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作文600字我是一个孝顺的人吗议论文
有人说自己是最坚强的;有人说自己是最聪明的;有人说自己是最懂事的;有人说……。但我认为我是最孝顺的。
那要从四年级时的一天晚上说起了。那天,妈妈要加班到十点半,七点多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偏偏下起了一场瓢泼大雨。妈妈没带伞,于是我拿起两把雨伞,走向门外,要去给妈妈送伞。于是,我小小的身影在风雨中摇晃着……
差不多八点了,深秋的天总是黑的早,天乌黑乌黑的,天上不时打着响雷。我独自走在幽静的小道上,两排路灯像卫士似的严肃地矗立在路旁,一动不动望向远方,两排路灯弯弯曲曲地排着“队伍”。雨下的渐渐小了起来,我的耳旁只有“沙沙”的声音。又一阵风吹来,拂过我的头发,吹过树梢,树上的叶子不停地扭转动着身躯,树上的塑料带张牙舞爪的,时不时发出“嚓嚓”的声音,远处传来一两声狗吠,我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此时,我突然觉得这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我觉得后背好像有无双血红的眼睛在盯着我,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后背刮来一个阵凉飕飕的风。只往我袖子里面钻,我的脑海里立记得浮现出了一个魔鬼的形象——绿色的脸,耳朵长长的,牙齿尖尖的,眼睛和灯笼一般大。我一下子被吓傻了,呆在路上一动不动,头皮发麻。但是不会儿,我想:“难道就是这么害怕吗?鬼根本是不存在的,是人们因为心里的恐惧感而胡乱捏造的,再说,要是真有鬼,以我黑带四段的本领,也可以制服它。”霎时,脑海中的魔鬼和无数双血红的眼睛都不见了。我鼓起勇气,继续向妈妈的单位走去,到了单位门口,我的脑袋里想着妈妈会怎么样表扬我,心里美滋滋的,乘电梯上了楼后,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妈妈办公室的门口,门是开着的,妈妈一眼就看到了我,惊奇地问道:“你怎么来了?”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高兴的抱住了我,喃喃道:“孩子终于懂事了!”我的心里高兴极了。
没错,每个人都有最出色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色的人,让我们做一个最出色的自己,活出一个最出色的人生!
『贰』 朋友圈刷孝心为题的议论文
时间老人真不客气,转眼应经到了六年级的第二学期,这些日子,我们有欢笑,也有苦闷。在大家不开心的时候,又互相解闷,安慰,我们感情越来越深了……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时,虽然总的成绩还可以,但是我的英语考试成绩不怎么理想,所以整天愁眉苦脸,那时,我的两个好朋友也跟着我难过起来。突然有一天,她们说要为我补课!帮我把英语成绩提高,和我一起补课的还有小强,由荃儿为我们补课,时间是在每天放学以后。
因为那时候是日短夜长,很快天就黑了,而我们才刚刚回家。第二天一早还得拿着厚厚的一叠材料去学校,在学校里也必须马上完成家作,当初,我觉得很累,差一点就要放弃了,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我知道,朋友是在帮助我,我怎么可以让她们失望呢?于是,我咬咬牙,继续补课。
我们三个好朋友当中,可能小强成绩较差了一点,所以,我也用我擅长的科目去教给小强。渐渐地,我们的成绩略微有些上升了。
但是,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那时候是晚秋,快要进入冬天了,天气自然是比较冷,而我们回家又晚,爸爸妈妈自然担心。有一天,我们看见荃儿似乎有些伤心,在座位上低着头,我们立马跑过去,问她怎么了?可她仍旧低着头不说话。我们都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只好算了,但我们心里明白,一定有什么大事,否则荃儿不会这样的,因为,在我们大家眼里,她是一个开朗的女孩子。
过了几天,荃儿突然要找我和小强“聊聊”,直到聊完,我们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荃儿因为帮助我们回家晚了,她爸爸妈妈生气了,不让她帮助我们,但她不愿意,又不敢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所以心情很不爽。
我们听了,觉得很对不起荃儿,我对他说:“爸爸妈妈很重要,生你养你很辛苦,这回你听他们的吧!我和小强没事的!荃儿听了我的话似乎更加伤心了。我也不知道去如何安慰她了。
第二天,荃儿又开心起来了,原来,她把昨天我说的话告诉了她父母,她父母听了,觉得自己女儿交了一个好朋友,又同意补课了。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开心极了。
好朋友是要在有困难时互相帮助的,这样才算真正的好朋友。
『叁』 孝心与孝行怎么写议论文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这也不是说说就说出来的专,真正的孝是要有属行的,也就是孝行了。
儿歌里唱的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多么辛苦,为妈妈拿上一双拖鞋再泡上一杯茶,就是孝行。
不过话也说回来,我们很多人都看过电视剧九岁县太爷,里面有个会家守孝的老爷也是有孝行可是为什么为人所不齿呢?我想,孝行是里离不开孝心的。那个老爷守的孝是活孝,守给给活人看的,没有孝心的,自然是为人们不齿。
孝是人们对于双亲的关爱和在乎,而引发出来的想要主动做使父母高兴的事情。简单的说孝就是孝心引发出的孝行,两者自然缺一不可了。。
『肆』 各位好心的大陆同胞们,求教 论孝顺 这篇议论文怎么写 最好给我举些古今中外名人的例子 感激不已
孝顺是动物的本能,是人类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主要标准,是看人和评价人重要尺度。孝顺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源远流长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及文明史的中心和精髓,是孔夫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孝顺顺为先”。在和我的一位大哥、首长的交流时,他的一言使我大梦初醒,晚醒的梦使我回到了涉世的初年,我自为我是一个孝子,在初具劳动能力的时候,就替父母做一些家务活,尽量减少老人的体力付出。在我有经济收入的时候,就毫无保留的交给老人,在老人晚年的时候,我就想办法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我每月回家一次、两次,一斤熟肉、一瓶白酒从没有空手,并为他们准备了桐树和衣物。自感我是孝顺的,可是我并没有赢得老人的欢心,别人也说我没有哄住老人。 “ 孝顺顺为先”,顺为先是我这个生锈铁锁才拿到的鈅匙,遗憾之余感叹不已,是啊,心顺是气顺,气顺才精神兴奋,好吃好喝没有好心情是会吃下病的,人活着是一口气,气顺可以代替物资贫乏,战胜物资贫乏,气顺可以创造物资的丰富。