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剪纸儿童

重阳节剪纸儿童

发布时间:2021-01-23 17:13:23

① 剪纸的手法

剪纸的方法与步骤

1.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

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这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根据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2.构图造型图案化
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由于在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又可使用图案形式美的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它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飞鸟、云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常见的有“层层垒高”或并用“隔物换景”的形式。
3.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
由于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要求剪纸在处理形象时,既要抓住物象特征,又得做到线条连接自然。因此,就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形体要突出,形成朴实、大方的优美感,物象姿态要夸张,动作要大,姿势要优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动作一样,富有节奏感。
4.色彩单纯、明快
剪纸的色彩要求在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对比色中求协调。同时还要注意用色的比例。如用一个为主的颜色形成主调时,其他颜色在对比度上可以程度不同地减弱。有时碰到各种颜色并置起来,稍有生硬的感觉时,则把它们分别套入黑色。金色剪成的主稿里,即可获得协调、明快的感觉。
5.刀法要”稳、准、巧”
民间剪纸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是是由于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的,如张永寿创作的“百菊图”,许多地方都是运用刀法的技巧。例如刻一种“罗汉须”的菊花,由于它初开时是直瓣,盛开时就卷曲,形成螺丝圈,剪这种菊花,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菊花。
如果刻一种叫“鹭鸶羽”的菊花,由于它开花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剪这种菊,要运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的粗细、大小才能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
当同时刻制数量比较多的剪纸时,在刀法的运用上,要切不要划,切出来的剪纸比划出来的剪纸要显得厚实。用刀时必须要像手拿钢锯一样,上、下来回切动,用力要刚劲、均匀,否则,刀在千里就会失去灵活性。注意不要左右来回摆动,握刀上下必须垂直,刻出的剪纸才会准确。在剪纸时,下刀和起刀必须做到准,特别是在刀与刀们连接的地方,说下就下,说起就起,否则,线条就容易被刀刻断或者刻不断而把剪纸撕坏。
这里的“巧”主要是指运用巧刀刻出的“锯齿”和”月牙儿”。这是剪纸刀法中很重要的两种刀法。这两种刀法运用得恰当,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
下面具体谈一下这两种刀法的运用。
“锯齿”是作者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纸和刀的切割移动而自然产生的,它利用锯齿的长短、疏密、曲直,刚柔,钝锐的变比,结合不同物象的特征,表现它的质感、量感、结构等。
刻植物时,柔和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它的花果,坚硬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树的叶子和茎的针刺、毛绒。
刻动物时,细密的锯齿纹可以表现软软的绒毛,刚健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硬实的鬃毛,圆实半弧形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禽鸟、鱼虫的羽毛和鳞。
刻人物时,用跳动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活动的眉毛,胡子,头发,用修长丰润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小孩丰满的肌肤。
“月牙儿”也是剪刻时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装饰,它以阴刻为主,主要表现人物的衣纹,或破坏大块黑的面积,根据个同物象的特征,形状,可长可短,可宽可窄,可曲可直,能变化出各种不同的类型。
“锯齿”和“月牙儿”这两种形式也往往不同一张剪纸画面中交错运用,使得层次更加分明和富有变化。
从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剪纸技法中的锯齿和月牙儿的萌芽出现,经过于百年的历史演变,一直延续至今,巳成为一种装饰图案的规律被人们所喜爱和运用。
民间剪纸的刀法形式除“锯齿”和“月牙儿”之外,还有诸如花朵、涡纹、云纹和水纹等。

用途分类

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窗花
用于在贴窗户上作装饰的剪纸。以北方为普遍,北方农家窗户多是木格窗,有竖格、方格或带有几何形花格,上面张糊一层洁白的“皮纸”,逢年过节便更换窗纸并贴上新窗花,以示除旧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装饰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团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适合花样,如动物、花草、人物,还有连续成套的戏文或传说故事窗花。总之适应不同形状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有一种布置较特别,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东民间称作“窗越”。

