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顺镇老虎山

孝顺镇老虎山

发布时间:2021-01-18 06:37:51

① 关于孝顺的小故事

1、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2、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3、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4、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5、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6、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② 孝子董永的故事

较早的记载出自《搜神记》: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版鹿车载自随。父权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嫌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日:“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③ 十二生肖里面最孝顺的动物是那一个

十二生肖中谁最孝顺

④ 《水浒传》当中李逵是出了名的孝子,那么事实上他真的孝顺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么说:李逵可能是个孝子,但不是个聪明人。

我们都知道,李逵带老母上山所谓享福的过程中,遭遇了老虎,老母被老虎残忍的吞食。李逵悲愤之余挥拳硬生生打死了老虎,是《水浒传》第二个打虎人。

话说回来,真是老母的溺爱,造成了李逵易怒暴躁做事不考虑后果的性格,也最终造成了老母被老虎咬去。

由此看来,李逵也许本心是好的,也绝非不孝顺之辈,但实际上造成了坏的结果。

⑤ 浏阳各乡镇的名称来历

以下信息来自网络,但是作为浏阳人可以明白跟你说,这里面涉及故事的方面,全部都是伪造的,是穿凿附会的,是编造的,比如【荷花】。
【淮川】淮川前身即浏阳城关镇。沿用古名“淮川镇”为淮川街道办事处,因域内有淮川河而名。

【集里】因集里桥得名。集里桥原名七里桥,因离浏阳城区七里路而得名,后谐音为集里桥。

【荷花】相传,很久以前,南市街南郊住着一个草药郎中,名叫杨孝,对母亲十分孝顺。一次出诊,因抢救病人两天两夜,等治好病人,买一根他娘很害欢吃的莲藕回到家,他的娘已死在床上,乡邻帮他将娘安埋归山后,杨孝肩背三尺莲藕,跳进南市街街口清水塘里。乡亲们捞了他很多天一直没捞到,六月初六那天,塘中长出一朵鲜艳的荷花。乡邻为怀念他,将这块地方取名为“荷花”,将这口塘取名为“藕塘”。这口塘里生长的藕,比一般藕中间多一只眼,这只眼人们称为孝敬父母的“孝心眼”。

【关口】关口境内有一条泉塘河,流经水口山和高长尖之间,其地狭窄,有如险关隘口,因此取名关口。

【溪江】溪江因境内有一溪水,发源于棉花、道源山麓,名叫溪江,于炭棚流入大溪河。溪江因此得其名。

【古港】古港是因为原为浏阳重要港口之一,因历史悠久,故名古港。

【高坪】高坪集镇原在江边埠,距今龙泉井约1里。明末时因山洪暴发,全部冲毁。后来迁于现址。因此地高阔平坦,便取名高坪。高坪集镇为杨潭、石湾、船仓、高坪四地的经济中心。原来这四个地方各为乡的行政单位。现在合并为高坪镇。

【三口】三口又名三口塅,因地处大塅,四周环山,地势北高南低,发源于北面高山的宝盖河、严坑河、小湘河流入塅中,汇合于南面的石泉,然后流入大溪河。“三口塅”就是以三道河口而得名。三口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苏区,二万多人口中,先后有354位烈士为革命献身。革命志士,一代名将饶子健、刘子奇、孔诚均诞生于此。

【沿溪】沿溪的地名来源于沿溪桥。沿溪桥始建于宋代,明清均有修葺,由原来的九拱改为七拱。原有桥碑,碑石上刻有“一轮明月,沿江千古照;九曲拱桥,溪水四时通。”桥名取对联中的“沿”和“溪”命名。

【官渡】元朝初年,官渡曾为浏阳县治,名曰:“居仁镇”,后名:“居陵镇”。相传元代有一骑马官吏,到此呼渡过河,因船夫行动迟缓,官吏一气之下,策马过河,故改名“马渡”。明代后改名“官渡”,并一直沿用至今。

