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登高活动名称

重阳节登高活动名称

发布时间:2021-01-21 09:24:24

A. 重阳节登高习俗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广州地区,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在上海,附近无山丘,便把沪南丹风楼及豫园的大假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热闹。至民国年间干脆又登二十四层高的国际饭店。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尤其是滕王阁,因了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至于湖北江陵龙山上的纪念晋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迹,也吸引着许多游客。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制《五杂咀》中的看法。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
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B. 重阳节登高习俗的寓意

登高风俗由来大致有四:

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远古时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习俗。

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按照天地日月运行规律,重阳这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重阳节登高避灾之神话传说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东汉,传说当时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的荒谬故事。

(2)重阳节登高活动名称扩展阅读

民俗活动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重阳节

C. 重阳节活动的主题有哪些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D. 重阳节登高诗句

1、《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译文:

重阳之日,大家一起喝菊花酒、登高山,这与传统的习俗是一样的。封将军治军威严峻厉,常让人感到一股肃杀之气。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降落。边廷上,幸喜没有战事,承蒙您的恩惠,戍守的人们得以放怀欢乐、醉舞军中。

2、《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3、《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译文: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4)重阳节登高活动名称扩展阅读: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E. 重阳节活动的主题有哪些

古时候的重阳节习俗,有哪些流传至今?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时至今日,一些地区仍保存着这种风俗。

到宋代,赏菊成为一时盛举。届期,无论皇室贵戚还是文人士子、小民百姓,都要赏玩菊花。文人士子们还举办社交宴乐性的菊花会,赏菊吟诗。不过,其中规模最大,气象最盛的当数宫廷赏菊:“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瑞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节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有的地方重阳前后要举行菊花大会。人们来来往往倾城出动观看菊花,热闹空前。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过重阳节还有些独特的过节风俗。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各位看官,你说呢?

F. 重阳节登高是什么意思

“重阳节登高”就是要登高望远,在古代,每逢九月初九,都要举家登高望远。登高传说是为了避灾,因为有民间故事讲到,古时曾有一家人在九月九佩戴茱萸登山,回来后发现家中牲畜皆亡,唯有登高远走的家人无恙,——虽然这是个遥远的故事,但是流传到风俗习惯里,上至帝后、下至民间,都会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望远。

(6)重阳节登高活动名称扩展阅读: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广东,重阳节又称“重阳登高”、“重九”、“登高节”、“女儿节”、“茱萸节”、“菊花节”等。从前,民间有登高野游、把酒赏菊、放风筝、蒸花糕、吟诗怀念远游之人及迎接嫁女归家等活动。这一天,人们上坟拜祭先人,表示追思。

《燕京岁时记》叙述清代北京在重阳节立“九花山子”。九花即菊花,至今重阳节的某些习俗仍在流行。近年,又将重阳节确立为老年节。是日,举行各类活动,以表示对老人的尊敬。

G. 重阳节登高的由来是什么

南朝梁抄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袭记载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登高活动名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2017养老金核定表 浏览:258
长春老年大学课程 浏览:990
吉林省老年大学和长春市老年大学有哪些 浏览:677
18和60岁 浏览:606
个体户退休金的计算方法 浏览:129
老年大学芭蕾舞蹈我的祖国 浏览:126
安徽省阜阳市三区养老院有哪些 浏览:333
大岭山体检是去哪个医院 浏览:282
父母的房产怎么加儿媳妇 浏览:206
欢庆重阳节新闻稿 浏览:150
湖北2017退休金上涨 浏览:524
台州职工养老保险2015发放 浏览:503
退休工资6000多什么级别 浏览:618
公务员会计退休年龄 浏览:432
长寿区川维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浏览:265
农村轮流抚养老人 浏览:178
广州养老院排名 浏览:930
70岁得了肺癌怎么治疗 浏览:668
企业职工在管理岗位上如何延长退休年龄 浏览:19
苏州退休社保哪多少钱 浏览: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