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孝顺

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孝顺

发布时间:2021-01-12 05:15:43

Ⅰ 感动中国中人物孝老爱亲模范故事有哪些

孟佩杰 ,1991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山西省临汾市隰县文物旅游局干部。
孟佩杰生长于农村,5岁时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因生活所迫,将她送给隰县老干部局职工刘芳英收养。1998年,养母刘芳英患上了椎管狭窄症瘫痪在床。养父无法忍受困境悄然离家出走。从那时起,年仅8岁的孟佩杰便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用孝心和毅力支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2007年,孟佩杰初中毕业,养母的病情却开始恶化,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为就近照顾养母,孟佩杰主动选择在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学习。
2009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在隰县基础部上完两年后孟佩杰要去临汾上学。她毅然决定:带上养母去上学!她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并向学校申请了走读,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克服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离不弃地悉心照料养母。
孟佩杰十几年来,4000多个日日夜夜,知孝感恩、无怨无悔照顾养母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曾获得“2011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Ⅱ 中学生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章梁斌优秀团员先进事迹介绍

章梁斌同学既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是一位优秀的共青团员。德智体全面发展,工作出色。思想上,能够按照团章严格要求自己。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心社会时事政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在学习上,章梁斌同学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认真学习各科知识,本着“不读死书,灵活学习”的原则,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学期均被评为三好学生和学习标兵。获得学校第三届“学业十佳”光荣称号,于2002年被评为汕头市市级三好学生。在注重提高自身各学科成绩水平的同时,他还注重塑造自身的竞争优势,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一定成绩,例如在高一时就获得校级高中部语文知识竞赛一等奖,“创新杯”现场作文竞赛二等奖,高二时荣获第一届“英语周报”杯全国中学生英文话题作文大赛优秀奖。
在要求自己进步的同时,他还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共同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使班级具有了更强的凝聚力。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经常和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以求大家共同进步。乐于向后进同学提供帮助,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热情地帮他们答疑解惑,扫清障碍,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章梁斌同学不仅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在文体活动中更力争上游。认真上好体育课,课余时间常活跃于运动场上。在学校的艺术节上,更是与班里的同学积极配合,组织排演了异彩纷呈的节目,做好后勤工作,参演的节目获得了很好的评价。
身为班长,能当好班主任老师的得力助手,起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班干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使大家同心合力,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努力使班集体越来越优秀。他所在的班级多次夺得学校各项常规评比的流动奖牌,并连续三个学期被评为“文明班”。他2004年度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也被授予2003-2004学年度汕头市“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同时被评为2004学年度学校“十佳学生干部”。
章梁斌同学在生活上节俭朴实,热情助人,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在各种荣誉面前,仍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章梁斌同学积极参加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他是学校团刊“创新报”的主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出版小组认真地做好编辑、出版工作。通过这本刊物把团的纲领、团的思想、团的发展向同学们宣传,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团组织,接近团组织。
平时,经常参加共青团志愿者服务活动。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让红色的团旗飘扬在各个社区。多次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和其他团员一起走上街头,为群众服务。乐于助人,关心同学。先后两次为学校两位身患重病的团员同学慷慨解囊,带头捐款,每次捐款款额均达100元。并在班级中带动倡导同学们踊跃捐款,为这两位同学筹措部分医药费。
章梁斌同学多次作为正式代表出席学校的共青团代表大会。在此基础上,还被推选为共青团南澳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出席县的团代会,更高层次地投入到团的建设中,为团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Ⅲ "孝心少年”主要事迹简介。。。

邵帅,生于1997年,江苏徐州市人。2010年2月,邵帅为了照顾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母亲,在当地教育局办了休学,和姥姥一起来到北京,并决定为母亲捐献骨髓。

江苏感动十大人物、北京市道德模范少年2013最美孝心少年。

参考资料

一岁时父母离异,5岁时母亲离开他进京创业,12岁,他本应在学校度过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但是他却要背负起更多的责任,因为他的母亲邵丹身患白血病。为了进京照看母亲,邵帅选择了休学,并决定为母亲捐献骨髓并照顾母亲。