【永和】相传永和原名奔埠市,或者般步市。宋末元初时,经历灾荒、瘟疫、兵燹,已无人烟。后来欧、柳、唐、卜四姓由长沙迁此,插草为标,将地名改为永和市,取永远和好之意,沿用至今。

【七宝山】七宝山乡位于浏阳市东部,因历史上盛产铅、铁、硼砂、青矾、胆矾、土磺、碱石等“七宝”而得名。

【达浒】达浒地名的来历是这样传下来的。相传在元朝以前,这里沿河两岸住着不少人家,世代以农业为主,有的兼营商业。河中有一踏水桥,沟通两岸。有时河水上涨,需踏水而过。后来,人们希望此地兴旺发达,加之大家都濒临水边(水边,浒的意思)而居,因此命名为“达浒”,沿用至今。

【大围山】大围山屹立于湘赣边界,周围300里。山的主峰七星岭为浏阳最高峰。根据清嘉庆一统志记载:大围山“岗峦围绕,盘踞三县,因名大围”。大围山镇因山而命名。中国革命史、毛泽东军事生涯,在大围山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秋收起义到家市会师,经历了白沙大捷、东门失利、上坪转兵的三部曲都在大围山。

【张坊】张坊古称洞溪市。明洪武年初,一支张姓移民自江西修水迁徙至此,繁衍生息,成为望族。至明永戊子年(1408),族中有叔、侄二人同登乡榜,特建青云坊以示表彰,就有张家坊之称。

【小河】因位于大围山东,七星岭下,是小溪河的中段,故称“小河”。

【澄潭江】澄潭江因境内澄潭江集镇居南川河畔有一深潭,河水澄澈,故名澄潭江。另外有一说法是:南川河,上从沿潭湾起,下至大瑶伍家洲潭,在澄潭江境内长35华里,共有28座潭,因潭多而得名冗潭江,河水长年澄清见底,清朝末年演变为澄潭江。1995年撤区并乡后,由原澄潭江、大圣、山下三个乡镇合并而成。

【中和】中和的云居山下,山谷内有一座雄伟的石拱桥,桥建好后,当时以儒家中庸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意而取名中和桥,以象征和衷共济,万物欣荣。中和地名因此沿用桥名而来。

【文家市】相传明末清初,文姓聚居于此,开设店铺,逐步形成圩场集市,文家市由此得名。1995年撤区并乡,原文家市区的文家市乡和岩前乡,合并为现在的文家市镇。

【大瑶】明清时期,大瑶地区制陶业发达,陶窑林立,以生产水缸类陶器闻名,因得名“大窑”,后因“窑”与“瑶”同音,“瑶”的意思有“美玉,喻美好,珍贵,光明洁白”,到清雍正年间正式雅化为“大瑶”。

【杨花】

【金刚】因境内有千年古刹――唐石霜寺,寺内塑金刚神像而得名。

【葛家】

【太平桥】相传清朝时,当地有一名叫邓朝海之人,自费重修石桥一座于门前小河上,因渴望太平,故将此桥取名为太平桥,太平桥因此而得名。

【枨冲】枨冲集镇位于杨家、东湾两山冲之口,原来盛产橙子,这里叫“橙冲”。因古 “枨” 字与“橙”字同音同义,所以又名为枨冲。

【镇头】相传明末时候,现在的镇头市是郑姓集居,叫郑家湾。后来,郑姓在此开设店铺,改名为郑家市。随着地方人口增多,其他姓氏逐渐迁入,市场繁华。但郑姓依仗土著,不许外姓在此经营。到了清代,一县令来到郑家湾察访,群众控告郑氏的霸行。县令裁决:不能一姓垄断市场,责令地名改为镇头市。虽然谐音“郑”,但意义不同了。二百多年来,逐渐形成了集市。镇头地名沿用下来。

【普迹】普迹镇位于浏阳市西部,境内原有万寿宫,庙内祀“灵感普济之神”许逊,故名普济市,后因谐音演变为普迹市。普迹镇于1993年批准建镇,与原金江乡合并为普迹镇。

【官桥】官桥之名源于镇内的一座叫“官桥”的桥名。官桥是清代张淑修初建,其子谛先重修,因望升官而取名。地名随桥名而定。

【柏加】自元人屠戮汉人以后,原来的柏加只有八家老土百姓,八姓故名八家庄,经发展繁衍,约有百家之众,乃名百家庄。又街东有处名花园里,柏树尤多,蔚然成林,遂俗称为柏嘉山。

