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际节日有哪些
1、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参考资料:
网络 劳动节
网络 妇女节
网络 父亲节
网络 儿童节
网络 母亲节
㈡ 世界各国的重大传统节日有哪些
韩国的传统节日
通常在阳历1月底或2月初到来的被韩国人称作新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是传统上最盛大的节日。全家人聚集一堂,穿最好的衣服,举行祭祖仪式。祭祀后,享用丰盛的家宴,家庭中的晚辈向长辈拜年。尽管人们都继续庆祝农历新年,但阳历的元旦也有两天的法定假期。
其他的重要节日包括:元宵节,即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满月,此时农民和渔夫们裨求丰收并进行特殊的游戏;端午节,阳历五月初五,农民们休息一天共同娱乐;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是一个丰收和感恩的节日;还有浴沸节,农历四月初八,信徒们在寺庙中举行特别仪式并举行灯会。
新加坡农历春节 新加坡卫塞节
伊朗人“跳火”迎新年
缅甸的泼水节
马来人的开斋节
印度人的大宝森节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
苏格兰人新年
美国为感恩节
美国圣诞节
瑞典的传统节日
瑞典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在重大的节日当中,第一个是在四月三十日到五月二日之间举行的狂欢节。人们称四月三十日的晚上为沃尔帕吉斯夜,据说在这个晚上生命和春天的力量将战胜死亡和冬天。在庆祝节日时,人们每天晚上都要点燃箐火—首先是在山顶上,然后作为回应,人们在山谷里也将燃起箐火。这些箐火是节日庆祝开始的信号,它们将一直持续在天亮。在瑞典南部,人们还有箐火旁举行诗歌和唱歌比赛,优胜者不仅能获得奖品,还能得到当地最漂亮女孩的亲吻。
除了沃尔帕吉斯夜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节日:比如太阳节是在六月进行的盛大夏季节日;龙虾节是八月份的一个节日,在那一天,人们可以尽情享用龙虾;而鹅节则在阴冷的十一月里,节日那天,传统的习谷是喝鹅血汤。瑞典人的圣诞节里没有圣诞老人,但他们却有一个圣诞守护神。为了欢迎他的到来,孩子们摆出一大份圣诞蛋糕请他吃。在乡下,人们会从家里敞开的窗口往外扔礼物,同时扔出的还有稻草人和稻草编织的动物,以此祈求好运。
巴西的狂欢节:
日本的筷子节:
泰国的宋干节: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
西班牙西红柿狂欢节:
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起源于古代罗马,于每年2月14日举行,
重阳节
端午节
㈢ 农村老人,亡故后要‘拦社’这是什么意思
1、“拦社”的习俗
过去村里几位80多岁的老爷爷谈起我们这边“拦社”的习俗。十多年前,我们还保留着社会习俗。一般来说,在老人去世后第三年的社会年到来之前,死者的亲友会提前几天到墓前祭奠死者。拦社分为“春社”和“秋社”两类。春晚的具体时间是春节后的第五天。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拦社风俗的具体内容,这种风俗也是一种传承的表现,所以大家应了解一下。在本地我们也经常有老人去世的新的习俗,其实他们都有自己的用意,都有对逝者的怀念和祭奠,所以在老人还活着,多尽孝吧。
㈣ 以前农村里总有几个有威望的老人,为什么现在基本没有了
农村的老辈人好多走了,而年轻的一代大多在家乡之外,他们对村庄的事情并不了解。过去,农村地区很少有人外出打工,基本上守着自己的一英亩三点土地。每个人也更加团结,家庭观念也很牢固。如今,许多年轻人外出工作,像老年人一样的人基本消失了。对于其他一些老人来说,一些年轻人甚至因为多年生而一无所知,而氏族的概念却不如从前。只要与村里发生的事情无关,就基本上不关心。
过去,在农村受到高度尊重和繁荣的老人都是有真正技能的人。它们是在品格,美德或说服力方面。但是现在人少了,甚至没有人。这是农村环境的变化。尽管当前时代是关于“金钱”的,但是如果有人能够拥有特殊的能力并能够带领村民发财,那么这样的人仍然可以成为尊重并说服村民的人!
㈤ 重阳节的来历
1、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官兮”之句。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重阳节的习俗农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热闹非凡。
2、到了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3、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则始于唐代。此后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宫廷、民间都会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唐代的许多大诗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维、杜甫等,都留下过关于重阳节的诗篇。
(5)乡村大世界重阳节扩展阅读: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儿女的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阳糕的制作古人比较讲究,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点蜡烛灯。意欲用“点灯”、“吃糕”来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点都称之为重阳糕。
㈥ 九九重阳节散文一千字左右
村庄(一)
诗人李风清先生逝世十周年了。他走的时候才五十三岁。那一年正赶上嫩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他走的便有些凄凉的色彩。其实生与死,这概念并不是字面意义上可以涵盖的。在藏克家先生那里早已有了辩证的解释。对于诗人李风清而言虽死犹生。时间并未使往事如烟,它赋予了某个人生历史阶段不可磨灭的意义。时间使它凸现出一种毫无虚荣的原则,这原则来自一种沉郁坚实的生活。他的追求,生命中的一切快乐和痛苦,激情和灵感,都与这个原则息息相关_______这个原则就是诗人的村庄。
在我还是个蹒跚学步的文学青年,李风清先生已经是一个颇有名气的乡土诗人了。在报社副刊部任职。渐渐的我在他的诗行里认识了他的村庄。他的村庄带着声音、色彩、和季节的呼唤,荡漾着一股清新纯朴的生活热情,把高尚和尊严,美好和庄重,情感和沉思,如“松嫩平原上的悠扬笛声”(重庆朱美云语),让人们嗅到一股北方芬芳的泥土气息,感觉到一种人生跋涉者的真诚渴求的心灵震颤。我想那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啊,让诗人如此牵肠挂肚?
