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近和父母吵架了,母亲说我变了变得她都快不认识了,说我怎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而且说不要和她耍心眼,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能会跟父母之间存在一些代沟,就是不愿意进行沟通,其实,可以坦诚的和你母亲多多的聊,看看是否能够化解。
『贰』 我心情很不好,因为爸爸妈妈说我变了,不听话了,可是我没有,我又不想解释…
恩,我不太清楚你的年龄,不过我猜你大概是处于青春期吧.其实我也正处于这个版阶段权,,也有过和你一样的情况,因此我想我也许可以理解你的感受.记得当时我心里就在想,他们哪会是我的父母,一点都不了解我,以后等着瞧,等我长大了他们就再也管不到我了!!!但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的想法有些太偏激了,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我们好的,有时候因为年龄或是时代的差别,我们和父母总会有意见冲突的时候,这是我们就应该好好交流,如果实在克制不住,那就先不谈,平静一下,等平静下来以后,再找机会和父母谈谈,最好找父母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切记不要在父母心情不爽的时候找他们聊.额,好像有点跑题了呢,总之,我认为你应该去解释,如果你真的是对的,你是有理的,那么你的父母就一定会理解你的,毕竟他们是养了你十几年的人,总会对你有一定的了解,我想只要你能和父母认真的谈一下,问题总会解决的.加油哦!O(∩_∩)O~
『叁』 上初中,和父母说话变少了,觉得他们只关心我的成绩,其他的都不管,他们好不理解我,是我变了吗
不是你变了,是你长大了,有思想了。而爸爸妈妈依旧认为你只是孩子,吃饱穿暖,就应该好好学习,却忽略了你的成长。
把你想说的话跟父母说说,如果觉得当面说不好可以用短信、语音等方式交流
『肆』 父母自从生了老二,跟父母交流少了,总是骂我,现在让我变了很无情,不接受别人的关心,也不关心别人。
我也这样,上次很伤我心,最后用头撞墙,已经有自残倾向了。我真的不知道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但我现在不会这样了,我的好朋友劝我,要为自己活。
『伍』 我现在挣钱了,但是我变了,具体变了什么,在家里不用水,怕浪费钱,还有电,不和父母要一分钱
你勤俭节约的思想是对的,不和父母要钱说明你很自立,但是节约也要有个度,该用的水和电还是要用的。要告诉自己,自己有能力挣更多的钱,不需要靠过度节俭来维持日常开销,赚钱就是为了过更舒服的生活,如果赚钱没能改善生活,那赚钱就失去意义了。只要量入而出就可以啦!祝你生活越来越好!
『陆』 救救我。我和爸爸妈妈的关系变了,是我变了,变得好讨厌……
孩子……姐姐当年也是你这个样子涅……我觉得是因为填志愿什么的这段时期是你人生的一个大转折,你难免会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有点压力,很无助又迷惘,因为未来是未知的,未知是恐怖的……不过没有关系,爸爸妈妈不会因此就不爱你,听听轻松的音乐,让自己安静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依旧是个乖孩子,真的,我跟我爸妈吵过闹过,现在大三了,每次回家妈妈爸爸都开心得跟什么似的,我难过给他们打电话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很煽情德告诉我其实我一直是他们的骄傲……
你不想让爸爸妈妈伤心难过,说明你依然是那个乖乖的你,相信自己,也相信爸爸妈妈,马上要去念大学了吧?好好珍惜跟爸爸妈妈相处的时间,亲情永远是最珍贵的,抱抱……
『柒』 是我变了还是父母变了,为何我那么难受
是你长大了,你有你自己分析问题的看法,但还是需要多听听父母的意见,作为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好的。
『捌』 没有被人怎么样爱过,只是被施加压力,现在我变了。什么也不想父母他们气他们的,我想努力但是发不了力
别这么想,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有的时候会因为面子接受不了一些看法,不代表他们只会推卸责任
『玖』 无意中听到父母说我变了,不管我他们太不可思议了,会这样对待我
爸妈都是爱自己孩子的
『拾』 为什么不管同学 父母 恋人 了解了我之后都会疏远我 远离我 说我变了 不
我们都曾寂寞地成长
年少的时候,我们相信信心和勇气可以战胜一切,当我们长大的时候,最关键的是,勇敢地去和一切残酷现实与困难面对面!
