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尊重老人

重阳节尊重老人

发布时间:2021-01-13 12:53:26

重阳节作文主要是要我们尊重老人作文

奉上一篇,请你参考:
过几天就是重阳节了,这个周末,老师让我们为家里的长辈洗一次脚或者洗一次头。我突然想起,姥姥说周天要过来看我,正好,我可以帮姥姥洗一次脚。
“灿灿,灿灿……”哦,我姥姥来了,我赶忙把姥姥请进屋里。赶紧把妈妈叫来。趁着妈妈与姥姥交谈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赶忙拿来盆子,倒了一些热水,一摸水,呀,烧死了!我又倒了一些凉水,哎,又凉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气妥”这个词,顿时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热水,这会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脚布。摇摇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说:“姥姥,马上就要过重阳节了,我今天特意为您洗一次脚。”姥姥说:“呀,灿灿真的是长大了,懂事了,姥姥为你感到骄傲啊!”我把姥姥的脚放入水中,泡了一会儿。又用肥皂把脚周围搓了一遍,在用清水冲洗。连续重复几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当我摸到姥姥脚跟时,有什么扎了我一下。我一看,原来是一层厚厚的茧子。我想起姥姥操劳日久,每天洗衣,做饭。便更加仔细的去洗脚了!洗完后,望着姥姥干净的脚,喜出望外。姥姥和妈妈都欣慰的笑了!
真是一个难忘的重阳节啊!希望每个人都尊重孝顺家里的长辈,为我们的长辈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老人们都可以过一个愉快的重阳节。

Ⅱ 求重阳节尊敬老人的总结话,文字大概600字左右吧,谢谢各位大神了

重阳节

时光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又一年的重阳节到了,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爱老。现在的人们,也越来越看重这个中国的老人节了,因为重阳不光是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把关爱老人之风传向全国各地,让他们都来尊老、敬老、爱老。然而正值年少的我们,又能为身边的老人么做些什么呢?

我想到的,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无非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帮着干点家务,除了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们总是最疼我们。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我们;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给我们;我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给自己添件新衣,却拿来儿女穿旧了的衣服穿;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挥霍的买许多贵重的东西从来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却把剩下的钱给我们买零食;更没见过爷爷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学误了点,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让我们在校门口干着急。

说到这儿,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秋天天气转冷,奶奶总是问我:“穿那么少,冷不冷?”这时我便会不耐烦地转过头去,烦躁的说上一句:“不冷不冷。”心里还不住的埋怨奶奶太隆A偕涎埃苁嵌V鲆痪洌骸奥飞闲⌒目闯担鸸馔娑!”往往我来不及听爷爷说完这句话,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觉得整天听着一句话,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不知我的这些表现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请原谅我这个孙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谈了那么多,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个老人不想得到晚辈的重视与尊重呢?虽然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资金与精力去给全体老年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点一滴的爱去感动他们。最后,祝全社会所有老年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儿孙满堂,安享晚年!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古时候,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山、佩茱萸(zhū yú )、饮菊花酒 ,以求长寿。而在今天,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是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关爱老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多,维护老人,敬老爱老这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更显得重要。
我们是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呵护下长大的,是他们不怕苦累地在关心我们的一切:每天早晨,为我们准备丰盛的早餐;每天下午,准时地来接我们放学;半夜里,一次次地起床为我们盖被子;冬天里,为我们灌好暖暖的热水袋……在今天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我想在庄严的国旗下向大家发出倡议:
1.早晨起床、放学归来,都主动向长辈问好;
2.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吃;
3.帮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给他们捶捶背。
4.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
亲爱的同学们,期中考试就要到了,我们能够做的,便是用心复习,认真考试,用满意得分数换取长辈们那沧桑的脸上欣慰的笑容。
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师生祝普天下的老人健康长寿,平平安安!我们衷心的希望“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永放光彩!