与同龄的孩子比,邵帅没有单亲家庭孩子常有的孤僻、任性等性格弱点,相反,他懂事、独立、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品学兼优,他用一个12岁孩子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天空,被媒体称为演绎了现代版孝子传奇。

邵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荣获校级优秀少先队员光荣称号,六年级被评为“优秀小学毕业生”。他天资聪明,兴趣广泛,尤其喜欢画画。他从5岁开始学画画,7岁学书法,2006年、2007年、2008年先后获得加拿大和平杯、中华神龙杯、奥运书画比赛等大奖。

2009年“六一”前夕,全校师生在矿大科学馆举行“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并举办了学生书法、绘画作品展,同时展出的还有“邵帅作品书画文联展”,邵帅的42篇作文、128幅绘画作品和30多幅书法作品成为那天一道亮丽的风景,受到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邵帅不但学习勤奋、兴趣广泛,而且非常关心班集体。每学期开学的前一天,他就和他的姥姥早早地来到学校,把教室的玻璃、电风扇擦得一尘不染,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地拖得干干净净。用邵帅的话说:“明天同学们坐在这整洁的教室里上课,心里真高兴!”

同学们称他为小画家、小书法家,并选他当班级的宣传委员。班级每出一期黑板报,他都要先查阅资料,精心设计,然后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一起办黑板报。他们办的黑板报版面新颖,内容丰富,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板报,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邵帅心里总装着同学,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从2年级开始,每到新年,他都要给全班每一位同学和老师送一张贺卡,并写上祝福的话,直到现在有的同学还珍藏着他的贺卡。

邵帅不但在学校表现出色,在家里也是一个非常孝顺、善解人意的孩子。他一岁多时,父母离异,5岁多时妈妈到北京打工。

他一直和年老体弱的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有一次,邵帅的姥爷因脑血栓住院一个多月,他放学后经常和姥姥一起坐公交车,给姥爷去送饭,到很晚才回家吃晚饭,接着再写作业。有时姥姥心脏病犯了,他便给姥姥抚背揉肩、端饭倒水,为减轻姥姥的病痛,他常常讲一些笑话,逗姥姥开心。

就是这样特殊的家庭结构,使他过早地懂事了,人世间的真情都在他的一举一动中流露出来。这样的家庭生活,使得他比同龄的孩子成熟了许多。

2009年6月,北京一家权威医院诊断出邵帅的妈妈得了白血病。这时邵帅临近小学毕业,学习任务较重,再加上他思念妈妈,痛苦的心情可想而知。到了8月底,他说服姥爷和姥姥,毅然决定休学,去北京照顾妈妈。

到了北京,邵帅给妈妈端屎倒尿,事无巨细地照顾妈妈,他还毫不犹豫地向大夫请求给妈妈捐献自己的骨髓。配型结果出来了,听说自己可以捐髓救母,他兴奋地对母亲说:“妈妈,你不用担心,我可以救你了。”

而面对媒体记者的提问,邵帅的解释很简单:“我爱妈妈,我的生命是妈妈给的,没有妈妈哪有我?哪个孩子碰到这事会不救妈啊?”

大年二十九那天,当普天同庆迎接新年之际,邵帅和他妈妈正经受着生命的考验。上午9点,护士用轮椅把邵丹推到移植病房,邵帅一直跟在身边,到了更衣室必须换衣服。在邵帅的帮助下,邵丹换好了衣服,护士们都在夸邵帅懂事孝顺。

此时的邵丹不敢看儿子的眼睛,因为她知道儿子心里一定是充满了担心和惶恐,因为从她住院起,儿子就一直陪在她身边,从来没有分开过。儿子曾经对她说过,他一看不见妈妈心里就发毛,可这次进舱最少也得一个月,对她们娘俩来说是一场煎熬。

当邵丹最后回头看了儿子一眼,说“儿子,你回去吧”,邵帅已经是泪流满面。这时,邵帅突然伸出拳头举起来对妈妈说:“妈妈,你一定要挺住!”