▲喜花
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吕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一般是将剪纸摆衬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贴在梳妆镜上。喜花图案题材多是强调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寓意。色彩为大红。外形样式有圆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种吉祥的纹样如龙凤、鸳鸯、喜鹊、花草、牡丹等。构图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礼花
摆附在糕饼、寿面、鸡蛋等礼品上的剪纸。在广东潮州一带称作“糕饼花”、“果花”,浙江平阳一带称作“圈盆花”。礼花题材多取吉祥喜气的图案。在山东为庆贺生子的“喜蛋”上贴剪纸,或将蛋染红露出白色花纹。在福建农村互相馈赠寿礼用乌龟图案以象征长寿。有龟形糕饼,也有龟形剪纸。

▲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绣底样的剪纸。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团花或小散花,绣于鞋头,称“鞋头花”,二是适合着鞋面的形状剪成月牙形,称“鞋头花”,三是由鞋头花的两端延伸而至鞋帮,称“鞋帮花”。另外还有一种“鞋底花”,旧时多用于“寿鞋”。或绣于布袜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题材有花草、小鸟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开而不镂空,此称“暗刀”,是绣花时套针换色的依据所在。

▲门笺
又称“挂笺”、“吊钱”、“红笺”、“喜笺”“门彩”、“斋牒”。一般用于门楣上或堂屋的二梁上。其样式多为锦旗形,天头大、两边宽,下作流苏。多以红纸刻成,也有其它颜色的或套色的。图案多作几何纹或嵌以人物、花卉、龙凤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庆”、“国泰民安”、“连年有余”、“风调雨顺”、“金玉满堂”、“喜鹊登梅”、“福、禄、寿、喜、财”、“五业兴旺”等。张贴时或一张一字、或一张一个内容,成套悬挂,一般以贴五张为多。贴门笺除有印春除旧之意外,也有祈福驱邪之意。

▲斗香花
一种套色剪纸,多用于祭祖祀神等民俗活动时的装饰用,旧时祭祀总要烧香,一般香作细条状,叫“线香”;也有粗条状并盘绕成各种花纹,其纹如篆字,旧称“香篆”。这种香篆均需覆斗形底座并有竹签支撑。在底座和撑架上便装点着彩色的剪纸,称“斗香花”。斗香花题材有人物和神仙(如八仙、和合、寿星)等吉祥图案。多以蜡光纸刻制,每套十张左右。

▲剪纸团花
剪纸的一种布局格式。呈圆形花样、四面均齐。这种装饰格式在剪纸中尤能显示其优异性,由于纸张可折叠,如对角折叠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便可剪出四面均齐的团花。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新疆出土的北朝时期剪纸,即为团花格式,如“对鸟团花”、“对猴团花”、“八角形团花”、“忍冬纹团花”、“菊花纹团花”。可见团花格式是剪纸中最为古老的格式。

▲剪纸旗幡
用于民俗活动中剪成旗幡形的剪纸。如民间重阳节时,以色纸剪成三角旗插在重阳糕上,非常好看。宋代浙江旧俗,如有病人,巫者执剪纸龙虎旗驱邪消灾。在丧礼中,送葬用的“花幡”也有用素纸剪成。剪纸花幡与佛教中引路菩萨所持幡状物相关;另在纪念逝者过周年时的斋事中也有剪纸而成的“招魂纸幡”,以及悬挂经堂梁上的“疏”(其形也类似于幡)。

② 传统文化剪纸的介绍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回传的一种艺答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③ 求关于重阳节剪纸活动的好的创意

1、制定剪纸主题:重阳敬老
2、前期活动宣传:小区传告
3、初期作品审核:分级评比
4、作品展览比拼:群众打分
5、颁发获奖名单:现场表演
注:展览和颁奖可在敬老院举行,配合文艺节目

