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珍惜时间,懂得付出,是谁的家风家训
老爷爷
Ⅱ 高中作文孝顺家风结尾
在中国,很多人家中都有家训家风,当然了,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家家训就只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
从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顺,要懂得尊老爱幼,在这同时他们自己也在用实际行动给我做榜样:
有一回,我家因为入保险起了一点小小的争执。大家的意见也都不同。就在这时,爸爸决定听爷爷奶奶的。为什么呢?用爸爸的话来说,这就是百孝顺为先,意思就是要适当的顺着老人,让他们顺心。如果没有顺,又哪来的孝呢?
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难免有时会有些小矛盾,一遇到这样的情况,爸爸妈妈总是耐心的劝说,从不顶撞爷爷奶奶。尽管他们有时说的很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丝毫没有要责怪他们的意思。
Ⅲ 家风家训的故事以孝顺、勤俭节约为题写350怎么写
说起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这其实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熏陶着我们的性情;这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对我们的成长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这也是是成长的第一空间,在我们身上处处烙有家风的印记。
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要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粒米饭……
记得那一次,我拧开水龙头洗手,妈妈看到了上前制止我并教育到:“你怎么能这样呢?”“怎么了……”我委屈的说。“你洗手时水龙头一直开着,这样太浪费水了。在许多边远山区里,很多小朋友连喝的水都没有,所以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节约用水!”妈妈激动地说,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我好像意识到了错误,妈妈的口气缓和下来了,继续说:“孩子,你应该还记得去年电视中演的那些缺水的灾区吗?他们哪有你现在这么幸福呀!”这时,妈妈变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水龙头拧紧吧,以后一定注意节约用水。”“好!”
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已经造成浪费,所以我们更应该小心的做好每一个细节。
当然勤俭节约不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约每一粒粮食,这个道理爸爸总是用行动来告诉我。当我吃饭时扒饭丢了饭粒,他便一颗颗捡起往嘴里一边送一边讲起小时候他爸爸给他讲的那些缺粮少米的那些日子,那时一斗米能买一大坝田呢!
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爸爸,养成了节约粮食好习惯!
父母的一些举动,总能影响孩子。优秀的品质,就是从习惯中培养起来的。
一个好的家庭,就要有一个好的家风。铭记着家风,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下去,成为国家之栋梁。
Ⅳ 收集江苏省启东市自己家族中的优良家风故事,故事通过家书弘扬勤俭、节约、孝顺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建议将这样的信息发布到启东市政府网站上面,或者是一些当地比较知名的媒体上,这样的话,影响力会更大一些。
另外也可以向全市最基本的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发出通知,作为最基层的组织,相信他们对于这个事情是最清楚的。
Ⅳ 以“爱家,孝顺,廉洁的主题,写一篇家风故事
人人在世界上都有一个栖息之地——家。有的家庭成员多,有的家庭成员少,但是每个家都有温暖的一面,我家也不例外。就让我来说说我家的几个故事吧! 冬天因为天气冷,水容易凉,所以我喝水也少,容易上火。于是,妈妈连忙跑到商场里给我买了一个保温杯。保温杯虽然保温效果好,可是没有手提的合适位置,就只好用手抓着。但天冷,保温杯外边也冷呀,摸着冰凉冰凉的,不好拿。于是,我干脆撇下不用了,喝水自然也就少了。妈妈看到我上火了,急得没办法,可我就是不带水杯。外婆听说了,连忙抽出时间用毛线给我织了一个。听妈妈说,这可是外婆用三个晚上的时间编织的。我不禁看了看,摩挲着杯套,多么紧密、结实啊!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外婆带着眼镜,在灯下一针一线织杯套的情形……外婆问我好不好使,我说好用时,外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套上它,每次喝水,我总觉得心里暖暖的! 