常言说“人争一口气,佛为一炷香”。顺着老人,是老人的心顺,老人就会长寿,长寿比口福更有价值,所以孝是半孝,顺为先是全孝,顺为先的原理揭示了孝顺的真谛。没有顺不为孝,没有顺难为孝,没有顺达不到孝。 “孝顺顺为先”,“ 忠孝忠为先”,忠孝难两全是狭义的,而广义的才是真正的双全。当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受到威胁,人人都会放弃自己的利益,放弃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去奋斗、直至献身。孝顺是孝顺父母,尽忠是孝顺祖宗、孝顺先人,孝顺国家、孝顺民族,中国历史上的精忠报国就是一名曲,可在孔夫子精神统治的时代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尽忠有点愚顿,所以是悲剧的尽忠。无产阶级的忠孝观是忠于人民,那位老人的一声人民万岁指明了尽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谁为先?从理论上老马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才是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忠孝观的广义概念,不管无产阶级革命处于什么地步,但是,终究是会发生的,并于不可抗拒的力量取得最后的胜利。无产阶级的忠孝观也会随着无革命的发展而发展。
『伍』 孝顺父母心存感恩的议论文
作文 感恩父母心。我家是农村的,说实在的我跟这儿大部分人是有区别的。希望我的梦想早已实现,我可以让你们过好的生活——一个男孩的心声。我在舅舅家生活了两年,考上了凉山州民中。从一个乡村走到一个县城小学,然后再到一个最好的初中,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越。在这成功的背后,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在小学,班主任老师对我很好;在五六年级,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老师对我特别好;舅舅家对我特别好,我和表弟很合得来。在报考凉山州民中时,都是班主任袁老师和数学曹老师带我去考的,我的家人都不知道。过了近一个月,家里就来了电话,说我被州民中录取了。我知道我被录取的那天,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怎么,我感觉好像没有什么的,也不知是否该读州民中。嗯,过了几天我的???桶镂野崖既⊥ㄖ?榱炝耍?以诩夷玫降氖俏叶匀松?募壑档难≡瘛U饬?甑呐?Φ玫搅嗽猜?幕乇ǎ“职值笔蔽?艺娴母咝耍?滴艺娴拿挥腥凰?鞘??V钡叫⊙П弦担?颐挥凶龉?鸪担?抑皇窃诜叛Щ丶业穆飞希?吹交鸪嫡娴暮苌衿妫?迪岷艹ぃ??且蛭?窃洞Φ目吹脑?虬桑?鸪岛馨?难??hellip;…妈妈你还记得吗?在我刚上初一时离开的那一天,你送我走出了家门。大概已经到公路时,我还不知道你还跟在我的背后。因为我小学这么六年里,都没有你送我的,一直是爸爸在雨天送我过那家下面的大河。我在离家远点的时候,跟你和妹妹说你们不用送我了,现在远了,快点回去吧。所以也就没有看我后面,一直埋着头往公路走。当我马上要到公路时,我忽然转身往后一看,看见你还没有走,一直在我背后和我隔一段距离的跟着。我当时真的很想大声哭出来,真的,也许是我真的很体会到你们对我们儿女的好。我定在转身看到你在我身后的那一刻间……妈,你还跟着啊?你回去吧,我过几个月就回来一次的,都这么远了。在她听我说这话时,似乎没有在听,但感觉到我让你不送我了,我即将离开这个家乡,开始初中的旅程。看到你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离开你的视线,还带一丝的担心与舍不得,我鼓足勇气看你的脸、手、脚、穿着……把你留在我的记忆里,在汽车上火车上,不断重复放映那个场景,你显得很呆立也很蜷缩,以前也许没有这么发现这样的一个你,高中一年级作文《作文 感恩父母心》。你和爸还没有满四十岁,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很年轻的。第一次和爸爸坐火车一起去西昌市,也是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父母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饱经风霜,岁月在你们的脸上显得那么真实与无奈。我已经不小了,但是还是感觉你送我的感觉好好。爸爸,你对我是最好的了。我知道你有点偏袒我,但是可能我的成绩要好一些。嘿嘿,你跟我吵架吵架吵得凶,回家就吵。但是都是我的不对,原谅我吧。因为,我第一次离开家到西昌读书的前几个月,你们一直在担心我在学校习不习惯、吃的穿的好不好……离开家的孩子你们知道都是很想家的,经常会因为离开家而哭。哭不是因为很讨厌那个地方,而是哭可以代表一种想念…在凉山州民中的前几个星期,特别是前几天,当教官跟我们每一个人谈心时,我真的忍不住双手捂住嘴和眼睛,低声痛哭起来,几张卫生纸湿了。一个男孩是这样哭的,真的忍不住。因为此时只有我一个人在那儿,很陌生,没有认识的朋友、同学、老师。脑中一直是妈送我离开和爸爸在西昌火车站和我告别回来的那一个画面。我在期中考试回来的那天,看到爸爸妈妈的那一刻,心里无比激动,一时半会儿还没有更多的语言说。在家过真的好好,此时有亲人的感觉真的幸福。在家几天后,我去我的最好的邻居阿木列哈家时,在交谈中他们说,我第一次离开的这几个月,家人一直很想念我。她妈妈说:沙布啊,我听你妈说,你爸爸哭过呢。平时真的看不出,你爸爸还真的流泪。嗯,我此时真的知道我爸爸是对我很好的。为了让我读书,他吃了很多苦,但是我知道的却没有多少。我知道,当我拿着奖状回来时你是最高兴的。平时在家,我俩个爱吵架,但是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有两个非常孝顺的妹妹,祝你们永远快乐!各位亲爱的朋友,现在父母健在,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时间。你们要勇气去看一下父母的脸和手,其实他们的脸和手真的和我们不同,很粗糙的。更要有勇气看看岁月的痕迹,白发在头上越来越多,他们日夜为我们操劳,真的很不容易的。平时多听听___《感恩的心》欧阳菲菲多看看邹越老师的《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被真正的爱包围。当你看到我写的这篇文章并有所收获时,我写这篇也很值了!——阿木沙布2012.01.07让真实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
『陆』 仿寡人之于国也的一篇关于孝顺的议论文
剪影,一个写意的词:无须精雕细琢,只需寥寥几笔勾出轮廓便能让人深谙它的神韵。茫然中我寻找着一天当中最有轮廓感的时刻:
清晨固有一个“清”字,但早餐奶的味道不足以令线条清晰;正午的阳光过于刺眼,再加之淡淡的困倦,怎求剪影?黄昏、黑夜若拿来剪影,不过是朦胧的一片罢了。
最适合剪影的,莫过于现在——午后。
阳光正处于它最合适的角度:手边的书恰能投下最棱角分明的影子。我忽然有种想在桌面上描下书和书影轮廓的冲动:这样一天天描下去,我读过的书,薄的、厚的,便不仅仅是字符了。它们便成了有形的印记,安静地在那里弯曲、拉伸,勾勒出属于我的那一份充实。这剪影也就是我生活的轨迹了。这难道不美妙吗?
