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为什么要从小孝敬父母

为什么要从小孝敬父母

发布时间:2021-01-22 19:41:31

① 弘扬传统美德从小孝敬父母主题的活动的作文

二十四孝_孝感继母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

后人赞曰;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二十四孝_劝姑孝祖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儿明大义,看姑骂祖逆亲意;入房跪劝悔前非,示范儿孙行孝字。

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故去了,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据说很有音乐天才。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选几个吧!

② 孝顺的孩子需要怎么从小培养

古语云: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连动物都知道报答父母伟大的养育之恩,更何况人呢?而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敬爱、不孝顺,那他一定是不会懂得感恩的。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孝顺的美德。
1.“孝顺”教育不是可有可无
一个孩子是否孝顺,体现的是这个孩子是否具有高尚的人格,而不孝顺的孩子人格是不健全的。当下,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停留在让孩子学习好、将来有本事、出人头地上,而忽略了人格培养。是否孝顺是一个孩子是否具有爱心的表现,而爱心是人格的核心内容。人格不健全,孩子的社会化程度就低,很难最大化地实现自己,也就是说,孩子到达不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的顶峰。
所以,孝顺教育无论是从培养孩子成才来讲,还是从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否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2.父母要给孩子孝顺的机会
在上面的调查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受到的关于“孝”的教育都是来自于学校。90%的学生是在学校学习的《弟子规》,只有不到10%的孩子表示,平时在生活中父母对他们进行过“孝”的教育。
试想,即使学校给予了孩子充分的“孝顺”的教育,但是到了家里,父母把孩子当成皇帝一样伺候着,那么孝顺顶多停留在思想层面,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孩子便“孝”不起来。孩子们本身都是孝顺的,我们在提升他们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也应该给他们机会,教会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付诸实践。
千万不要觉得我正当年,孩子太小,我的事情他不懂,家里的工作我一伸手就做了,他也做不来。那样,就会培养出孩子的“享受”习惯,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孝顺品质。当孩子吃东西时,父母应该与他一起分享;平时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适当地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让孩子有机会主动关心父母。
3.接受父母合理的建议
“顺”字看似简单,但是做起来不容易。特别是在当下这个开放自主、资讯多元、传播便捷迅速的时代,孩子的大脑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很容易使他们自以为是,而看不起父母的建议。所以,要想让他们听话,我们先要镇得住他们。
怎么才能镇得住呢?当孩子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不可行,我们先要告诉他们这么做的后果,他们一意孤行的话,就要让他们承担责任。同时,父母要说话算话,要保证自己的想法合理、可行。这样,当孩子的心里积累起了对父母足够的佩服和信任时,就可以告诉他们: “我们都是过来人,和你们有着相同的经历,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尊重我们的意见,也是一种孝顺。当我们的意见合理的时候,你们可以考虑采纳。如果觉得我们的想法不合理,也要跟我们说清楚。”
我们要孩子接受父母的合理建议,不能靠父母身份上的权威,而要靠父母的能力和智慧。孩子佩服父母,自然就顺服了。

③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孝顺父母

人家都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教育很重要,以前看过一个很有教育性的电视节目,就说有一对夫妻嫌老父亲老了没用了,要用竹筐把他扔到深山老林里让他自生自灭,他们的儿子看了很难过,就故意对他父母亲说“记得把筐子带回来,以后我还可以用来装你们。”他父母听了后就没把老人家仍了。其实老人家大都很好“哄”,你对他好一点点,他就像小孩子一样很高兴,蓬人都说:“我××对我多好,非常孝顺,经常给我买××,经常陪我聊天……”,以后你有什么事老人家力所能及的他都会尽量帮你。只要我们做个好榜样,相信以后子女也多少会对长辈多份尊重与孝顺的,将心比心,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人人都希望有个幸福的晚年,只要自己对长辈好一点,对子女的教育重视一点,该慈爱的时候慈爱,该管教的时候管教好,应该都会有个幸福的晚年。

④ 弘扬传统美德从小孝敬父母的故事

每次回到家里,总想解读母亲的深情厚意。她的每一次眼神与每一次问候。都会勾起我无限的思绪。

早在去年寒假临近期间,母亲便隔三差五的打电话来询问我的归期,等到我把日期准确告知以后,母亲才安下心来,并祝福我一路平安。这么平凡的事情。似乎不值得牺牲笔墨,可是一等我回到家后父亲告诉我,母亲在我回家的那天差点得了风寒。原来,母亲盼儿心切,每当听到有人从门口经过的脚步声就打开房门,出来看看,几次三番下来,母亲并未见到我的身影,可她不灰心,索性坐在家门口等待我的归来!那时已是寒冬天气,而那天又正巧下雨,冷风刺骨,寒气逼人,向来怕冷的母亲竟然无视环境的恶劣-------,听着父亲的讲述,我沉默了,并非无言,可一时,叫我说什么才好呢?我望了望正在厨房忙碌的母亲,突然感悟:母亲其实就是一种岁月。

是的,母亲是一种岁月。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岁月,从江河向大海的岁月,从沙漠走向绿洲的岁月,也是从苦难走到幸福的岁月。在这些岁月里面,究竟包含着什么,包含了多少,我想,纵使最伟大的诗人也无法抒写出诗篇,最优美的音乐也难以表达得淋漓尽致。我只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慢慢地由幼年长到了童年,再从童年长成了青年,也告别了花季、度过了雨季,现今的我正如日中天;我也知道,这种岁月值得我时时回味,值得我用一生来感激!