【洞阳】洞阳在捞刀河中游南岸。在九溪洞出口处有一集镇,镇上居民多姓欧阳,因此取名“洞阳市”。洞阳地名也由此而来。洞阳山与南岳衡山一样高。洞阳是一个“别有洞天”的地方。很多人称这里是世外桃源,但这个比喻还稍稍有些低估了,这可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四洞天。相传被隋炀帝敕封为道教法门圣地,洞阳山被封为全国第24洞天。唐朝一代道教宗师司马承祯在其著作《天地宫府图》中即提到三十六洞天,关于洞阳山的描述是:“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刘真人治之。”而在后世对洞阳山具体地理位置的描述中,一般会加上“今湖南浏阳县西北”。

【永安】永安市以前叫潦浒市。好多年以前,有个去长沙赴任的杨知府途经古潦浒市时,停下用餐。餐毕,他向当地人打听这地方叫什么地名。当地人回答:这里是潦浒市。杨知府一听,心中一惊:当地人说的是:潦浒市,可他听到的是:老虎市。前任知府姓朱,任期没满就下了,现在我姓杨。这老虎市就在长沙城门外,虎吃猪;现在我姓杨——虎同样是要吃羊的,太不吉利。匆匆上路进长沙赴任,上任的第一件事,仍惦着那潦浒市的地名问题。为了吉利,他就以知府的名义下令:以后任何人不得叫该地为潦浒市,而改叫永安市:以取永远平安之意。从此,永安市就一直沿用至今。

【北盛】北盛自古有“北盛仓”之美称。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初期,即十七世纪六十年代,浏阳县政府在浏阳东南西北四乡各建一个粮仓,分别命名为东丰、南盈、西满、北盛,取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的意思。自此,北盛仓作为地名沿用至今已经300多年了。

【沙市】沙市因驻地沙市街命名。历史上的沙市街,周围多砂石,古县志上记载原名为“砂石街”。后来因当地土话“砂石”与“沙市”谐音,逐渐演变为沙市,沿用至今。历为行政驻地。

【淳口】淳口原来叫龙口、神口。龙口、神口、淳口的演变都与域内的主干河相关。河水从瓶颈似的鰲江口注入捞刀河。其地形貌似龙的口腔,叫龙口。周围的平原叫龙口塅。东部为上龙口,西部为下龙口。河被命名为龙河。古时,龙河屡屡发生洪涝干涸,偶然求得风调雨顺,人们认为是龙河显灵,是一条神龙。于是人们就将龙改为神,称神口。解放后,大力兴修水利,神河水浇灌着肥沃的田野,从此旱涝保收,水旱无忧。人们根据“淳”字有“浇灌”的意思,又有清秀的含义,希望清秀的神河长期浇灌田野。慢慢地在口头上将地名“神口”改为“淳口”了。

【蕉溪】因蕉溪岭得名。

【龙伏】龙伏原叫“灵官市”,即“龙伏市”,主要是北乡土话“龙”为“灵”而形成的口语。在现在的龙伏镇驻地的东南面有一山,好像是龙伏在地上,“龙骨”上集居着较多的人家,所以称为“龙伏市”。

【社港】社港在清朝、民国时期叫“莲溪”。沿用到1950年4月,后用21区代替;1954年7月,区名由数字名改为驻地名,第21区的驻地在社港市,遂改为“社港区”。“社港”这个名称才沿用为现在的行政名称。“社港市”这个名称,包含三个意思。一是词典考:社,古代是上神和祭祀土神的地方,古代社港一地上神和祭祀土神就在社港市这个地方;二是古代此地建有港口。三是这个时候社港商贸繁荣、居住人口密集,已经成为集镇闹市,因此全名为“社港市”。