手术后,邵帅没有因为捐了自己的骨髓而安心在家休养。他从捐完骨髓出院的第二天起,就承担了照顾妈妈的重任。他每天起早贪黑,给妈妈做饭,还要乘坐12多站公交车往返医院和住所给妈妈送饭。

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每天这样不停地忙碌,也会精疲力竭,更何况是一个12岁的孩子。为此,邵帅妈妈的心里非常愧疚:为了自己,孩子的学业都耽误了,因此她经常偷偷地流泪。

邵帅知道后安慰妈妈说:“学可以晚上一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妈妈只有一个,我每天守在妈妈的身边,心里才踏实。”

手术后的视频是母子俩最盼望的时刻,墙角的那把折叠椅几乎成了他的专座。邵丹说,每当她看到儿子瘦弱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她的眼泪都会夺眶而出,因为是自己让他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每次邵帅回到住处的时候,已是晚上10点。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妈妈打电话,嘱咐她早点睡觉,这样细胞才能快点生长。

为了给邵丹看病,家里的积蓄已全部花完,邵帅的姥姥和姥爷四处借钱,欠下了许多债务。懂事的小邵帅,为了给家里省钱,连一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每天都是以凉皮充饥。有的时候,甚至瞒着姥姥不吃早饭,省下钱来给妈妈治病。

尽管他自己不吃早饭,但邵帅却从未忘记给妈妈做饭。为了能做上可口的饭菜,他买来菜谱,照着上面的文字说明去学。邵丹知道儿子从小喜欢宫保鸡丁,劝他买些来吃,但是邵帅却说:“妈妈,宫保鸡丁太贵了,12块钱一份,够我吃3天的凉皮了。还是省点钱给您看病吧!”

邵帅的姥姥最了解外孙的感受,她说:“邵丹在住院期间病情反复恶化,医生3次下病危通知单,每一次无疑对邵帅都是强烈的刺激。一次次的惊吓,使邵帅非常地悲伤。可他心中有一个信念——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要救妈妈……”

“帅十二,献骨髓,此大孝,无人及,”这是网友对邵帅的评价。的确,他的孝心赢得了大爱,社会上许多热心人士都相继为邵帅的母亲捐款。

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多家电视台、全国各大报纸及地方报纸、全国各大网站都分别专题报道了邵帅的事迹;中国矿业大学附属中小学、中国矿业大学及全国很多地方学校都掀起了向邵帅学习的热潮。

邵帅捐髓救母成了拨动现代社会人们心弦的一曲动人歌谣。2010年6月,邵帅作为徐州市唯一代表出席了全国第六次少代会,并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中央电视台“六一”晚会,为邵帅做了主题故事《邵帅爱心救母的故事》;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联播》对邵帅的事迹进行了报道;CCTV-12频道《道德观察》栏目做了专题片;徐州电视台专门为邵帅拍摄了电视短剧《生死母子情》。

他还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孝子、中国孝老爱亲好人、江苏省十大教育人物、江苏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江苏省美德少年十大标兵等称号。面对这些,邵帅说,长大以后要做一名志愿者,去帮助别人。假如将来自己真的考上了美术学院,成了一名画家,首先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回报社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邵帅 (救母少年)

Ⅳ 获得“全国道德模范之全国十大孝老爱亲模范”殊荣的湖南大学生杨怀保,为孝敬父母照顾年幼的弟弟,毅然带

(1)杨来怀保的自强精神表现:①在自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想办法克服困难。②自尊自爱,不卑不亢,自己挣钱养活父母和弟弟。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帮助其他贫困大学生找到勤工助学的工作。④志存高远,执着追求。
(2)因为自强精神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巨大的作用。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3)①我们要向杨怀保学习,告别依赖与自弃之路,选择自立自强之路。②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自强的品质:a.理想是自强的航标,我们要树立坚定的理想。b.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做生活的强者。c.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Ⅳ 感动中国人物中孝老爱亲模范故事