这午后的剪影还真是神奇,我又用它看到了更多的景致。目光投向窗外:午后的阳光并不直射因而不会眩目,而更像打亮白云的荧光灯。白云和阳光就这样结合成天然的背景,窗外的一切因此而变得轮廓分明。以前看树,多是绿绿的一片,可当我将目光掷到绿色的尽头时,那绝美而自然的剪影几乎将我征服:伸向各个方向的枝叶在边缘交叠,虚虚实实,曲曲折折;大叶小叶、长枝短枝、青翠黄枯已不重要,而那细密繁美的轮廓图案足以让人理解自然的手笔是多么精妙。在午后剪影中,这是多么纯美清新的味道。
当然,午后剪影中的人也未尝不可爱。此时此刻,大概没有人会料到我在为他们剪影吧?他们都专注于自己笔下的一字一句,而这正是午后剪影最神秘的角度了。我看到的,是一排排全神贯注的身影,连绵在一起:即使不去描绘什么笔耕不辍,单是那低下的头、伏案的姿势就能让人由里及外安静下来,感受到一种专注的力量。这甚至可以说是“令人屏息”的午后剪影,只因它太纯粹,太神圣。
影似乎是剪不完的,但这种充实、静美、庄重却总是这午后剪影的主题。也许当我沉陷于晨光的困倦和夜黑的可怖时,再捧起这张午后剪影,还会顿时惊醒。这些轮廓也才算在我心中真正清晰。
『柒』 论孝道(议论文)
古人云:“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孝在人类的宗教里有一定的阐述和标榜,虽然形式不同,但含义是一致的。孝道也非那国那族所独有。孝道也应该是人类晚辈的责任和义务。传统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可称为孝文化,它是使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两河流城文明等区别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传统孝道伦理,从周公到孔子、曾子、孟子,经过了初生,成熟和完善阶段。从秦汉后二千多年里,史学家、文学家、诗人等先哲圣贤,那一位不赘述这个孝字。正如晚清曾国蕃所说:“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虽然这是见仁见智的说法、但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说孝是儒家文化之基石,无可非议。本文就孝文化的历史演化作一些探讨。
一、孝观念的源流与演变
传统孝观念,最初孝观念。最初含义是指什么?考古发现“孝”字最初见于殷卜辞。商代金文中有一例用于人名,在博物馆的青铜器上刻着“孝”的象形图形,古文字学家释为“孝”的篆体。因人老了,弯腰弓背、手柱拐杖、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上老下子作服待壮。《尔雅、释训》的“孝”解释是“善事父母”。《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即是奉养父母。根据原典“孝”的这种伦理含义,形于初周,成于春秋、战国中的儒家所倡导。《尚书、尧典》:“克谐以孝”;《左传》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经》曰“孝文不匮,永锡尔类”;《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渭能养”;《论语、里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大学》,“孝者,所以事君也”。《孟子、万章》;“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孝经》:“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新书、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等等这些典籍对孝道阐述是各异。中华民族讲孝道已几千年了,无论那位文人、圣贤从各个角度解释,当然有见仁见智的说法,从古到今,千言万语、殊途同归,所表达的一个意思:幼尊长。从家庭的孝,是指赡养父母,衣、食、住、行、思想上照顾老人,尽人子之责。家庭外,家庭宗亲长辈、外戚长者、还指社会上所有长辈。所以孝的内容不仅仅是家庭生活,实现长辈的愿望;力求上进、实现人生价值、最终报效民放族和国家。孝道是民族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几千年沿袭的做人准则,也是中华文化的本源之一
二、孝形成于周代
孝何时产生?最初表现是什么?近年来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
笔者认为,上古先民们的生活,宗教信仰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信仰习俗包括祖先敬奉、礼仪、祸福观等。在宗法社会里,祖辈有特殊的社会地位,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十分重视血统的传延与继承,把祖先作为宗族或家族血缘的象征,因而将祖先奉为神明。在殷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祖先崇拜的传统,祖宗神被抬到了仅次于上帝神,社稷神的地位,年复一年地受到后代的祭奠。伴随着宗法制度的传延,尊祖敬老、孝亲传统在儒学体系中表现为" 尊尊"的思想。《礼记、大传》,"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
笔者还认为,孔子对孝道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孔子创建儒家学说分为三个重要阶段。第一,他十有五志于学,到三十而立,把当时鲁国的"六艺"学精通。第二,而立之年开始受徒至晚年,出仕鲁国有关要职,并取得可喜的政绩,周游列过推行为政以德。第三,晚年著书立说,整理"六经”。在春秋战乱并吞、臣弑君、子弑父、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把挽救天下为已任.当时神鬼宗教占据了人们的思想,上至君王将相处理国家大事,下至黎民百姓解决日常琐事,都援于鬼神.在孔子推行仁学思想同时,看到了孝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孝是仁爱的基础,他在鬼神宗教问题上,鲁迅先生有过一段议述:"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活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在那时代的社会、政治没有一点科学能说明鬼神有或无.《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把事人重要过事鬼.《论语》:“子曰:未能事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在《论语》里多次谈孝道问题.《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等等。把父母之疾病、意愿、奉养高于一切。然后把在家庭的孝推及社会,从而达到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理想社会。 孔子以前无私人著作,根据先秦典籍,孔子晚年整的六经,后有《孝经》、《论语》、《墨子》、《孟子》、《荀子》、《吕氏春秋》、《老子》等典籍,这些文献所阐述的孝例、孝规大都是对孝的理论推演和猜测。