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和那个道教有关

重阳节和那个道教有关

发布时间:2021-01-11 19:26:06

A. 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八,九月九都是谁的生日,在佛教或者道教中,这四个日子是四个重大人物的生日,谁知

三月三
北极佑圣真君圣寿、王母娘娘圣寿、荠菜花神诞、蟠桃会、专上巳节、麻姑献寿日、观音洗属目日、龙神朝星斗、荡邪斋、斗降

六月六
护国西齐王崔钰圣寿、护国显应公圣寿、崇宁真君圣寿、清水祖师圣寿、杨四将军圣寿、大禹圣寿、黄陵祭、田祖祀、清暑斋、雷斋、晒袍会、观音洗目日、厕鬼巡日

八月八
瑶池大会、南斗降、北斗降、龙神交会、四天王巡行

九月九
九皇大帝圣寿、斗母星君圣寿、酆都大帝圣寿、重阳帝君圣寿、三奶李奶夫人圣寿、蒿里真人圣寿、寿春梅福真人圣寿、中坛元帅圣寿、费长房先生圣寿、玄天上帝飞升、上真东岳夫人飞升、重阳节、延算斋、九皇斋第九日

B. 道家九月初九什么日子

九月初九:九皇斋第九日
九皇大帝圣寿、酆都大帝圣寿、中坛元帅圣寿、斗姆星君圣寿、重阳帝君飞升、东斗下降、北极下降、东华帝君降现、太上救苦天尊下降、重阳节、火神爷诞、三天扶教辅玄大法师正一静应真君、并玉府王真人、右侍赵真人、左卿徐真人同升仙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苏轼言“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唐)邵大震言“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是我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同时,也是道教的重要日子。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斗姥元君圣诞,同样也是九皇大帝诞辰、中坛元帅(太子爷)诞辰、酆都大帝诞辰、玄天上帝飞升、重阳帝君飞升、东斗下降、北极下降、东华帝君降现、太上救苦天尊下降、真武飞升、三天扶教辅玄大法师正一静应真君、并玉府王真人、右侍赵真人、左卿徐真人同升仙日。
“九皇会”
九月初一至初九,是九皇大帝圣诞,道观都举行斋醮庆贺圣寿,称之为“九皇会”,若有众生虔诚礼拜斗真,则可以消灾解厄,延年益寿。
1
北斗九皇大帝圣寿

九皇宝诰
志心皈命礼
紫光毓秀,皇极分元。为造化之枢机,作人神之主宰。宣威三界,统御万灵。至道至尊,大明大德。中天北斗,九皇九真。延生解厄上道帝君,大圣兴福助善天尊。

关于北斗九皇大帝的来历,相传,龙汉时有一国王名周御,其妃名紫光夫人。某日,夫人于莲池中沐浴,忽感莲花九朵化

C. 中国传统节日及意义

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外国节日的盛行,忘记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意义。

我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和审美旨趣。在传统节庆里,元宵观灯、中秋赏月、鞭炮迎春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就是要竭力渲染和尽力营造合家团圆、普天同庆的精神文化氛围,这是历代先人们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产物。

(3)重阳节和那个道教有关扩展阅读:

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

1、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仲夏端午是龙升天的节日,以扒龙舟形式祭龙是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

2、清明节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3、重阳节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4、元宵(正月十五)

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D. 阴历九月九是道家祖师爷生日吗

农历九月初九是到家,朱先生也得生日吗?你要是知道了,那就是的,你也不知道,那就不知道了,你要知道,这都是到家作业的生日,早上香去上海了,往后

E. 重阳节与佛教有什么关系与仙家有什么关系求大神帮助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所以与仙家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F. 『走进道教』九月初九和道教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中,抄重阳节的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而之所以命名重阳节,却是和道教三玄经典中《周易》有关,“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道教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6)重阳节和那个道教有关扩展阅读: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G. 为什么农历七月七称为鬼节

农历七月七不是鬼节,农历七月七日中国的七夕情人节,民间传说农历七专月七日属是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七夕节也有乞巧节的别称。七夕包括乞情、乞巧、乞福。因为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所以就把七夕也有了七夕情人节之称。

