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友善孝敬节俭诚信的手抄报

友善孝敬节俭诚信的手抄报

发布时间:2021-01-16 18:57:23

① 手抄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简单

可以写从战争到解放、奥运、5.12、全运会···等一切中国的变化,你可以去网络搜一下关于中国的大事,中国的由来等。希望我的回答给你有帮助!

② 如何制作一年级的手抄报诚信,友善,文明为主题

分为三个板块,对三个板块找一些对应的案例、一些文章的阐述,加上一些动画

③ 有关于诚信待人 和睦友善 孝敬长辈的手抄报资料

诚信待人

您必须保持诚实人的立场,这时常是冒险的人需要的勇气。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的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周恩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贝多芬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夸美纽斯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邹韬奋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德谟克利特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鸠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 周恩来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1.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贝多芬
2.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
3. 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徐特立
4.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
5.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萨迪
6.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
7. 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谢觉哉
8.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
9.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司马光
10. 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 列宁
11.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夸美纽斯
12.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夸美纽斯
13.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④ 懂诚信,懂友善,优秀核心价值观的手抄报怎么做

文字材料: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诚与善是对人最基本的要求。
真诚是什么?它是一种智慧。有许多智慧千方百计也得不到的。真诚却轻而易举的得到了。真诚是晶莹剔透的,它是一种高尚。做一个真诚的人,他会感到全身轻松。它犹如一潭幽静的湖水,宁静,淡泊,美丽。虽然它有时会遭到沙石的袭击,但它凭着自身的净化作用,很快会融化污浊,但自己仍不改变容颜。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少年在行窃时,被一个女孩发现了。女孩并没有报警,而是装作不知对方小偷,热情地与他聊天。他们聊得很开心,少年临走前,女孩还用自己的小提琴为他拉了一首曲子,又把琴送给了少年。后来,当少年再去找女孩时,她已经因病离开了人世,在她青色的墓碑前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把友善带给世界,我快乐。”少年从此深受鼓舞,他在苦难中重拾自尊,心中燃起了走出逆境的熊熊烈火!最终少年在悉尼大剧院,深情地拉起了悠扬的曲调——把它献给女孩。
如果你真诚的付出,友善的贡献,那么,你就会像那个女孩一样,带着友善、真诚的心,让迷途的人,重新树立信念,让困苦的人扬起生活的风帆。
我想说,真诚与友善,是天空,包容天地间的万物;是氧气,孕育新的生命;是阳光,是雨露,照耀,滋润着美德的生成。