④ 小学劳技课 剪纸的用途有哪些

论小学劳技剪纸课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也就是说,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剪纸作为小学劳技课的补充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在汉字中,“剪”的象形意思就是“刀前还有一把刀”。古人将剪刀又称“龙刀”,可见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民间源远流长的剪纸艺术,从侧面证明剪刀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小学劳技剪纸课中,一把小小的剪刀,不仅能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怎样让这把小小的剪刀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笔者在劳技剪纸课鉴赏、模仿、创作、展示四个环节做了以下尝试。
1 合理引导,激发创新兴趣
1.1 分类收集
收集选择适合学生欣赏水平的剪纸作品,并能根据不同的鉴赏形式,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感受、发现作品中的美,是劳技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基础。
由于笔者非常喜欢剪纸,所以在平时很注意搜集关于剪纸的知识和剪纸图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回家看书或查找资料去了解剪纸的历史、用途、种类、地域分布特点等。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感受,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如在欣赏剪纸“脸谱”的活动中,笔者出示一张写实的脸谱与剪纸脸谱,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两张脸谱的不同,从颜色、花纹、材料上作一比较,从而感受到剪纸作品的大胆、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了解花纹的镂空、图案的对称。此外,还提出:“两张脸谱的面部特征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感受脸谱的特征,从而提高其审美活动的质量,最后请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说说你喜欢哪张脸谱,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水平和审美能力。
1.2 巧妙引导
通过收集资料、拓宽教学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剪纸学习兴趣。学生对不了解、不知道的东西总是非常感兴趣,而小学劳技课本上的内容,除了一些制作过程的图片,就是一些文字说明,一目了然,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这时老师给学生介绍一些他不了解的知识,有关课文的历史、图片,观看一些实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调动起来。
在教学刻剪纸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显示了各种各样的剪纸图片,从古代的到现代的,从简单的到复杂的,最后出示了值得收藏的精美剪纸,在学生欣赏剪纸的同时,介绍刻剪纸的历史。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令学生大开眼界,不时从他们嘴里发出“真漂亮!”“太了不起了!”的称赞声。这时,他们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于是就抓住时机问:“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美丽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想法呢?”不少同学都说:“我要会就好了!”
通过这些大量的传统与现代的剪纸艺术精品展示,学生已普遍获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此时,同学对剪纸的历史与形式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通过合理的引导,锻炼了学生的创新鉴赏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构图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2 循序渐进,促进创新能力
2.1 单纯性模仿阶段
初学阶段,剪纸教学主要以单纯性的“仿”为主,首先从熟悉剪纸工具和学习使用工具开始,训练学生眼、脑、手的共同协作能力,全方位的体验剪纸过程,然后学习剪基础纹样,掌握剪纸的基本语汇,即锯齿纹、月牙纹、旋涡纹、波浪纹等。基础纹样掌握了,再开始临摹简单的单个的剪纸图案,适时开始有主体物的花样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讲清起剪、落剪和需要连接的位置,先剪外轮廓,再剪小而复杂的地方,画面中搂空的花纹和面积大小要有变化等。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剪出自然流畅的线条,熟练驾驭剪刀、纸片,随心所欲地去表现自我,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创造性模仿阶段
第二阶段是创造性模仿阶段,剪纸教学主要以“改”为主,在每次教学中,都会在黑板上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形象的外形,为学生留下许多创作的空间,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添加、组合、改画等方法进一步完善,使内容更丰富、构图更饱满。
充分给学生以想象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放开思考,扩散思维,寻求不同的表现形式。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学生的身上,更不能给学生所画的,所做的作品一个模式,以书中为标准。
在学习鱼的剪纸时,一开始没让学生临摹,而是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使他们的脑海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鱼。无论是实际生活中见到的,还是在电视中见到的,先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的创造力就被激发出来了。这样要求学生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自己熟悉或者喜欢的东西,具象或抽象的作品都可以。他们不受具体的限制,思绪就飞越了时空,好像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正是这飞越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从人物、动物、吃的、用的,千姿百态,各不雷同,充分显示了创造的奇迹。