母亲是一种岁月。因为在人世间忍受最多苦难、咽下最多泪水、包容最多无知、体贴最多心灵的是母亲,是伟大的母亲。

岁月无情,而母亲有情。小的时候,当别家的小孩起早摸黑起来放牛的时候,母亲却叫我起来上学;长大后我成了壮小伙子,而别的伙伴都纷纷背起了行囊南下打工,母亲却嘱咐我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本该在毕业后好好孝敬父母,可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我、鼓励我争取继续深造的机会。岁月的流逝总是无情的,它夺去了母亲的青春,还在母亲的额头刻下沧桑的印记。这是怎样的一种岁月啊,我把她解读成爱的象征!

母亲是一种岁月。因为岁月没有轮回,也不着边际,而母亲的爱正是这样的浩无涯际。母亲有时甘愿做一根甘蔗,任凭儿女吮吸着甘甜的蔗汁;母亲有时又是一座大山,用坚实的臂膀抚平儿女的创伤。母亲为了我的将来,曾两度搬迁:从农村搬到城郊,再从市郊搬到市中心,而唯一的理由是为了我读书方便。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也顿时明白,这种母爱其实更是一种拯救。它拯救孟轲于顽劣的孩童之时,将他引向知识与思想之路。它是人类的摇篮,也是引导人性至善至真的北斗。即使人性的堕落如高山滚石,母亲也会用她的身躯拦住,并用爱心去鼓舞它、激励它、并陪伴它远离深渊,重新攀登。

当然,这种浩无涯际的母爱,也是女性自身的拯救者。当她为世俗所诱或为生计所迫而丧失本性时,当她囿于环境沉湎于声色犬马而难以自拔时,只要她想到儿女,想到要做儿女的榜样,想到儿女决不能过自己这样的生活,她就会升腾起战胜自我的力量,从善从真从美。虽然我成不了像孟子那样伟大的人物,但是我的母亲,乃至普天之下的母亲,都可以与孟母相媲美……

⑤ 如果父母对我一点感情都没有,从小到大对我一直都不好,我还要去孝顺他们吗

未经他人事,不劝他人善,你的心思我了解,因为我也是不幸之人,我试图解脱过,只是天不绝我,也因此更看透人性,即便亲生骨血也会让你跌入谷底,我只跟你说一句,怎么开心怎么过,顾全自己。

⑥ 长大后不孝顺的人,从小就有征兆,你怎么看

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长大后的人格特征,从小就可能看出端倪。

尤其在孩子是否孝顺的这个问题上,往往会表现在日常的一举一动中。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并助其改正,将来就可能自食苦果。

对孩子有求必应,埋下苦果

豆豆妈自从离婚后总觉得愧对孩子,对于豆豆的要求,几乎能满足的都满足了。

身为单亲妈妈的她,几乎倾尽所有,但凡豆豆说想吃,食材多贵,做法多复杂,都会尽力给豆豆做出来。

她一直觉得,豆豆缺少了父爱,自己就要双倍补偿给他。

可时间一长,自己却慢慢负担不起了。上初中的豆豆,对物质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班上其他同学有的东西,凡是他喜欢的都想要,平时买衣服买鞋也都要求名牌。

豆豆妈毕竟是个单亲妈妈,尽管工资水平还不错,但每个月也几乎要花掉2/3的钱在豆豆身上,生活过得有些拮据,完全攒不下钱。

6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发现孩子存在不孝的征兆,一定要及时纠正,哪怕采取强硬的态度。

否则,等到6岁之后,性格基本定型,再想改变孩子就难于上青天了。

虽说养儿不为防老,但父母含辛茹苦一辈子,晚年却落得个凄凉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何况,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在社会上也站不稳、走不远,家长必须重视起来。

举报/反馈

⑦ 从小要养成孝敬父母,懂得感恩,而不是索取。

说明你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懂得感恩的人,"做人就得如此。是个好人。

⑧ 兄弟姐妹四个,我最小,从小到大我认为孝敬父母,付出全部是应该的,为什么我长大了结婚了父母总是向我索

也行你的条件比你那几个兄弟姐妹好,如果你条件好,能给就给,钱是身外之内物,亲情才是真的,父母养容你长大不容易,你应该要懂得回报,你只管自己作好,其它兄妹给不给别管他,你自己尽了孝就可以,父母到老心里都是有数的,你对父母怎么怎么样,父母心里全有数。

⑨ “弘扬传统美德,从小孝敬父母”的格言警句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本人才能有限,请见谅!

⑩ 为什么孩子从小不被告知关系与关系之间大多是利益关系,而被告知要孝顺、诚信之类

每个人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你画上什么就会出现什么,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德育,百善孝为先,人无信不立,这是根本,也是好的品德,我们都知道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需要长期坚持,但是一个坏的习惯形成只是旦夕之间,破坏力也是惊人的。如果一开始就灌输利益关系,自私自利,路只会越走越歪.长期以往,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不良影响。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要从小孝敬父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寿里胶原球 浏览:627
太平吉祥人生养老保险怎么买 浏览:542
老人没胃口吃东西还拉黑便怎么办 浏览:428
经常帮父母做家务怎么说 浏览:689
潮汕妹夫父母叫什么 浏览:514
九十岁老人心梗放支架多少钱 浏览:444
我怎么才知道养老院打人 浏览:950
2017年退休金还长吗 浏览:159
养老金借方科目 浏览:516
城镇职工的退休年龄 浏览:475
父母医保如何添加子女 浏览:110
重阳节还能叫什么节 浏览:998
如何与父母交流300字 浏览:486
孝顺之诗 浏览:634
生物电细胞养生治疗多少钱一台 浏览:372
淮南女工22年工龄退休金 浏览:125
教老人如何使用拼多多浇树 浏览:59
社区迎重阳节乒乓球活动方案 浏览:915
球员喜欢去哪个联赛养老 浏览:973
越来越多老年人得肿瘤的原因 浏览: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