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顺竹特征

孝顺竹特征

发布时间:2020-11-28 07:26:17

① 竹的特性

竹子的种类很多。据我国古代《竹谱详录》和《农政全书》载:“竹之品类六十有一,三百十四种。”
据现代资料载:全世界有竹类70余属1200余种,面积2200万公顷;我国竹子有39属,500多种,面积500万公顷。
识别竹子的种类,是根据它的生长特点来鉴别的。主要是从它繁殖类型、竹秆外形和竹箨的形状特征来识别。按繁殖类型,竹分为三大类:丛
生型、散生型和混生型。
丛生型:就是母竹基部的芽繁殖新竹。民间称“竹兜生笋子”。如慈竹、硬头簧、麻竹、单竹等等。
散生型:就是由鞭根(俗称马鞭子)上的芽繁殖新竹。如毛竹、斑竹、水竹、紫竹等等。
混生型:就是既由母竹基部的芽繁殖,又能以竹鞭根上的芽繁殖。如苦竹、棕竹、箭竹、方竹等等。

下面介绍五十五种特色竹种。
一、青神的竹种有16种:
1、慈竹。
慈竹是丛生型。竹的典型代表,高大、筒长、叶葱浓。它的生物学特性:
⑴地上部分生长特征:6至8月笋芽出土,10月中旬生长基本停止。一般为20-30节,8至13米高;生活年限最长9年;1-2年生母竹成笋能力最强,3-5联代发生新笋增长率大,可培育大材;一年换一次叶;开花与年龄无关,与水分和营养有关,开花前叶变黄,开花后叶渐脱落,陆络枯死,材质变脆;1年生为幼竹,2-3年生为壮竹;4-5年生为老竹。箨上有毛。
⑵地下部分生长特征:秆茎有6个节,其中只有一个节上有笋子长出(秆柄与老竹子连接部分);地下部分密集在一起,不向他处延伸,并有向地面拱起的特性;单丛茎竹地下茎须根发达,大部分于表层,最深达2米。新生幼竹当年不发根,第二年形成根系,以后逐渐减弱,6、7年生老竹活根很少;失去地上部分的茎,可在地下保持十多年才烂,如不及时处理,则层层盘结合,影响竹笋的形成和竹林生长,应割断竹株与老篼的联系,这叫“打篼”。
慈竹秆纤维韧性强,节稀筒长,是竹编工艺品的上乘材料。慈竹是青神最主要的竹种,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栽有它。
2、单竹:民间俗称“苦慈”,是慈竹属中,筒最长(有一米多长)的优质慈竹。竹质细腻,纤维韧性特强,能启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篾丝,编织成似绸、似绢的精档竹编工艺品。这种多生长在土壤肥沃的阴山处,是竹编的最佳材料。除青神外,眉山、邛崃一带也有些这种“苦慈”竹。
3、四季竹:这是最近几年引进青神的优质竹种。丛生型,四季生笋而得名。慈竹属的一种,最大的特点是秆粗大高直,一根就有几十斤重,纤维细腻,繁殖生长快,是造纸的好材料,经济价值大。目前,青神西龙、观金、桂花、白果、罗湾等乡镇,有上十万亩此竹基地。这种竹原产于湖南沅陵县大坪乡。
4、硬头簧:丛生型,秆高直、坚硬、质厚空小,故多用于建筑材料,农村都用于承重,挑、抬东西。种植量小。
5、斑竹:又名湘妃竹,散生型,秆高直,挺拔,径大,质硬,竹面上有褐色斑点,传说是尧帝的两个女儿泪夫的眼泪洒在上而形成的,故名“斑竹”。这种竹多用于建筑材料,也可启成篾条作编织用。古代拉船的纤绳,多用此竹篾编制而成。其特点是水不易浸蚀它,轻便,拉力强。青神种植量不大。主产于湖南湘水流域。
6、楠竹:又名毛竹,是散生型竹的代表。秆高直,坚硬。径大20公分左右,是建筑上的好材料;竹头是雕刻工艺品的好材料;竹笋是最佳菜肴,称为“玉楠片”。青神种植在中岩寺、德云寺等地。盛产于四川长宁、贵州赤水、江西、浙江、湖南等地。
7、刺楠竹:楠竹属的一种,秆和枝丫上均有坚硬的“刺”而得名。丛生型,秆高直,挺拔粗大(径有10多公分),肉厚、空小,笋箨无毛,叶子少。多用于建材。青神竹艺城、天庙等地有少量种植。
8、水竹:散生型,秆细长、坚硬,形如钢管,叶稀少,竹质韧性较强。多用于竹家具制作材料,成片大面积生长时,可用作造纸材料。青神罗湾曾有一片水竹,称为“竹海”。
9、墨竹:散生型,是珍稀竹种。秆和枝都是黑色而得名;笋尖外壳呈红褐色,一年后成材。是制作笛、箫管乐器的最佳材料。青神个别地方少有。
10、白粉竹:丛生型,慈竹属,秆节长,形如“苦慈”,竹秆面上有一层薄薄的白粉而得名。
青神“竹艺城”引种的观赏型竹有:
11、罗汉竹:丛生型,秆不高,头部大,上身小,头部几节像“罗汉”肚子凸起起,故而得名。可作工艺品材料。
12、琴丝竹:丛生型,有的高大,有的矮小,秆面呈淡黄色,上面有绿色粗、细相间的线条,形如“琴丝”而得名。
13、凤尾竹:丛生型,秆细而矮小,枝叶很细小,形如凤尾而得名。
14、方竹:混生型,竹秆约呈方形而得名。面呈淡黄色,节环上有一圈小刺,故又名“刺竹”。可用于工艺品加工材料。此竹稀为珍稀竹类。福建拓荣县乍洋乡凤里村有一片珍贵的“方竹”。
15、棕竹:混生型,其干似竹非竹,黑色有皮,心实,肉内有白鬃纹。
16、斗笠竹:混生型,秆细直、质硬,叶宽大,繁殖力强,古代用秆制作箭秆。青神人常用叶夹在竹编斗笠里,用于防雨或日晒,故而得名“斗笠竹”。