孟佩杰 ,1991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山西省临汾市隰县文物旅回游局干部。
孟佩杰生长于农村,5岁时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因生活所迫,将她送给隰县老干部局职工刘芳英收养。1998年,养母刘芳英患上了椎管狭窄症瘫痪在床。养父无法忍受困境悄然离家出走。从那时起,年答仅8岁的孟佩杰便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用孝心和毅力支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2007年,孟佩杰初中毕业,养母的病情却开始恶化,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为就近照顾养母,孟佩杰主动选择在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学习。
2009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在隰县基础部上完两年后孟佩杰要去临汾上学。她毅然决定:带上养母去上学!她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并向学校申请了走读,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克服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离不弃地悉心照料养母。
孟佩杰十几年来,4000多个日日夜夜,知孝感恩、无怨无悔照顾养母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曾获得“2011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Ⅵ 凤县孝心人物事迹材料

孝心孙媳妇家庭事迹材料
林莹家住进贤县南台乡赤岭村委会王家岭村,心地善良的她爱上了家境贫寒的罗军,不顾家人的反对嫁到了罗家,承担起照顾一个家的重任,邻里都夸她伺候奶奶周到细心,是个孝心好孙媳妇儿。
心地善良的林莹爱上了穷小子罗军。还在罗军十岁时,父母一次意外中双双离世,上面一个七十岁的老奶奶,下面还一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妹妹,家里一下子跌到深渊,家里没有经济来源,平日的吃穿都由左邻右舍来救助,乡里每年也给予救助让罗军完成了初中学业,初中毕业后罗军就跟着同村人去学裁缝文案中国专业写作,慢慢家里才有了点改善,就是在裁缝厂林莹与罗军熟悉起来,他们本是一个村委会的人,虽然林莹早就对罗军家的遭遇有所耳闻,但没有接触,通过在一起做事,上班,罗军的肯吃苦的劲头和坚强、勇敢精神以及对年迈的奶奶嘘寒问暖的举动深深打动了心地善良的林莹,在不顾家人的尽力反对,林莹坚决的嫁给了罗军,这样,罗军的家才像一个家。家中的困境因为林莹的到来有了改观,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坚强的老奶奶李细春独自撑起破碎的家。李细春老奶奶其实也是一个命苦的女人,孩子自己中年时丈夫就过早的去世,一个人拉扯大三个孩子文案中国,好不容易把三个儿女拉扯大,儿子也成家了,生孙子了,可就在孙子孙女十来岁时,一次意外儿子儿媳双双离他而去,留下孙子罗军和孙女,因为一系列的变故,对老奶奶来说,这种日子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一边白天在天地里干活,一边因奶奶思念逝去的亲人把眼睛都哭瞎了。尽管这样,老奶奶为了把两孙子孙女拉扯大,有点好吃的都留给孙子吃,左邻右舍给予的帮助老奶奶记在心上,还常常教育孙子孙女们要懂得感恩,不能忘记政府和邻居们的帮助,后林莹嫁到她们家,她才感觉日子有点希望,有点盼头。
过早懂事的林莹悉心照顾年迈的老奶奶。在其他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的村里,她为了让丈夫罗军安心在外打工,她主动提出在家照顾80多岁的奶奶和自己的孩子,甘愿待在农村过清贫的生活。她每天为奶奶梳头、洗脸,给奶奶按摩,让老人家活动活动筋骨,老人虽然眼睛看不太清楚,但在她的照顾下,整洁、干净。奶奶跟林莹说话,都是崽前崽后的叫着,把林莹完全当成自己的儿女来疼来爱。。林莹说,奶奶没有享过儿子、儿媳妇的福。一切就让她这个孙媳妇来代劳吧,希望奶奶能活到120岁(文案中国编辑整理)。奶奶现在每每说到孙子、孙媳妇时,总是带着幸福的表情,谈到高兴时,都笑得合不拢嘴。罗军看到自己媳妇这样疼照顾奶奶,奶奶这样疼爱林莹,他也很安心在外打工赚钱.
