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潮汕重阳节孕妇要参与吗

潮汕重阳节孕妇要参与吗

发布时间:2021-01-02 15:59:33

1. 潮汕节日习俗

潮汕人过年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烫发整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以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或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很多乡村圩镇组织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端午赛龙舟
端午赛龙舟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古老习俗,而在潮汕地区,这一传统习俗被保存得最为完美,也发挥得最酣畅淋漓。在汕头市金平区,有一个地方就因为龙舟而闻名遐迩,她就是素有“龙舟村”美称的 鮀江街道桥头社区。
130年初衷不改
桥头以“龙舟村”享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的桥头村还是一片汪洋,村民世世代代讨海为生,大风大浪的洗礼,把村民们个个锻炼成“浪里白条”,男孩子长到八九岁,就都识得好水性。
为了增强村民们抗击风浪的能力,同时增进村民之间的团结,大家合力造出龙舟,并于每年端午节举行龙舟大赛,至今已有130年的历史了。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潮汕民俗称为五月节。五月初夏,金凤花开,骄阳似火,万物欣欣向荣,这时节,天气、地气、人气,三气贯通,气旺乾坤。这时节,老百姓好欢喜,赛龙舟,显威风;插艾花,驱瘟毒;吃大粽,消疳积。节为时而设,人为节而欢。过端午节,最令人激动的,还是赛龙舟。

清明旧俗不用针
清明节,旧时潮汕各地有个习俗:女人不做针活。
为什么女人不做针活?
传说是,如果清明节这一天,女人做针线,不但自己眼睛被针尖刺瞎,大野里各种垫虫,如青蛙等,也会被刺害。
女人一般有善心,认为自己眼睁伤害,已是不好了,还刺害各种垫虫,有恶。于是这一天,最勤劳的女人也不做针活。
清明这个习俗,尽管带有迷信色彩,但反映了我们祖先很早就有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五谷主生日
潮州人十月十五日为五谷主生日。家家户户到了十五这一日,要用米粉拌红花末和上水捏成一尊尊头盘发暨身饰以豆麦的“五谷主“,还有扁担、箩筐、稻穗,蒸成果品,并杀五牲,挑到自己那块刚收割过的土地上,焚香、点烛,祭拜“五谷主”,报告五谷分手,答谢“五谷主”的慷慨赐予之恩。同时并告诉孩子们五谷为“五谷主”所赐,告诫他们平时要珍惜,不要暴食天物。
相传“五谷主”为神农氏。有的庙宇还有“五谷主”的偶像,赤身露体,只用树叶或兽皮扎于下身,形同原始人。正因为这样,所以羞于见人,故祭祀时总在天亮之前进行。

童容节
九月九日重阳节(潮州话也有叫童容节,“童容”实为“重阳”音变而来)。重阳之得名,是因九属阳数,且日与月并应,故叫重九,也就重阳。
潮汕民间在重阳节,没有学士文人那种登高赋诗、庭园赏菊的雅兴,在潮州一带却有结缘的习俗,就是在亲朋之间互赠油麻丸。丸与缘在古潮语中同音,人们以赠油麻丸来增进亲朋之间的情谊。
重阳节在潮汕,不是每家每户都拜祖先的。在揭阳及潮州,拜重阳节的都是家境较清贫者,他们无力在祖先每个忌辰都祭拜,故在这一天,做一次总的祭拜,希望祖先应谅解,说明各自的忌辰就不再奉祀了。九月风信好,儿童也喜欢在这时候放风筝(俗称风禽)。童谣说:“九月九,风禽线断满天走。”这也是儿童们的一件乐事。

2. 潮汕人重阳节为什么要炖鸡

潮汕人重阳节吃炖鸡是因为炖鸡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对于潮汕人来说重阳节是一个滋补回的节日,炖答鸡的营养物质非常丰富,可以提高免疫力,给身体补充大大的营养。

潮汕重阳节是广东潮汕传统民俗及民间祭祀的重要节日。这天在潮汕,有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因为它的节期就在农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故又称之为“重阳”。潮汕民间,只直接称它做“九月九”。

(2)潮汕重阳节孕妇要参与吗扩展阅读:

潮汕重阳节的习俗:

1、登高:潮汕文人雅士有重阳登高之习俗,每年九月九此日,潮汕各地工会及有关单位常组织老年人开展爬山登高、旅游等文化活动,别有一番情趣。

2、“结缘”:潮安一带有“结缘”之俗,就是把一种叫“油麻员”的糖果,在亲友之间互相赠送。潮语“员”与“缘”同音,遂以此为“结缘”。重阳节正是农闲季节,辛劳的农民利用这段时间自制糕点、糖果走亲戚、访朋友,增进亲朋邻里的情谊。

3、拜九皇诞:据潮汕民间传说,古时有兄弟九人,每人有九个头,他们分掌中国九州的人皇。因为他们同在九月九日出生,所以把这一天称为九皇诞。潮安一带的人们备好油麻员和红柿等瓜果,对天膜拜,拜毕才将瓜果分赠亲朋。

3. 潮汕重阳节吃什么粿

折叠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回、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答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4. 重阳节那个月可以搬家吗

这些日期都是经过认真筛选后,列出来的黄道吉日。没有的日子就不适合你们了
可自己在这几天中选择与你们属相无相冲、相刑、相害的,最适合你们的黄道吉日。

原创只为你,贫道人老眼花,起卦不易,望施主采纳

施主的采纳,是贫道修行的动力!!!

公历2014年11月2日
农历二零一四年 闰九月(大)初十星期日 - 丁丑日平执位 - 玄武(黑道日)
冲羊煞东

公历2014年11月4日
农历二零一四年 闰九月(大)十二星期二 - 己卯日执执位 - 勾陈(黑道日)
冲鸡煞西

公历2014年11月7日
农历二零一四年 闰九月(大)十五星期五 - 壬午日危执位 - 青龙(黄道日)
冲鼠煞北

公历2014年11月9日
农历二零一四年 闰九月(大)十七星期日 - 甲申日收执位 - 天刑(黑道日)
冲虎煞南

公历2014年11月10日
农历二零一四年 闰九月(大)十八星期一 - 乙酉日开执位 - 朱雀(黑道日)
冲兔煞东

公历2014年11月19日
农历二零一四年 闰九月(大)廿七星期三 - 甲午日危执位 - 青龙(黄道日)
冲鼠煞北

公历2014年11月27日
农历二零一四年 十月(小)初五星期四 - 壬寅日平执位 - 天牢(黑道日)
冲猴煞北

搬家注意事项:

1. 搬家时间尽量在午前。

2. 不可空手入屋。搬家的那一天,第一次走进去的时候,手上一定拿一些贵重的东西。如拿着米桶、存款簿等,不可以空手走进去。

3. 入宅后不再修造施工。搬进去之后,尽量就不要再修造施工了。搬东西可以。如果要再做的话,就一定要择日了。

4. 家有孕妇不搬家。可以请孕妇先回娘家住一阵子,等搬好后才入新居。孕妇尽量不要参加搬家的整个过程。

5. 新屋要"火庵"。搬进去之前的前三天,家里的灯要全部打亮,亮三天三夜,到你第三天搬进去,这叫火庵。

6. 当天或事后请客。入伙当天请客,如果当天太忙可事后选个日子请客。搬了新家之后,常请好朋友来泡茶,让家里人气更旺一点。

7. 搬家时主人要亲自在场。

8. 当天开火煮汤圆甜茶。搬家那天"灶"一定要开火,不要冷灶。可以煮些甜的东西,像甜汤圆或甜茶,吃点甜,求个喜气。

恭贺您乔迁之喜!

如果答得太好了,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ω^ 谢谢您的支持!!)o(∩_∩)o
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o(∩_∩)o

原创只为你,施主的采纳,是贫道修行的动力!!!