3 思维迁移,掌握创新方法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是推动进步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 。因此,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地想象,鼓励标新立异的想象。劳技课教材中,手工剪纸是训练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场所。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创造想象的内容,激励求异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1 思维迁移,启发想象
在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倡设计、构思、创造出不同的作品。
(1)图形迁移:例如:在剪“喜”字一课时,学生用方法一,方法二剪出喜字以后,可以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把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是否可以改变形状、组合?学生经过操作、实践,制出了不同形状的喜字作品,这些别出心裁的作品,减轻了学生对剪纸创作的精神压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当他们看到自己亲手创作的作品时,他们的自信心倍增,脑子也会灵活地动起来,兴趣也会越来越高。
(2)借鉴迁移:因为各种艺术是相通的,特别是其它的视觉艺术可以与剪纸艺术相融合、相吸取的。虽然剪纸艺术有自己的独特语言和构图特点,但它通过吸收其它艺术的养分时会变成自己的个人的独特风格和面貌。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电脑网络或其它的渠道收集自己喜爱的图片(包括中国画、油画,泥塑、皮影、摄影、版画等),教师在上课时,首先针对某一幅艺术作品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剪纸特点你认为哪一部分我们可以吸收,哪一部分应该扬弃,哪一部分可以添加其他内容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各种意见,进行艺术形象借鉴式的创作演示并指出注意点,学生通过创作学习就会得出一些窍门,既减轻了他们创作的难度,又让他们学会能吸收各种艺术的种种方法,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作品风格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功能迁移:民间剪纸由于它具有装饰性,思想性、趣味性的特点,所以它最初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妇女的鞋花、肚兜花、喜庆用的礼花等。可是到了现代社会,剪纸的这些功用大大地退缩了,特别是我们南方地区,可以说没有它的用武之地,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也不会有多么浓厚。为改变这一现状,在学生打下剪纸扎实的基本功后,笔者启发学生:如果我们买了许多书,为了给自己的书作个留念和装饰,我们可否把剪纸用上去呢?这一下学生心动了,急于要求教师加以辅导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再针对学生的热情,辅导他们进行设计创作。当节假日或长辈生日来临之际,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剪纸特长,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家庭的装饰上发挥一下自己的一技之长,于是学生就想出了设计贺年卡,窗花等。在他们碰到困难时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当这些作品受到亲朋好友和家人的赞赏时,学生信心会更足、热情会更高。
3.2 资源整合,创新想象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挖掘教材中可发挥学生想象的内容以外,还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进行没有限制、没有固定模式的创新制作。
(1)借助卡通形象。在劳技剪纸课上,经常剪一些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比如喜羊羊、灰太狼、kitty猫、叮当猫等作为课堂的奖励物品。剪纸艺术与卡通形象结合,不但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渗透了剪纸的各种技法。有些表现突出的同学,得到了老师奖励的剪纸卡通形象,像宝物一样小心地收好;还有很多同学,把他们喜欢的卡通形象也用剪纸形式剪下来,并非常自豪的拿给我看,我趁机用心指导,及时鼓励。针对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借助他们喜爱的卡通形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喜爱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借助文学作品。为了丰富学生剪纸创作的想象力,我借助于文学作品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学生根据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进行自由创作,如学生在语文课中学习过《乌鸦喝水》,我先让学生复述一下故事概况,然后让他们说出乌鸦的形象特点,学生们争先恐后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学习兴趣高涨。这时顺势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动物的形象和故事情节用剪纸的形式进行创作,老师稍加指点,学生就能够剪出形态各异的小动物形象,有的还剪出了背景,巧妙地剪出动物与背景之间的联系,并且每一幅的作品在紧扣文意的基础上,也加入自己的情感色彩和浪漫主义成份。
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故事、寓言、散文等都是剪纸创作的好题材,剪纸通过与它们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借助音乐形象。由于音乐的抽象性,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的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剪纸教学主要是借助音乐中的主题情景来创造有趣的艺术形象。
如在上小鸟这一创作课时,播放了唢呐独奏《百鸟朝凤》,要求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加以想象,学生认真地听了这首歌后,内心非常激动,此时再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看到的鸟类形象加以演绎。有了铺垫,学生马上进行了艺术构思,通过绘制和剪刻,他们创造出一群群形象活泼可爱、面貌各异的小鸟作品。
艺术是相通的,通过音乐与剪纸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艺术美,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创新欲望。
(4)借助剪纸民谣。“一沓薄纸,一把小剪,剪刀动来花样出,大小妞绣花样要看样,花鸟虫鱼样样有,排不齐花样不要紧,红纸拿了我手上,啥个花样都能剪。天上飞格鸟,地上奔格马,还有水里的胖头鱼。只要侬能讲得清,选中个花样我会剪,如果侬要悄悄讲,格么心里一定有花样,大小尺寸侬讲讲清,明朝再来看一看……”
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剪纸歌谣,俗称“花样经”。它与剪纸的关系犹如中国画的诗配画,相映成趣。从花样经中,我们可以体会剪纸的乐趣,懂得剪纸的技巧,感受剪纸蕴含的文化。小学生又特别喜欢歌谣的形式,朗朗上口。剪纸与民谣犹如一母同胞的姐妹,在劳动人民的创作中都无形的运用了古代美学的创作法则,谐音、比喻、反复、夸张、拟人、排比等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说:剪纸是无言的歌谣。但愿我们能代代传唱下去。
4 精心布置,感受创新乐趣
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因此,教师要创作性的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进行技术和思想的交流。
4.1 环境布置,营造氛围
我们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了学生自制的装饰剪纸作品,有各种交通标志以及学生用各种纸做的其他剪纸作品;活动区角里放有丰富的剪纸材料和学生的作品,学生可自由操作、玩耍。这些剪纸艺术环境的布置使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到有情趣的、欢乐的气氛,通过教师进入学生的创作世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的兴趣,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4.2 回归生活,服务社会
劳技教育提倡加强劳技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每年的重阳节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送去水果,送去问候。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可以送去孩子们的作品,把好的剪纸作品装裱好,然后拿到敬老院把孩子们用心制做的作品挂在走廊、房间里,装点他们的生活。又如,在学校的第一届跳蚤市场上,孩子们就地摆摊,展示平时的剪纸作品,当他们的作品成为同学们争相购买的对象时,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同学的赞扬,体会到剪纸的成就感。孩子们的才华得到了展示,在获得认同之后,一定会激励他们去创作更有新意的作品。
剪纸,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它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淳厚隽永的民情和民风,而且融入了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善恶判断,但愿通过剪纸教学,让我们的学生爱上剪纸,继承这一文化传统,并能让我们的孩子用创新的思维赋予剪纸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剪纸艺术特点与技巧.
[2] 今日中国教研.2009.2.