二、晋代戴凯著《竹经》和明代徐光启著《农政全书》记载的古代竹种有28种:
1、十二时竹:竹节环绕凸出生子。丑、演、卯、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字,蕲州安福周俊叔家有此竹,亦造物之奇也。
2、葸劳竹:出新州,一枝百叶,皮利可做砺甲,用久微滑,以酸浆渍过宿,复快利如初,多作弩箭。
3、人面竹:出郯山,竹径几寸,近本逮二尺,节促四面参差,竹皮有如鱼鳞,面凸颇似人之面,竹大的如碗口,小的如手指,是工艺加工珍宝。
4、桃丝竹:叶如棕,身如竹,密节而实心,厚里瘦骨,天然柱杖,出巴渝间,产豫者细纹,一节四尺。
5、金镶碧嵌竹:产自成都,与常竹无异,但秆上每节两青两黄相间。
6、孝顺竹:秆细而长,作大丝,夏则笋从中发,源让母竹,冬则笋从外护,母竹内包故称慈教。
7、蕲竹:出楚蕲州,土人取其色之莹润者为簟,节疏者为箫管(笛)。
8、双竹:生浙之武林西山,其妙在修篁嫩条,对抽并乱,色最可爱。
9、龙公竹:产自罗浮山,其径大七尺许,节长丈二,叶若芭蕉。
10、弓竹:产于东方,本长百寻,其曲如藤状,必得大木,乃倚而上,质有纹理。
11、柯亭竹:产在云梦之南,其秆俟其年之后,划为乐器,音最清亮。
12、桂竹:出自南康府,秆高四、五丈,围约一尺许,状似甘草皮而赤色。
13、思摩竹:奇在笋自节上,成竹竿之后,其节中复又生笋,出海外。
14、梅绿竹:其秆似湘妃而细,皮无旋纹,色亦暗,而大不如人,多取为扇骨。
15、大夫竹:以其修长,秆直凌云,围有三尺,故得是名,出鹿延。
16、龙须竹:生辰州及浙三山谷间,高不盈尺,而枝秆细仅如针,可作盆玩,但遇冬不可见霜雪。
17、临贺竹:其杆之大,至有十抱,较之龙公竹更奇。出临贺。
18、相思竹:出广东,似双竹而差大,皆两两相对而生。
19、疏节竹:其杆最高,每一节差一寸许,出自黎母山阳。
20、丹青竹:出自熊耳山,其叶有三色,黄、青、丹相间而生。
21、通节竹:产于溱州,其杆直上无节,而中心空洞无隔,亦异种也。
22、凝波竹:其枝叶皆似常竹,但有红花,开似石榴,亦奇竹也。
23、沛竹:昔传是竹长百丈,出自南荒之城,附此以志异耳。
24、扁竹:其杆极扁,出匡卢山。
25、船竹:出员丘,其大如澡盆。
26、邛竹:汉武帝遣人开,致邛竹杖。
27、观音竹:出占城围。

三、现代奇竹十一种:
1、龟背竹:又名蓬来蕉,天南星科常绿藤本植物,茎似竹节,幼叶心脏形,老叶深裂,脉间穿孔如龟背状,美观大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原产于中美洲,现引进我国(98年《中国花卉报》载)。
2、五色竹:这种竹的竿从头到脚呈黄、蓝、白、绿、灰五种颜色,犹如画家用五彩笔自上而下画过,极为美观。形如毛竹,只是竹枝较细短,笋硬,纤维较脆。福建省光泽县寨里乡太银村的上土方山上共有46珠五色竹,散生在方圆一华里的山场中。
3、电竹:北美洲有一种竹,人畜都不能靠近它,一靠近它,便会全身麻木,甚至会被击倒,人们叫它是电竹。
4、产米竹:陕西省略阳县平沟乡一带的山上,生长着一种产米的竹子。每珠竹子能长到10到20个穗子,每穗上大约有12粒米。竹米的营养很好,磨成的粉跟面粉差不多,可以做面条、馒头、包子等,香甜可口。竹米的外形象燕麦,成熟期与稻麦相同。经有关部门鉴定,认为是一种很可口的木本粮食,大有发展前途。
5、波浪竹:湖南桃江县屏峰山上,发现一种奇特的异形竹。这种竹的珠高只有2-3米,每一个竹节都呈不规则的波浪式变形,波幅上下流动2-3厘米,分枝处以下的竹竿呈凸形,有节的长度比一般南竹短六分之五,枝丫稠密,似25度左右的夹角向上直升。是一种很好的观赏竹,又可制作工艺品。
6、实心竹:这种竹子纤维长,质地细致,既坚韧,又富弹性,是上好的造纸原料,也是手工竹器业难得的材料。
7、能溢美酒的竹子:在非洲坦桑尼亚的蒙古拉大森林里,有一种能溢出美酒的竹子 酒竹。这种竹子短小刚柔,千姿百态,被当地人视为珍品。人们想喝酒时,就砍一些竹回去,并削去竹尖,插入酒瓶内,不到一个晚上,瓶里就会盛满浓度为30度左右的白酒。这种酒味道醇厚,清香可口,且有强身健骨、解暑清心的功能。
8、银链竹:福建有一种竹节只有二、三寸长的竹。正因为它节短,节节相连,又长在大树下面,恰似一条条银链挂在树上,美丽别致,故称为“银链竹”。用它做拐杖或伞柄,不需多加工,是一种天然艺术品。
9、倒竹:在福建龙岩寺境内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一种倒竹(散生)令人称奇。它分布在高海拔谷边岩旁,竹竿细瘦,约母指般粗,竿高4-5米,叶细密,竹须酷似倒插竹子那样垂立,故名倒竹。现在龙岩寺新罗区雁石镇的龙崆村、万安镇的清水岩等地均有这种倒竹。
10、甜竹:生长在亚马逊河岩边,其叶比较肥厚,到了春天,竹叶开始发绿变蝉,咀嚼起来甜滋滋的,比蜜的甜味差不了多少。
11、催眠竹:生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叶干粗,头冠蓬大,若靠近它,人或动物便马上感到昏昏欲睡,如误食了竹叶,会酣睡一天一夜。
以上1-11种竹系报纸上登载的奇竹集锦。