制作步骤:
首先,划分版面进行排版,然后将上述文字进行筛选放入手抄报,最后加上图片和边框进行美化就可以了。

⑤ 求友善手抄报内容

资料

友善的本义是指像朋友一样的友好和亲近。作为一种公民道德规范,善良友好是维持良好的公民伦理关系,维护和谐的社会交际秩序的前提与基础。在具体内容上,大致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做到善益待人、和气待人、诚实待人、宽厚待人、平等待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学经典《三字经》,开篇首句便指出:“人之初,性本善。”由此看来,崇友善良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每个人所应具备的主要道德品质。
一学年来,我们先后围绕尊重、谦让和宽容的师德主题,交流讨论了为人之道,为师之德。我们倡导大家在工作与生活中做到尊重、谦让和宽容,其最终目的是引导大家走向友善的境界,引导大家成为一个友善的人。如果坚持做到以善良之心,友好之态待人、接物、谋事,尊重、谦让、宽容便可自然渠成。之所以把友善放在最后来谈,是因为,在我看来,友善不仅应该是一切人格与品质的起点,也应该是一切道德与品质的归宿。
有位哲人说:“友善是道德中最大的秘密。”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少年在企图行窃时,被躺在床上的一位女孩发现了。女孩并没有报警,而是装作并不知道他是小偷的样子,热情地邀请他与自己聊天。他们聊得很开心。少年临走前,女孩用自己的阿马提小提琴为他拉了一首曲子,然后又把琴送给了少年。后来,当少年再去找女孩时,得知女孩因患骨癌已离开了人世,少年在她青色的墓碑上看到镌刻着“把友善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我快乐”的墓铭。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这个少年,他从此变了样,在贫困和苦难中,他重拾自尊,心中燃起了走出逆境的熊熊烈火!最终,昔日的少年成材了,在世界第一流的悉尼大剧院,他深情地拉起了悠扬的曲调——把它献给那位女孩。小女孩善待少年,是为了体面地维护他的尊严。她的友善、宽容和爱心,震撼了一个迷途少年的心,让他重新树立起了信念,扬起生活的风帆。一次友善的交谈,一首优美的曲子,就这样改变了人的一生。
友善是我们内心最可宝贵的财富,是我们民族历史中最可珍贵的传统,是我们彼此赖以生存和心灵相通的链桥。
然而在整个社会经济发生重大转变的今天,一些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悄然改变,有些人在获得了较多的财富之后,没有因社会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而心存感激,没有想过用友善之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社会下层,他们一掷千金,骄纵奢侈,在物质上极大丰富与满足的同时,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无比的贫瘠荒凉。他们一味地追求物质的享受,却忘记了用友善的心灵去回馈赠予他们这一切的社会,他们挥霍无度,有恃无恐,甚至漠视生命,制造了一起又一起危害社会的事件。还有一些人,为了追求财富和利益,膨胀的私欲让他们失去了人性中最原本的善良。为了谋取暴利,恶魔般地残害着社会以及他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假药、假酒等各种各样的伪劣产品,小煤窑的瓦斯爆炸,地沟油、苏丹红、染色馒头、三聚氰胺等等。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地包围着我们,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一个社会,如果缺少了友善,人的精神就会被私欲蛀空,心灵就会被腐蚀,人就成了空有躯体的无本之木,这样的人越多,社会就会变得越荒芜,越悲凉,整个社会就会变得越恐怖。
社会如此,我们身边的家庭、单位也是如此。在一个大家庭里,如果彼此缺少了友善,就会出现感情的裂痕,便会产生各种关系之间的矛盾,造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破裂,认为地造成不和谐,便会对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很坏的影响。在一个不快乐的家庭中,我们又如何能感受到幸福呢。在现实工作和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职称评定、晋级晋升、工资分配、评先评优,难免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如果我们不能有一个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就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甚至会怨天尤人,无端猜测,对学校工作的不满,对他人言行的不满等等,我们往往就会与对方斤斤计较、争执不下,矛盾由此滋生,甚至逐渐升级产生对立。因为缺少了友善,我们无情地将在一起工作的缘分转变成了嫉恨,这不也是令人感到可悲的事情吗。
人际交往、待人处事,如果没有了宽容,没有了友好,就失去了人之初中最重要的“善”。友善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境界的尺码。当与别人产生矛盾时,我们应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化干戈为玉帛。那种“以牙还牙”、“针尖对麦芒”的处事方式!只会使自己走入人际关系的“死胡同”,实不可取。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没有一个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善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品德,是我们人类区别于世间万物的独特品质。那么,如何在短暂的一生中修炼一颗真诚友善的心灵呢?在这里,我想用养生心理学上所提到的三句话作阐述:
一是心存友善,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有一则著名的故事。说的是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感到十分饥饿,他摸遍全身,却只有一块钱。怎么办?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女孩打开房门,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当小男孩想付给她一块钱表示感谢的时候,女孩回答道:“不用,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数年之后,那位已长大了的女孩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而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订。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了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人。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女孩手中,女孩很害怕,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而她翻开医药费通知单的时候,却惊讶地看到上面赫然写着:“医药费= 一满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在我们生活中,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别人身处困难时候,此时,我们一句安慰的话,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甚至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心尽力地帮忙,都是展现我们友善真诚的一面。教研组的老师要上公开课,组内的老师纷纷帮助听课、磨课,献计献策,反复修改,在这样的反复中既帮助了别人,也磨砺提升了自己,实所谓“相互补胎,好戏连台,互相拆台,早点垮台”;同一个班级,当别人有事时,自己主动代班代课;开展迎赛训练,主动支持负责训练老师的工作,督促教育自己的学生去参加,主动予以支持等等,这既是工作的职责,但同样也是集体生活中彼此真诚友善、互帮互助的表现。
