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写一篇关于自已家风家训的故事
很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们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说也有什么家风家训,那一定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与我们合住,十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在小区里传为佳话。爸爸是山东人,不喜欢甜食,但对外婆做的菜从来不挑剔,总是装作很爱吃的样子。妈妈现在还经常讲起外婆给爸爸吃桂圆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见丈母娘,外婆按绍兴习俗给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圆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为爸爸喜欢吃,以后经常给他做,一吃就是两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话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有时会因为小事争吵起来,爸爸妈妈总是耐心劝说,从不顶撞他们,即使有时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没有丝毫责怪他们的意思。爸爸总是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爸爸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把它作为我们的家风家训,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还要把这几句话告诉其他小朋友,让他们和我一样,大家共同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❷ 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小故事:
一、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价估且不论,但他的家庭教育却有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以“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自己身体力行,教育子女也养成勤劳作风。要求“诸男在家勤洒扫”“诸女学洗衣,学煮茶烧菜”。
还为曾家妇女规定了“日课”四项:“食事”,每天早饭后做各种小菜;“衣事”,已午刻纺花或绩麻;“细工”,傍晚即晚饭后做男女布鞋或缝制衣服。曾国藩作为封侯拜相之人,对“日课”还要定期检查,亲自抓落实。俗话说:“人贵勤”,可见,曾家的“崇勤”家风着实可赞。
二、鲁迅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三、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
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四、吉鸿昌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的父亲病死后,在瓷碗上写下“不允许官员发财”六个字。他要求陶瓷厂模仿批量烧制,并将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瓷碗分配会上,他说:“虽然季宏昌是一名高级官员,但他绝不会欺负人民,掠夺人民财富。我要牢记他父亲的教诲,做一个官员,为世界上的穷人做好事,并邀请你的兄弟来监督他。”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为百姓考虑。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五、朱德
学习,是影响朱德一辈子的事情。为“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朱家节衣缩食送朱德走上了学习的道路,从而改变了他的命运。学习,也是朱德一辈子最为关注的事情。他常用“革命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并且强调“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不能跟社会一道前进”。
他循循善诱地教育子女努力学习。新中国成立前后,女儿朱敏还在苏联学习,每次回国朱德总要问她是不是学习了毛主席著作。由于朱敏从小生活在国外,中文水平较差,朱德就戴上老花镜,让朱敏坐在他身边,教她一字一句地读。
他一边读,一边讲解,每讲完一段就问她懂了没有。如发现她哪些地方还未理解,就一遍又一遍地重新讲解,直到她真正弄懂为止。朱敏结婚时,朱德送给她的礼物也是刚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
❸ 关于家教,家规,家风,家训的感人故事1000字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人要善良的活着。渐渐地长大了,也就把善良当成
了我们的家风。等到我有了家有了孩子,当听到儿子第一次叫我妈
妈的时候,我就自
己在心里说,孩子妈
妈不希望你多优秀,但一定要做个真善美的人。也就从那时候开
始,潜移默化的我就把
"
真善美
"
当成了我家庭的家风。
记得教孩子表演的第一个节目就是手语《感恩的心》
。粉嫩粉嫩的小手,站不稳的
脚步,
唱不清的歌词,
却让孩子成了我的老师。
我爱孩子的认真,
但我更想让孩子懂得:
感恩,真的不是唱的,而是用一颗心用行动去实现的。从那一天开始,感恩的种子已经
在孩子的心里发芽。
孩子四岁,我就开始领着他参加所有的公益活动。在敬老院,说话并不清楚的他却
能大方的为爷爷奶奶唱《小燕子》
,义工宣传现场,他是跑得最快发名片最多的一位,
在募捐衣物的现场,他会在众多大人的眼皮下,拖着大大的衣服,向对面捡垃圾的老爷
爷走去。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有了一颗向善的心。
言传身教。参加活动越多,孩子的认识也越强烈。有一次在市场买菜,一转眼看不
到孩子了。着急的寻找,才发现他在不远处一位卖菜的老大爷摊前。他把一张义工的联
系卡给了老大爷,
并告诉爷爷如果需要衣服和钱就找临淄义工帮忙。······我拉
着他离开后问为什么这么做,儿子的回答让我很感动。
"
妈
妈,你没看到爷爷脚上穿的
鞋都破了个洞,
衣服破破烂烂的吗
?
他家里一定很穷,义工不就是帮助穷人的吗
?