② 竹子的造园特性是什么 急!!!

竹子代表一种节气,中空代表没有花花肠子。苏东坡曾说:“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竹子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植物材料,现存江南古典园林中也有不少竹子造景的范例,如网师园“竹外一支轩”、沧浪亭“翠玲珑”、留园“碧梧栖凤”、个园“春山”等。古典园林中竹子造景的一些手法,如“移竹当窗”、“粉墙竹影”、“竹径通幽”等仍然被现代园林所借鉴。竹能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在庭院布局、园林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有显著效果;竹与造景要素配置易形成优雅惬意的景观,在中国现代园林中随处可见竹子的倩影。竹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竹中辟径,创造“竹径通幽”景观
竹林中开辟小径是竹林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法,古典园林中“竹径通幽”艺术手法在现代园林休息区依然使用。为营造含蓄深邃的意境,竹径的平曲线和竖曲线应力求变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迂回地扩展和丰富了园林的有限空间,同时避免过度曲折,矫揉造作。如果竹径较长,可辟若干开敞空间,奥旷交替,以避免产生单调的感觉。同时竹径可用宿根花卉镶边,丰富竹林景观的色彩构图。竹径铺装入能拼成竹子图形,则进一步促使园林创作意境的延伸。杭州西湖的云栖竹径,在一公里长的曲径两旁,高大翠竹成荫,溪水伴竹而流,形成了“一径万竿绿参天,几曲山溪咽细泉”的天然景色,身临其境,深感“曲径通幽”。

以竹为主,创造竹林景观
竹林景观因其浩瀚壮观、气势恢宏,故又称“竹海”。用形态奇特、色彩鲜艳的竹种,以群植、片植形式栽于重要位置,构成独立的竹景,或自然的竹林景观。如浙江莫干山的竹海,漫山遍野皆是竹,甚为壮观。陈毅元帅曾题词曰:“莫干好,遍地是修篁,夹道万芋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小窗排队长”,置身其中,心旷神怡。

与建筑搭配,生诗情画意
在亭、堂、楼、阁、榭附近,栽植数株翠绿修竹,能起到与建筑色彩和谐的作用。掩映在修竹丛中的“精舍”,可是人体会到白居易所说的“映竹年年见,时闻下子声”的那种情境。竹子与园林建筑配制时,应让建筑立面优美的线条和色彩充分地展现出来。根据园林建筑的高度和体量特征,一般选用中小型观赏竹种,江南园林中常用的有孝顺竹、紫竹、斑竹等。在房屋墙垣、角隅,配置紫竹、方竹等,能形成层次丰富、造型活泼的景色,缓解、软化墙角廊隅的生硬线条,增强自然、生动的气氛,同时对建筑构图中某些缺陷起到阻挡、隐蔽的作用,使环境更为优雅。亭榭之旁,以竹衬托,配石笋三两,紫竹数秆,生机盎然,亦富情趣。北京紫竹院公园“八宜轩”位于青莲岛上,前临一池荷塘,背依万竿修竹,景色宜人。八宜轩有楹联“雨雪风霜竹盖翠,诗话书印景怡人”,取意于四种世态竹景和关于竹子的诗、画、书、印等竹文化,有人经过竹径,入轩小憩,品味楹联,顿生诗意。

与山石、水体组景,呈现自然之态
假山和景石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质感为主,可用竹作背景,以突出主景。已可用竹作配景,衬托假山和景石的线条与质感,竹与山石配置相得益彰,能营造丰富多彩、充满灵韵的景观。水体的竹子造景应因地制宜,对于溪涧曲水的自然式山石驳岸,以配置小型丛生竹,如箬竹、菲白竹、凤尾竹等,其体量与山石驳岸应协调统一,竹与石的色彩、线条、质感的对比丰富了驳岸的装饰效果。对于大面积水体的缓坡驳岸,宜配置大中型竹林景观,水中竹林倒影与岸上竹林动静的对比,增加了竹林景观的空间层次。竹与假山、景石、水体配置恰当,能增添山体层林叠翠,水体明净幽深,是景观呈现山林之美,自然之态。