⑤ 中国传统文化 剪纸

1、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

3、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重阳节剪纸儿童扩展阅读:

内容意义:

1、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

2、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⑥ 剪纸艺术

民间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在后来也可通过染缬、华胜、吉州窑和定窑的装饰图案、皮影、蓝印花布、小品刺绣、绘画作品中见其略影。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南宋已出现了专业民间剪纸艺人。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

【民间剪纸的历史】
[编辑本段]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两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

文物记载
[编辑本段]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 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
② 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 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 南北朝对马团花、南北朝对猴团花、南北朝金银团花、南北朝菊花团花、南北朝八用形团花。

唐代(公元618一907年)

唐代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

①1963年一196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人胜”剪纸。
②1973年西安出土的皮革帽子,图案是镂空花样。
③自汉至唐现了一种金银镶嵌技术工艺,是将刻镂的金银箔粘贴在漆器或铜镜的背面,经填漆磨干,在漆地上显出金光灿烂的花纹。河南省郑州出土的唐代金银平脱镜(直径36.2cm)
④现藏于日本正仓院唐代的“人胜”刻金箔。
⑤1951年湖南省长沙出土的汉代金箔刻花图样。

宋代(公元960一1279年)

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还有的剪成所谓“龙虎”之类。在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这时,皮影盛行,雕镂皮影的材料,除了动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纸制作的。

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是吉州窑的瓷器,产品有茶盏和花瓶等,图案题材很多,有凤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动、活泼,它是作者在施釉过程中,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现代民间蓝印花布,是用镂花纸板刮浆后仿染而呈现花纹的,这种印染工艺宋代已很普遍,山西省出土的南宋印花布便是一例。