用孝心撑起一个家
他叫唐增光,1957年生人,是青州市庙子镇上庄村人。1984年,来到辛店街道合顺店村当了贾秀家的“养老女婿”。岳父母瘫痪在床多年,他不离不弃伺候他们,和妻子一起支撑着这个家,受到了乡亲们的称赞。把他评为了“十佳孝星”、“十佳文明标兵”和“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俗话说,上门女婿半个儿。
他是经人介绍与贾秀芬结为夫妻的,当时家中的岳父岳母都年老多病,家庭条件也非常贫困。有人说他傻,明知道家里老人身体不好,还来当上门女婿,真是活受罪。但他觉得,哪家都有老人,后辈孝顺赡养老人是应该的,这和老人身体好坏没有关系。家里有个老人,也是后辈的福气。
1986年,他的孩子四个月大的时候,岳母住院。他在医院陪护、伺候了一个月。他每天陪老人打针、吃药,端屎端尿,把她照顾地好好的(文案中国编辑整理)。临床的一位老人看着他天天对岳母嘘寒问暖、无微不至,羡慕地对他岳母说:“你养了个好儿子,真有福气。”岳母笑着说:“这是我女婿,不是儿子,不过比亲儿子还亲。”那个老人连连感叹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你这个女婿比有的家里的亲生儿子都要好。”他什么都没说,只是觉得,老人生病了,好好照顾她是理所当然的事,孝敬老人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岳父一身是病,患有脑血栓、胃病、半身不遂等多种疾病,长期卧床,天天打吊瓶、吃药,24小时不能离人。岳母也是常年吃药。女儿还小,他们还要供他对象的妹妹上学。一大家子都要靠他们夫妻两个来养活。白天,妻子要为客户加工床罩、被罩和枕头等,还要外出进货、出货,赶集卖布,卖小百货。他在照顾好老人的同时,主动把加工活揽了过来。每天定时给老人洗手洗脸、做饭喂药、换洗尿布,晚上等老人睡下之后,开始蹬缝纫机,通常干到深夜12点以后。后来他们自己种了菜园,妻子下午还得出去卖菜。他们夫妻俩每天都忙得团团转。由于过度劳累,妻子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说,幸亏他们来的早,要不然就转成风湿性心脏病了!
小女儿出生后,村委看到他们夫妻都没有固定工作,生活比较困难,就给我妻子安排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工资虽然不是很多,但可以方便照顾老人。后来他又在奥德隆仓储找了份夜班的工作,以补贴家用。因为两个人都要工作,照顾老人就得“两班倒”,妻子身体不如他好,因此更多的时候,还是由他来照料老人(文案中国 编辑整理)。他虽是个男人,女人的活也逐渐都学会了:和面、烙饼、擀面条,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哪样也不差。白天,他照料老人吃喝拉撒,夜里,老人睡了他也不敢睡踏实,隔不长时间就得披衣起床到老人床边,看看被子盖好了没有,用手摸一下老人的尿布是不是该换了,看一下老人需要喝水或者翻身啊什么的。
岳母80岁的时候,看他一个人忙里忙外,她也想给我减轻点负担,自己试着下床上厕所,结果造成胯骨粉碎性骨折。不论是躺着还是坐着,都会疼得受不了。为了让她感觉舒服点,尽快恢复健康。我想尽办法,最后发现揽着她,让她半坐在我身上,她最舒服。于是,他就这么着照顾了一个多月。他小姨子看我这么辛苦,曾经动情地哭着说:“哥,这么多年,幸亏有你,不仅照顾俺爸妈文案中国专业写作,还供我上学……他也一直没把你当外人,你就是我亲哥……”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照顾老人,抚养孩子。时间长了,也渐渐琢磨出些照料病人的经验来。有一次,他在外边给老爷子洗尿布的时候,他掉到床底下了,他把老爷子弄出来一看,棉裤也拉满了,他赶紧给擦干净,换上干净衣服。现在,他专门在老爷子床前竖起了两根大柱子,一来是方便打针挂吊瓶,再一个是防止老爷子掉下床来,安全。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在他精心照料下,这么多年来,两个老人从来没生过褥疮。