竹与其他植物配置,相得益彰
竹类与其他植物材料的组合,不仅能创造优美的景致,更能将诗情画意带入园林,形成中国园林特有的情境与意境。竹景观除了少量彩叶种类如菲黄竹、菲白竹以及一些具有色斑和条纹的竹种外,主要以翠绿的叶色为基调,可形成清幽、雅致的环境。但在特定的空间,也可点缀其他观花及彩叶植物,如竹丛间植以春花(桃、梅、茶花、杜鹃等)、秋实(紫金牛、朱砂根、南天竹)及红叶(红枫、鸡爪槭等)等植物,与竹相映,艳丽悦目,颇有特色。如竹与桃混栽,形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另外,以竹为背景,兰花、寒菊为地被植物衬托,几株梅花点缀其间构成的景观,既突出了“四君子”主题,又给萧瑟的冬景带来了清新的意境。还可将严冬时节傲霜斗雪、屹然挺立的松、竹、梅混栽,称之为“岁寒三友图”。

似画胜于画,创作竹影
利用竹影似画而胜于画,可择粉墙为背景,配合山石,结合诗、画,创作意境深远的精品。也可将数竿清秀的竹子,置于漏窗前作漏景的屏障,将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使之“日出有清阴,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涤有清韵,霜凝有清光,雪染有清趣”。在园墙、园门、廊榭、墙角都可运用这种拟画法配置,也是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阻隔庭院空间,创造幽静环境
竹子千姿百态,秆型奇特的有龟甲竹、佛肚竹、罗汉竹等,高秆的如毛竹、刚竹等,矮如地被的有铺地竹、菲白竹等,散生的如毛竹、紫竹等,丛生的如孝顺竹、凤尾竹等。利用竹子的不同形态,分隔庭院空间,虚实相映,清幽宁静,与公园中疏林草地构成的环境风格完全不同,别有情味。以竹子的群植、丛植来障景、框景、抑景等,使园景幽深清静,富有野趣,引人入胜。

③ 竹子有哪些特点

我国乃物华天宝之国,在长城以南的大半壁疆土上,到处都有翠竹分布。竹类资源之丰富和使用竹子的历史之悠久,均居世界首位。
全世界有竹类50属,我国就占有30属300多个品种。各类竹林面积近330多万公顷,其中产量多、经济价值大的毛竹有230多万公顷,占全部竹类总面积的70%左右。毛竹是竹类中的“巨人”,一般高10~15米,胸径10~16厘米,最高的可达20米以上,胸径超过20厘米。
竹子是多属性植物,它具有以下特性。
适应性强山地、平川、沟谷、河畔、庭院、公园都能够“安家落户”。
守节不变竹子出笋时多少节,长成大竹还是多少节。
生长快竹笋一经出土,拔地而起。在一般情况下,两三个月可长成大竹,三四年即可成材。
繁殖力强竹子栽培后,子而孙,孙而子,几年即形成大片竹林。
用途广我国人民使用竹子可追溯到史前时期。从古至今,在生产和生活领域里,竹子得到最广泛的应用。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描述岭南人:“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音cuàn)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竹子形态优美,婀娜多姿,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青翠,是森林中的闺秀,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

④ 孝顺竹是怎样的,孝顺竹有哪些特点,鲜

形态特征:植株矮小,枝叶稠密纤细下弯。竹秆丛生,幼秆稍有粉,节间上部有折色或棕色刚毛。箨鞘薄革质、硬脆、淡棕色,无毛,无箨耳或箨耳很小、有纤毛,箨第三者不显著

⑤ 孝顺竹的形态特征

竿高4-7米,直径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弯,下部挺直,绿色;节间长30-50厘米,幼时薄被白蜡粉,并于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后者在近节以下部分尤其较为密集,老时则光滑无毛,竿壁稍薄;节处稍隆起,无毛;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节即开始,数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较粗长。竿箨幼时薄被白蜡粉,早落;箨鞘呈梯形,背面无毛,先端稍向外缘一侧倾斜,呈不对称的拱形;箨耳极微小以至不明显,边缘有少许繸毛;箨舌高1-1.5毫米,边缘呈不规则的短齿裂;箨片直立,易脱落,狭三角形,背面散生暗棕色脱落性小刺毛,腹面粗糙,先端渐尖,基部宽度约与箨鞘先端近相等。末级小枝具5-12叶;叶鞘无毛,纵肋稍隆起,背部具脊;叶耳肾形,边缘具波曲状细长繸毛;叶舌圆拱形,高0.5毫米,边缘微齿裂;叶片线形,长5-16厘米,宽7-16毫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粉绿而密被短柔毛,先端渐尖具粗糙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枝簇生于花枝各节,并在基部托有鞘状苞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6厘米;先出叶长3.5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卵形至狭卵形,长4-7.5毫米,无毛,具9-13脉,先端钝或急尖;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间小花为两性;小穗轴节间形扁,长4-4.5毫米,无毛;颖不存在;外稃两侧稍不对称,长圆状披针形,长18毫米,无毛,具19-21脉,先端急尖;内稃线形,长14-16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脊间6脉,脊外有一边具4脉,另一边具3脉,先端两侧各伸出1被毛的细长尖头,顶端近截平而边缘被短纤毛;鳞被中两侧的2片呈半卵形,长2.5-3毫米,后方的1片细长披针形,长3-5毫米,边缘无毛;花丝长8-10毫米,花药紫色,长6毫米,先端具一簇白色画笔状毛;子房卵球形,长约1毫米,顶端增粗而被短硬毛,基部具一长约1毫米的子房柄,柱头3或其数目有变化,直接从子房顶端伸出,长5毫米,羽毛状。成熟颖果未见。