明代(公元1368一1644年)

明代的夹纱灯是很有名的。它是将剪纸夹在纱中。用烛光映出花纹,这是剪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应用,现在人们叫它“走马灯”。

▲清代(公元1644一1911年)
剪纸流传下来的很少,北京故宫博物院坤宁宫,室内顶棚和宫室两旁过道壁间均用白纸衬托出黑色龙凤双喜的剪纸图样。

史料记载
[编辑本段]

唐朝

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艺术作品”唐代诗人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也是写此。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南宋

周密所著《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剪纸艺人有姓名可考的,除上面提到的余承志外,还订林文辉。广州建德县志云:“林文辉,字纲齐,剪纸为字,飞动如龙蛇,点差不差毫发,室人装璜成轴,易薪米以自给,人称之曰剪”杨诚齐集子里,也曾提到一位“剪字道人”,说他“取义山经年别远公诗,用青纸剪字,什米元章体逼真”。

【用途分类】
[编辑本段]

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窗花

用于在贴窗户上作装饰的剪纸。以北方为普遍,北方农家窗户多是木格窗,有竖格、方格或带有几何形花格,上面张糊一层洁白的“皮纸”,逢年过节便更换窗纸并贴上新窗花,以示除旧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装饰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团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适合花样,如动物、花草、人物,还有连续成套的戏文或传说故事窗花。总之适应不同形状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有一种布置较特别,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东民间称作“窗越”。

喜花

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品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一般是将剪纸摆衬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贴在梳妆镜上。喜花图案题材多是强调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寓意。色彩为大红。外形样式有圆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种吉祥的纹样如龙凤、鸳鸯、喜鹊、花草、牡丹等。构图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礼花

摆附在糕饼、寿面、鸡蛋等礼品上的剪纸。在广东潮州一带称作“糕饼花”、“果花”,浙江平阳一带称作“圈盆花”。礼花题材多取吉祥喜气的图案。在山东为庆贺生子的“喜蛋”上贴剪纸,或将蛋染红露出白色花纹。在福建农村互相馈赠寿礼用乌龟图案以象征长寿。有龟形糕饼,也有龟形剪纸。

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绣底样的剪纸。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团花或小散花,绣于鞋头,称“鞋头花”,二是适合着鞋面的形状剪成月牙形,称“鞋头花”,三是由鞋头花的两端延伸而至鞋帮,称“鞋帮花”。另外还有一种“鞋底花”,旧时多用于“寿鞋”。或绣于布袜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题材有花草、小鸟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开而不镂空,此称“暗刀”,是绣花时套针换色的依据所在。

门笺

又称“挂笺”、“吊钱”、“红笺”、“喜笺”“门彩”、“斋牒”。一般用于门楣上或堂屋的二梁上。其样式多为锦旗形,天头大、两边宽,下作流苏。多以红纸刻成,也有其它颜色的或套色的。图案多作几何纹或嵌以人物、花卉、龙凤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庆”、“国泰民安”、“连年有余”、“风调雨顺”、“金玉满堂”、“喜鹊登梅”、“福、禄、寿、喜、财”、“五业兴旺”等。张贴时或一张一字、或一张一个内容,成套悬挂,一般以贴五张为多。贴门笺除有印春除旧之意外,也有祈福驱邪之意。

斗香花

一种套色剪纸,多用于祭祖祀神等民俗活动时的装饰用,旧时祭祀总要烧香,一般香作细条状,叫“线香”;也有粗条状并盘绕成各种花纹,其纹如篆字,旧称“香篆”。这种香篆均需覆斗形底座并有竹签支撑。在底座和撑架上便装点着彩色的剪纸,称“斗香花”。斗香花题材有人物和神仙(如八仙、和合、寿星)等吉祥图案。多以蜡光纸刻制,每套十张左右。

剪纸团花

剪纸的一种布局格式。呈圆形花样、四面均齐。这种装饰格式在剪纸中尤能显示其优异性,由于纸张可折叠,如对角折叠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便可剪出四面均齐的团花。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新疆出土的北朝时期剪纸,即为团花格式,如“对鸟团花”、“对猴团花”、“八角形团花”、“忍冬纹团花”、“菊花纹团花”。可见团花格式是剪纸中最为古老的格式。