5. 潮州重阳节习俗是什么

重阳节,潮州人除保持中国传统的风俗,如高人雅士登高游赏,饮酒赋诗外,还有放风筝,食“九皇斋”等习俗。
一、祭祖
潮俗在重阳节祭祖的都是家境比较清贫者,他们无力在每个祖先的忌辰都祭拜,便在这一天做个总的祭拜,求得祖宗谅解。
在潮属地区,用“油麻团”作为祭品,也有一定的来历。因为“油麻团”的“团”,潮人在这里不读“妥弯”,而是读为“缘”,“团”正好与“缘”的读音相同,因而古时候的潮人,便有了在重阳节“结缘”的重要习俗,其意是结个良缘。是日,左邻右舍之间互相探访,互赠“油麻团”。这是潮人重礼仪,讲团结友爱的具体表现。又因潮人对此节日的传说,与全国各地有所不同,主要的:一说是日是太阳公公生日;另一说是“九皇诞”。相传“九皇诞”是以纪念“九皇爷”来纪念汉族封建政权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的隐语。故自古以来,潮人便有以“油麻团”和应时水果祭祀太阳公公或“九皇爷”,并有持素一天之俗。由于“油麻团”的制作不仅要把握好用白糖煮成糖浆的火候,还要合理配比好糖浆与油麻等原料,并在糖浆与原料粘结后,不停地将其搓成小团块;若是错过了最佳的时间,糖浆与原料凝固了,就不可能将其搓成如梭状小团块。因此,一般的家庭是不可能也极少自己动手制作此祭品的,只有专门做此买卖的摊档或饼食店才有可能制作“油麻团”。别说“油麻团”是用白糖和油麻、花生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吃起来会有香甜酥脆之口感而令人垂涎,就是单纯的地豆(即花生)也很是惹人喜爱的,在民间便有“地豆香(读为蜂),嘴头热”之说法。但是,“油麻团”吃多了是易于“上火”,故平时很少见到有人做此买卖,只有到了重阳节的前几天,市面上才有出现做此买卖的摊档,饼食店也才摆出“油麻团”来。这是到了重阳节才能见到“油麻团”的缘故吧。
二、登高
在潮汕,至迟到南宋初年,就有重阳登高宴集的风俗。潮阳东山方广洞侧,有一处纪游的
摩崖石刻,文曰:“泉南杨寿翁,福唐梁允成,玉牒赵安民,天台王商老,温陵吴信行、王文中,莆田刘仲宣,绍兴戊午重阳,同集于高明亭。新泉题。”摩崖处为高明亭旧址。这里石崖嵯峨,眺望山下,林野苍茫,远接溟海,正是登高的绝好去处。明代本地重阳登高的风气仍很热烈。文人们在这一天登高宴游,赋诗言志,作品被选入顺治《潮州府志》的,就有六首。这几首诗,绘出了一幅明代文人重阳节日风俗图。节日活动仍不外乎登高,“重阳不负登高兴” (郑良璧《九日东山新庙落成》),“蹑屏登临逸兴生”(郭廷序《九日登韩山》);饮酒,“且携杯酒对流川”(同上郑诗),“遍插茱萸酩酊归”(陈天资《九日游普陀岩》);插菊,“只应共尽登,临兴,醉插菊花弄舞衣”(贺一弘《九日壁墩和杜》)。 清代潮汕的重阳:节日风俗,各县志书的记载也基本相同。其中澄海、普宁两县志,讲述较为详细。《澄海县志》载:九日为“重阳节”。登高燕饮,簪菊泛萸,犹古人遗俗也。谚云:“九月重九,登高饮酒。”是月竟放风筝。《普宁县志》则说:重阳登高,各选胜地眺赏。文人墨客或携酒入
山寺游玩为乐,小儿咸于高处竞放风筝。与前代的重阳节日习俗相比,“登高燕饮、簪菊泛萸”等旧俗之外,清代又有“竞放风筝”的新时尚。
三、放风筝
放风筝,潮州人叫做“放风禽”或“放风琴”。这是因为风筝都是以飞禽或相似飞禽的形状制作而成的,所以有此称谓。又因潮语的“禽”与“琴”谐音,故又称之为“放风琴”。潮俗的重阳节放风筝之所以盛行,是因为此时节,天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最佳时期;再说潮州的韩江每到此季节,又有大片的沙滩露出江面,更是放风筝的难得场所啊!因此,放风筝便成为潮人过重阳节的特色活动,有“九月九,风禽仔,四散走。”和“九月九,风琴断线半天走。”的俗谚可为之佐证。
四、食“九皇斋”
旧时潮剧班每年九月初一至初九晚上,各班全体人员吃素,俗叫食“九皇斋”。在这九天里,潮州的梨园公所里供设祭坛,祭拜九皇菩萨和斗姥天尊。祭祀仪式很特异:用一米斗插一木柱,木柱上面置九个小环,每个小环吊上一盏豆油灯,在此期间日夜点燃,并焚香、供花果、表演潮剧来拜祀九皇菩萨、斗姥天尊等神。这时,班众食斋十分严格,食具要全部新置,有的童伶还散发穿素,像居丧般。若有人误吃荤腥,或骂人、打破器具,便违反禁忌,应到神前叩首忏悔,求神宽恕。童伶们对这个斋戒日子倒是很欢迎,因为这时的斋菜比往常的饭菜更觉好吃,加上这期间不会挨打挨骂,心情顿觉舒畅。