年到年出生的一人,很多是共和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是与国家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同步出生的一代人,没有哥哥姐姐的疼爱或依靠,也没有弟弟妹妹让我们欺负或与我们争宠……
我们的父母大多会在上班的时候把我们锁在家里或者丢在托儿所里,所以大家大都有小时候被关在家里独自找乐的类似经历。
比如我的朋友小马,据说他小时候一般都是在后院的里挖出泥巴来独自在地上摔打出各种形状,直到父母回家发现满地泥泞再把他本人拿去摔打。
另一位朋友小杜那时候一般都会想尽办法溜进父母的间,开箱倒柜,把爸爸抽屉里的小袋子拿出来或者吹气或者灌水,然后撬开柜子看里面是否真有郑渊洁所说的通往黄金之国的洞口。
而我则显得有些自闭,我会把自己的小床当作战场,把家里的围棋摊在床上摆开阵势。一般是黑子一方、白子一方,爸妈的麻将被我拿出来给棋子做战马,磁带被我倒腾成一辆辆坦克的形状。在夏天吊扇的嘎嘎声中,我在小床上导演了从古希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大林格勒会战直到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
由于是第一代独生子女,我们并没有受到过多的溺爱,还能,还算懂事,比过去的孩子更能习惯安宁、习惯寂寞、习惯找出无聊之聊来,但是,自私、自负这些种子也在不知觉间埋入我们的心灵深处。
我们参加高考的时候,全国性的大学生扩招还没有开始,不过高考也不再是一道难于逾越的天堑,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挤过了那道独木桥,进入了星罗棋布于全国各地大学的94级、95级、96级、97级……
和所有活在白衣飘飘年代的人一样,我们读书、恋爱、打工、家教,大多数人还只是通过沙丘、航海、大富翁来熟悉电脑的键盘,路边的台球桌、3块钱的投影、周末的交谊舞会、年的香港回归庆典、年的流星雨、年北约暴行的……都曾经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记忆中的一部分,当我们渐渐习惯了以前不大习惯的集体居生活并开始迷恋其中时,戏剧散场,我们毕业了,二十分之一的人选择了继续深造,大部分人或是主动或是被迫地把自己抛到了社会里面。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在远离父母的异乡工作,原因不一而足:城的格调和气氛、一段若即若离的爱情、一个可能博得第一桶金的商业计划、几个可以倾心而谈的朋友,甚至为了能每天早上吃到一碗香喷喷的热干面,都可能使我们作出停留在某个城的选择,虽然格调可能腻味、爱人会弃自己而去、商业计划会被揉作一团丢在风中、朋友可能因为奔忙逐渐疏远、热干面会吃到反胃……可是,生活还得继续。
小马毕业后,为了能和女朋友在一起,放弃了最好的工作机会,来到一座举目无亲的小城,连他自己都偶尔怀疑自己不顾一切地为爱情付出这么多是否值得。有次他对我说,自己午夜会忽然被噩梦惊醒,但看到身边熟睡的那个娇俏的笑颜,心里便很坦然,然后安心睡下,也许,就为了这份内心的坦然,不管这个人以后是否会和自己走到白头,也会为其倾己之所有的吧。
毕业后,也因为爱情,我留在了一座让自己觉得缺乏归属感的城。大部分人对于一个城的归属感,有时真的很难建立起来。说起来自己在武汉已经待了大概八年了,可是总觉得这里没有家的感觉。大学时候,学习、玩乐、打工、恋爱、考研,工作以后则机械地重复着与法律相关的工作,正义、价值、、公平,在别人看来是那么的冠冕堂皇,而自己置身其中只会觉得它们只是流水线上的一个符罢了,包括自己也只是轰鸣的国家机器上的一颗小螺丝。习惯了看那些求助的弱者期盼的眼神,也冷漠地审视着违法的个人面对庞大的专政机器时的渺小和无助。只有身边的朋友和事情常变常新,才让我感觉到生活的大车一直在向前推进。
