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这才是孝顺

这才是孝顺

发布时间:2021-01-21 15:01:51

❶ 怎样才算是做到孝顺父母

我们要学会感恩,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感恩是我们民族的美德。百善孝为先.首先要善待老人.我认为,只有精神物质两方面都让老人满足,做儿女的才是真正尽到了孝心。因此,在生活中,子女要尽量顺从老人,与老人交心,使老人精神得到抚慰。在物质上也要尽量满足老人的需求,让老人的衣食住行都得到保障.老人们都希望子女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老年人在子女的孝心需求方面,其精神层面的需求更胜于物质的需求,所谓精神需求就是希望子女多与自己沟通、交流,使自己的生活充满亲情。此外,老年人还需要子女的尊重和善待。在生活中,老年人都希望子女能充分尊重自己的生活选择。所以说,做子女的要处处尊重老人,甚至是老人的一些缺点,子女也要多宽容和谅解。

❷ 到底什么才是孝顺

什么是孝顺呢,好像就是不管父母对你做了什么,你都该想这是我的家人,我该好好对他们.不知道这样能换来什么,也许不会得到他们的爱.但外面的人肯定说你是个孝顺的人.电视里的孝顺的儿女不都这样吗?古人说上慈下孝,母慈子孝,这样是双方面的,亲情的自然流露.
如果子女恨父母,子女怎么说相对父母是一个弱势群体,子女能把父母怎么样,我认为父母对子女有责任,子女恨父母,父母能教导而不是打骂.父母对子女有爱他怎么会恨你呢?现在说孝顺好象都是单方面的,子女对父母的,而不说父母应尽的慈爱.这是封建的想法.再说现在很多父母不要子女养了,养儿防老早已过时.总之儿女长大了,经济独立了,养不养你也是由他自己.
要是父母对子女好,子女长大了怎么会对你不好?如果父母没有慈爱,而要求子女孝顺,这在现在是不可能的.子女生下来有选择怎么发展的权利吧,如果不听父母的,就只有毁灭?这是什么孝顺?就好象植物在生长,看见长的不好,有什么斜的歪的,可以从旁引导,让它回到好的方向去.只是引导,让他自然的生长,发展.这样才会长的好.而不是你看见不好,你认为怎么好,想让它长个什么样就怎么摆弄它.那样出来的肯定不好.还不如野生的树木,他没有人引导,可是他也是自然生长,有自然环境在引导,他也会知道该往何处去.现在都是发展个性的时代,单方面的所谓孝道磨灭人的个性.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而上慈下孝是永远都能被人接受祝你幸福

❸ 怎样才算孝顺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
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
孝敬父母表现在方方面面。爱父母,心裏想的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 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 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
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不是有首歌中唱到"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留意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管你有没有和他们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象没洗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的锅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亲的花草树木已渐荒废;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瓦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时......,就像他们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时......;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青脆的蔬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得烂烂的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喜欢吃稀饭;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在吃饭时间他们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他们感冒或着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 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 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探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遗弃了。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 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料理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可能会大小便失禁、可能会很多事都做不好,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请不要嫌他脏或嫌他臭,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清理

❹ 到底怎样才算孝顺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是不知道方式,而是自己没有切身去做。稍微想想就可以有很多答案。如:给长辈打饭,聊天沟通思想,汇报自己的工作及生活情况。长辈最想知道的就是晚辈的情况,那怕是天气变化了,有没有穿厚衣服等等,总之很多。有句话说的好:不生孩子不知父母恩呀。一个人孝顺不孝顺没有特别的道德标准。我个人认为还是从小事做起,具体的内容还是学唱一下《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吧。
重要的是自己用心去关心他们(只你的父母),用实际行动来告诉他们,多抽点时间长带上媳妇儿子回去看他们两老,天伦之乐我想是每人老人家都想要的