由于两位老人都患有半身不遂的病,不能在炕上躺的过久,很需要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也为了让岳父母有一个好心情,舒缓一下长期卧床不动带来的郁闷文案中国专业写作,2001年,他和妻子省吃俭用,花了近2000元为老人们买了一辆他们企盼已久的轮椅。每天为岳父剃须修面、为岳母梳头打扮后,轮流推着两位老人到户外、到原来老人经常去的村头路口走走看看,到老人想念的亲友家串串门,给老人讲点外面的新鲜事,每当此时,老人因口疾无法言表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感激的笑容,这个时候,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街坊邻居们看他们辛苦,时不时帮他们一把。他们经常开着车陪他一起去医院给我岳父母看病,他非常感激他们。每当他们过来串门,他岳母总是咦咿呀呀说个不停,尽管语言含混不清,根据手势大家都明白了,她是在一个劲地夸我:“女婿好啊,女婿好啊!”岳父虽然不能说话了,也在旁边含着泪一个劲地点头。看到两个老人此时的举动,他觉得他这么多年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2008年,岳母患了心衰(文案中国 编辑整理),病情严重。他们夫妻两个更是寸步不离,日夜倒班轮流照顾她。一天,他正要去休息,岳母病情突然恶化,他立刻拨打了120。当他抱着她上了救护车,医生仔细检查了病情,说已经不行了。他只好又把她抱回床上。这期间,岳母虽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却始终紧紧攥着我的手,老人已经睁不开眼,他发现,她眼角的泪花顺着脸颊往下淌。他知道,她是舍不得我。岳母生病近三十年,其中有二十年只能躺在床上,天长日久,朝夕相处,他已经习惯了给她洗手洗脸、喂饭穿衣、端屎端尿……可能这之后,他永远也没有这种尽孝的机会了。
我们中国人特别看重“孝”。他觉得照顾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老人老了,就必须照顾好,谁也有老的时候,咱对老的好,孩子将来也对咱好。他从小就教育两个女儿要孝顺,要好好读书。她们也很懂事,尊敬父母,孝敬老人。女儿8岁就学会给姥爷剃头剪胡须,给姥爷姥姥洗澡换衣服。如今,大女儿已经上完大学,成家立业,可以帮助分担家庭的重担了,小女儿正上高三,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有句话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岳父今年已经95岁了,现在他更加珍惜可以照顾岳父的机会。在可以尽孝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最好,不能等。孝老爱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是今天还是明天,不管生活是富裕还是贫穷,都要弘扬这一优良传统!

阅读全文

与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孝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天津的最低养老保险 浏览:397
五岁孩子常规体检哪些项目 浏览:693
居民养老保险有缴费年限的吗 浏览:354
养老机构上墙制度与职责有哪些 浏览:859
父母亲用英语怎么能记得快 浏览:89
江西省哪个地方养老最好 浏览:456
常州老年大学学费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747
老年人股骨骨折了晚上睡不好 浏览:887
长寿区黄桷湾小学有多少个班 浏览:693
老年活动中心日常工作制度 浏览:436
关于重阳节幼儿儿歌 浏览:818
老人血压太高怎么办 浏览:119
金华孝顺溪改造 浏览:15
富硒康老年人每天要喝多少 浏览:750
90岁老人心跳40 浏览:801
蚌埠市老年大学有那些课程 浏览:312
职工养老保险最高交多少一个月 浏览:542
员工到退休年龄强行上班有没有工资 浏览:547
长寿花叶子发黄不发亮怎么办 浏览:686
养生馆适合哪些地方 浏览: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