三皇五帝是中国历史上的神话传说时代。这是众所周知的,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周公、他老人家也是对上古理想社会和文明道德的一种推崇、赞杨和标榜。故后来儒家文献无孝不成章。事实上,根据笔者对先秦典籍的考证和何平在其《“孝”道的起源与“孝”行的最早提出》,孔子在《礼记、表记》里提出了事人事鬼神的观点: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远之,近而忠焉。先绿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蠢而、乔而野、朴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静、胜而无耻。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敝”.孔子对夏、商、周初的礼,鬼、神的考论,即夏人虽敬奉鬼神,却不把作为正教内容,殷人推重尊崇鬼神而轻视礼教。周人推崇礼法,广恩施惠,敬事鬼神。可见夏殷人的考慈伦理朦胧淡薄,其祭祀是为了祸除崇,而周人重礼法和孝慈教化,《周礼、地官司徒》:“一日慈幼,二日孝行,以亲父母,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日不孝之形......”。《诗、周颂、阅小子》;于乎皇孝,永世克孝,即生儿育女,继承祖业。《诗、周颂、载见》:“率见昭孝、以孝以享”;祭祀祖先,《国语》祭公征丈戎“日祭、月祀、时享、发贡”,周人以对孝慈有了教化和对祖先的追孝.提出了孝道的内函和孝行赞扬,总之周人孝初是从祭祀祖先宗教情怀中发展而来的,所以孝观念形成于周初,春秋,成熟于战国
三、诸子论孝
从春秋未年至战国百家争鸣,诸子之学林立,各种伦理思想至沓来,对于“孝”的陈述、标榜各园自论。成为显学的孔子(儒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孝是仁之本。孔子经常和弟子论孝,视孝高于一切,家庭的孝悌成了每个人必备的最基本德行。《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为政》,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就是父母老了自然就带来生活的不便和疾病,即是要外出也不要长时间在外面,心中要时时记挂住父母在家中的生活,应该常回家看看。《论语、为政》,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政”?把孝悌影响国君后,国君对国民就象家庭的孝子一样,那未国家就会和睦富强。《论语、为政》: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强调对父母的生前恭敬奉养,死后按照礼节来埋葬和祭祀。《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对于听从父母的话就是孝的问题上,在《孝经>谏争章第二十,曾子问,“敢问,子从父之命,可谓孝乎”?子曰:“参,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不要盲目听从、不要愚孝,把对父母精神上、思想上的孝高于食粮的奉养。以上等都是孔子的超时空孝道教化精神。
《墨子》早年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创墨学。墨子倡导“兼相爱”把天下之乱之根源归于兄弟不和调,父子不慈孝、君臣不惠忠,强调“父子相爱则慈孝”。墨子也是把父慈子孝当治天下太平之根本。他还提出了“爱人若爱其身”,爱别人,也是爱自己;孝敬别人父母,也等于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爱无差等的观念,是超出了儒家爱人思想,是爱的双向互补。在熙熙攘壤攘、利来名往的社会,墨子以慈孝为基础的圣王之道,是大利天下黎民百姓的。
孟子战国人,受业于子思、继承和发扬孔子的学说思想,整体的道德以仁义为重,提出了民重君轻的仁政思想,在仁义的前提孝敬父母。《孟子》一书和《论语》、《中庸》、《大学》并称“四书”。其在孝方面有诸多论述。《孟子、万章》:“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事亲尊亲成了人的最高道德表现;还提出了孝亲后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泛爱众观念。《孟子、离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把无后视为最大的不孝。这个观点,在当时的祭祀追孝和延读;加上当时的战乱人少原因,是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孟子把上古之“五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改为“五伦”。在社会中孟子认为最重要的又是父子君臣关系,他提出:“未有仁则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最终把仁义和孝于亲、忠于君结合起来,促使天下仁仁、亲亲。孟子还把上古之尽孝作为楷模。《孟子、告子》:“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将孝悌作为伦理道德之基石,主张君王和圣贤都要尽孝,做天下人之表率,最终和孔子的孝悌合一。
荀子,战国后期人。孔子死后儒分八派,孟子发展孔子学说,荀子予以总结,并融合法家思想,形成了荀子学说,儒八派之一。荀子在孝道问题上吸收了孔子的孝道观,结合自己独特的观点,虽然在神权、君权、父权的社会里,臣服从君王命令,子服从父命令。荀子却认为,孝子应该慎重思考后,对错分清楚后才服从,这才是孝道,也上乘了《孝经、争章二十》:“敢问,子从父之命,可谓孝乎”?子曰“参,是何言与!是何言与!....”。《荀子、子道》说:“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哀: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荀子提出的“三不从”从家庭上讲,盲从造致错上加错。强调孝子在听从时要深思熟虑,以维护家庭利益为出发点。
《孝经》从内容上看,是孔子和曾子师生二人的对话,曾子问,孔子解答,最后曾子整理而形成的。孔子弟子中曾子以孝著称,而且在孝道理论方面无论是从广度深度两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中国古代以宗法家族制为核心的社会,“孝”是发展家族力量的主要精神和思想,是维系宗法血缘关系的纽带,是个人培养仁爱之心、礼义之心、报恩意识、责任意识、忠君意识的基础。《孝经》提出了“孝治天下”伦理宗旨。认为“孝”乃天经地义,是“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阐发了孝与人本身、孝与家庭、孝与政治、孝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夫孝,始于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对天子.诸候.卿大夫.士.庶人的行孝事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由“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到“非法不言。非道不行”;由“在上不娇.满而不溢”,到:“以孝事君,以敬事长”:。由“爱敬尽于事亲”,到“德孝加于百姓”;由“孝”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而天下平。在春秋战国时代,对于孝道思想,《孝经》是孝的完善和大成。反映的是孔子再传以后的儒家思想。