重阳尽孝心枫红爱更浓

枫叶正红时,又是重阳节。再过几天就到重阳佳节了。可能还有同学不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吧?重阳节就是农历九月初九,为什么会是九月初九呢?古老的《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为最大数,故有长久、长寿之意,故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其寓意就深远了。1989年起,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被国家定为敬老节,成为人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尽孝道表孝心、弘扬传统美德的节日。

老师们、同学们!普天之下的每一位慈母严父,都值得尊敬,值得爱戴。当岁月的痕迹悄悄爬上那娇美的容颜,当山一样伟岸挺拔的腰身渐渐佝偻,当曾经火红的青春悄然离他们远去,他们却没有丝毫遗憾,没有任何抱怨。他们用那无私的奉献和深沉的爱心,抚育着我们成长,包容着我们的错误。我们的平安,我们的健康,我们的成功,我们的幸福……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取得的点点滴滴的成绩,都包含着慈母严父那沉甸甸的爱!可是,我们又给

Ⅲ 重阳尊敬老人的名人名言

重阳节尊敬老人的名人名言
1.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2.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3. 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4. 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6. 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7. 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佚名

8. 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9. 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10.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11. 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12.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13.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佚名

14.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15.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佚名

16. 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17.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18. 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19.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佚名

20.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2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2. 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23.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24. 尊敬老人,不仅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对老人精神上的关照。

25. 对父母最大的爱,莫过于管好自己。

26. 姜老辣味大,人老经验多。

27.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敬老爱老,永远记牢。

28. 在家敬父母,何须远烧香;老人开心笑,胜似灵丹药。

29. 自己如何对待父母,儿女就如何对待自己。

30. 今天为人子媳,明天为人父母。

31. 今日孝人,明天人孝。

32. 百善德为本,敬老孝当先。

33. 尊老爱幼喜笑颜开,知足常乐永葆青春。

34. 敬田得谷,尊老得福。

35.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36. 扶老携幼扬美德,尊老爱少讲文明。

37. 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才知父母恩。

38. 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帮助老人。

Ⅳ 尊重敬者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

中国传统的敬老风尚 尊老敬老,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千年代代相传。 孔子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意思是说,作子女的,如果仅是能养父母,并不尊敬他们,更不能以和颜悦色的态度对待他们,这不算真正孝敬老人。孟子则进一步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历代王朝对养老敬老也作出了许多具体规定:周朝每年举行“乡饮酒礼”,用以“正齿位、序人伦、敬老尊贤、息事端、敦睦乡里”;春秋战国时期规定,70岁以上老人免一子赋役,80岁以上老人免二子赋役,90岁以上老人全家免赋役;秦汉之际,国家每年在仲春、仲秋举行两次养老礼。仲秋之月,地方官员,要“按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八十、九十礼有加”;汉文帝规定,80岁以上老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并规定“凡孝于亲者人帛五匹”;唐朝规定,“男人七十、妇人七十五以上者,皆给‘子侍’”;明朝对老人有三优:一是“尊高年”,二是“设里正”,三是“优致仕”。朱元璋出身贫寒,对老年媪翁,特别体恤。他“诏天下养老之政”,凡80岁以上贫无产业者,只要为人正派,乡里称善,月给米五斗、肉五斤。他还下令各州府县,选择德高望重的老人,“凡见官有民患者”,可以上公堂直谏。“三谏不悛”,还可直接报告朝廷。 这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今天仍然在大力继承和发扬。为尊重和顺应九九重阳节这个“九九,久久,延年益寿”的民俗与吉祥观念,国家将重阳节这天定为“敬老日”、“敬老节”或“老年节”、“老人节”,积极开展尊老敬老活动,为老年人办实事、好事。