冬天天短夜长,到晚上做作业时光线暗,看不清,只有开灯。可是屋里的灯刚打开时亮光微弱,光线不均匀,要等上五六分钟才行。这样,做作业,学习就会耽误时间。有一次,放学回家时,我发现屋子里开着灯,亮堂堂的,学习用品都摆好了。我十分惊讶,妈妈解释道:“这灯是我开的,东西我都放好了,我害怕晚开灯耽误你学习。”我说:“这会浪费电的。本来你就省吃俭用的供我学习,爸爸又不在家。要再多一些电费,身上的负担就更重了!”妈妈说:“没有事,花不了多少钱,再说,你的学习重要啊!”听到这句话,我头顶上的电灯仿佛变成了火红的太阳,久久温暖着我。 冬天很冷,我常常冻得手脚冰凉。手被冻得很粗糙,而且凉冰冰的,拿东西不方便。这样,我拿笔做作业的速度就慢了一些,再加上白天时间短,时间有时候不够用了。妈妈十分在意,便让在外地工作的爸爸买了一双手套。手套寄回来了,还是几十元的兔毛手套。手套里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儿子,爸爸长年在外,没能在家里陪你,我向你道歉。希望这双手套能让你的手暖和一些,爸爸想让知道:爸爸爱你!看完之后,我不禁热泪盈眶: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看看,我想要什么就给我什么,而我有时还任性地冲爸爸发脾气。对不起!爸爸,我也爱你!谢谢你!我把手套戴上后,啊!真暖和!我的心被阳光洒满。再大的风雪,我也不害怕! 啊!温暖的家,你让我对未来充满向往、希望!我爱我温暖的家!
Ⅵ 1000字孝老爱亲家风故事作文
自我们懂事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会懂得.例如:懂得感恩、懂得帮助别人、懂得尊敬师长……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不过,我却迟迟才学会懂得去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从小到大,我总是听到爷爷奶奶对我说:“你长大以后,一定要孝敬你的父母,做一个孝顺的乖孩子!”爷爷奶奶这么说,街坊邻居也这么说,连老师们也都这样的教导我们.可是,我竟一直都很迷惑,心想:为什么我要孝顺他们呢,父母用得着让我们去孝顺吗?可是,直到这么一天,我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孝顺生我养我的父母了!
那时,我还在读小学五年级,作业天天多的是满天飞,真是怎么做也做不完.一天,老是仍是布置了大量的作业,我以做完劳动就立即快马加鞭的赶回了家,开始奋笔疾书的坐了起来,妈妈慢慢的把饭菜拿进来,小心翼翼的放在书桌上,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头,关切的询问我:“孩子,慢点做,先把饭吃了吧,等会儿给你泡杯茶,别心急,妈等着、陪着你.”我听了这番话,顿时一股酸劲儿涌上我的心头,我想哭,但忍住了.只是默默的吃着饭.“十点了”“十点了”闹钟又叫了起来,我还在为三道题伤脑筋,这时,我已很困了.妈妈说:“你先去睡吧,我来帮你想把!”我直点头倒在床上一忽儿睡着了.两点整,我无意中醒了过来,看见书房的大灯还开着,心想:妈妈不会……想到这,我冲了进去.只见妈妈静静地卧在书桌上,身上不时地打着冷颤,我二话没说,拿了件外套披在了妈妈的身上,妈妈被惊醒了,说:“你怎么又起来了,我算出来了……!我一下子抱住了妈妈,一直强忍在心中的眼泪终于不禁哗哗的流了下来,我抽泣着说:“妈妈,你为了我,明天还要上班,你只是帮我想题,却让我先去睡,自己趴在桌上睡着了,我……?”我一时间突然说不出话来了,妈妈却笑着安慰我说;“我是你的妈妈嘛,当然要好好爱你、呵护你啦,傻孩子!”我此时终于挤出一句话:“妈妈,我以后一定要永远孝敬您!”我们就这样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久久没有松手!
作为子女,我们一定要孝敬我们的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把他们的一切都给了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他们,做一个孝子呢?
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了孝敬父母的真谛!
Ⅶ 中国孝亲敬老的故事有哪些
1、芦衣顺母
孔子有个弟子叫闵损,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2、亲尝汤药
刘恒,汉高祖和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3、埋儿奉母
汉朝有个叫郭巨的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4、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
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5、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二十四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