四、封建社会孝文化综合论
封建忠孝一体
汉代是以“孝治天下”著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孝的朝代,作为一个社会的道德观念,“孝”对于汉代社会影响很大。汉人认为,能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汉初不仅没孝悌力田科,这是孝道的政治化开始。统治者从儒家思想受到启发,把家庭孝悌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自汉惠帝以下的汉朝皇帝都以“孝”为溢,如孝惠、孝文、孝景、孝武、孝昭等。《汉书、霍先传》记汉人之言曰:“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常有天下”这代表汉人的普通看法。儒家的《孝经》一书在汉代受到了特别的器重,人们不仅把它看成是“三才之经纬,五行纲纪”:而且认为是儒家“六艺总会”。后汉时更使天下诵《孝经》,社会上出现了不少以诵习《孝经》而成为孝子和以《孝经》进行教化。汉代《孝经》地位上升,孝的观念如此的兴盛,以及统治阶级以“孝治天下”指导思想形成,封建“忠孝一体”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逐渐产生的。
五、封建社会的道、佛孝道观
自汉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了封建正统二千余年,孝也成了中国传统的伦理概念,成了子女辈对父母辈以上的供养、敬、顺从和爱护行为准则。儒家的观念对于中国来说,早已不再仅仅是一种学说,而是渗透到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的血液了,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又有力地影响制约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
先秦的道教始祖老子主张返朴归真,他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老子、第十八章》,从老子超越世俗的思想可看出,仁义、孝慈都是虚伪和束缚自然人性的东西,可见当时道家仍然不重视孝道的。自东汉后,道家思想出现了本土儒家伦理趋同。《太平经》提出了“大慈孝顺”,“孝悌始学化善”。葛洪《抱朴子、对俗》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道教理伦家葛洪强调修道诚仙离不开孝。唐以后道教《文昌孝经》是专门劝孝的经典,把孝导向一切人际关系与道德生活。在养与敬、事生与事死等方面也继承了儒家思想。
佛教自汉传入中国,最初教义冲击着封建传统人伦。释氏以出家削发、无君无父观念。自魏晋后,佛教不断中土化,佛教《弘明集》、《灵峰宗论》、《镡津文集》等佛教文献认为,孝并非又是事亲,立身修性,出家超度是高层次的孝;作道场为亡灵超度,为众生祈祷吉祥是最大的孝;对佛祖诚心,尊敬命傅也是孝:身在寺庙、心系父母,时刻为父母求福也是孝等等。“儒以孝为百行之本,佛以孝为至道之宗”。《灵峰宗论》,佛教始终强调和儒家道德的一致性。
『捌』 以新型的孝顺观之我见为题写一篇800至1000字议论文
(1)
有人说,孝心是一支永远也燃烧不尽的蜡烛,让父母永远幸福;孝心是一股永远也流不完的暖流,让父母永远温馨;孝心是一杯永远也不苦涩的咖啡,让父母永远品尝。孝心是春天的风儿、地上的花儿、空中的鸟儿、水中的鱼儿,时时刻刻伴随在父母的身边,让他们感受到天伦之乐。
当我们呱呱落地的时候,我们是否感觉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黑暗中的胎儿,而是来到了一个从来不曾见过的鸟语花香的世界?我们是否应该懂得,是父母把我们送到这个世界,让我们看到了水的清、柳的绿、花的红,听到了鸟的鸣、雨的声、人的歌……
当我们咿呀学语的时候,当我们被送上课堂受教育的时候,当我们接触到更多新奇事物的时候,我们是否已感觉到是谁在我们背后默默付出?是父母在我们翅膀不曾硬的时候给予我们无私无畏的关爱。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与我们风雨同舟,不弃不离。为了我们,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最多,操劳的最多,给我们的教育和启示也最多。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是父母鼓励我们不要气馁,坚持下去。当我们遇到不能克服的困难时,是他们帮助化解,教会我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在我们说大话时,是父母提醒我们要谦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当我们骄傲自满的时候,是父母告诉我们不要飘飘然,要小心,免得下一次失败,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要心急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平凡的话语,然而却是我们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常言道:“孝,其为人本也!”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父母,心存孝敬之心,认真履行义务,才能堪称一个合格的人和完整的人。我们或许不曾体会母亲忍痛将我们分离,留下幸福时的泪水,也许不曾明白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是他们为我们遮风挡雨,一口一口地把我们养育成人……为了让我们能成为国家之栋梁,他们千般叮咛,万般嘱咐,一句一句地引导我们上进……为了我们,他们含辛茹苦,日夜操劳,而自己却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老……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把青春献给了我们,风雨一世,沧桑一生,我们应该如何偿还这不可计量的父母之情,养育之恩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亲爱的父母呀!您们对我们的爱如此之多,我们虽不能完全偿还,但我们一定要努力去还,一点一滴地去偿还这人间正道的伦理情怀……
联想今天,许多儿女都以自己工作忙,事情多为由,不去看望父母亲。有的即便是去看望了也只是买些东西,匆匆忙忙的来,急急忙忙地走,根本不是从心理上关心父母,不凡有应敷了事之嫌。试想,当你小的时候,父母出差,没有在家,难道你不孤单,难道你没有一种失落感?而现在你们的父母不正处在你当时的心情吗?作父母的,徜若不能得到子女的孝顺和关爱,难道不同样会感到孤独与失落吗?所以我奉劝一句:孝心可贵,真正的孝心更可贵!那些虐待父母的人,不管不问父母的人,忽视父母生活和心理的子女,都是没有履行好做一个合格子女的义务啊!