⑥ 竹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及种类

竹的生长环境: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由于散生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 竹子的特点: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竹杆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每节上分枝。叶有两种,一为茎生叶,俗称箨叶;另一为营养叶,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果实多为颖果。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竹子的种类:
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即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合型。竹类的种类繁多,我国有500余种,大多可供庭园观赏。常见栽培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Phyllostachysnigra)、毛竹(Ph.pubescens)、刚竹(Ph.uiridis)、桂竹(Ph.bambusoides)、方竹(Chimonobam-busaquadrangularis)等,丛生型的佛肚竹(Bambusauentricosa)、孝顺竹(B.multiplex)等,混生型的箬竹(Indocalamuslatifolius)、茶杆竹(Pseu-dosasaamabilis)等。

⑦ 慈孝竹的采摘特点

孝顺竹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它生产的笋而出名。根据《太平市志》的 记载,这种野生的竹笋,只在草湖溪两侧及花莲地区才有比较大的生产量,而且它的分布区域以头嵙山砾石层的地质为主,其它的地质亦偶有分布,这和它偏好崩塌地的生育特性应有关系。 每年国历六月底到九月初是竹笋的主要采收期,尤其七、八月份的产量最多,根据了解,采笋人的入山途径虽有从清水坑溪,也有从北坑溪,但绝大多数人主要还是从黄竹里沿着草湖溪进入。

⑧ 竹子的特点

牙尖嘴利腹中空

⑨ 竹子的外型特征

禾本科,竹亚科,用途、特征、习性及种植方法见下:

全世界共有竹种多属,1000多种,而中国有竹种37属,占世界竹属的50%多,竹种(含变种)500余种,约占世界竹种的42%。而竹种分布排世界第二的日本,只有13个属,230余种,可见,中国竹种具有高度丰富多样性。并且据调查考证,许多竹种为我国特有,其中特有竹属就有10个48个竹种。即酸竹属(Acidosasa)7个种,悬竹属(Ampelocalamus)1个种,巴山竹属(Bashania)4个种,井冈寒竹属(Gelidocalamus)11个种,铁竹属(Ferrocalamus)2个种,薄竹属(Leptocanna)1个种,异枝竹属(Metasasa)1个种,单枝竹属(Monoclas)4个种,少穗竹属(Oligostachyum)14个种,筇竹属(Qiongzhuea)3个种。
中国竹子多样性及其利用
http://www.ebamboo.cn/news_show.php?recid=1813

最高的竹
在斯里兰卡的贝拉迪尼亚植物园里,有几株竹子其高度达30-35米,即为龙竹。在分类学上这属于禾本科竹亚科牡竹属。该属约30种以上,均为乔木状竹类,一般高24-30米,幼时常被白色蜡粉,地下走茎(竹鞭)粗短,杆丛生,竹梢常下垂。节间深绿或灰绿色,长约40厘米,直径20-25厘米,锯下一节就能制成一个不算大小的水桶。巨大的竹杆可作建筑用材和引水管。本属大部分种类产于亚洲东南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地,也常见栽培。中国约有10多种,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1999年5月1日在昆明举行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展出了世界最高的巨龙竹,它高达40米,竹竿粗30多厘米。

竹类(Bambusoideae)属禾本科,竹亚科,由于它枝叶秀丽,幽雅别致,四季常青,在庭园中广为应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一)形态特征及种类

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竹杆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每节上分枝。叶有两种,一为茎生叶,俗称箨叶;另一为营养叶,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果实多为颖果。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即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合型。竹类的种类繁多,我国有500余种,大多可供庭园观赏。常见栽培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Phyllostachysnigra)、毛竹(Ph.pubescens)、刚竹(Ph.uiridis)、桂竹(Ph.bambusoides)、方竹(Chimonobam-busaquadrangularis)等,丛生型的佛肚竹(Bambusauentricosa)、孝顺竹(B.multiplex)等,混生型的箬竹(Indocalamuslatifolius)、茶杆竹(Pseu-dosasaamabilis)等。

(二)生态习性

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由于散生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

(三)繁殖方法

不同类型的竹种,繁殖方法不同。一般丛生竹的竹兜、竹枝、竹杆上的芽,都具有繁殖能力,故可采用移竹、埋蔸、埋竿、插枝等方法;而散生竹类的竹杆和枝条没有繁殖能力,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发育成竹鞭和竹子,故常采用移竹、移鞭等方法繁殖。

丛生及混生竹类的繁殖:

1.移竹法(分蔸栽植)选择生长旺盛的1~2年生竹杆,在离其杆25厘米~30厘米外围,扒开土壤,找出其杆柄,然后用利凿切断其杆柄,连蔸带土掘起,小型竹类可3~5秆成丛挖起,留2~3盘枝,从节间斜形切断,然后种植于早已挖好的穴中。

2.埋蔸、埋杆、埋节法选择强壮的竹蔸,在其上留竹杆长30厘米~40厘米,斜埋于种植穴中,覆土15厘米~20厘米。在埋蔸时截下的竹杆,剪去各节的侧枝,仅留主枝l~2节,作为埋杆或埋节的材料。埋时沟深20厘米~30厘米,将节上的芽向两侧,杆基部略低,梢部略高,微斜卧沟中,覆土10厘米~15厘米。略高于地面,再盖草保湿。为了促使各节隐芽发笋生根,可在各节上方8厘米~10厘米处,锯两个环,深达竹青部分,经处理的竹杆节部的成苗率可以提高不少。

散生竹类的繁殖:

