧冰哭竹,扇枕温衾,也难报答万一。”
译文:说到这里,就这样躺在冰哭竹,扇枕温衾,也难报答万一。
四、扇枕温被
释义:形容对父母十分尽心。
出处:唐房玄龄等人合著《晋书·王延传》:延事亲色养,夏则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
译文:请对父母和颜悦色奉养父母,夏天那扇枕席,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温暖被。
五、菽水承欢
释义: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出处:《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译文:为父母奉上普通食物,让他们欢乐,这就是孝道。
⑵ 孝敬父母成语有哪些
爱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晖 冬温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费 顾复之恩 藉草枕块 敬恭桑材
敬老尊贤 劳而不怨 南山之寿 寝苫枕块 升堂拜母
寿比南山 寿山福海 菽水承欢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显亲杨名 孝子贤孙 仰事俯畜 养生送死 义不背亲
白云亲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并茂 承欢膝下
有关孝敬的成语
爱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晖 冬温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费 顾复之恩 藉草枕块 敬恭桑梓
敬老尊贤 劳而不怨 南山之寿 寝苫枕块 升堂拜母
寿比南山 寿山福海 菽水承欢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显亲杨名 孝子贤孙 仰事俯畜 养生送死 义不背亲
白云亲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并茂 承欢膝下
有关孝敬的谚语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
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⑶ 孝敬的成语
爱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回春晖 冬温夏清 恩逾慈答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费 顾复之恩 藉草枕块 敬恭桑材
敬老尊贤 劳而不怨 南山之寿 寝苫枕块 升堂拜母
寿比南山 寿山福海 菽水承欢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显亲杨名 孝子贤孙 仰事俯畜 养生送死 义不背亲
白云亲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并茂 承欢膝下
⑷ 形容孝敬的成语
爱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晖 冬温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费 顾复之恩 藉草枕块 敬恭桑梓
敬老尊贤 劳而不怨 南山之寿 寝苫枕块 升堂拜母
寿比南山 寿山福海 菽水承欢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显亲杨名 孝子贤孙 仰事俯畜 养生送死 义不背亲
白云亲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并茂 承欢膝下
舐犊情深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寸草春晖 慈乌反哺
具体的二十四孝
1.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⑸ 表达孝敬的成语
爱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晖 冬温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费 顾复之恩 藉草枕块 敬恭桑梓 敬老尊贤 劳而不怨 南山之寿 寝苫枕块 升堂拜母 寿比南山 寿山福海 菽水承欢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⑹ 关于孝敬的成语
孝子慈孙 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孝子顺孙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孝思不匮 匮:缺乏。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
孝悌力田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孝悌忠信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
孝子爱日 指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孝子贤孙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
忠孝节义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入孝出弟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同“入孝出悌”。
入孝出悌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亦作‘入孝出弟’。
移孝为忠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移孝作忠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忠孝两全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子孝父慈 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父严子孝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母慈子孝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披麻带孝 指服重孝。
披麻戴孝 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求忠出孝 指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⑺ 关于孝顺的成语
寸草春晖、必恭必敬、行佣供母、戏彩娱亲、卖身葬父等。
1、寸草春晖
【解释】: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出自】: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就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2、必恭必敬
【解释】: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出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译文】:看到桑树梓树林,恭敬顿生敬爱心,无时不尊我父亲,无时不恋我母亲。
3、行佣供母
【拼音】:xíng yōng gòng mǔ ]
【解释】二十四孝之一,说的是东汉时齐国临淄人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的故事。
4、戏彩娱亲
【解释】:比喻孝养父母。
【出自】:《艺文类聚·孝引列女传》:“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
【译文】: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七十岁,经常穿五色斑斓衣服,作孩子开玩笑。上堂,故意倒在地上,为了博得父母一笑。
5、卖身葬父
【拼音】[ mài shēn zàng fù ]
【解释】:是指家境贫困,父亲死后没有钱入葬,就变卖自身借钱安葬父亲。
⑻ 关于孝敬父母的成语
孝敬父母方面的常用成语
爱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
恩重如内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晖容
冬温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费
顾复之恩
藉草枕块
敬恭桑材
敬老尊贤
劳而不怨
南山之寿
寝苫枕块
升堂拜母
寿比南山
寿山福海
菽水承欢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显亲杨名
孝子贤孙
仰事俯畜
养生送死
义不背亲
白云亲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并茂
承欢膝下
⑼ 表示孝敬的成语
爱老来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源屺 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晖 冬温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费 顾复之恩 藉草枕块 敬恭桑梓
敬老尊贤 劳而不怨 南山之寿 寝苫枕块 升堂拜母
寿比南山 寿山福海 菽水承欢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显亲杨名 孝子贤孙 仰事俯畜 养生送死 义不背亲
白云亲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并茂 承欢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