⑥ 壶镇镇的历史沿革

壶镇镇位于缙云县东北,距县城公里,坐落在括苍山西北麓的好溪冲积盆地上。马鞍障其前,石龙绕其后,括苍绵延环抱,平畈阡陌纵横、村庄星罗棋布,工厂商铺林立。
好溪流碧,似一条飘逸的玉带,穿镇南去。壶镇地处“三府(古代的处州、婺州、台州三府,即今丽水、金华、台州三市)四县(缙云、永康、磐安、仙居)”交会的腹地,东通仙居、西连永康、南接县城的苍岭古驿道在此设有驿铺,金(华)台(州)和(云)磐(安)公路于此相交,缙(云)椒(江)高速公路设有壶镇出
口,南距金温铁路和金丽温高速公路俱仅20公里。壶镇自古发达、繁华,是浙中南重要的商贸集散中心。
现有镇域面积228平方公里,其中集镇面积4.5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户籍人口8.3万,常住人口达到10.5万。
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0.23亿元,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县三分之一强,财政收入1.55亿元〔注1〕. 2009年实现工业产值75.5亿元,财政收入2.3亿元,2010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92.34亿元,财政总收入3.0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356元。
自2010年底被列入全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以来,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壶镇经济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2011年,全镇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17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财政收入4.71亿,增长54%;GDP总量32亿元,同比增长28%。小城市培育展现了壶镇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
超亿元企业26家,拥有国家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著名商标7个,浙江名牌产品4只,已经形成缝纫机、带锯床、工刃具、建材金属、炊具等块状产业集群,是“全国重要的家用和工业特种缝纫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带锯床生产基地”、“浙江省机床工具品牌商标基地”,其中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被列入全省21个块状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
壶镇镇先后荣获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等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是全国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浙江省首批省级中心镇。2010年12月,壶镇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是缙云县也是丽水市唯一一个入选的重点镇。 北宋《元丰九域志》〔注2〕载:“上(指上县)缙云,州(指处州)东北一百一十里,五乡(万安、景福、官政、仙都、美化),胡陈—镇。”这“胡陈”—镇就是指今天的壶镇镇。当时,处州府管辖六个县(丽水、龙泉、松阳、遂昌、缙云、青田),“镇”的建制只有缙云的“胡陈”和丽水县的“九龙”两个(古代府、县的驻地,分“坊”不称“镇”)。相邻的婺州府辖七县,其中也仅有金华县设“孝顺—镇”。
因此,自古称“胡陈”、“九龙”、“孝顺”为浙中南三大古镇。以上资料一是可以说明唐宋时期能定为“镇”建制的为数确实较少;二是不难想象,在古代,一个地方要孕育成一个集镇,必定要有一个很长时间的艰难发展;三是它足以无可辩驳的证明,壶镇自古就是发达、繁华的古镇、重镇。作为千年古镇,壶镇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唐朝就有集市。这里有千年栝苍古道,有始建于吴越国时期的九松寺,宋代的惠明寺、美化书院,有明朝的阮公点将台、尚书坊,清代的崇正书院碑等古建筑,昭示壶镇往日的辉煌。 壶镇古镇为何始称“胡陈”呢?村以聚居姓氏为名,自古以来,比较普遍。缙云县以聚居姓氏名村的就有134条,占全县村庄数的十分之一。相传“胡陈”镇名,也因当时“胡”、“陈”两大氏族居此而名,这应说是可信的。地名历经变更后的壶镇一带,至今还有“胡宅口”(既有“宅口”,理应还有更大的“胡宅”),“湖(胡)川”、“塘宅陈”等村名,这也从一个侧面可以说明着这个问题。
但现有关于“胡陈”镇名具体来历的阐述,是应该匡正的。
在本地资料中,关于“胡陈”镇名的来历,最早的当是康熙二十三年的《缙云县志》,其中“流寓”一节载:“胡森,字云林,苏州人,任武节大夫、东南第一正将。从高宗南渡,迁居缙云之美化乡(即今日壶镇镇、雁岭乡、白竹乡和磐安县冷水镇、仁川镇、双峰乡等地域),是时有陈氏同迁,为邑著姓,因名其地曰‘胡陈’。”单从这段话去看,“胡陈”之镇名来源已一目了然,但如果与其它资料对照考证,则谬误立见。“高宗南渡”,是南宋建炎三年,即1129年。而《元丰九域志》出版于北宗元丰三年,即1080年。
所以道光二十九年(1849)版《缙云县志》“辨误”一节中就曾指出“……考王存《元丰九域志》,处州缙云县有五乡胡陈—镇。据此知,‘胡陈’名镇,北宋已然,并非胡森流寓之后始有此镇名也。”对于胡森,史书无记,《缙云姓氏志》载:“胡森(958~1030),字公恩,仕武节大夫,因返永嘉祭祖,途经缙云黄碧,闻冯公岭老虎伤人,夫人陈氏惊骇,遂寓居黄碧东山,是为东山胡氏迁缙始祖。”
胡森1030年就已逝世,可见东山胡氏迁入缙云确在《元丰九域志》出版之前,但他是“寓居黄碧东山”(古代的万安乡二都,今新碧碧虞一带),而非“美化乡”。胡森后裔后来确有迁居今壶镇一带的事实,可那是第四代之后的事了。另外,“胡陈”古镇的陈氏迁入,《缙云姓氏志》载:“宫泽古名塘宅陈……嘉佑元年(1056),(北宋仁宗朝宰相陈执中第三子)世聪携家小行至缙云美化乡,闻其地有‘美’字,也就定居于该乡的坑勘头(今壶镇洋宅桥上)”。
前文已述,古时要称上“镇”的为数很少,孕育成“镇”更需很长一个时期。从以上“胡”、“陈”两族迁入“胡陈”古镇的情况看,陈姓稍早,胡姓更晚。即使以陈世聪于北宋嘉佑元年(1056)年迁入计算,至元丰三年(1080),也仅有二十多年,不可能发达到以姓氏名其“镇”的程度。可以认为,“胡陈”古镇当时的“胡”、“陈”两族迁居“胡陈”一带,最迟在北宋之初(960)及以前,他们为壶镇早期的繁荣作出了努力和贡献,但其流支肯定是已离开缙云,去新的地域发展了。

