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尊重长辈的 家训
1. 尊老爱来幼,诚实守信源
堂前教子,严于律己
学以增智,学以立身
俭养德来,德由俭来 一年一班候斯耀
2,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勤俭持家,和睦团结
正直做人,踏实做事
勤学苦读,拼搏进取 三年一班王宇昂
3. 凡是人,皆需爱
天共覆,地共载
人于世需要爱,更应自重,崇尚科学,不信邪,不迷神。
勤劳动、多锻炼,病求医生。
爱祖国,爱人民,爱我家庭。对父母要孝顺,回报恩情。
手足情要珍惜,钱财看轻。
学文化,求知识,精益求精。五年二班高勤芳
4. 家风: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
家规:孝敬为先、克己厚人、学会感恩、健康第一。
2. 一条关于孝敬父母的家训
我家的家风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
3. 家风家训名句
1.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
4.遇合理之事则从。
5.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8.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言,。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9.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10.颓惰自甘,家道难成。(治家格言)
11.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治家格言)
12.一个家庭是否安乐,是否安静,是否兴旺发达,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个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贵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满。
13.博爱无条件:不管人,不束缚对方。给对方自由权。
14.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15.贫贱不移心智,富贵不忘济贫。
16.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增广贤文》)
1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18.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9.家和万事兴,要想夫贵子贤,就要教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否则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霜,皆不能长久。
2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治家格言)
4. 敬老孝亲的家风家训有哪些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辱身,便是荣亲。德育启蒙
5. 与家风家训有关的名言
1、做人要做老实(遵纪守法)、诚实(表里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2、族内子孙人等,妄作非为,有干名教者,不待鸣官,祠内先行整治。
3、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5、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6、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孙保之;如果是斩焉无后者,那是德至薄也。
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9、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10、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11、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12、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一定出现问题。
13、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4、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17、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18、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19、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20、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21、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2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23、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24、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25、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26、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27、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28、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6. 关于家风 家规 家训的格言
举例:
1、今日能做的事决不要推至明日。托马斯•杰弗逊(美)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刘备
3,池田大作(日):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如自己的事情尽可能自己做,不要给人添麻烦,和别人和睦相处,正确的事情就要干到底,等等决不能强调孩子小就掉以轻心,当然,没必要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发脾气,也没必要唠叨个不停。
4,我要提及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可赌博。赌博为万恶之源,不仅损害道德,而且危及健康。赌博产生于贪婪,其本身则产生罪恶,结果则带来种种不幸。它使许多有名声的家庭毁灭,使许多人丧失名誉,也造咸许多自杀事件。一切参加赌博的人,无不为赌博神魂颠倒。华盛顿(美):
5,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纪晓岚
7. 有没有关于家风家训的名言
关于家风家训名言
1.人和方可亲,家和万事兴。
2.人不能事事心顺,但能通过努力改变现状。
3.对人要大度、要忍让别人,一辈子要勤俭持家,邻里之间要互敬互爱,在家里要以身作则,从不张扬。
4.艰苦创业,勤俭持家;贫贱不移心智,富贵不忘济贫。
5.要从小教育孩子,甜从苦来,以礼待人,好钢经得起烈火地磨练,好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6.勤俭持家,和睦幸福。
7.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8.平等相处,尊老爱幼,积极踏实,家业兴旺。
9.做媳妇的应该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云:人生都有双重父母。所以对双方父母都要一视同仁。
10.做不到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
11.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
12.子女不听话,不孝顺,首先要问自己是否也不孝顺老人,是否有做不对的地方。对上不认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对下(子女)怎么教育都不到位。
13.志界夫妻是相互感恩,绝不怨人。意界夫妇是快乐的,夫领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绝不生气。心界夫妇是礼仪夫妇,就会相互管辖啦!身界夫妇,是打骂夫妇,搅扰一生。
14.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15.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为禀性,涵养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16.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
17.丈夫则勇于承担一家的责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过错反过来自己生惭愧心。
18.丈夫多照顾老丈人丈母娘,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给老人买东西,应该是女婿亲自给老丈人丈母娘,媳妇亲自送给家公家婆。
19.有缘爱1个人,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本分。成全对方、完善本分。启蒙对方发挥本分。不管束对方的自由权,应给予对方快乐,不应给对方烦恼。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对方的生理和心理。
20.有私心就会暗中做违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烦恼,这种不是好男人。
21.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8. 关于家风家训的故事有哪些
1、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2、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3、鲁迅教子顺其自然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4、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
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5、梁启超全方位爱子女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9. 家风家训手抄报内容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内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容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那些优良的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至今还在使用。
语词溯源
编辑
1.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 潘岳 之文采,始述家风; 陆机 之辞赋,先陈世德。”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习其家风。”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词:“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是学的击玉敲金三百段,常则是撩云拨雨二十年,这家风愿天下有眼的休教见。”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六:“ 惺斋 乃诗人 槄园 ( 汝霖 )司马之子,落笔绰有家风。”巴金《家》二三:“让这个女人住在客厅里,不仅侮辱了这个尊严的地方,而且会在公馆里散布淫乱的毒气,败坏 高 家的家风。”
2.具有独家风味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