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满城风雨近重阳的理解
意思是说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坏事)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出自——宋·潘大临在墙壁上写的一句诗句。
潘大临是宋代黄州的一位诗人,他写过不少好诗。有一年秋天快到了,他的一位好友写信来问他:“你最近有新的作品吗?”
潘大临回信说:“关于秋天的景色,每一件都能够写出好诗来。昨天我靠在床上休息,听到窗外风吹打着树林的声音,我便起来在墙壁上写道:‘满城风雨近重阳’。可是这时收租金的人却突然来了,这让我完全失去了兴致而无法再写下去了。因此我现在只有这一句寄给你了。”
(1)重阳节是多风雨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
潘大临(约公元1090年前后在世)宋代江西派诗人,湖北黄州(今属黄冈市)人,字邠老,一字君孚,潘鲠之子。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哲宗元佑中前后在世。与弟潘大观皆以诗名。善诗文,又工书,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为人风度恬适,殊有尘外之韵。
著有《柯山集》二卷,已佚。《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潘邠老小集》一卷。事见《张右史文集》卷五一《潘大临文集序》。潘大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另从《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等书辑得之集外诗,附於卷末。
❷ 描写重阳节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有“满城风雨”、“明日黄花”、“过时黄花”、“必里迟离”、“遍插茱萸”
❸ 描写重阳节的词语
必里迟离来 阴历九月九日自。
出处:《辽史·嘉仪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国语谓是日为‘必里迟离’,九月九日也。”
过时黄花 黄花:菊花。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
满城风雨 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出处:宋·潘大林《题壁》诗:“满城风雨近重阳。”
明日黄花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出处: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❹ “满城风雨近重阳”的全诗
--满城风雨近重阳
据惠洪《冷斋夜话》载,北宋潘大临工于诗,贫甚。临川谢逸致书问:“近新作诗否?”大临答云:“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来,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这就是著名的一字诗。历代多有人续足。
宋方岳《有九日道中凄然忆潘邠老句》:
满城风雨近重阳,城脚谁家菊自黄。又是江南离别处,烟寒吹雁不成行。
宋谢逸《补亡友潘大临诗》:
满城风雨近重阳,无奈黄花恼意香。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忆潘郎。
满城风雨近重阳,不见修文地下郎。想得武昌门外柳,垂垂老叶半青黄。
满城风雨近重阳,安得斯人共一觞。欲问小冯今健否?云中孤餍不成行。
塌案,修文郎,传说晋苏韶死后现形,对他兄弟说:颜渊、卜商现在地下任修文郎。后称文士有才华而早逝者为地下修文。
尹异芳《怀人》:
满城风雨近重阳,偃蹇黄花历乱香。落叶秋江迷望眼,一杯残酒伴凄凉。
转自古风论坛http://www.gf99.cn/bbs/printpage.asp?BoardID=134&ID=24250
❺ 形容重阳的成语
1、满城风雨_成语解释
【拼音】:mǎn chéng fēng yǔ
【释义】: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回节前的雨景。答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出处】:宋·潘大临《题壁》诗:“满城风雨近重阳。”
【例句】:为什么倒弄得闹闹攘攘,~的呢? ★鲁迅《花边文学·零食》
2、明日黄花_成语解释
【拼音】:míng rì huáng huā
【释义】: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出处】: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例句】:过时之物,曰~。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
3、过时黄花_成语解释
【拼音】:guò shí huáng huā
【释义】:黄花:菊花。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
❻ 宋朝的潘大临,他为什么有首诗只有“满城风雨近重阳”这一句
那么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黄州的潘大临作诗很不错,临川的谢无逸写信问他最近有没新的作品。盘大临回信道秋天的景色每件都能做出好的诗句,可惜被俗物干扰。昨天在家休息,听见风雨声刚写了句“满城风雨近重阳”突然催租的人来的,让我没了兴致,现在只有这一句寄给你。”北宋诗人潘大临“满城风雨近重阳。”原意是形容重阳前后的雨景。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这首诗就此一句没有下句吗?
其实很多的创作都是这样,王羲之在醉酒的状态下写下了《兰亭序》其书法流芳百世,而当他酒醒之后再去写,却很难再写出那种感觉。这里原因就已经很明了了。以上就是对宋朝的潘大临,他为什么有首诗只有“满城风雨近重阳”这一句的解释,希望可以帮到你。
❼ 满城风雨意思
解释: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 mǎn chéng fēng yǔ ]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四引宋潘大临《题壁》诗:“满城风雨近重阳。” 意思是重阳节将近的时候,满城秋风秋雨。后比喻一件事发生后,很快就哄动起来,到处议论纷纷。
出 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第四卷:“潘(大临)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敢为俗气所蔽翳。昨日宵卧;闻搅林风雨声;遂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税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寄举。”
典 故
宋代黄州有位诗人潘大临,勤奋好学,家境贫寒,曾写过不少好诗。 有一年秋天,他的好友来信问他:“最近有新诗吗?”潘大临回信说:“秋天的景物,件件都可以写出好的诗句来。昨天我正靠在床铺上闭目养神,听著窗外吹打树林的风雨声,我起身在墙上写道:‘满城风雨近重阳’。
这时,催交租税的人忽然闯了进来,使我的诗兴一扫而光,无法再继续写下去了。现在我只有这一句寄给你。”
❽ 满城风雨近重阳的前后句各是什么
一啸而过粗续 A: 满城风雨近重阳,陋室寒门逗斯狂,
退却浓云天远碧,艳菊香静撞南墙。
B :满城风雨近重阳,意冷心灰忿世凉,
四壁家涂微墨淡,豪门锦丽玉盈堂
C:满城风雨近重阳,醉舞枫魂傲暮黄,
柴扉开张淋雅趣,衫湿诗润又何妨。
柳下雪先生续雅: 满城风雨近重阳,谁叩柴门笔下荒。
妙句存心一啸续,佳诗齐古誉中堂。
黄山松先生雅续: 满城风雨近重阳,万物萧杀秋菊强。
金甲鳞鳞威武盛,笑迎朔气傲苍凉。
叶落无声诗友续雅: 满城风雨近重阳,无绪有心觉日长。
浩月虚呈池里影,水面莲浮苦处尝。、
吕枫诗友雅续: A: 满城风雨近重阳,远眺寒山落叶黄。
好借秋光来赋曲,纵情李杜又何妨
B: 满城风雨近重阳,秋气横江玉露凉。
不道鸟飞惊树落,却言烛泪化红墙。
C: 满城风雨近重阳,庭院伫窗惹客狂。
墨海沉思千万里,觞江挥就赋诗堂。
D: 一城风雨近重阳,啸气横空步世狂。
而赋新词愁李杜,过酌旧曲喜陶堂。
❾ 题菊诗翻译 黄花初放酒新香,篱落萧疏兴味长。不管门前有风雨,先生烂醉过重阳。怎么翻译
菊花开时酒的香味四溢,树叶凋零一片萧条之景毫不影响兴致,不管此时刮风下雨,我们都要喝个痛快欢度重用节
此诗作于重阳节
❿ 形容重阳节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重阳节的成语只有满城风雨、明日黄花 。具体解释如下:
1、满城风雨 mǎn chéng fēng yǔ
解释: 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出处:鲁迅《花边文学·零食》:“ 为什么倒弄得闹闹攘攘,满城风雨的呢?”
2、明日黄花 míng rì huáng huā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迟暮不遇
解释: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出处: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10)重阳节是多风雨扩展阅读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