二、是心存友善,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玄奘西游取经,鉴真东渡日本,文成公主出嫁吐蕃,昭君出塞和亲,郑和七下西洋等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友好相处、流芳百世、广为传颂的故事。正是因为我们祖先拥有这样宽厚友善的胸怀与气度,才使我们民族向着文明社会一步步迈进。教育家魏书生说过,不要把精力放在搞人际关系上,好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与同事多切磋技艺,团结协作,把该做的事做好,才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他是这样教育着自己身边的人,也是这样做的。一个平凡的人,倾心做一些平凡的事情,把精力倾注在教育事业上,所以他成功了。我们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老师都能做到心存善良,做到与人为善。学校内,年级组里,许多同志能彼此相互照应,互相帮忙的场景时常出现,也正是因为大家彼此之间友好相处,善待同事,年级组才显得和睦自然,学校才能祥和兴旺,身处其中的每位老师都能深感愉悦,倍感幸福,与人为善、视同伴为伙伴,这种感受和氛围是开展好学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心存友善,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这里要说到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阿姆斯特朗在迈上月球时,因为说了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而让全世界的人记住了他的名字,但一同登月的还有一位叫奥尔德林的人,虽然对我们来说很陌生,但同样让我们敬佩。在庆祝登月成功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位记者突然向奥尔德林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作为同行者,阿姆斯特朗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是否感觉到有点遗憾?”现场轻松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在众人有点尴尬的注目下,奥尔德林很风趣地回答道:“各位,千万别忘记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从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笑声中,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掌声……奥尔德林没有迁怒于这位记者当众给他的难堪,而是幽默机智地回答了这位记者的话, 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善待他人的含义。聪明的人懂得善待别人,不会抓着对方的错误不放,他会用自己的方式走出没有结果的故事。也许几十年之后,人们早已忘记了奥尔德林,但却不能忘记他那种光明磊落,真诚友善的美德。敞开心扉、光明磊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会发现我们很少会赞美他人,我们跟他人比较时,总是会先找别人的缺点。看到人家成功了,我们可能会想:“没什么了不起,换成我,肯定能做的比他好。”而当一个人失败时,我们心里可能并没有产生过同情和怜悯,甚至会幸灾乐祸。正如极个别的老师,可能对学校或某位老师产生了误解,有了抵触情绪,但是他没有选择光明磊落地去化解此事,却选择在阴暗处散播谣言,恶意攻击,损毁学校或他人的形象一样,有些人聊聊我我,小肚鸡肠,处理和思考问题总是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和整体的角度,稍有不满便耿耿于怀,甚至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更有的人把个人的情绪反映在工作中,肆意发泄到学生头上,工作懈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时连钟都撞不响,这种行为不仅是师德所不允,就连人性中最基本的善良都不具备,这种行为实际上是扼杀一个个生命的前程。凡此种种,其实就是内心深处缺乏友善之心,不懂得善待他人的结果。 在这里,我也真诚地希望所有的老师,当你因为工作上的原因,产生了难以化解的纠结时,尽管可以找学校领导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想,只要彼此之间开诚布公,敞亮心怀,没有打不开的结,同时,我们如果能做到心存友善,那么我们的心中也必然会倍感轻松舒畅,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心存友善体现在工作上,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爱的体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善良是爱的基础,爱是善良的体现,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如果缺乏善良之心,友好之情,那么,在我们所从事的人类灵魂工程中就不可能有热情,如果是这样,我们也只能是把学校当作一个吃饭的场所,自己也只能是一件吃饭的工具罢了。友善事业,它应该是热爱事业,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热爱同伴,它应该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孜孜以求的。
心存友善体现在对同事上,应该是善待同伴,尊重同行,团结同事的。一言一行,处处事事不排挤、不嫉妒、不刁难、不冷漠。因为同事是缘,同处一校一室工作是福,应该是互帮、互学、互生、互长,是生活中的伙伴,而不是对手。
心存友善,体现在对学生上,应该是热情的、关爱的、平等的。我们既要关心、关爱他们,更要呵护,有时还需要迁就他们,因为他们刚刚在人生道路的起跑点上起航,他们的翅膀还十分稚嫩,他们的方向感还没有建立,他们的辨别是非能力还很差······我们有责任在做人做事上全面地给予他们教育引导,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得使命,神圣而又庄严的使命。如果稍有疏忽,便会走向善良的反面,而误人子弟,受到道德与良心的谴责,受到社会的唾弃。
一个友善的人,在成就事业、成就同行、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必然会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家庭,成就自己的孩子,成就自己的人生。因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各位同仁,友善可以为我们创造一个安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友善能使人抛。弃积怨找到友情。友善的人多了,就能形成一种氛围,那些不愉快就会减少,那些阴暗的一面就会被抑制下去。所以,只有善待他人,才能把自己融入人群,获得友谊、信任、谅解和支持;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充满快乐的感觉,踏入充满机遇的境界,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从而成就自己的人生。行恶积怨、争强好恶的人最终的结果将是孤立自己,无援而自毁。让我们秉承真诚宽厚的为人之道,真诚友善地与人相处!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友好、愉快的氛围中,都希望自己的周围充满善良、宽容和温馨……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以友善的态度与别人相处,共同营造一个人人心情舒畅,处处温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⑥ 勤劳,善良,诚实,守信手抄报内容