1.带母竹繁殖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竹杆较低矮、胸径不太粗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一般大型竹留来鞭30厘米~40厘米,去鞭70厘米~80厘米;中型竹留来鞭20厘米~30厘米,去鞭50厘米~60厘米。挖时不能动摇竹杆,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5~7档竹枝、然后栽人于预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并设支架,以防风吹摇动根部,影响扎根。

2.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挖出竹鞭后,切成60厘米~10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6~7盘枝叶。

3.实生苗繁殖采收成熟种子,以当年播种为宜,一般毛竹种子在一年后几乎全部丧失发芽力。

(四)栽培方法

竹子的地下茎在土壤中生长,既要有充分的水分,又要有足够的空气,所以既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缺水,又要注意排除竹林中的积水。竹性喜土壤肥沃,一般冬季宜施人粪尿、厩肥等,生长季节宜施速效化肥。成片竹林可以劈山扶育,即在夏季砍除林内杂草,使其腐烂成肥料,同时疏松林地表层,改善物理性能,促进竹子生长,老竹园每隔数年要进行一次挖除老蔸的清园工作,尤其是丛生竹竹林。合理砍伐对竹林养护也很重要,采伐年龄一般毛竹6~8年,中小型竹4年左右。采伐季节以冬季最好。

----------------------------------------------

漫话竹子(一)琳琅满目竹世界

竹,属于单子叶植物中禾本科的竹亚科,它形态特殊,非草非木,茎有节且中空,一般呈常绿乔木状或灌木状,早在人类诞生之前,竹子就已经在地球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了。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大约有70多属,1200多种竹子,总面积1400多万公顷。竹子在全球分布广泛,就分布量而言,亚洲居第一位,其它依次是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欧洲境内的竹林都是人工引种而非自然分布。

目前竹子在中国分布广泛,以竹子种植和竹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竹产业蓬勃发展,号称"中国十大竹乡"之一的浙江省安吉县依托当地竹业资源的优势,发展竹产业,宏扬竹文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张吉新:安吉的竹子开发利用的历史比较悠久,据我查资料看到,远在宋代的时候,安吉的竹子已经是主要的税收来源。到了明代、清代的时候已经基本形成完整的、传统的栽培技术。

安吉的竹林资源很丰富,有7个属49种,总面积有98万亩,占安吉县土地总面积的33.4%,形成了连绵100多公里的竹海。除了大面积的野生竹林外,在安吉竹种园里引种的当地和外来竹子品种达300多种,其中有修长挺拨的毛竹;有黄绿相间的珍贵观赏竹种花毛竹;有形状奇特的龟背竹,看上去酷似一个个乌龟壳相连;紫竹,青青竹叶掩映下,紫色的竹杆几分凝重,几分神秘,安吉人视其为吉祥之物,按当地过去的风俗,嫁女儿一定要选用紫竹来做帐竿;还有产自湖南的斑竹,又称湘妃竹,相传舜帝死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寻夫,直至哭得眼睛流出了鲜血,血泪洒在了江边的竹子上,留下了这斑斑点点的痕迹,一段古老的传说赋予了斑竹浓厚的神话色彩。此外还有像高节竹、茶秆竹、佛肚竹、黄秆京竹、凤尾竹、罗汉竹,真是举不胜举,来到了安吉竹种园,就走进了琳琅满目的竹的世界。

竹种园中的安吉竹子博物馆,内设"竹史"、"竹资源"、"安吉竹业"、"竹萃"等主题展厅,以丰富的馆藏实物和史料汇聚古今中外竹子的精华,展示了竹子庞大的家族体系,竹子与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

张吉新:对于我们安吉人来说,对竹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们是长在竹林里,生在竹林里。每天跟竹子打交道,吃穿住行哪一样都离不开竹子,哪一天都离不开竹子。

漫话竹子(二)竹节竹品映风骨

是安吉使我们又认识了不少种类的竹子,或者说是各式各样的竹子,令我们了解了安吉这个江南的竹乡。在中国竹子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中国人所称道,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

著名学者、楚辞专家 文怀沙:在我们国家里面,古典文学传统有一个表现的手段叫缘物寄情,通过物来表达感情。那么就把这个花花草草的性格跟人的世界所追求的真、善、美相结合,然后得到表现。这个竹子在中华民族里我们的诗词里头,它地位很高的,竹子它没有什么香味,如果闻到了(那是)一股清气、清香,去闻它还没有什么香味,但是竹子在中国文人的理想世界里,给它附丽上了很高的品格。 从《诗经》我们知道《卫风》里头就有歌颂它的诗,就是《淇奥》(篇),那么他在赞美一个英雄人物,一个保卫周王朝的卫武公,他就用竹子来起兴,用竹子的整个生长过程来说明一个伟大人格的整个的(形成)过程。

中国的文人里面,在晋朝专门讲清谈的时候有七个了不起的文学家,称之为"竹林七贤",因为这七个贤人是在竹林里面的,用竹林来反映七个文人的人品,又用七个人的文采来附丽在竹子身上,人文同自然相互映照。

陈子昂就用了极大的热情在歌颂竹子的节,他怎么说的呢?"春木"春天的树木,有荣竭,木本的东西它会有凋谢的时候,也会有它繁荣的时候,但是有一样东西就不同,"此节无凋零",竹子的节它是没有凋零这个概念的;"始愿与金石",我愿意什么呢?这个节与金石同在,金石,金属品的金,石头的石,金石是不会变形的,这个节也不会变形的,"终古保坚贞","终古保坚贞"这个诗是陈子昂,就是(写)"前不见古人"的这位伟大诗人,他对竹子的节的歌颂。