⑦ 请问“二十四孝图”是哪二十四个孝顺故事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有诗颂曰: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二十四孝_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当,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后人有诗赞曰:
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二十四孝_弃官奉亲
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二十四孝_单衣顺母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 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 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 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二十四孝_卖身葬父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 有诗颂曰: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二十四孝_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二十四孝_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二十四孝_闻雷泣墓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来就很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
有诗颂曰: 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二十四孝_负米养亲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
有诗颂曰: 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二十四孝_挨杖伤老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有诗颂曰: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二十四孝_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继母没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
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二十四孝_孝感继母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
后人赞曰;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二十四孝_劝姑孝祖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儿明大义,看姑骂祖逆亲意;入房跪劝悔前非,示范儿孙行孝字。

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故去了,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据说很有音乐天才。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二十四孝_兄弟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二十四孝: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⑧ 孝心故事

ding

阅读全文

与孝顺镇老虎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怀孕怎么躲过内职体检 浏览:10
老年体协活动经费方案 浏览:745
上海法官退休年龄 浏览:83
164岁长寿老人 浏览:542
重阳节江西庙会 浏览:671
老年人微信名男 浏览:750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书法字 浏览:945
老人躺不平如何做ct 浏览:633
孝顺父母的背景照 浏览:494
养老保险和医疗不一样 浏览:514
北京康语轩孙河老年公寓电话 浏览:469
普通农村老人过世要花多少钱 浏览:9
端午节跟父母说什么 浏览:183
老年人焦虑症的治疗该如何进行 浏览:284
重阳节的人物及来历 浏览:107
重庆长寿区元祖 浏览:526
长寿花水泡不生根怎么办 浏览:179
女兵体检怎么体检 浏览:275
体检表的职务怎么填 浏览:128
退休了还扣社保 浏览: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