回想现在,既使我们想加倍偿还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我们真的能够完完全全地偿还得了吗?我们爱的心情一样吗?孝心可贵,父母对我们的恩情,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我们对父母报答与孝顺也不是今生今世就能割舍得了的呀……
(2)
从你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第一个笑脸迎接你的人是谁?是你的父母;当你牙牙学语的时候,是谁在那里耐心的教你?当你蹒跚学步的时,是谁拉着你的手,让你一步一步的慢慢地走?是你的父母。我们的一切一切包括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因此孝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是的,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同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众所周知: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冲天。既然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们现在就要行动起来,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给父母痛饮;动一动口,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听,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孝敬父母原来就这么简单。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让我的爸爸妈妈欣慰,高兴和快乐。我又何苦而不为呢?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们要铭记“百善孝为先”的古训。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报答父母。
感恩是一种温暖的情感,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轻轻吟唱着,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着人世间最纯最美的讯息,时刻提醒着我们:道不远人,不能不孝敬父母。现在,我们都还是刚刚步入初中的中学生,并不能为父母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孝敬父母,应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开始,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应理解父母的辛苦,从心底里感激父母为我们做的一切,时刻充满一颗感恩心。教师评语:这篇议论文,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从多角度论证了孝敬父母的意义,并联系生活实际,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有很强的说服力。结尾点题,并结合实际,深化了中心。对于一位初一学生来说,是一篇较好的习作。
(3)
仅仅写下这个题目,双眼已是泪水朦胧。
是的,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亲人和朋友。我深爱着的父亲走了。在我的泪雨中永远永远地消失了。尽管亲人们有着万般的不舍父亲还是走了。他静静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苦苦留恋的一方庭院。
那个夜,那是个秋夜。是夜,有雨似乎也有雷。我想那雨便是天公的泪,那雷正是天公的哭声。那一夜,我的心在流血。我的整个生命似乎都已僵滞。就在那个夜父亲飘然西去。去的时候父亲只有56岁!这还是一个被称为中年的年龄啊!
父亲原本有着强健的身体,从来连感冒都很少有过。可是六月底的一天,一个晴天霹雳,父亲竟被诊断为恶性脑肿瘤骨癌。这这怎么可能呢?无疑这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一个残酷至极的现实
七月初,就在我要踏进考场的时候父亲也被推进了手术室。不幸的是父亲的手术失败了。也许手术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可恨的是我的高考也失败了。面对父亲,我无以去安慰他。然而父亲却安慰我说明年等我的好消息。
就这样,我在家陪着手术后的父亲。
由于父亲原本的体质很好,体内也都正常,饭也能吃饱。看上去手术后的父亲精神还很好。早上,父亲拄着一根小棍,有我扶着,我们踏着朝阳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我们谈笑着,父亲还给我讲他过去的故事
父亲,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有着同龄`老三届`读书人的那样境遇。但终因家里太穷,爷爷积劳成疾,不能再劳动不能再供他读完最后的书。父亲就不得不回到黄土地上!父亲很有体力,也能吃苦。父亲做过建材预制,后来又搞建筑及预算。于是当时的家庭生计还勉强好过。但是这一切都是靠父亲的大量付出换回来的!父亲用他的那双手支撑着一个家。父亲就这么不停地劳作着直到他被诊断为恶性脑肿瘤.骨癌!父亲太累了,父亲的心太累了!父亲没能享受过一天的真正的清福!他的晚年也在劳作中度过。
父亲的一生是磊落的一生。父亲是认识他的人所公认的那种好人。每每邻里中谁家遇事父亲总会被请到,父亲从不推迟,也乐意帮忙。当村里人相互之间发生口角的时候,父亲凭他那种不可抗拒的威信很快就能化干戈为玉帛。认识父亲的人都非常尊重他。在家中,父亲更是个好父亲。我爱父亲。
看到父亲的状况还好,于是我也盲目地乐观。认为手术后的父亲也就平安了,父亲自己也说他还能或活二十年。我还想着把这一次手术权当着父亲的一次难得的疗养吧!是啊!多少年来父亲太紧张,太操劳了。他曾经就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建起了村中的第一宅瓦房。这宅瓦房渗透着父亲的汗水,充满了我们的骄傲!为哥哥安了家。还把姐姐以当时当地最最体面的方式嫁出去。同时还供我读书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靠父亲的那一双手啊!为了我们,父亲不停地奔波着劳作着,总不愿停下来多歇一会儿。父亲,我们的父亲,他无愧于我们兄妹中的任何一个,无愧于他的亲人。
看着手术后的父亲平静了许多,仍然精神。我们也感到莫大的安慰。于是,我们全家释然。
九月了,父亲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上学了。父亲就催我去找他的一位在教委工作的老师帮忙找一个学校复读。我看着父亲又望望母亲,我使劲地点点头:“明年我一定考上大学!”父亲就微笑着看着我
我复读了,带着父亲的嘱托!带着自己的诺言!