诚信手抄报文字资料

由我爱手抄报编辑提供

一、何为诚信诚信是什么?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二、诚信:从传统走向现代

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直到孔子时期,“诚”还未形成为理论概念。孟子时不但已经形成为理论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在这里,诚不但是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荀子发挥了“诚”的思想,指出它为“政事之本”。他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在《礼记·中庸》里,“诚”成为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至诚如神,有了诚笃的品德和态度,就可以贯通多种仁义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够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只化育而与天地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学》把“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成为圣贤们体察天意,修身养性和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宋代周敦颐进一步认为“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把包括诚实在内的“诚”看作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基础和各种善行的开端。程颐更为直截了当地说:“吾未见不诚而能为善也”其见解入木三分。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批判地继承了“诚”这个范畴,肯定诚实是社会公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诚实之主要的道德要求逐渐明晰为:忠诚、正直、老实。忠诚的主旨是对祖国、对人民、对正义事业的忠诚。当然,这种忠诚不是盲目和狭隘的“愚忠”,而是认同于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从而表现出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正直,是指为人正派,处事公正坦率。老实,则特指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信,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范畴。“信”的含义与“诚”、“实”相近。从字形上分析,信字从人从言,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无欺之语。隋国大夫季梁说:“忠于民而信于神”,“祝史正辞,信也。”后来,由于私有经济和私有观念的发展,原有的纯朴的社会被逐渐破坏。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得不订立誓约。但誓约和诺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慑力量维持。春秋时期,经儒家的提倡,“信”始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纯粹的道德规范。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他要求人们“敬事而信”。他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将“信”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强调“朋友信之”,“朋友有信”。而历代当权者大都将“信”作为维护秩序的重要工具。《左传·文公4年》中说:“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吕氏春秋·贵信》对社会生活中的信与不信之后果,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会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忧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汉代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视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并对“信”作了较详尽的论述:“竭遇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他认为“信”要求诚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现,主要是交友之道。他说:“以实之谓信”,其说与孔子、孟子基本相同。在儒家那里,诚与信往往是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的。“信,诚也”,“诚”与“信”的意思十分接近。

欢迎进入我爱手抄报获取更多相关内容

⑦ 诚实守信手抄报内容

可以围绕含义、历史、现实意义、建设途径和相关名言5个部分。

1、含义

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

4、建设途径

“诚实守信”建设,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诚信机制”,如必要的规章制度和赏罚;加强对“诚实守信”者的奖励、褒扬和对“失信”者的惩罚与贬斥;建立各种形式的诚信档案,及时把个人、企业、团体的诚信与失信记录公诸于世;运用现代化的各种传媒手段,形成浓厚的“诚实守信”舆论氛围等,使“诚实守信”能够深入人心,形成风气。

5、相关名言

1)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2)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马克·吐温

3)坦白是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西塞罗

4)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德国谚语

5)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⑧ 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题的手抄报。

电脑上察

阅读全文

与友善孝敬节俭诚信的手抄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80岁生日祝福词 浏览:774
老人过世一百天怎么祭拜 浏览:269
老年人缺钾怎么做饭 浏览:414
适合中老年人群的户外拓展活动 浏览:24
老年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浏览:214
长寿耳的图片 浏览:888
为什么要发展养老物业 浏览:892
企业单位爱康体检怎么预约 浏览:224
长寿花叶片有黄点怎么回事 浏览:658
长葛养老保险月缴费 浏览:260
烟台市企业员工退休年龄 浏览:842
老年人白天尿裤子晚上不尿床 浏览:470
老年人健康走活动方案 浏览:396
社区老年活动唱歌 浏览:22
2017上海养老金计算 浏览:960
陕西省养老保险年审 浏览:456
日间养老院设计方案 浏览:979
体检最好查哪些东西 浏览:605
2016福建退休金调整 浏览:700
烟台退休工资咨询 浏览: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