我是小
义工,当然得帮他们了。
"
一刹那感觉儿子真的长大了。三天后,我和儿子再次见到老
爷爷,
给老人买了一双棉鞋,
那位大爷激动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白菜都给我才能表达他的
谢意。
一个人的真诚才能成就他的善良。
。孩子走进小学,成了一名一年级的孩子。攀比心也愈发的重。有一
天他回来告诉我,
让他当小义工的领导。
我问为什么,
儿子回答,
因为我已经告诉同学,
我是小义工的领导。我说,为什么呢。孩子说,因为义工是好人,小义工更是好人,我
想当好人。我笑着告诉儿子,好人不是你当什么官,而是你做什么事。首先一个不诚实
的人不配当义工。再说,并不是所有的义工都是领导,他们都默默地奉献爱心,做好事
❹ 中华家规家训家风故事800字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会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❺ 家风家训小故事
内容如下: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 为弘扬良好家训家风,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深刻领悟家风的力量,近期,峨眉一小正积极开展“传家训 立家规 牵手父母树新风”系列教育活动。
孔子世家教育子女十训
1、虽然生活贫困,但绝不抱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
2、即使生活在困境中,母亲依然倾注所有的热情教育子女;
3、越是伟人,越要自我学习与自我感悟;
4、失败也绝不气馁,用顽强的挑战精神武装自己;
5、通过长途旅行考验和锻炼自己;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8、不亲自教授子女,只监督和考察其学习情况;
9、人性的弱点有时反而会成就一代伟人;
10、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❻ 家风家训家规小故事
家
风
家
训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风家训传承千年,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艺术文化。可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的艺术文化反倒被年代的不同而被人遗忘,而取而代之的却是金钱,利益,甚至违逆不孝。,时代是在发展,人们的品行却在不断退化。
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家风家训这个话题。
所谓“家风”,就是家规,它就如班风一样,是指一个家庭的风气。,爸爸妈妈常说:“百世勤为先。”爱因斯坦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其可见勤奋的重要,在家中爸爸也常常督促我要克服心中的惰性,争做勤奋的阳光少年。
家中的第二条家规是“孝”千万经典,孝义为先。也就是什么事儿尽量让长辈顺心顺意。不跟长辈顶嘴,不当面指责长辈,这也是孝顺的体现。长辈们说的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让我们做什么事儿,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拖拉拉的。当然,我们家的家风还体现在餐桌上,吃饭时,长辈先坐,我才能坐,长辈没有动筷,我也不能动筷,渐渐地,这已成为一种习惯。(当然,这是一个好习惯。)
所谓“家训”字典上说是“家长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教诲。”而我却认为家训是一个家庭的涵养,是家教好的表现。我虽不知道我家的家训是什么,但小时候,妈妈常教育我说:“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所以,我认为,我家的家训就是“以诚为本”。从小到大,我们对父母说过的谎,连起来也许能绕地球几圈,打个比方:当你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你是否和父母说过:这次考得都不好呢?当你犯了大错,领导追问时,你是否让别人当了替罪羊,只为保全工作呢?当你摔坏了什么东西时,你是否为自己推托,找各种借口,甚至撒谎呢?但其实做错事情不打紧,如果说谎而为自己找借口,那么这个说谎的严重性要比做错事情的严重性厉害100倍。我也曾经因为许多的事情跟爸爸妈妈说谎,可当我主动承认错误是,爸爸妈妈反而不会打骂我,相反,当我逃避错误时,他们便会非常的生气。所以无论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后果。就算犯了错,自己也要敢于承担,而不是靠撒谎来逃避错误。
家风、家训有着异曲同工的方面。有的家庭十分重视,而有的家庭却忽略了这一点。
但是,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它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艺术文化,我们应该把这种好的文化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
❼ 家风家训的故事
1、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2、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版统美德,从我做起代权代相传。
3、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4、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5、家,心灵的守护地;家,温暖的港湾处;唯天下间最美丽的地方!
6、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7、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8、阴阳和,万物生长,父母安,家庭兴旺。
9、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0、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保一家兴旺。
❽ 家风家训600字故事
我家的规矩可不少,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虽然规矩多,但条条规矩都很实用。
第一条规矩来源于老爸。老爸学习努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孜孜不倦地预习、复习。学生时代的学习成绩不是全校第一就是全校第二,从未降低到全年级第三及以下的记录。因此爷爷奶奶希望他们的子孙都像老爸一样,于是就立下了勤奋好学这一条家规。
第二条家规就是勤俭节约,你一定会问,这条家规来源于谁呢?这条家规来源于我小姑姑,姑姑历来节俭。平时把洗菜、洗衣服用过后的水用来冲厕所,从不浪费一滴。儿时一双破旧的老布鞋上,长满了一个又一个的补丁,破了又补,补好再穿。可不像我们现在破了就不穿了,买新的。姑姑的好品质延续至今,于是家里就用俭以养德来提醒后人。
第三条家规来源于……
最后一条家规的老大是我,我不时丢三落四,考试粗心,便考得一塌糊涂,长期不爱锻炼,造成体弱……总之有关我的都是家中的禁忌。
你应该想问,家规如此严格,那么家风应该很不错吧!我就如实回答你。
上一代(也就是爸爸的年代)家风很不错。爷爷一人养六个子女,大家总是没有抱怨,该上课时就上课,兄弟姐妹们从未因食物而起过争吵,都是能公平公正的平分。每人基本都能吃饱,所以老爸那代的家风很好吧!
这一代(也就是我)家风不差,但是也称不上很好,老爸有时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妈妈争吵一下,我成绩下降时当然也会被训。哇哇大哭的声音使邻居都找上门来告上一状,还有……总之每周没有吵一次,爸妈心里就不舒服,家规十一条:不许吵架。而咱们家现在就是不管有没有,结果都这样。
家规,家风后隐藏的故事可多了,请期待我的续集吧!
❾ 家训家规家风故事作文600字
为您解答!!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我家的家规是:主动向长辈问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捡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必须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运动(至少一种)。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爸爸妈妈定的,这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从小,爸爸妈妈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我现在的成绩。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