梅兰芳先生,他是属马的,甲午年生的,1894年就是甲午海战那年生的,那一年是抗日的那一年,那么他生的这一年就是抗日的,所以日本占领了上海的时候,他拒绝唱戏,他把胡子留起来,我在他墙上看到一幅画,画的是竹子,写了两句话: "傲骨迎风舞",那么下头就写"虚怀抱竹坚",抱着竹子一个坚贞不屈的样子,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也可以说是梅兰芳先生他从竹子的性格里想到当时的遭遇而且要学竹子的那种品格。

比方竹子之于盲人很重要,盲人走路他要用竹子的。我就想到我的好朋友,已故的大画家蒋兆和大师,他画人物画很了不起,那么这张画儿画的是旧社会,他通过这张画又有讽刺,又有寄托了他一些痛苦、一种郁闷、寄托他的一种愤懑,这张画画的是一个盲人手上拿一根竹子,盲人走路就靠这个竹子杵着走,画完了以后,他意味深长地题了一首诗,"莫笑吾无目",你不要笑我没有眼睛,"但凭这只竹","人间黑暗地"人间说得是旧社会,这个地方那么黑暗,"有目岂吾如",有眼睛哪里比得上我呢?因为我还有一根竹子在带着我走路,这个里头双关,一个是盲人出来用个竹,那么另外一个说明了画家所追求的那个竹所带他走的那条路,竹走的路是一条高尚的路,就是纹路都是很直的,而且有节,而且是虚心抱竹坚,这样一条路。蒋兆和先生画画的好,这首诗我也没有忘记。

漫话竹子(三)衣食住行竹为伴

文怀沙先生的一席话让我们对竹子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从人们的精神世界中走出,让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看一看竹子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到底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

据专家介绍,在中国人们用竹子制成各种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特别是在盛产竹子的江南,竹子几乎是最普遍、最廉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直至今日竹子在中国许多地方人们的生活中依然不可或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此类推,"靠竹吃竹"的说法应该可以成立,而事实也是如此,在那些盛产竹子的地方以竹子种植、竹材输出和竹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竹产业,早已成为了人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和支柱。

特别是在中国的许多竹乡,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哪一天、哪一样都离不开竹子。用竹子做成的摇车是无数孩童美梦开始的地方,孩子们从小吃着鲜嫩的竹笋与竹林一起长高,学习文化用的也是竹制的笔和纸张,上学背的是竹制的书包。居住有竹楼,使用有竹桌竹椅,过河走竹桥,垂钓用竹竿,至于其它用竹子制成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多得简直无法一一例举。

用竹子编制成衣服和饰物,在中国古已有之。上个世纪末随着人们提出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活主张,在服装界也出现了一股崇尚自然的设计潮流,竹服饰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度成为了时装领域的一个新的时尚现象,数年后的今天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服装设计师 阎玉仲:竹子是一个天然的原料,我们怎么样用这种天然的原料来表现服饰文化,我们希望把这种失传的东西逐步地挽救过来,然后结合现代的一些设计要求,按照新的思想意识把这个传统的和现代的融合起来,作为竹服饰文化来讲,怎么样在开发竹子的特性上,把它融在服装设计中间,怎么样能够为服装设计来服务,用它来代替其它的面料,这个就是我们的一个尝试。

竹服饰充分利用竹材的天然特性和自然纹理,以对竹材最少的加工,将其最大限度地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之中,创造出了古韵新风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的服装服饰作品,经过表演台上模特的演绎,让人不禁感叹是那么的别开生面,又是如此的自然天成。

漫话竹子(四)竹影婆娑入画来

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竹子很早便进入了画家们的视野而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千百年来中国人写竹、画竹,并且把这一富有审美情趣的艺术创作过程升华为观照社会与民生、塑造精神与品格的过程。

据现有史料记载,竹子成为绘画题材进入到中国传统绘画领域最早是在唐朝,像唐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王维就非常喜欢竹子,也喜欢画竹。虽然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寻不到唐代竹画的真迹,但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可以让我们对当时竹画作品水平之高有所了解:"不从根生从意生,不自笋成自笔成,抬头猛看不似画,低头静听你有声"。

学者、画家 李燕: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画竹最早的真迹那是宋代的,其中以著名的画家文同他画竹子为最代表,文同这位画家应该说在中国画竹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他画竹的风格影响到以后几百年直到现在人们画竹的风格。

画竹在每一个时代都有画家自己的精神的烙印,他的精神的烙印也是时代的烙印。比如清代一位著名的画竹的画家郑板桥,他号称"扬州八怪"之首,他是一位清官,他非常体恤老百姓的痛苦,所以在他画竹这样的题材中间,也表现出这种思想,有一开很小的册页,这幅画我们已经见不到它了,它上面据说只有两三片竹叶,而上面那首诗却恰恰给这两三片竹叶做了最好的诠释,他这首诗是这样写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诉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意思呢?我在衙门里头休息,听到窗外竹子"沙沙沙沙"响,好像是老百姓在跟我诉苦,可是我芝麻大的小州县吏,我怎么能给他们解决这么多的切身的问题呢?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一点点的疾苦都是连着我的心的,"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话太好了,作为郑板桥这样一位有着民本思想的清官,他透过画竹来体会民情的苦难,我觉得实在在历史上是值得书一笔的,这样一位伟大的画家。

竹画虽美,但还要会欣赏。首先要看画中竹子的整体资质和造型,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那是一种剪影美、轮廓美,是一种气势和神韵的美;其次在画界人们更习惯将画竹称作写竹,这是因为在竹画作品中汉字书法的笔趣和妙意随处可见。

