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中国不孝顺的故事

中国不孝顺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2-10 13:09:09

① 不孝顺的故事 急!

涂抹了她他

② 古人不孝的故事

倪九是浙江省青田县人,虽出身贫寒,但由于经商得法,薄有积蓄,渐渐成为当地的小财主了。他自幼丧父,早年母亲为生活重担的逼迫,曾在富户人家充当奴仆,才茹苦含辛的把他养大成人。照道理讲,倪九现在生活宽裕,应该知道如何孝养白发苍苍的老母,报答天高地厚的深恩。

可是倪九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妻子,对于老母很瞧不起,认为老太婆是奴仆出身,极为低贱。倪九听了妻子的枕边絮语,竟把老母深恩抛在九霄云外,视母亲像眼中钉一样。

夫妇二人的想法,老母本来是做奴仆的材料,索性就把老太婆当作下女看侍,一切家庭的打扫,厨房的烹饪,厕所的整洁等大大小小杂事,都要视茫茫而发苍苍的老太太独负责任,倪九夫妇却享受著安乐的生活。

有一天倪九家中准备宴客,早晨天色刚亮,倪九夫妇醒在床上,还不起身。倪九却在床上,高声大叫,呼唤隔房的老母说:“快起身!快起身!今天要宴客,怎么还不起身!”从大叫的声音中,可听出倪九对老母颇有怒意。

可怜的老太太正在好梦方酣的时候,给儿子大声叫醒,只好揉著昏昏沉沈的睡眼,拖著疲乏的身子,起身到厨房去烹鸡煮饭。忽然一霎那间,天空中狂风怒吼,接著疾雨倾盆,附近山上的大石。

在狂风暴雨中裂开,飞落在倪九寝室的屋上,顿时屋梁倒塌,倪九夫妇都被巨石压死。他母亲因为在厨中烧饭,幸而安然无恙,邻居的人,都认为这是倪九夫妇不孝的报应,证明因果的可畏。

(2)中国不孝顺的故事扩展阅读: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误传

中国自西周开始就开始有孝道。影响最广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最让人熟悉的就是——《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把孟子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

也就是说,孟子的原话里,并不是大众所谬传的——不生孩子就是不孝。而是认为最不孝的,是对长辈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孟子原话中并没有说其它的两种不孝是什么。

后来汉代赵岐写了《十三经注》。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翻译成现代文: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即最大的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可见赵歧把”无后为大“曲解成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为第三种不孝。于是开始了二千多年的误传。

有人误以为这是孟子说的话,并且大骂孟子泯灭人性,说孟子没人情。实质上是汉代人赵歧的个人理解。而孟子为赵歧无端地背上了黑锅。

正因为这种误传,而使得封建社会中识字不多的老百姓都信以为真,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曲解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在“忠孝”为主题的封建时代,这句话就有了无上的魔力。老百姓为了不断后,无论世家还是贫民,都无所不用其极。随之产生的便有过继等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

③ 中国历史上十大不孝之子

.......