❺ 怎样才算孝顺

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安外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更深刻的孝道就是要内安其心。
《论语》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牢记父母的年龄,一方面会因为高堂健在而心慰,别一方面又会为他们已入暮年而忧惧。“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种最深痛的悲哀。
姑娘,怎么才算孝顺,什么叫孝顺,每个人都有个人的解读,说出若干个答案,孝顺应该是老人和子女共同构建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各个家庭差别迥异,大相径庭,故人云“顺者为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所谓的“孝”和现代的“孝”有点不着边际,现代人不敢苟同。
姑娘,其实你对父母是很孝顺的,只是在钱的方面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你父母也不指望你,你给父母留下钱,考虑你的花销和实际情况父母也不会接受的,正像你讲的那样,哪家爹娘不心疼自己的女儿啊!
你讲“我最不明白的是,妈妈在我面前总是感觉不错,不说我有不对的,怎么一转身在表姐(亲戚里最讨厌的人,圆滑世故,却不诚信)面前说我不孝顺(当时是在午睡听到的)”,你不要怪罪自己的老妈,老妈是为你开脱,对表姐没有说真话,那是在忽悠你表姐,是迎着表姐说,难道妈妈和外人讲话还把自己的闺女豁出去吗,不可能的,这只是老妈的计策罢了,你千万不要上心里去,记恨老妈好吗 。“我今天受到的打击可以说是严重”,你的话本身就有些“言重”了 ,经过老汉的解释,你该明白了吧。

❻ 什么是孝顺,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孝顺呢

导语:孝顺二字,你的理解。

5、精彩回答:

我觉得孝顺父母是要尊重父母的意见。经常回家陪陪父母,和父母聊天吃饭。即使有时候有些事情会和自己的观念不一样,嘴上同意父母的观点,但是还是得按照自己的做法来。大事听听父母的意见,因为他们是过来人,经验比我们多,但是最后拿主意的必须还是自己,虽然我们在父母眼里是孩子,但是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也应该有自己的担当和责任,好多事要自己想清楚结合父母的观点然后再做决定。我觉得有时候不一定要听父母的,虽然他们是过来人,但是以后的道路也是自己的,不能什么事都听父母的,不能愚孝。要把问题分析给父母,说明自己已经长大了,一些事应该自己做决定了??心疼自己,让自己健康,不让父母担心也是孝顺。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也是孝顺??

❼ 怎样才叫孝顺

一种观点认为,让父母衣食无忧,就是孝顺。这种观点和“养儿防老”的观念相辅相成,其核心是满足了父母的物质需求,就是孝顺了。当然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老人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孔老夫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说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经认识到了老人的精神需求。因为养条狗养个小宠物也是要满足其物质需求的。不过,有的人连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也做不到,那就不仅仅是不孝,而是大大的不孝了。
还有一种观点,就是保护好自己,就是孝顺。其实这种观点不是从为人子者的角度出发,而是从绝大多数为人父母者的角度出发,才能成立。古人很重视保护自己的身体,《孝经·开宗明义》篇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身体是父母给的,要好好爱护,不让其受伤,这是孝的开始,也是孝的根本。
其实从根本上说,保护好自己受益最大的也是自己,为什么还说是孝顺呢,这对父母有什么好处呢?民间有句俗语,对这个事儿是一个很好的解释: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对于不在自己身边的孩子,总是担心的。担心什么呢?恐怕最大的担心就是害怕孩子受伤、生病。这是一种天性。因此,孔子在《论语》中对“孝”还有这样一种论述:“父母唯其疾之忧”。字面意思是说,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也就是说,孩子只有生病的时候父母才担忧,平时对孩子十分放心。这样的解释很多人看不明白,为什么孩子生病的时候父母才担心就是孝顺呢?
其实稍加思索,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让人不省心。有的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到处闯祸;有的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总出危险;有的离了父母师长的管教,就像脱了缰的野马,没有任何约束,不好好学习,还交一些狐朋狗友……那么,让我们想一下,如果有这么一个孩子,聪明智慧,有良好的生存技能,既能好好保护自己,又能好好约束自己。其父母对孩子可以无比信任,不用担心孩子闯祸,也不用担心孩子不好好学习,更不用担心孩子误入歧途。总而言之,这样不用父母操心就能健康成长的孩子,怎么能不算是孝顺呢?
但是无论多么懂事的孩子,都有可能生病。所以,作为父母,如果只需要为孩子的疾病担心,那孩子当然就是孝顺了。
忽然又想起一句古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与“好男儿志在四方”似乎相悖。不过这话还是有道理的。我们当代社会很多人考了名牌大学,分配在大城市,与父母相隔千里万里。即便是按时给父母寄发生活费,却无法对父母进行实时的照顾。父母得了疾病也不能床前尽孝。其实,对于父母来说,尽管可能为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而自豪,从根本上说,他的孩子却已经实际上只是具有象征意义——因为,离他(父母)很远。
综上所述,什么是孝顺,最基本的有三条:一是供给父母衣食住行,满足其物质需求;二是对父母要和颜悦色,经常陪陪父母,满足其精神需求;三是保护好自己,不要让父母担心。