李燕:比如画它的竹秆,要表现它的刚中有柔,一般来说要用隶书或者是楷书来画竹杆,大的竹秆,竹节要用隶书来画,那么竹的小枝用行草,行书草书之间的那么一种书法,这样显得很挺拔,而画竹叶一般来说要用楷书,一笔是一笔,笔笔送到家。中国的写意画在画竹这种题材的绘画中间,表现书法笔趣,应该说是淋漓尽致,反过来说如果不具备书法审美的那样一种观点,你来看画竹,恐怕就难以体会到这一层的它的美学含蕴。

诗言志,画传情,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影响着画家的思想心胸,改变着竹画的风格气质和内涵。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生前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绘制的巨幅竹画气势恢弘,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样的竹画作品早已脱离了传统文人画对竹子一枝一叶的描摹和对个人情怀的抒发,而具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博大深刻的主题。

著名画家崔惠民师从国画大师董寿平,在继承先师艺术精髓的同时,他在竹画创作上潜心钻研,博采众长,独辟蹊径地走出了一条个性之路。画案前的崔惠民未曾下笔,已是胸有成竹,画笔落处可谓笔随心行,心随神往,心力所至,一气呵成。所以崔惠民创作的墨竹,气韵生动,栩栩如生,堪称竹画中的上乘之作。

崔惠民:古语有句话"半生画兰,一生画竹"。画竹子"画到生时是熟时",所以作者越不敢下笔,但是画技也好,作者的思想也好就逐步又提高了一个境界。我想我这辈子在竹子上面还是学不完,画不完。 李燕:竹从古到今它的自然生态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时代变化,因此画竹也有时代的印迹,有很大的变化。

是的,多少年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亲近竹子,赞美竹子,竹子更是成为了中国绘画常画常新的不老题材。

漫话竹子(五)丝竹悦耳绕梁声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中国的许多民族乐器也和中国的民族音乐作品一道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和海外华人华侨认识和喜爱,这其中不少用竹子做成的乐器,以其与众不同的造型、优美独特的音色和非凡的表现力,征服了世界各地许许多多的人们,给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凭添了无穷的魅力。

中国煤矿文工团的民乐演奏家佟富功先生擅长演奏竹制的民族乐器,他精通的竹乐不下十余种,近些年来佟先生更是把中国的竹制乐器连同优美的民族音乐作品一道,介绍到了世界不少的国家和地区。佟富功先生现在正在吹奏的乐器是十分古老的笙,也叫芦笙,在中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十多个少数民族也拥有这件乐器,不同民族的笙发声原理相近,在外形上也是大同小异。

中国煤矿文工团民乐演奏家耳 佟富功:这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乐器,大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这个乐器的名字叫篪。篪看起来很像笛子,但是演奏和制作完全不同,笛子是这样演奏,篪是双手心朝内的演奏方法,中国古代有仕女演奏图这种的历史资料。

口笛,古代称之为"骨哨",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和黄河上游"卡窑"文化遗址都有发现,大约有七千多年历史。口笛能吹奏非常欢快的旋律,特别是能够模仿各种鸟叫的声音。

佟富功:这是中国古老的乐器叫"龙头弓笛",这个乐器龙头龙尾,是弯弓形的,怡似咱们中国古老的一张弓,弓笛起初流传在四川,在唐代大足石雕的图像启示下研制而成的,弓笛的音色浑厚柔美,古香古色,特别适合演奏古老的乐曲。

这种用竹子做成的乐器叫梆笛,起先是用于为河北梆子作戏曲伴奏,后来发展成为一件独奏乐器,梆笛的发音明亮高亢,适合演奏非常欢快的旋律。

佟富功:这就是竹制的"曲笛",曲笛起初为昆曲伴奏,后来也发展成独奏的乐器,曲笛的音色浑厚柔美。

不要认为这件乐器是笛子,请注意它的演奏方法,竖吹的是箫,横吹的才叫笛。箫也称作洞箫,它古色古香的音色,令人过耳难忘。

这是竹制的排箫,传说为尧、舜所造,唐代以后经丝绸之路流传到了中亚和欧洲。

竹制的巴乌,是傣族和苗族的代表乐器,音色浑厚柔美。

佟富功:这就是竹制的"葫芦丝",是傣族傣家的特有风情的乐器,葫芦丝是多管、双管的乐器,能同时发出两个声音,音色非常美丽,听到葫芦丝的声音就仿佛置身在西双版纳。

和您一样,我也被这些竹制乐器所吸引,也因这美妙的乐声而陶醉,其实啊好看而又好听的竹制乐器还有很多……

阅读全文

与孝顺竹特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山东曹县2016年退休金 浏览:197
内蒙退休养老金 浏览:364
孝顺父母活着 浏览:24
2018年退休金上调何时到账 浏览:495
重庆市长寿区云集 浏览:796
长寿花的灯笼怎么处理 浏览:790
微信怎么登记养老保险缴费 浏览:1000
养老保险忘交了一年 浏览:559
怎么开好中医养生馆视频 浏览:508
怎么和山东养老院小徐联系 浏览:335
工商银行女窗口服务员工退休年龄 浏览:144
老年公寓护工男护工 浏览:202
十二生肖哪个老年痴呆 浏览:573
单位部分社保没交影响退休吗 浏览:400
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包括很多名人 浏览:121
人参淫羊胶囊老年人可以吃吗 浏览:38
2016长寿高考状元 浏览:279
企业不给职工缴纳社保怎么办理退休 浏览:870
任正非父母相差多少岁 浏览:336
什么茶在一起煮养生 浏览: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