后来有了属于自己的子,蜗居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面,感觉依然很麻木,早上仓皇起床、漱洗、关灯、锁木门,关铁门,然后飞奔着冲下楼梯……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爬上6楼,开铁门、开木门、开灯、漱洗、上床、电视痴呆一阵后入眠,再也不会如大学般给远方的父母写信,每周一次的汇报也常常在奔忙中忘却。
每次做完一个案子回家后就直奔床的方向,把自己抛在床上,一睡就睡到第二天中午。有时候正在家里洗衣服,一个打过来就匆匆往指定的地方赶,一住就是好几天,回来的时候衣服都沤出味道来了。
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出门的时候养成了不关灯的习惯,因为晚上回家,仰着头看到从6楼自己家的窗口透出的灯光,心里会觉得很温暖。
今年以来,突然发现自己怎么都坐不住了,再也没有一个人在灯下读书的那种静逸,也不愿多为未来作什么打算,下班后就愿意和各个阶段的同学朋友们混在一起,张罗着以各种由头召集的饭局,在酒桌上、吧台间讨论着一些叫作青春、回忆和理想的东西,青春在消磨着,回忆在无数次品味中变成了嚼过的口香糖。
理想,很近,当我们谈论它的时候;很远,当我真的想为之作出一些选择的时候……最近每次看到这两句所谓的名言自己都会苦笑:
1.年轻时候为理想作出的选择,多半是错的。
2.年轻人要想成大事,必须要有灵活的头脑和沉重的。
关于2,我觉得自己头脑够聪明,但是之所以沉重不是由于能够坐得住去读书,而是为了逃避太多的饭局,让自己有一个可以寂寞的空间。
关于1,回头想想这些年为感情和学业以及工作所付出的和所放弃的,我都会扪心自问,我后悔过吗?一个朋友说:“我们不就是因为生活有这么多不确定性才活在这个世上的吗?一个一望到尽头的人生不就和死了一样吗?我的生活要我自己去体验,我的路要我自己去走,我要为自己好好生活,因为,我长大了。”在我们作出选择前,早有过属于自己的权衡,可是我们始终无法对未来作出精确的预测,可是当我们若干年后回首自己曾经的选择时,当年的不确定已经变成了身边的现实,那时,我们会怎么想呢?
年轻的时候我们奔跑,我们挥洒,我们会碰得头破血流,我们会为爱情流泪,会因为瞬间的狂热作出影响自己一生的选择,可是,有人告诉我,每个人都会走出青春的,青春的惟一出口就是妥协,对整个成人世界和残酷的现实的无奈妥协。
是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妥协的,骑着自行车,穿着牛仔裤,吹着口哨在校园里穿行的我们总有一天会融入大街上提着公文包,面无表情穿梭的人流。可是,在我们内心深处,何尝不想爱自己所爱,想自己所想,何尝不想不以功利性的目光看待朋友和利益呢,不管扎入社会这个大缸里有多深,总渴望有一个心灵的角落与现实保持着一些微妙的距离,守望着心底的那分纯真,就像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
一直相信,不管以后是默默无闻还是飞黄腾达,人的一生中都得要有一段甘于寂寞的日子,坐得住,干得了事情,可以平静地思考,理想规划和选择着未来,我们有过失恋的哀痛,有过工作、学业不如意的烦恼,可这都不是我们否定自己的理由。或许我们又有了新的感情和新的理想,可是,在我们日渐滑去的青春岁月里,当我们享受着甜美或是憧憬着未来的时候,别忘记了自己在那些寂寞日子里的所感所想。
年少的时候,我们相信信心和勇气可以战胜一切,当我们长大的时候,最关键的是,勇敢地去和一切残酷现实与困难面对面!
寂寞的成长、无悔的青春、尽人事以待天命,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