七夕节习俗: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晒书·晒衣、贺牛生日、吃巧果

穿针乞巧:七夕之夜,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投针验巧: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展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

喜蛛应巧:于晚上穿针乞巧。

种生求子:实际上是生育信仰之一种。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朴素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H. 九九又重阳,与重阳节有关的道教文化有哪些(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复、重九节、九月九制、茱萸节、菊花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故又称九九重阳,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在道教,九月初九同样也是中坛元帅(太子爷)诞辰、酆都大帝诞辰、斗姆元君诞辰、九皇大帝诞辰、玄天上帝飞升、重阳帝君飞升、东斗下降、北极下降、东华帝君降现、太上救苦天尊下降、真武飞升、三天扶教辅玄大法师正一静应真君、并玉府王真人、右侍赵真人、左卿徐真人同升仙日。

I. 重阳节和道教有关吗

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登高” , 也与道教九月九日“ 升天成仙” 也有内在的联系。因为相信九月九日是神仙升天的日子, 先民们就选择九月九日登高, 意图能向那些得道成仙的人一样, 升人天宫, 这种对升天的渴望, 溯其源头, 是人们对长寿的一种企盼, 《太清诸草木方》日“ 九月九日, 采菊花与获芬松柏脂丸服之, 令人不老。” 道家无论是服食丹药, 还是苦练修行, 其最终的最求是与天地同寿, 能长生不老, 而长生不老, 在世俗世界是无法实现的, 只有升上九天, 才能与日月同寿, 而九月九日重阳节,‘两阳相重, 是升夭的最好时机, 故在道家的观念体系中, 九九重阳升天成为一种传统, 在重阳节成为华夏民族传统节日的时候, 这种九九重阳“ 升天” , 又直接演变为重阳登高。
道教选择登高作为升天的手段, 这与中国古代的神灵世界有关。在现在已经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 大型祭祀遗址多建筑在山颠、山梁等处, 在平原地区, 甚至人工堆筑成山用于祭祀良诸文化遗址多有称为“ 山” 或“ 墩” 的人工堆筑的高台, 如著名的“ 反山” 、“ 福泉山” 、“ 草鞋山” 、“ 张陵山”等, 历经数千年风雨, 不少“ 山” 或“ 墩” 现乃高出地面米以上, 高者有的达到余米。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 泰山、昆仑山、华山、滋山等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被视为神山。这种高山情结源于天国神灵观念的出现。在传说中的五帝时期, 这些神山是人们登天之处。而且, 这些神山越到高处越神奇。在山巅或堆筑成山以祭祀的现象, 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于成仙的强烈向往。
升天成仙是人们对理想境界的一种无限追求, 成仙, 是希望能永远存在而不消失, 是古人对永恒的追求。而在现实社会中, 九月九日重阳节升天成仙则转化为人们对长寿的企盼。在意象上, 重阳登高, 正是人们对人生不老的一种追求, 所以从魏晋开始, 人们已经开始把九九重阳与长寿联系在一起了,曹巫在九月九日送钟麟菊花, 说“ 至于芳菊, 纷然独荣, 非夫含乾坤之纯和, 体芬芳之椒气, 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 思食秋菊之落英。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和那个道教有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五岁孩子常规体检哪些项目 浏览:693
居民养老保险有缴费年限的吗 浏览:354
养老机构上墙制度与职责有哪些 浏览:859
父母亲用英语怎么能记得快 浏览:89
江西省哪个地方养老最好 浏览:456
常州老年大学学费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747
老年人股骨骨折了晚上睡不好 浏览:887
长寿区黄桷湾小学有多少个班 浏览:693
老年活动中心日常工作制度 浏览:436
关于重阳节幼儿儿歌 浏览:818
老人血压太高怎么办 浏览:119
金华孝顺溪改造 浏览:15
富硒康老年人每天要喝多少 浏览:750
90岁老人心跳40 浏览:801
蚌埠市老年大学有那些课程 浏览:312
职工养老保险最高交多少一个月 浏览:542
员工到退休年龄强行上班有没有工资 浏览:547
长寿花叶子发黄不发亮怎么办 浏览:686
养生馆适合哪些地方 浏览:813
父母不可能不肯付出说明什么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