公元前210年7月盛夏,秦始皇开始了第五次巡游来到了沙丘宫(今河北广宗),寻找长生不老药。当然,世间从没有长生不老药。于是,秦始皇在路上就病死了。然而,秦始皇刚满二十岁的四儿子胡亥,没有公布父亲的死讯,反而把秦始皇的尸体藏了起来。因为,只有活人才能发布诏书。胡亥假造秦始皇发布诏书,由自己继承皇位,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自己的大哥扶苏不孝,让他自杀……这招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是世间最难的事。假造诏书,就绝不能让人发现秦始皇死了。然而,现实是父亲已经死了,而那个年代又没有冰箱,还TM是七月盛夏……而且,也不能立刻返程,这必然会引起怀疑。于是,在秦始皇死后,这趟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旅程依然要继续。但是,你想一想盛夏七月,一具尸体十天半个月后会是怎样的情景?我艹,一公里之外都能闻到那可怕的味道。于是,胡亥搞来了一大堆臭鱼烂虾堆在父亲早已化成豆腐脑的尸体上,来掩盖父亲的尸臭。直到这次漫长的旅程结束,回到阿房宫后,秦始皇才被下葬……估计不是被人抬着下葬,而是拿铁锹铲着下葬!当然,秦始皇还算不错,毕竟在他生前,孩子们至少表面上还是孝敬的。作为一个父亲,真正的悲哀是自己还活着时,就要给儿子磕头。(>_<)众所周知,刘邦就是一个流氓,身为农民的他却从不种地,整天游手好闲,还到处赊酒喝。他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他父亲爱他,愿意养他这个啃老族啊。但是,这并不代表刘邦也爱自己的父亲。公元前203年,楚汉持续对峙,项羽把刘太公放到一个很高的砧板上面,威胁刘邦若不投降就把刘太公煮了吃。呵呵,刘邦回答:“我和你一起接受楚怀王的命令,结拜为兄弟,我老爸就是你老爸;你真的要煮你老爸,也分我一碗汤吧!”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分一杯羹”的出处。后来,项羽还是毫发无伤地放了刘太公。毕竟,楚霸王也不可能真把刘太公煮了吃掉啊。不过,他相信刘邦真能把自己的老爸愉快地吃下肚。毕竟,上一次他追杀刘邦时,刘邦为了减轻车子重量、加快速度逃跑,竟数次将马车上的亲生儿女太子及鲁元公主踢下车。幸亏,赶车的夏候婴多次违命救了刘邦的孩子。很多人总爱假设历史,假设项羽只要如何如何就能战胜刘邦,却忘记了历史的必然性。历史的必然性就是,项羽能战胜刘邦的可能性从头到尾都为零!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你永远无法打败一个能吃了自己父亲的人,更何况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呢?再者,项羽不是战死,而是自杀。自杀是一种绝望,就是说项羽认为刘邦太恐怖了,连和他继续争天下的勇气都没有了。(有爸爸的怎么可能玩得过没爸爸的?)当然,不管怎么说刘邦也没吃了他老爸,然而,后来发生的事,还不如当初把他老爸吃了。刘邦当上皇帝后,居然让他老爸给他跪下磕头!不过,即使是给自己儿子磕头的刘太公,依然不是最惨的老爹,唐高宗李渊才是……(>_<)◆◇◆ 李渊与刘太公不同,他不是个农民,而是含着金钥匙出生。李渊的爷爷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大都督;李渊的父亲更牛逼,官至唐国公。李渊的外公就不说官职了,他是皇帝的老丈人。所以,李渊的七姨丈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表弟就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杨广……SO,李渊从七岁那年起,就承袭了父亲唐国公的封号,你给我一个李渊谋反的理由?李渊不想谋反当皇帝,但他二儿子李世民想啊。李世民一直各种撺掇和运作逼李渊起兵,还设计让父亲酒后睡了隋炀帝的女人,气得李渊嘴炮要杀他。但是,李渊是一个好父亲,一个好父亲怎么可能杀儿子呢?这就是李渊悲剧的起源!李渊和隋朝两个皇帝关系太好了,远远不是一个女人就能反目成仇。然而,李世民已经找到了父亲最大的弱点,不敢杀他。所以,李世民很快又让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自称天子。刘武周是李渊手下大将,掌握jun权,这就不是皇帝杨广能原谅的了。于是,李渊迫不得已默认了李世民的起兵谋反计划。李渊的势力太雄厚了,两年后就干掉了隋朝,成为创建唐朝的唐高祖。于是,真正的悲剧开始了。李渊知道李世民心黑手狠,如果把皇位传给他,那么其他儿子就没活路了。再者,中国自古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就是把家产传给长子啊。所以,除了皇位以外,李渊已经把能给李世民的都给了他,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终唐一朝,天策上将只李世民一人),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这一切就是为了让李世民不要手足相残,但李世民依然在不断地集结兵力。李渊都看在眼里,但他又有什么办法?甚至,他还想出了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继承制,把唐朝一分为二,李建成和李世民一人一半。呵呵,这当然不可能。于是,那场屠杀终究还是来了。公元626年的7月2日凌晨,蓄谋已久的李世民带着全副武装的武士和家臣,在玄武门外截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当然,李世民还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儿子,包括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至此,李渊的后代就剩李世民一个了。SO,李渊彻底崩溃了,下诏说:“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 甚至,晚年的李渊搬出了皇宫,在大安宫默默度过了余生,再也不愿见李世民一面了。(>_<)◆◇◆ 毫无疑问,胡亥、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虽然不是好儿子,虽然都把自己老爸搞成了最悲剧老爸,但他们在世时,都享尽了世间的荣华富贵。而且,除了胡亥以外,刘邦和李世民还被后世崇拜!但是,这又有个毛用?任何一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人,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从哪里来,我要干什么,我要去哪里。不过,中国情况有点特殊,前两个问题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第三个问题,我们要去哪里。嗯,在我们的文化中,每一个人最终极的目标都是去找父亲,去找列祖列宗。那么,你让这三位如何去见自己的父亲你觉得胡亥死后,他怎么去见被他搞成一堆豆腐脑的父亲?刘邦死后,还能让老爸刘太公再给自己磕头吗?更别说,李渊在活着的时候都不愿见李世民……哪怕他们创造了历史,又如何?无颜去找父亲,那还是孤魂野鬼啊

..............您要准备好出名啦!!!!!!!!............难道不孝子不是您教育出来的吗??!...这就叫做"自作自受"..........哈哈!!