Ⅳ 我们应该怎样帮老人过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现在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成为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而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有调查显示,这个传统节日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渐渐淡忘。
街头调查:年轻人冷对
“重阳节?好象是九月初九。怎么过?不就和平常一样过。”日前,某机构在南昌市中心随机调查了年龄层在18~30岁的近百位年轻人。结果显示,71%的年轻人对重阳节没多少概念了,有部分甚至不知道还有重阳节,更不用说重阳节是哪一天了。
“重阳节?不准备过,专给父母庆祝的重要日子除了他们的生日、父亲节、母亲节,没有别的了。”公司职员张女士说。一对小姐妹说,自己家中老人很多,每当重阳节老人们会做一些糕点吃,但不知道那样做有什么意义。一位家在外地的中年男子表示,每当过重阳节都会给老人打个电话,但也不会刻意去庆祝这个节日。许多高中生甚至表示,压根儿没听说过有什么重阳节,可当被问及“知道情人节是哪天吗?”他们马上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日子。
专家:纪念重阳是进步的表现
重阳节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节日,可在现代很多人心里,它并排不上号。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许多舶来的西方节,已成了“佳节”的代名词。
而事实上,在老年人心中,传统节日才算节日。舶来的洋节,老年人不会过,甚至不理解年轻人为何那般热衷。社会学者王开玉认为,年轻人要尊重老年人的习惯,更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父亲节、母亲节的问候,老人们不会不高兴;重阳的问候,更会让他们打心眼里觉得甜蜜,因为他们的习惯得到了尊重。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介绍说,九九重阳节已有2200多年历史。我国一直提倡尊老爱幼,很多单位在儿童节都有不成文的规定,职工们可以带着孩子出去玩,重阳节也可以进行效仿,让儿女们带着老人出去转转。杜鹏认为,以具体的行动纪念重阳节,不仅能够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加强中青年与老年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我们年轻人该怎样为老人过重阳节,如何为老年人减轻负担呢?

Ⅵ 重阳节孝敬老人作文400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候,许多老奶奶们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九”,又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长辈们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我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子孙的应该陪自己的长辈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记性就笑着说:“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外婆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外婆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发了。我和外婆一边说,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的池水,饱览壮丽的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备给外婆过重阳节。上面缀着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轻了几岁。

Ⅶ 以重阳节尊敬老人为话题的主题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1]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东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2]

Ⅷ 重阳节应该为老人做什么事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老人节,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老年人在家也不上班,
没有被纳入法定假期,所以不放假。
可以登高、上坟祭祖、赏菊、吃糍粑、重阳糕、焙果、饮菊花酒、佩茱萸·簪菊花。在家陪老人,或带老人外出玩。

Ⅸ 关于重阳节敬老诗词

1、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6、九日(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7、醉花荫(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沉醉东风 重九(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9、九日(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0.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11.九日登高【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12.九日登高【唐】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13.九日登巴台【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14.九日题涂溪【唐】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15.九日醉吟【唐】白居易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16.闰九月九日独饮【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17.九日登山【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18.重九日宴江阴【唐】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Ⅹ 重阳节敬老爱老的优美句子

重阳节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尊敬老人,平常的时候我们应该跟尊敬老人,老人应该被善待。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尊重老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年人还会有毛吗 浏览:263
江西城管推倒老人怎么样 浏览:733
孩子多少岁父母能自愿离婚 浏览:33
老年人白带白细胞高 浏览:308
哪些类人的养老金要停发 浏览:12
退休员工可以买社保吗 浏览:859
怎样提高老年人的性功能 浏览:449
上海银行养老金提前领取 浏览:205
镇江枫叶红老年公寓 浏览:751
江苏省劳模退休工资增加百分之五吗 浏览:797
长寿火车站打车多少钱 浏览:23
父母真的烦怎么办 浏览:932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退休后可拿多少钱 浏览:61
池州秋浦敬老院电话 浏览:177
我老人家不懂得配合怎么办 浏览:17
吃面养生总是反胃怎么回事 浏览:16
2019社保养老金涨多少 浏览:4
福州退休金补贴 浏览:158
贵州最长寿老兵去哪里了 浏览:620
长寿路到康王南路 浏览: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