九月底的时候,那一天是中秋节。是月圆人团圆的日子。我决定回家看看父亲,陪父亲一起过中秋节。我高高兴兴地从学校往家赶。我已有近一个月没看到父亲了。在路上,脑海中便浮现出父亲坐在腾椅上,看到久别的我回到家中而高兴的样子
终于到家了,可就在我踏进家门第一眼看到父亲的那一刹那间,我的包猛地从手中脱落了,我的整个人都僵滞了!父亲已不再是一个月前的那个样子了!不!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父亲由母亲在他后背抵着,才勉强能坐立着。父亲耷拉着头,双手无力地垂着,倚在母亲的怀里,盘坐着。母亲贴在父亲的耳边告诉他我回来了。猛地,父亲使劲地抬起了头,吃力地睁开了他那双疲惫的眼睛看了我一眼,头又不得不低下。可我分明看到他的脸上显露出一丝僵硬的目睹此情此景,我再也不忍看下去。泪,早已蓄满了眼窝。我转身冲出了屋子,跪立在院中,泪水泉涌。在心中大呼:上天!让我去代替父亲!让我去代替父亲承受痛苦!为了父亲我愿去死
母亲告诉我,父亲这样已有十几天了。是父亲叫不告诉我的,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此时此刻,我懂得了:父亲就是父亲,任何时候他都会想着自已的孩子,想着亲人。就在我走后的第二个星期,风云突变,父亲的病情开始恶化。体内癌扩散。先是一只膀子疼,接着另一只膀子.双腿.脊椎都开始疼,准确地说那是从骨头疼啊!那些镇癌痛的药根本就起不了作用。。可是父亲的四肢是从骨头里一惊一惊的疼,那该又是怎样的一种揪心的痛啊!直疼得父亲坐也不是,躺也不是,无分昼夜,父亲那高大的身躯就是靠母亲吃力地一会儿扶起坐着,一会儿又放下躺着,放下躺着,一会儿又得扶起坐着。就这样反复着,也许只有这样才会使父亲稍稍舒服一点,痛少一点再不久,父亲浑身的骨头都开始疼,可是任凭骨头里怎么疼,任凭把牙咬得咯咯响,父亲就是不叫出声来!他是不愿让母亲更伤心,更心疼。他是在用这唯一的方式来安慰母亲,安慰他的亲人!这又是怎样的一心境呢?再看看母亲,短短的几个月下来,她却瘦了两圈.三圈,甚至更多
父亲疼的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叫母亲拿那些镇癌痛的药给他吃,是加大了两三倍的剂量吃!可那毕竟是药啊,带来的副作用父亲更是默默地承受着。最终,那药吃得再多也无济于事了!不得不以杜冷丁来维持!很难想象,父亲最终都没有因为痛而叫出声来!这又该是怎的一种毅力和爱啊!
就这样,母亲寸步都不愿离开,日夜地守护着父亲,吃力地搂着。泪,一滴滴地落在父亲的脸上,身上。艰难地与死神抢夺着亲人最后的生命。可是父亲还是用他那极微弱的声音告诉母亲:“别哭!”我要接替母亲扶一会儿,父亲却费力地摇了摇头,要我走开,不许我碰他。父亲已经不能再说话了,他的声音只能靠那微弱的气流汇聚而成。最终,那夜我搂着父亲,再也不愿离开,就这么静静地搂着我怕没有父亲,我怕!我怕极了!我就这样静静地紧紧地搂着父亲度过了那个无眠的中秋之夜!(以后我再也没能亲近父亲)当时的预感也是这将会是父亲陪我度过的最后一个月圆人团圆的日子。这么想时已是泪如雨下。心中却在大喊着否定自己,不!不会的!父亲不会弃我而去的
第二天,父亲就“赶”我回校了。
离开父亲的那些日子,我的脑海中翻滚着一些可怕的影子。每夜都从噩梦中醒来,包括母亲的悲愁,以及父亲去世的情形,都在脑海中一一闪过。连父亲去世后我穿了孝服和哭泣的样子也在脑海中浮出了!
10月6日,那个夜,那个可怕的夜还是降临了!当我赶到父亲的身边的时候父亲,父亲已经走了!可当我跪立在父亲身旁的那一刻,我竟然平静!平静的心如止水!我竟然不知道哭!当母亲那一声撕心裂肺的:“亲人啊!”如寒流掠过心灵。我方才惊醒,想到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想到父亲会是永远的离开,再也不会回来,想到再也听不到父亲那诨厚的声音,想到一时间,天昏地暗!父亲没了,我敬爱仰慕的给我人世间至亲至爱的人,真的去了!一个使我刻骨铭心的面容,一个使我信赖的寄托,在我还没有走出爱的季节就离我而去了。
我早已筑起的堤防刹那间被悲伤冲溃了,感觉到一股发自心底的血喷薄而出。泪水如同山洪爆发倾泻而下。什么撕心裂肺,什么肝肠寸断,都在那一刹那体验到了。我失去的那是我至亲至爱的父亲啊!!
我几度昏厥
多少日子,我对父亲长哭当歌
父亲去世已几个月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依然历历在目。好象总会听到父亲的声音,总会看到父亲的身影。总感觉到父亲还在,就在家里。直到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作“永远活在心里。”这并不是一句套话。这的的确确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只有如我这样有了失去父亲经历的人才会产生的感觉。
在几个月中的许多日子里,我常常独个儿静静地出神,想父亲!很想很想,想得心驰神往,泪流满面。更多的时候会哭出声来。要能再见父亲一面该多好!
父亲去了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回家看望母亲。看着母亲终日有擦不干的泪,我猛地意识到:这一切,最痛的是母亲,她是失去了生命的一半啊!而且又是眼睁睁地看着病魔怎样一步步从她身边夺走亲人的,何况又是那样的无奈!让悲伤一点点撕碎着她的心!父亲去了!偌大的房子中只有母亲一个人。晚上,母亲早早地就把门闩上了。可我明明记得父亲在的时候我们睡觉从不闩门,夏天甚至敞着门是的,那时候父亲给我们以一种无可替代的安全感
。
在父亲去了以后的那几天里,在悲痛欲绝的情境中,我还意识到了,其实,对于父亲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病魔折磨得父亲那样痛苦,他也想休息一下了。这样想于母亲,于我,于亲人们也许是一种最为合理的最为平衡的安慰了。除此之外又能如何呢,还能如何呢?
我以为,这个宇宙之中是有天堂的。父亲之去也算是一种解脱,脱离了人间之苦难,脱离了生活的繁杂,脱离了尘世的凡俗,脱离了病魔的折磨
我一直在想,那个有雨有雷的秋夜,于父亲,于我,于天,于地都是那样的不同神秘而又神圣
父亲!我至亲至爱的人!
安息吧!
父亲不朽!
(4)
我在课余时间从未想过父母亲现在在做什么,只是一味的同那些喜欢八卦的同学闲谈着什么非主流和时尚!
直到今日,当身旁的同学谈她为父母买生日礼物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出丑,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更何谈送礼物我一味的沉寂在我的学习当中,但今天,我总想写些什么,写一些我父母的事,用来弥补我心灵上的空缺!