④ 请列出中国十大不孝例子

好像没有这个排名

⑤ 关于中国古代十大孝的故事!

中国古代十大孝的故事有大孝感天、闻雷泣墓、亲尝汤药、丁兰刻木、鹿乳奉亲、江革背母、百里负米、卖身葬父、卧冰求鲤、以身喂蚊。

1、大孝感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闻雷泣墓

王裒是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9、以身喂蚊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10、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5)中国不孝顺的故事扩展阅读:

“孝”是古代中国,乃至现代中国一项极其重要的伦理关系准则。长期以来,国人对“孝”涵义的理解,存在着较严重的偏颇,甚至是误解。按照《礼记》等文献的记载,“孝”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概念体系。它包涵了“孝”、“敬”、“谏”、“全身”、“继志”等内容。

古人认为,最低等级的“孝”,是指向父母长辈提供衣服、食物等物质生活资料,“以其饮食忠养之”,满足父母的基本物质需求。

⑥ 中国有那子女不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还好,近代爆发

⑦ 中国民间故事中关于不孝子的故事有哪些

在一次评论辩论会上一位有名的演说家迈着大年夜步走上了讲台手里高举着回一张钞票。他面对会议室里的答200小我问:"有人要这20美元吗吗"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计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吗"仍然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如许做又会怎么样呢吗"
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踩它。然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如今谁还要吗"照样有人举起手来。

⑧ 关于在不孝顺父母就来不急的故事

女生是不是都爱自拍啊?我觉得我自拍起来就没头,跟上瘾了似的

⑨ 历史上不孝顺的名人

太多啦!兹举一二:
1.汉高祖刘邦,其父亲太公被项羽所俘,刘邦竟然说可以杀死他,分给我一杯羹!后来当了皇帝竟然不给父亲以帝王的封号,还嘲讽他过去偏向了大儿子。
2.三国时的马超,自己一反被曹操控制的汉廷,父亲被杀,后来自己无谋,又导致妻儿全数被害,自己落荒而逃先至张鲁后归蜀汉。
3.中国历史上最不孝的公主:唐朝安乐公主,专一弄权,挖父亲的墙角,杀害父亲唐中宗。
4.商代纣王之子武庚,自己的父亲国破人亡,自己却不吸取教训,反周,导致自己的小命也灭了,亲属一系根除。
5.唐代武三思,自己的姑母武则天当了皇帝,自己想继位却没继成,有幸保持了高官厚禄,却妄想夺权,最后祸灭三族,不得善终,连后代也断绝了。
6.秦桧,宋代大臣,自己卖国,导致千秋骂名,子孙受牵连,实太不孝。
7.吴三桂,为了小孝道对付起义军替父亲报仇,引狼入室,清兵入关,山河被毁,自己投清,复又反叛,民族罪人,自己三族被清所灭,实是大不孝!
...............

阅读全文

与中国不孝顺的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通意境养生有什么服务 浏览:874
养老金问题的毕业论文 浏览:72
省老年大学昨天 浏览:642
65岁公婆有多少养老金 浏览:718
70岁血红蛋白多少正常 浏览:249
老人家到晚上3点就睡不着 浏览:601
个人交养老险兵龄怎么算 浏览:510
70岁祝寿词诗句 浏览:832
重阳节冷 浏览:602
儿媳闹离婚父母怎么什么电视剧 浏览:388
2018年5月退休工资是多 浏览:733
如何向父母求红包 浏览:353
光讯体检结果怎么看 浏览:655
老年人买菜折叠拉杆车 浏览:427
老年人高钠血症 浏览:986
机务段司机退休年龄 浏览:904
重阳节活动软文 浏览:198
处级领导退休年龄 浏览:523
泸州机关养老金每月什么时候发 浏览:555
大班孝敬长辈教案 浏览: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