❽ 怎样才算是孝顺,您是怎样理解孝顺这个词的

我们都一直被教导要孝顺父母,那么怎样才叫孝顺呢?是给父母很多吃的穿的吗?是给父母无数的钱吗?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曾经,我一直以为,如果结婚以后,每个月给父母足够的钱和物,抽时间常常去看望父母,就是孝顺了。我一直关注的是在物质上孝顺父母,却忽略了精神上对父母孝顺的重要。何况,更不该忽略的是现在。 其实,一个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缺少哪一方面都是不行的。儿女孝顺父母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生活需要,更应该在精神上给予父母慰藉,让父母物质上富足,精神上愉悦,才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顺。 而且,孝顺父母,不是只有结婚离家后才做的事情,孝顺父母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现在你成年了,就应该在现在做个孝顺的孩子。在没有结婚之前,对父母尊敬爱戴,分担父母的忧愁和苦恼,不给父母增添麻烦和负担,让父母的心情快乐,精神愉悦,这是为人子女之本,也是做为一个人应该做的。 曾经,我幼稚的忽略了父母的精神愉悦的重要性,错误的以为我帮你干活,帮你教导我的妹妹们,就是个很好的女儿了。在生活中,惹父母生了不少的气,姐妹之间,往往也因为互不相让而大动干戈。结果给父母带来了很多痛苦和苦恼。想想真的不应该。 再说了,在家里,我是长女,付出的肯定是多些,我总觉得自己做的够多够好了。自己尽了那么大的努力,为什么一个家还争吵不休呢?应该想想是不是心太好而方式不恰当呢?如果其他妹妹朽不可雕,那么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给别人一个好的榜样,也是个很好的选择。今生成为一家人就是莫大的缘分了,随缘给别人好的正确的语言和帮助,为家庭营造一个和谐和睦的氛围。 感谢上天,终于让我明白了这些,相信今后的和睦幸福生活就在眼前了。我们一定做得到的!