我从姥姥那里得知,我的出世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为我伴随着病魔一同出世,疾病附带于我的身上,更加压在父母的心口,为了给我治好病,父亲二话没说便离家去广东打工我不知道父亲当时是凭什么外出打工的,凭力气他那么矮,凭文化他连小学都没读完,是什么让他每月寄来我的医药所需我听到生日二字才想起父亲的这些事儿姥姥说:父亲怕母亲知道他会因少钱而会卖血,所以才借外出打工做幌子,挣得一部分钱不足时再卖血凑足'我曾一度的发誓要父亲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我却连父亲的生日都不知道!
我是由母亲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我以前不知道我有什么病,只知道母亲每一次在我上学前都会叮嘱我在学校要注意几大事项很长的一大串,听久了我便有了抱怨,在我可以记的起的事里有一件是永远也无法从脑海抹去的我深夜发烧,母亲将我背起在寒风刺骨的夜晚走十几里的山路硬把我送到了医院,我不知道母亲是如何做到的,她那么矮那么瘦小的身躯为何能承受住这样的远途奔走我还记得我初二暑假在广东的时候,有一次我提着开水,不小心洒了,水撒在我和父亲的脚上,您二话没说便走过来帮我吹气,还要父亲立即去买药我的脚好了,可是你和父亲的脚却是红肿肿的几块当我要回家时,临走你送我上车要我好好学习,我自信的对你说我一定考上一中让你乐一乐。
初三过后,我顺利的考上了县一中,你很开心。我原以为我已经很有孝心拉!可步入高一,我的成绩如流水般的一泻千里。我看小说,玩游戏。每每你问起我的成绩,我都说还好,您回来过年,要来学校看我,却被我巧言的说服。其实你明白,我怕同学看到你那么矮,穿着那么朴实而出了我的丑,当你期待着我告诉你期末成绩时,我却以我有权保持沉默来推托,让你背着我流泪!
我生日了,您给我买蛋糕,放假回家您给我做好吃的,而我回报你们的只是高一时期一味在学校看小说,玩游戏,只是顾及面子不让你来,只是一味的堕落,一味的让你们伤心难过,这就是我所胃的孝心听着同学谈起父母的生日时,我才发现原来自己这么的无知,现在我真的好想当面抱着你们说声:对不起我好想送你们一份生日礼物,此时我无颜来亲自问你们的生日日期,下次我回家一定要,一定要好好的拿出户口簿来永远的记住你们的生日!
(5)
最近看了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深有感触。她那惊人的见解,独到的分析,精辟的语言无不令我折服。但是,最主要的是让我真正的体会到“孝”的分量。
她笔下的那个学子,在家境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之时,坚持要读研究生,母亲无奈,只好卖血。试想,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去爱谁?还有那个父母重病在床,自己断然离去的游子,连最起码的孝心或说亲情都没有,那么他空有一身皮囊,对家庭,对社会又有什么用呢?
可想想自己,对父母又尽了些什么孝呢。自己与他们的行为虽然有着极大的差别,但从“孝”的角度来说,又何尝不一样呢。连父母的生日没有得到自己的礼物,更不必说父亲节,母亲节了。当父母伤心之时,也没有点安慰。相信像我一样的人还很多。
看着父母对待爷爷,与自己对待他们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高考即将来临,在这仅剩的一年多,平时还和他们吵吵架,现在想想,我是多么的不孝,是
多么的可怜啊。
也许能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时间也只有这一年多了,也许我应该好好的珍惜这段时光。可是从容尽孝我该怎么办呢。一处豪宅,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是一桌山珍海味,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数以万计的金钱。我能给他们这些吗,我给得起吗?或许,我能给他们一朵野草,一朵小花。会如毕淑敏所说,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孝,多么美丽的字眼。古有二十四孝的佳话,今天,殷武勇在新婚蜜月期,三次割下全部头皮救父。
可是,许多人自作主张,为了美丽,把自己的耳朵穿洞带上耳饰,在自己的身上刻上文身,这是对父母的大不敬,也是对生命的大不敬。、《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现象。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趁着父母健在,好好尽一下孝吧。
我也会在心中默念:孝心无价。
『玖』 关于孝顺的议论文,800字以上
我们的生命、思想;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一切都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所以,我们不能不孝敬父母。
从古至今,流传着很多崇尚孝顺的人和事。他们有的是平民,有的是皇帝,但他们孝顺双亲的事迹,都成为千古美谈!薄太后的儿子汉文帝刘恒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身为帝王的汉文帝,其实完全没必要事事亲力亲为,只要一声令下,什么都可以做好。可是,他做了。至少他没有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帝王如此,平民百姓又何尝不是呢?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但他从不抱怨,总是恭顺对待。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直到冰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这份孝心足以感动每个人。
刘恒和王祥不管身份是否卑微,地位是否显赫,但是,他们都做到了孝敬父母,刘恒虽然身为皇帝,但他侍奉母亲的举动让我们深受感动,而王祥可以视自己的养母为亲生母亲对待,以德报怨,更是让人感动,他们孝顺父母的一言一行,难道我们不应以他们为荣吗?
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平常一句问候,一个爱的眼神,一句感激的话语,都能让父母高兴很久。当父母的生日到来时,即使说一句生日快乐,父母的心里都会很高兴的,当父母生病了,如果拿一点药,父母也会觉得开心,当父母忙了一天,回到家时,如果为父母倒杯水,父母都会觉得再累也愿意,当父母伤心的时候,一句短短的安慰,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孝顺父母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总会与他人相识,产生亲情、友情、恋情,其中浓的化不开,砸碎骨头连着筋的唯有父母亲情。所以,不管贫穷也好,富贵也罢,孝顺父母是我们做儿女应尽的责任。
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这辈子都无法偿还的,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父母就开始为了我们而奔波忙碌,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他们宁可自己苦,也不肯让我们受苦,他们对我的爱,是无尽的,伟大的,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创造者,是他们让我们可以享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是他们让我们过的如此快乐,难道,我们不应该报答他们吗?
『拾』 赞成晒孝顺议论文
【性与爱】江苏高考作文原题为《忧与爱》,有大神看成《性与爱》了,膜拜吧。《性与爱》人类社会的畸形导致了对性的压抑和抵制,虽然事实上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不过总的来说,有爱一般会有性,但是不一定所有人在短时间内就会有,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