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意思
意思是: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这句诗出自开国领袖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
全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翻译: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1)恰逢重阳节过生日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及鉴赏:
毛泽东这首词作于1929年,第一个读者应该是陈毅元帅,而这首词的书法则是进城以后的大草力作。当年,毛泽东在闽西征战途中,恰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
它的字面意义不难理解,它的思想深度应当说在古往今来咏重阳词中,独步词坛,无古无来,无往无今。
毛泽东的这首词,营造了一个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他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的、宇宙的、人类的高度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他的这首词用大草书法挥就,更使词境锦上添花。在这些年阴盛阳衰、小技盛行的社会壮态下,在重阳节的日子里,重读此词,感慨万千。
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写了诗人恰逢( )佳节这怎么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写了诗人恰逢重阳佳节。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

⑶ 诗人王维17岁的时候孤身在长安,恰逢重阳节,这让他倍感孤单,不由得想起
不由得想起家中的兄弟亲人,于是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⑷ 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孤身在长安,恰逢重阳节,
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孤身在长安,恰逢重阳节,遥思亲友作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