剪纸旗幡

用于民俗活动中剪成旗幡形的剪纸。如民间重阳节时,以色纸剪成三角旗插在重阳糕上,非常好看。宋代浙江旧俗,如有病人,巫者执剪纸龙虎旗驱邪消灾。在丧礼中,送葬用的“花幡”也有用素纸剪成。剪纸花幡与佛教中引路菩萨所持幡状物相关;另在纪念逝者过周年时的斋事中也有剪纸而成的“招魂纸幡”,以及悬挂经堂梁上的“疏”(其形也类似于幡)。

【各地剪纸荟萃】
[编辑本段]

邳县剪纸

江苏省徐州地区流行的剪纸,以邳县的最见特色。其种类有二,刻纸为彩色门笺,多用蜡光纸拼色;剪纸除走方艺人的鞋花外,多为窗花。窗花题材有劳动场面、家禽牛羊、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寿桃、花卉鱼虫、龙凤等。

高密剪纸

山东高密一带流传的剪纸。从农舍的门窗、棚顶到箱柜、衣橱都有剪纸装饰。制作一般不打草稿而放剪直下,其特色是常用锯齿纹和挺拔的线条相结合来构成形象。

佛山剪纸

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由于其剪纸制作方法采用了剪、刻、凿、印、写、衬等,在种类上便可分纯色剪纸、铜衬料、铜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时很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尤以铜写料最具特色,溶汇了绘、刻、写的技法,使作品苍劲右拙、金碧辉煌。佛山剪纸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筑、家具雕刻的底稿,后又用于室内装饰。贴在门楣、柱枋上,也用于祭礼、扎作、花钱、炮竹等装饰。

台江剪纸

贵州省台江苗族的剪纸。以衣袖花、围腰花、帽花等刺绣底样为多。其图案题材虽也有龙凤、牡丹等,但与汉族的花样风格大异。尤其是衣袖花以针刺手法,更使人感到粗中见细的特色。

滦州布影

有二层涵义。一指河北滦县的皮影,据传兴于明初,但最早文献记载仅见清嘉庆年的《滦州志》。当地人不称滦州影而称“乐亭影”可能因唱腔为“乐亭调”而呼之。一指山东皮影。山东皮影据传也从河北传入,唱腔多为柳琴调。其刻工粗犷,敷色古雅,所演剧目为神话传奇和当地流传的历史故事。

安塞剪纸

陕西省延安北部安塞一带流传的剪纸。其形式很多,有窗花、门画、炕围花、挂帘花、窑顶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围肚花等等。内容分几种,一是用于春节美化环境,吉祥如意的题材很多,如飞禽、花草、牛羊猪狗、狮子老虎等;二是用于婚娶装饰洞房的,多石榴牡丹、成双鸟禽等;三是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底样的,多双石榴、双桃、虎娃等图案;四是用于迷信礼仪的,有财神爷、灶王爷,还有用作招魂的纸人等。

陇东剪纸

甘肃省庆阳、平凉两个地区流传的剪纸。陇东剪纸历史久远,风格粗犷夸张。东部的正宁、宁县、合水、庆阳、华池、环县等地剪纸较为古朴雅拙;中部西峰、镇原一带风格秀丽工整;西部泾河上游的平凉、泾川、崇信、华亭、庄浪一带风格较为简洁明快。题材上多飞禽走兽、民间故事、戏曲人物、四季花卉等。就其形式看有门花、炕窑花、窑顶花、箱柜花、粮囤花、灯笼花、喜花、吊帘花、礼花、寿花和刺绣用的底样等。

浮山剪纸

山西的浮山有“剪纸之乡”的美称。其剪纸遍布全县并流行于晋南一带。其形式有窗花、礼花等。最有特色的是十二个月“桥花”串连起来,用于儿童生日庆贺。浮山剪纸广泛用于生活中的服饰、枕头、兜肚、遮裙、钱包、鞋帽、手帕的刺绣底样,以及丧葬、祭礼、祈祷所需的纸幡、金银山、桥马人物、斗旗等。还用于农家门帘、桌围、椅搭、盖巾、被褥、花布的刷印和剪贴图案。