❾ 怎样才叫孝顺

孝顺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人们都把一个人孝不孝顺,看成其道德情操是否高尚的标尺。那么,对待上了年纪的老人,如何做才叫孝顺呢?这的确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有人认为,只要让老人吃好、穿暖就是孝顺;也有人认为,只要每天多陪陪老人,不让他(她)寂寞就是孝顺;还有的人认为,老人辛苦一辈子了,现在只要不让他干活,让他享清福就是孝顺……而我却并不完全赞同这些观点,我以为,对待上了年纪的老人,关键要做到三个字,即“哄”、“顺”、“用”。
一是“哄”。记得严顺开、凯丽、李丁、王景四人所演的《爱父如爱子》小品中,凯丽有这样一段台词:对待60岁以上的老人,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对待70—80的老人,要像对待幼儿园里的孩子一样,对待90岁以上的老人,要像对待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对待……这段台词说得虽然都是大白话,但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地道理,对待上了年纪的老人,凡事都不能太计较,也不能要求太高,而应该像哄孩子一样“哄”他们开心,“哄”他们高兴,“哄”他们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对这个问题,严顺开、洪剑涛和小叮当所演的小品《讲故事》可说是作了最好诠释,当爷爷要给小叮当讲《粮票的故事》时,小叮当向他爸爸直叫苦,说已经听了30多遍了,可洪剑涛却教育小叮当:你知足吧,你才听30多遍,我都听300多遍了,但为了让爷爷高兴,我们仍要像第一次一样,特兴奋、特别认真,而且必须兴高采烈的听,结果,“哄”得爷爷很高兴,微笑着就睡着了。
二是“顺”。孝顺孝顺关键在“顺”,一般说来,凡上了年纪的老人,大多有些固执甚至僵化死板的想法、癖好、习惯,比如,有很多老人,儿女虽然很孝顺,家庭也很殷实,吃、穿、用都很富足,可老人却很节俭,吃剩的饭和菜一点也舍不得倒掉,热了又热下顿再吃;旧衣服补了又补,很多新衣服却藏在箱子里不穿,甚至被虫子咬了;儿女们扔掉的旧纸盒、饮料罐、酒瓶子……老人却偷偷捡回来,说:存起来可以卖钱……为此,儿女们常埋怨老人“不会享福,生来就是受罪的命”;而老人又常责怪儿女“不会过日子,是败家子”。就这样叮叮当当,谁也说服不了谁,儿女本来是想让老人过好日子,却搞得老人很伤心。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儿女对待老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想法、癖好、习惯,只要无伤大体,不是原则问题,就要尽可能顺他的意,而不能生硬勉强地企图用“时兴的”、“新潮的”东西去“同化”或改变他。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非但改变不了老人几十年形成的习惯和做法,甚至还会惹恼他。俗话说:“顺着吃好酒,耿傲讨人嫌”,说得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子女生怕老人干活累着,所以,什么家务活都不让老人碰,弄得老人整天无所事事,只能是吃了坐,坐累了就睡,睡醒了又吃。其实,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很不利于老人身心健康的,他会变得很悲观,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废物,什么用处、什么价值都没有了。所以,对待老人的正确做法应该要“用”。这里所说的“用”,不是要把老人当作什么工具去使用,也不是要把老人当作“佣人”去使唤,而是要有意识的找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理理青菜、剥剥花生、拣拣豆子、刷刷锅碗等活儿让老人去做,如果老人对电脑感兴趣,还可以教他们学习打字、上网,这样,不仅有利于老人活动身体、充实生活内容,更重要的是让老人觉得自己还能帮助子女做点事情,还不是累赘,还有一定的价值,所以,老人也就会乐此不疲的去做,而只要老人身心愉悦了,身体自然也就好了。这岂不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以为,以上三点,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作为儿女来说,只要全都做到了,做好了,就是最大的孝顺,就一定能够使父母的晚年过的舒心健康、幸福美满。

❿ 怎么才是孝顺

多关心多回家看看顺便他需要买点东西

阅读全文

与这才是孝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2017养老金核定表 浏览:258
长春老年大学课程 浏览:990
吉林省老年大学和长春市老年大学有哪些 浏览:677
18和60岁 浏览:606
个体户退休金的计算方法 浏览:129
老年大学芭蕾舞蹈我的祖国 浏览:126
安徽省阜阳市三区养老院有哪些 浏览:333
大岭山体检是去哪个医院 浏览:282
父母的房产怎么加儿媳妇 浏览:206
欢庆重阳节新闻稿 浏览:150
湖北2017退休金上涨 浏览:524
台州职工养老保险2015发放 浏览:503
退休工资6000多什么级别 浏览:618
公务员会计退休年龄 浏览:432
长寿区川维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浏览:265
农村轮流抚养老人 浏览:178
广州养老院排名 浏览:930
70岁得了肺癌怎么治疗 浏览:668
企业职工在管理岗位上如何延长退休年龄 浏览:19
苏州退休社保哪多少钱 浏览: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