有一天我同诗人之子谈到了那个偏僻的遥远的小村庄。然后我知道了那些美妙诗篇背后的故事。因了爱诗,因了心爱的诗作见诸报端,他在即将迈入大学校门之际,断然从城市回到村庄。他在河北有个叫刘章的诗友高中毕业回乡务农,走出了一条乡土诗人的路。他想自己为什么不呢?于是沿着乡村那条泥土路,选择了他的艺术理想____村庄。一座低矮的狭窄的茅屋,三代同室的南北大炕,白天在田里劳作,夜晚,在老人孩子们的酣声中,伏在煤油灯下,与这个世界情人般的交谈。煤油不够用柴油(这还是朋友为他东讨西要的)。冬天,屋里水缸结冰(为了省火),他穿着棉大衣喝酒御寒。做代课教师的妻子,看他写得辛苦,给孩子们批改完作业,就帮他誊写诗稿。两人经常是一写就写到午夜。十几年后,他也是一个著名的乡土诗人了,诗又把他带回到城市的报社。我就是这时有幸结识了李老师。他不仅编稿和写诗,还要带领年轻的后来者。他发起并于同仁开创了明月岛诗会。一时桃李芬芳,诗坛若市。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振兴一方文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我在他办的副刊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丁香花开了》,他大加赞赏,他说大手笔是不断努力写出来的。他相信天道酬勤。承蒙李老师恳切的激励,使我有了这珍贵的起步。使我不会写诗也有了读诗的兴趣。
现在诗人李风清仿佛已经沉入了文学史,是已经过去的那个需要记忆的人物,把一个遥远的小村庄留给了今天和明天的明天。诗人称这个村庄是“音河畔一座荒僻的小村庄”。我决定把对诗人的纪念,做一次旅行,去看看他的村庄。这个村庄距平坦的柏油公路大约要八里路,距城市大约要二十里路,而走起来,在空间感觉上却要遥远得多。盛夏骄阳当空,无边的青纱帐,炎热使它分外的寂静。土路,雨天翻浆留下的车辙,搓板一样,竖着弯曲的土棱。干燥的尘土,在所有的轮子下欢呼,在所有的脚下起舞。在人们眼前扬起一片尘雾。诗人却深情的告诉人们:“沿着乡道那深深的车辙,呼吸着路旁马莲花的清香。” 尘埃落定的乡道是诗情画意。他请人们看“故乡小村的柴烟,天天吻着白云。”他的村庄真是有说不尽的好。我还要告诉人们,如果在这个季节恰巧走上了这条乡土路,还常常会看到羊群俯在车辙边,吮吸积存在里面的雨水。牧羊人会指着来路,说那里就是李风清曾住过的小村庄,他还有亲戚留在村子里。诗人的村庄以婉转和坎坷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村口立一块方形石碑,像一位敦厚的礼仪先生,对所有的人宣布:乌立斯克村。在周边青纱帐欢快鲜亮的繁茂中,村庄显得小、平静而淡然。人们会想诗人的村庄原来是这个样子,诗人隐匿在他的村庄里。村庄是自然界中的一行青青的岁月,是诗人一串串乡情乡水乡土的歌。
他的耳朵倾听着村庄生命的音律:“榆木的辘轳吱呀唱,青石的井台高高垒。”(乡井水),“月色朦胧的庄稼地,咔吧,咔吧,咔吧......”(大平原)他的双眼观察着村庄自然的景象:“一朵葵花,捧起一个金盘,每天都把阳光盛得满满。”(葵花开了),“哦,秋风挥动潇洒的画笔,涂得遍野的高粱红了,红了,”(九月高粱红);他用心灵抒发着对生活的强烈感受:“乡情是片星星草,爱情是株野百合。”(音河抒情),“老榆,作不完绿色的梦,干枯了,化成一张木犁。”(木犁之歌),村庄在诗人的内心世界,让他的视觉、听觉、直觉,自由自在徜佯在农家小院里。小村庄在自然的变换中,在庄稼人平凡的日子里,活动着,热乎乎的迎着人们走来,从一个井边或是一件农具,从一片田野或是一株植物,从一个农人或是一辆马车,平静的,不喧闹的,朴厚的,不虚假的,清爽的,不卖弄的,把北方乡村浓郁的生活情趣,直陈在人们面前。人们会触到一颗缪斯的心,柔情万般的缠绕着村庄飞翔,看到那盘旋的姿影是依依的,渐旋渐高渐远的。远到人们不由想去寻找这个小村庄了。
㈦ 中国民俗节日有哪些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七夕节: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