滨州剪纸

山东省鲁北惠民地区流行的剪纸。多为窗花或刺绣底样。风格上较胶东的粗犷些。其剪纸中以对称(折剪)式的人物很有特色。现在代表性的剪纸作者有赵秋春、赵恒英、任成英、张玉针、张金娥等。

蔚县剪纸

河北蔚县剪纸,相传已有两百年历史。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蔚县剪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题材多取自戏曲人物,也有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吉祥形象。

南京剪纸

江苏南京的纸,据史载明代已流行于民间。其中以喜花和斗香花著称于世。旧时,南京人婚嫁喜庆,都在箱、柜、被、枕等嫁妆上缀以用大红纸剪的各种喜花。其图案题材则根据需要和特定的剪纸外形,填满花叶等吉祥纹样。可谓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的特色。斗香花的题材则有戏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吉祥纹样、花卉等。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红、桃红、绿、蓝、桔黄、淡黄、黑等七色蜡光纸组成,有十分强烈的效果。南京剪纸除斗香花和门笺是刀刻外,多数喜花是用剪刀剪成。

山西剪纸

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山西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扩、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木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如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则婉约典雅、富丽堂皇,尤以“广灵窗花”为代表。

“广灵窗花”以造型写实、刻制精巧,色彩艳丽而著称。它的原料是一种单一的雪白宣纸,工具是几把刀刃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程序是先用刀刻出剪纸成品,再点染着色。民间巧匠非常讲究刀工刻法和着色技艺,他们以简单的工具,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办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龙飞凤舞地刻制出许多成品。着色时用上好白酒调色,调配较深的颜色可加少量白矾,这样既能使涂上的颜色鲜艳水灵,又能保证剪纸存放较长时间。广灵剪纸以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声誉,现已销行到法国、美国、日本、波兰等国,成为海外友人珍爱的艺术品。

人们把生活比作一棵常青树。那么,我们说这剪刀下的艺术便是常青树上的花和果。民间剪纸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土生土长,土香土色,永远散发着艺术的芬芳。

⑦ 搜索一种传统文化资料剪纸陶瓷重阳节风俗的

剪纸这门古老技艺其实在背景上所采用的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内空的感觉。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容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可以作为各种用途,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并且剪纸和传统节日的结合十分紧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剪纸的窗花。

⑧ 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是贴窗花放花灯赛龙舟,还是踏秋寻菊

重阳节的习俗是踏青寻菊。贴窗花放花灯那是春节的时候的习俗。赛龙舟那是端午节。

⑨ 重阳节贺卡怎么做

准备好剪刀、橡皮擦、铅笔、水笔、折纸,操作如下:

1、首先将折纸对折,如下图所示版。

⑩ 中国剪纸

下面是剪纸的来历和资料 还有参考资料里地址是很详细的民间艺术介绍 希望对你有用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剪纸儿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临城县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所 浏览:82
央企女处级干部退休年龄 浏览:347
敬老院慰问老人诗歌朗诵 浏览:53
访谈60岁以上老人 浏览:613
大平孝敬爹和妈现场版 浏览:790
全国人大领导退休年龄 浏览:587
吕不韦为什么能长寿 浏览:29
聋哑人多少岁进养老院 浏览:384
60岁裸体女人 浏览:472
汉代父母官叫什么名字 浏览:837
父母进厂打工怎么说 浏览:495
很讨厌老年人喝酒怎么办 浏览:999
老年人脊椎列怎么治疗 浏览:328
龙游县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浏览:330
灯塔市澜潮养生会馆门票多少钱 浏览:306
重阳节爬山高中画 浏览:219
老人补肽多少克 浏览:395
预防老年痴呆症ppt 浏览:988
养老院加盟好项目 浏览:241
为什么喜欢重阳节 浏览: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