6. 潮汕重阳节要吃什么粿

潮汕重阳节要吃来秋瓜叶粿自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汉族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在潮汕澄海,重阳节的这一天会做一个小吃叫”秋瓜叶粿“也有人叫”粿头“,用秋瓜叶和大米磨成的粉做成的一个小吃,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

食材

7. 重阳节可以搬家吗

我觉得重阳节也可以搬家,这个没有什么,重阳节搬家应该还挺不错的呢。

8. 潮汕重阳节的习俗

《澄海县志》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登高饮酒,簪菊花,插茱 萸,仍遵照古人遗留下习俗,谚语说:‘九月重九,登高饮酒。’”这天 称为重阳节,是因为《易经》将九定为阳数,而九相重,称为“重九”。 又因为日、月俱为“九”数,两阳相重,又称为“重阳”。
重阳登高习俗,从西汉时期就已经流行。有关登高缘因,人们社撰了 这样一个传说。《续齐谐记》曰:东汉时汝南桓景,随方士费长房学道术, 游学多年。一天,费长房告诫桓景说:“九月九日这一天,你家有大灾。 你可速回家,让家人皆准备一只装有茱萸的绛色袋子,系于臂上,登高饮 菊花酒,便可消灾免祸。桓景听罢,匆忙回家,遵从师傅所嘱,令全家登 高。到傍晚回家一看,院中的狗、猪、羊、牛均已暴死。费长房闻讯说: 这是家畜代你全家受了祸。这传说虽属无稽之谈,但反映了古人迫切期望 消灾避祸、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随着岁月流逝,重阳登高习俗中的迷信观念日益淡漠,而登高习俗被 赋上新气息。九月九日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云淡山青,金桂飘香。 当此之时,邀请三四亲朋好友,欣然结伴出游,登高环望,极目天舒。那 漫山红叶,金黄果实,各种风光尽收眼底,顿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清乾隆《揭阳县志》云:“重阳,俗不登高,士大夫好事者或为之。是日,儿童多放纸鸢(即放风筝)。”九月风信好,儿童多放风筝。有童谣说:“九月九,风禽线断满天走。”
潮俗又说:“九月九,风筝仔,满街走。”说的是潮汕人在这一天的 一项特殊习俗:放风筝。潮汕地区春夏多雨,冬天太冷,秋天最宜室外活 动。金秋季节,秋风送爽,蓝天下飘着一只只造形别致的风筝,使人觉得 生活充满生机,全然没有北方秋天的萧瑟景象。
潮汕地区的风筝不似潍坊风筝有名,但放风筝之俗较为普遍。 风筝多是小号的,削竹篾为架,糊上各种质量的白纸,再在自纸上画上各 种图案。常见的有鲳鱼、章鱼、蝴蝶、蜻蜒等动物造型。 重阳节古称菊花节。古人有:“九月重阳都下赏菊”、“九月九日饮菊酒,人共黄花醉重阳”及“九月黄花插满头”等诗句。下载 (45.99 KB)
2009-10-26 10:53
古往今来,潮汕人家,世代相沿,“九九”重阳有赏菊、餐菊、饮菊、插菊等风俗。古医籍《神农本草经》中有“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之妙效。故古人赞美菊花为“延寿客”,其功可知矣。

阅读全文

与潮汕重阳节孕妇要参与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三清 浏览:926
孝顺的品质的词语 浏览:583
社保关系转移退休前多久 浏览:20
岳飞孝敬母亲的故事 浏览:236
老人肺心衰竭脚底发紫还能活多久 浏览:6
云和县老年大学画图班 浏览:533
安徽颍上建颍乡孝敬父母劳动模范 浏览:867
养生馆如何做外卖 浏览:179
水利部老年大学电话6 浏览:450
台湾安心养老院 浏览:666
贵州交3000农村养老保险领多少 浏览:449
70岁以上老人日本 浏览:692
钦州市老年大学电话地址 浏览:46
有多少父母对孩子很不好的 浏览:637
80岁瘫痪老人政府有补贴吗 浏览:522
冬至在养生方面注意什么 浏览:968
离婚后如何处理父母的关系 浏览:395
太平养老保险公司待遇节假日奖金 浏览:823
孝文帝孝顺的故事 浏览:188
养老院意见箱内容怎么填 浏览:304